慈善和公益的關係

2020-12-16 君藝拍

慈善和公益的關係

公益,通俗地講是公共利益的簡稱,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社和利益,是社會的公共利益、對公眾有益的事。在現代社會條件下,自然人或組織自願通過做好事、行善舉等公益活動,向社會公眾提供有利於提升公共安全、有利於增加社會福利的公共產品。

《公益事業捐贈法》稱公益事業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3.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4.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從法律規定可以看出,公益活動至少應包含公民、公共、公德、公意和共益等五個要素。

對公益組織的理解,在西方國家,很多學者把公益組織統歸於非政府組織的範疇,即我們]大家常說的NGO(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組織。在我們國家,學者一般把公益組織稱作第三部門、利他機構或非營利機構,即我們常說的NPO(Non- Profit Organization)組織,以區別於政府組織和企業組織。早期的公益組織主要從事人道主義救援和貧民救濟活動,很多公益組織起源於慈善機構。

目前,我們國家公益組織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

二是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公共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等。

慈善產生公益,公益源於慈善。了解了公益的概念,我們就發現慈善與公益是密切聯繫、緊密結合又有所區別的。從概念上理解,慈善多強調給予、幫助和自願付出,屬於個人選擇性行為,而公益則多強調參與、行動和公眾影響,屬於社會現象,注重理念的傳播和群體效應。首先,慈善活動的範圍已進一步擴展到公益行為的範疇。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慈善活動主要指扶危濟困的公益行為,但隨著《慈善法》的出臺,慈善活動的內涵也與《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範疇逐漸一致。其次,二者的行為主體不同。慈善組織和公益組織適用不同的法律法規,雖然慈善活動和公益行為所涉及的內容基本一致,但因行為主體不同,導致行為主體對應的組織也有不同的界定和分類。從工作實踐看,慈善與公益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從事公益事業,不同於政府必須履行的義務行為,而是自發自願的選擇性行為,那麼我們可將此類行為界定為慈善行為, 據此成立的公益組織則屬於慈善組織,即人們常說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慈善家卓順發談公益慈善的意義和使命
    祖籍福建,在新加坡大家稱他為「大德慈善家」。2009年,他是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老總,一間300—2000多平米的家具城,他有29家,並有40多家品牌家具連鎖店。也正是在這一年,他賣掉了所有的股權和物業,開始經營它的慈善事業,他就是現在的新加坡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新加坡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致力於慈善事業二十餘年,從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成功轉向為一名慈善家,豐富又傳奇的人生經歷,十年如一日。
  • 《中國公益慈善基礎設施掃描報告》發布 公益慈善基礎設施發展建設...
    年會期間,《中國公益慈善基礎設施掃描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呼籲,不同類型的資助方多角度助力公益慈善基礎設施發展。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陳越光在其撰寫的《以公益為志業——陳越光慈善文化言語集》中寫道,把公益作為一種志業或職業方向,需要理論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體系建設三個方面的支撐條件,這是行業建設中三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 胡仕波:慈善信託是打通普通人參與公益慈善的一條大路
    我們國家目前關於慈善信託的制度,很多就是參照或學習英國、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做法。這樣的好處是一下子跟國際接軌,弊端是忽視了我們的傳統文化。 我作為律師,也是傳統文化的支持者,除了實務的角度之外,我更多的研究是在學習歐美現代公益慈善理念和方法的同時,從我們傳統歷史文化與本土資源著手,尋找支撐我們未來慈善信託和公益慈善事業的走向。
  • 助漁工場:公益與慈善的區別
    近年來,我國公益事業發展迅速,各類公益慈善組織出現了許多,許多公眾人物投身公益、慈善,社會民眾也對公益慈善多有接觸,但卻未能有多少了解,常把兩件事混為一談。 其實,公益就是公益,慈善就是慈善,不可以相互包括,不能比較誰的範圍大,誰的範圍小。
  • 公益捐贈免稅助力企業慈善
    公益界人士則認為,慈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是一種「自律」,更是一種理性選擇。憑一時的熱情和感悟去做善事是不夠的,要對捐贈行為採取某種「激勵」,稅收優惠被作為重要的激勵方式予以設計和實踐,能夠起到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目前,如何讓免稅促使慈善事業遍地開花,成為企業和個人捐錢捐物的一大動力呢?這還需要從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更大限度地創造條件,鼓勵慈善行為。
  • 第三屆「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在滬舉行!
    本屆論壇重點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關於消除貧困、良好健康和福祉、優質教育、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以及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的內容,圍繞「教育引導可持續發展」、「共建全球健康領域夥伴關係」、「世界城市2050」、「職業教育與青年發展」、「人文藝術與慈善」、「新時代的全球及區域脫貧與治理」、「一帶一路女性論壇」、「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8個議題,共開展17個主旨演講、8個高端對話和1個慈善晚宴;論壇同期召開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學術委員會會議和公益慈善與社會服務協同合作網絡年度會議
  • 思想者|周中之:慈善公益如何應對功利考量
    其中一個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正確認識慈善與功利的關係?慈善公益如何應對功利考量? 怎麼看「影響力投資」 動機是人們行動的主觀願望,任何人的行動總是有一定動機的。考察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動機是考察的一個基本方面。
  • 中信信託創新公益和慈善信託產品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本報訊 記者胡萍報導 「2018年全球財富與社會獎項」於日前揭曉,中信信託獲「中國最佳信託公司」和「中國最佳公益慈善信託產品/服務獎項」兩項榮譽。其中「商業成就獎項」是專門針對全球的財富管理機構而設立,獎項評選自2018年8月5日啟動,對全球範圍內的所有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開放,此後圍繞品牌價值、財務業績、社會影響、產品與服務等方面多維度對報名機構進行綜合考量和評定。獎項計劃由行業領袖及知名學者組成的國際顧問委員會進行監督和評定,確保獎項計劃的完善與公正。
  • 公益與慈善;非營利組織與非盈利組織的不同~
    公益就是公益,慈善就是慈善,不可以相互包括,不能比較誰的範圍大,誰的範圍小。公益是公共利益,因為利益相關方不全是人類,也可能是動植物、生態環境等,所以說成公眾利益是不恰當的。公益和慈善同源於對生命及世界的愛,即博愛精神或利他主義,但在行動層面指向兩個維度。公益的維度,是社會成員基於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在政府力量之外主動謀求公共利益的滿足與維護,動員社會資源,優化或重建社會結構與關係,解決或改善社會問題。
  • 任誌慶:我眼中的慈善公益和青少年教育
    想問一下,您心目中對慈善這兩個字是怎麼理解的?嘉賓:我想說,很感謝王婷瑩老師,因為我們都是學生。我想分享一個她對慈善的理解。因為慈善裡面其實有一個詞叫慈悲,教到我們的理解是,慈是愛和光明,悲是黑暗和恐懼。慈悲是把愛和光明帶到黑暗和恐懼裡面。這是以前我對慈悲不一樣的。我是12年以前上老師的課,因為我們也是做企業,我是做通訊產業。
  • 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在致辭中指出,公益慈善教育正在為「愛在華師大」的詮釋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在公益慈善人才培養上,項目匯聚了社會學、公共管理等優勢學科力量,通過建設通識課程體系、開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培育具有「仁愛之心」和「向善之舉」的卓越人才,為國家公益事業發展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師大方案」。
  • 杭州公益慈善商店開業
    本報杭州1月25日訊 (記者 張麗 通訊員 莊麗) 今天,公益慈善商店啟動儀式在世紀聯華超市杭州西湖文化廣場店舉行。「益·Life」是杭州首家綜合性、公益類的慈善商店,連接社會各界公益資源,探索國內慈善商店的「杭州模式」。
  • 廣州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慈善活動 創新慈善機制
    廣州市2016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暨「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系列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扶貧濟困工作部署和我國首部《慈善法》的創新舉措。活動緊扣 「關愛貧困人口、助力攻堅脫貧」的主題,結合廣州實際和文化特點,推出傳承發展(如慈善項目對接)、創新推動(如慈善+活動)和綜合提升(如慈善標誌創建等)三大板塊共19項重點行動,拓寬社會參與慈善的渠道。
  • 公益(慈善)基金會設立流程
    在當今的社會,人們現在越來越關注公益,做慈善,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使公益事業越來越正規,只要是一心想要做公益的人或者組織都可以發起慈善基金,成立公益基金會,公益基金會又成為慈善基金會,人們更願意稱為基金會,基金會是以非營利性的目的而成立的
  • 龍光集團(03380)慈善基金會榮膺「2020年度慈善公益組織」
    (原標題:龍光集團(03380)慈善基金會榮膺「2020年度慈善公益組織」)智通財經APP獲悉,12月16日,2020「南粵慈善 公益同行」活動在廣州隆重舉行。
  • 母親水窖公益慈善夜 殷旭傳揚慈善正能量
    殷旭《母親水窖》慈善夜  搜狐娛樂訊 「母親水窖愛聚15年」公益晚會將於2月6日晚8點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的《生活2016》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女演員殷旭號召大家要節約用水,為母親水窖儘自己所能做出一些貢獻,傳揚慈善正能量。  據悉,殷旭本人也多年參加公益活動,捐贈善款、援藏白內障等項目,曾因她的善舉被中國慈善家評為星慈善使者。晚會上殷旭為母親水窖首次發聲,現場為大家帶來詩朗誦「感恩你—母親水窖」。呼籲大家能夠參與到公益當中來,優美的聲音加之感人的內容讓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 馬鞍山公益眾籌創設公益素食館 打造全民慈善平臺
    在市委、市政府和花山區委、區政府的倡議、關心、支持下,近期,馬鞍山市八位愛心人士牽頭成立了一個慈善類社會組織——馬鞍山公益文化交流中心,旨在搭建一個開放多元的公益平臺,賦予慈善造血的功能,並汲取浙江「海寧南關廂素食館」成功的經驗,籌辦馬鞍山市首家公益素食館(位於湖東路200號,市體育館北側,花山區政府西側)。
  • 水滴籌被質疑「公益變生意」 水滴公司:非慈善公益組織 不受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撤稿函中專門提及了其自身屬性,稱「水滴公司並非慈善公益組織」,以水滴籌為代表的個人求助工具與捐贈人在法律關係上屬於民事贈與合同關係,「不屬於慈善法規定的公開募捐範疇」,因此被投訴文章中「以公益的名義」屬不實言論。「公益」還是「生意」?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種下慈善種子
    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辦。受訪者供圖上海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區域化發展中發揮龍頭和帶動作用,在公益慈善教育領域同樣如此。早在四年前,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紫江公益基金會先行先試,共建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和華東師範大學公益慈善事業管理研究院,設立相關的基金項目,推動公益課程建設,開展公益慈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
  • 聚焦「慈善與文化」 慈善百人論壇探討中國公益的本土化轉型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王祖敏)由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主辦的「慈善與文化」第十二次慈善百人論壇日前在山東舉辦,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與中國歷史、現實和發展追求相適應的現代慈善理念價值和實踐方式。第十二次慈善百人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