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誌慶:我眼中的慈善公益和青少年教育

2020-12-15 中國網

 

圖為心靈海蓋婭教育集團總裁、蓋婭藍蝶董事長:任誌慶

記者:任總你好,歡迎您接受採訪,我有了解任總是個很成功的企業家,並且和其他企業家一起做了很多公益的事,從汶川雅安,到後來的玉樹、尼泊爾,救援這方面參加過很多次救援和交流。想問一下,您心目中對慈善這兩個字是怎麼理解的?

嘉賓:我想說,很感謝王婷瑩老師,因為我們都是學生。我想分享一個她對慈善的理解。因為慈善裡面其實有一個詞叫慈悲,教到我們的理解是,慈是愛和光明,悲是黑暗和恐懼。慈悲是把愛和光明帶到黑暗和恐懼裡面。這是以前我對慈悲不一樣的。我是12年以前上老師的課,因為我們也是做企業,我是做通訊產業。上到心靈海的課程以後,就發現我們對人生的理解不一樣,包括對慈悲的理解。以前我們很多是同情,比如這個人很可憐,我看到媒體上報導說,我們捐了很多錢給一些孩子,鄉村的孩子不知道感恩,長大以後沒有聯繫。我那個時候覺得這個孩子怎麼不知道感恩,我也是很認同的,但是通過學習我才了解,原來我們當年做的這個事情不是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因為你是一種同情,你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很優越的,把錢給人家,你沒有真正的心靈的連接,去給到他力量支持他,陪他一起成長。而只是每年我們捐的錢。那些孩子為什麼長大以後不願意再聯繫,因為那是他生命中最黑暗,最沒有力量的時候,他並不是說忘恩負義,只是他覺得那個時候,他會想到他那個時候的無助,無力感。我學習完後才有很大的領悟。我們以前那些幫的誰,給誰丟了一些錢或者怎麼樣,其實那是拿掉給人力量。所以通過老師的教育,其實不是我一個人,是我們這些一起上課的同學。剛才說了我們有三個基金會,有千訓基金會、藍蝶基金會和蘭花草藝術基金會,這三個基金會都是我們一群共同學習成長醒悟過來的同學一起來組織,來做這個。其實我們是以心靈公益為主,所謂心靈公益也是我們一起和民政部,中國慈善聯合會,一起把這個心靈公益這個公益品類確定下來,所以這是去年我們拿到民政部的中華慈善獎的提名獎,因為確實很難。在心靈公益這個領域我們是第一名,目前做得最好,我們用十年時間,所以很多評審專家很驚訝,根本不知道我們這家組織。其實我們做草根做了七八年。我們從汶川地震,06年真正開始去組織。然後一路一路這樣走過來。所以我對慈善的理解我覺得是個人先覺醒。個人生命先活出那種狀態,他真正知道怎麼樣發現自己的價值。然後他才有力量去幫助別人。你自己都還沒有發現自我價值,不是你賺了多少錢,是你生命感覺到自己有一種能力,你可以為自己負責任,能夠幫助社會,當你發現有這種能力,我們通過課程,大家同學彼此發現說,可以彼此支持的時候,像汶川地震,當時我是班長,其實跟沒有意識的時候,因為你心打開了,你感受到了,然後你就會到一線去。而且那個時候我太太也是,第一時間和我一塊去。去到那裡以後,你發現,你看到生命了。一個是生命的脆弱,第二是生命的勇敢。你知道嗎,以前我們覺得平常自己生活有一點事,就覺得是很大的事,夫妻關係碰到一點事,朋友之間或者企業碰到一點事,當你在生命的那個生死之間的時候,你看到的全部都是小事。你會有恐懼,但是你看到母親抱著孩子,父親把孩子頂在下面能夠撐起來,為了孩子自己生命都不要了。你看到老人家,我們給他送他最需要的那一袋米的時候,他把那個米拿出來說,你送給下面的人,我這已經夠了。你知道生命那個時候,那些從災難出來的人,把身上所有人給我們,讓我們去幫助更多的人,你發現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對慈善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的理解是,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們其實共同和老師,團結了很多的企業家。我們在災難的一線做了一些事情,但我覺得其實並不是發生災難才能做成這樣,真正的慈善公益是在生活裡,所以我們的心靈公益,千訓基金會是在做成人領域的,所以心理的援助,對企業家對老師對各種層級。那我們藍蝶基金會針對是孩子及父母,聚焦在對孩子父母特殊群體,受暴力虐待的這些兒童還有留守兒童,這些都是特殊群體,當你進入他們生命力你發現說,那些孩子不只是需要送的書包,可能我們現在物質救援的話,從某些特殊點是過剩,你一下送六七個書包,但是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的心理。就像發布會上需要的可能是一個擁抱,可能是一個持續的對他的關懷,我們從08年汶川地震開始,對接的汶川一對一的孩子,因為有人給我們捐錢,因為我們當時是每人一千塊錢。但有人說我要捐一萬,我要對接十個孩子,對不起我們不要,你的經歷根本就照顧不了,根本沒有辦法支持,我們除了給錢還有心理的援助,所以我們支持的孩子一直被我們鼓勵。

你知道嗎?我們支持的學校一整個班全部考上大學,支持的那個孩子,我本人支持那幾個孩子,一個成了軍官,一個是空姐,一個是五星級酒店大堂的經理,這些孩子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有的是失去父母,有的是家庭不健全,但是他們能夠通過我們在一起的交流,我們當做身邊的夥伴,所以心靈公益,我昨天在一個論壇上,跟華為幾個專家跟歐洲的專家一起呼籲說,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是心靈更大一個心理層面上怎麼看到,中國有九千萬的有憂鬱症人群,這個數據是經過官方調查的,全球有3.4個億的憂鬱症人群。而且只可能多,不可能少。

所以說這個是大家更多去關注,我是上個月剛剛跟民政部,跟中國慈善聯合會,去美國跟聯合國考察,整個全球的慈善領域。在華盛頓在紐約,我看到全球最優質的基金會,其中已經有一部分已經在關注著。

那這些東西在中國做一點都不晚,但是需要更多人去關注他,所以我對慈善的理解,可能說多了一點,但是我真正理解,我就覺得真的慈善在心靈這塊更多去做,包括心靈是一種很大的環保,心靈環保一點都不覺得排汙染差。為什麼?所有的汙染是因為人沒有底線,你看我們現在說的都是因為你沒有底線才排,你為了物質利益,為了經濟價值,你就可以往河裡排,可以不管人的死活,如果心靈建構一個底線出來的話,其實我覺得我們生態的綠色會越來越好。這個大概是我對慈善的一些理解。咱們這邊主要道德底線,除了一個法律底線還應該有一個道德底線。我先補充一點就是藍蝶基金會,為什麼前期做完要做藍蝶,因為對青少年的救助,跟父母的救助。其實我們現在很大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看起來好像我們現在孩子根源不在父母身上。我們會把父輩的你在那個時候,因為你的父母沒有接受過教育,他的很多對你小受的傷害,讓你沒有價值,那些你身邊的負能量,那我們這個還有身體的傷害。但更多是心靈的,不會賦予你價值感,經常去傷害你,讓你去跟鄰居比較,怎麼怎麼樣你怎麼越來越沒有價值感,其實孩子生下來是充滿價值的,愛和勇氣各方面創造力都是具足的,而是我們家長用自己的有害的觀念去。所以我們藍天基金會在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或者教育家的,讓他心靈覺醒。

然後守護孩子,所以我們的生命教育心靈公益還有生命救援,藍天的救援是怎麼來的?就是在災難的時候,我們主要是救援孩子,災難是同時又很多的隊伍,但是我們最關注是孩子。比如說幼兒園在哪裡?學校在哪裡?關注孩子的母親,就是這種救援上會有自己核心的特色。怎麼去困難的時候,把孩子對身體的幫助,對心靈的支持。這也是我們特色的,要堅持去做。

記者:還有一個和咱們今天採訪關係不大的一個,想問一下,我之前在工作的時候,也接觸到一些民間救援團體的一些朋友,他們感覺大家都是非常認同的一點,在災難發生的時候,都是及時有效的救援協調,用您的協作解釋非常重要,對於救援的話。如何來短時間之內把大家都分配到合理的地方。資源的合理的配置,人員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我會感覺,您是參加過很多救援交流,能不能間斷跟我們分享一下。

嘉賓:我覺得你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其實真的做這麼多年的救援,其實發現特別是剛開始時候,浪費很大。主要我們信息沒有對稱的時候,當聽到一個消息那個群缺乏物質,所有人都去了,那裡就要挖人。因為現場是很亂的,包括基層組織管理上已經基本是失調的。所以我們會看到最亂的現象,怎麼樣調配人力資源物資信息的匹配。因為有北大安平,因為我們跟北大新聞傳播學院的師曾志老師是藍蝶基金的發起人之一,,師老師就是跟我在尼泊爾地震我們兩個並肩作戰的時候結下了很深的友誼。她做什麼?她就是做信息,她那個平臺就是來調度。因為她是北大新聞傳播學院的,把媒體的工作結在一起,把救援隊也結在一起。她每天做定時宣傳,包括當地的僑聯還有使館還有當地政府的支援。因為這種調動在一起後,我們還有信息資源的團隊,專門做信息發布的。因為我現在是中國救災委員會的副主任,所以我們對這一塊,其實有很多這些東西,我想你提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真的是很用心的解決,布置這個東西。相信以後會更好,更及時有效。

記者:剛才聽任總說這麼多,感覺你們這個機構也是有責任心的機構,所以想問一下,你對社會責任怎麼理解的,有什麼感悟?

嘉賓:我覺得社會責任就是像我們剛才分享的,社會責任是你自己本身有能夠,發揚自己的,能夠有力量,那個力量不止是所謂的金錢。我們經常說等我賺夠了錢,再來捐錢。是你自己決心以後,你覺得自己是豐富的,因為人沒有社會責任,是覺得自己不夠。那老想往外拿,所以就沒有捐錢,也沒有辦法捐時間。是真正自己通過學習,體會能夠去真正覺得自己是豐富的。我們的藍天幼兒園就是從小讓孩子培養出一種完全豐富,覺得自己是豐富的。就人如果有了能去給,再變成一個社會責任是什麼?讓我們結成一種團體,幫助人民覺醒,同時帶領大家共同去做社會有價值的事情。我覺得社會責任還有一點觀念,希望說你們能夠幫助全國。

我們定位是社會企業,這是在慈善公益界目前一直在討論比較熱烈的,全球都在對社會企業。第一本身是企業,第二有社會使命,他的收入部分,第一部分作為股東回報,一個是成本運營還有一個是股東的,還有一個是想捐出來給社會。這個就是剛剛聽老師分享的,從小媽媽教導他的,我們一起在對企業的進展。所以他的責任是通過自己本身企業的發展,影響一群人,共同來對社會形成這麼一個影響力。我希望這種企業對社會幫助越大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有輿論氛圍,或者創造一種最賺錢的企業。創作能夠幫助更多人,更有價值的企業,應該是利潤最高的企業。而不是那種現在社會不一樣的現象,賣假藥的。你是那個做房地產那麼一腳就踢破的,你們賺很多錢。

現在是不擇手段沒有底線的企業,他賺很多錢。大家都往前看,沒有這種做企業真的底線跟社會責任感,而我對社會責任的一個理解是,更多去做正面對社會更多的幫助,同時社會要賦予讓他能夠更多賺社會的財富,這種既幫助人,又能夠做更多匯報社會,形成一種標杆。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社會責任,這種企業包括心靈海蓋婭包括藍蝶,包括所有的科技創新的做這種能夠立的很正,他們應該賺更多的錢,他們應該去上市,而不是那麼做假報表的,你看著很好,其實很亂的東西在裡面。我希望有一種責任就是我們去做這種示範,影響更多人,能做踏踏實實幫助更多人,然後企業又能夠去獲得應有的利潤去幫助更多人。

記者:回答的很好。我想問一下教育的問題。我們中國網每年12月12日,會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辦中國好教育盛典,然後我們已舉辦五屆了,我想問一下,你心目中的中國好教育是一個什麼樣的教育?

嘉賓:這個問題非常棒的問題,可能我的分享跟一般人,可能感覺不是很好。從我們的大學教育,從根本為什麼整個要做這個幼兒園教育,是因為我覺得整個教育方向偏了。我們整個二三十年的價值,就物質上極大地豐富。但是我們把這種財富的追求,變成教育的追求。實際上我們都是在求快,你看我們教育都是以技能、應試、為什麼?你要考試考得好,你才能得到家長的賞識,老師的賞識,考了高分以後,你才能夠拿到社會的認可。通過考試,大學裡面的教育導向,又是說創造價值,我們的教授都是拿多少錢為課題,我們研究幫助教師做了多少事才可以。就是整個教育的方向是歪的,跟我們醫療是一樣的,以引領為方向。我們的孩子是以技能,你一定要比別人強,這個其實從我們來說,我覺得一個好的教育。因為教育是人,生命藝術生命教育根本是對人聲明的尊重和了解。能夠發揮人心裏面真正的特技,我說我在救災的現場,才發現人是那麼勇敢,那麼無私、友愛。

那麼你看我們的孩子,我覺得孩子本身是具足的,愛勇氣智慧都是具足的,讓感恩寬容這些都有。你像我們的孩子打完架馬上就忘了,絕對不會很記仇。他有火他會直接去摸,不會去害怕。這些東西我們的教育是去培養他們,守護他們還是去用你的方式,用你父母的期望讓他變成原來不是他自己。

他即使考了一百分,他也不甘心。你看我們現在大學出現的跳樓的情況,從我們的教育觀點上講已經成功了培養出這麼棒的博士,為什麼他不幸福。跳樓是極端的,但為何出現高學歷但婚姻很差,孩子教育很差,跟人相處很差。為什麼?其實這就是心理,所以我覺得從教育上來說,如果能夠給一個非常健康的心態和身體,同時你能夠發現,我們的觀念是每個人來到社會上你都有一個特質,比如說你擅長跟別人溝通,有的是體育,有的是音樂,你能夠幫助他找到一個獨特的財富,他身心又是健康的,那他做他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成為他以後生活方向那就是一個好的教育。

如果是你只是以利益為標準的,以父母你希望的你個人的願望去引導孩子去批判孩子,那是不好的教育。那我們現在學校都是以成績為導向,家長都是以功利為導向,那這樣的教育我的觀點是要改變了,而且是極大的改變。現在大家都在努力素質教育。

還記得我們現在提一個觀念叫生命教育,原來我們對生命教育是安全,你去網上查一下,生命安全都是你怎麼把孩子保護好,這是其中一方面。但是你發現身邊那個特點,你去尊重生命本身的特質,如果說你們的孩子,一定要有能力去觀察他,第一你能夠守護他,讓他真正活出愛、感人、勇氣、寬恕、祝福、如果這些特性能夠從小存在一個氛圍,就這樣了,那不得了。我像我的孩子做試驗,從小告訴他爸爸媽媽是無條件愛你的,就這麼一句話,每天從小晚上都說,因為我們的孩子的愛往往是有條件的,考多少分才能獎勵,你怎麼樣爸爸媽媽才喜歡你。當被無條件愛的時候,他的勇氣,他的自信心。我兒子擴倒數第一名,第一是年紀第一,一個是班上倒數第一。但是難得是老二那個倒數第一名信心甚至比老大還要有信心。

超可愛,我覺得這才是成功的點,因為他的生命特質不一定都在考試。他特長可能在別的方面。後來我們家去學潛能開發,他比他全年紀第一名哥哥強多了。他成為這個圈子裡面小朋友裡面最厲害的。可能領導能力比較強。但是這樣在傳統家庭會死的很慘的。我們去開家長會,這個被捧得高高的,那個被罵的扁扁的,你像傳統家庭一定會收拾他,但是如果用生命教育,你會發現你會守護他,你會鼓勵他,那一切的發生就有助於。從小我們告訴他,生命都是用來慶祝的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但是通過這些心理學專業的,父母又是這麼做的,你發現這種孩子,長大以後不一定成名,但一定幸福。他有很強的自我的思想。

記者:其實剛才有一個特別想問的問題,咱們祝天下父母決心,讓天下孩子幸福這個理念,我就想問一下具體應該麼做,那麼剛才任總自己孩子的事,就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您覺得很多家長,也感覺他們很多道理都懂,但是就不知道怎麼做,或者怎麼去做?咱們的概念,咱們是上課程還是給家長的課程還是具體怎麼操作?

嘉賓:這是老師教的,從知道到做到,這也是我們真正的價值,我們可以不缺乏知識,往往都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你上網一搜特別多。我們目前在中國已經是20多年。從90年代初開始,一個品牌在中國堅持做了二十多年,我們叫體驗式心理學的教育,我們是把東方的儒釋道文化的核心,東方老祖說的文化核心,結合西方的心理學,用音樂藝術、舞蹈還有心理學專業的知識,這個手法等等去創造一種氛圍,讓普通的能夠去通過這些代理以後,他把原來的負面的能量,從小成長的時候,經歷那些不好的記憶,其實是有能量的。你經歷那些事件,對你身體是有記憶的,我們通過這些專業的方法,讓你去轉化思想,讓你心裡去走出那個畫面,因為每個人多多少少多有自己童年記憶裡面的。你最後長大以後,你在面對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事業夥伴關係,你都會碰到這個瓶頸。

從著名企業家到家庭婦女,在我們的課程裡,一樣平等來上我的課,都同樣有感悟,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教育是通過一種氛圍,一種心理學的方式,通過這些專業方法讓學員體驗幸福,那現在我們想說什麼?我們現在落地到去做的幼兒園,幼兒園是在一個屋子的場所。平常不是在教室裡面,我們的幼兒園培養的是什麼?培養的是讓那些有覺知的父母,他有意願要改變的父母,而不是說有錢。

他是有這種意願,我不想把我父母帶給我的那些東西,再遺傳給孩子,所以要改變父母留給我們,其實我真得看到,我姐夫他們家是抑鬱症,你會看到我姐夫身上就有很深的抑鬱症的因素,所以他一直跟我談,你看到抑鬱症死的孩子,一定會基本上隱藏下去,離婚家族的,你看爸媽離婚的,孩子離婚的機率非常大。這就是你看到從父母身體上面那些局限的,他們沒有辦法沒有機會學習,各位我們有機會學習,所以我們要改變在孩子這個角度上。所以我們希望創造是一種氛圍,你剛才問我的問題,各種培訓學習,因為我們家長對孩子教育最能夠有動力。你讓他自己來學,沒空今天有採訪,哪天有時間學,你看到孩子這個孩子是你影響的。只有父母跟老師們一樣,所以我們就很大經歷去做公益,免費給老師上課,我們去捐錢,因為老師改變了孩子就能改變。父母也是一樣,說我們教育體系是讓父母好好學習決心。

你剛才說天下父母覺醒是通過教育讓他覺醒,然後守護孩子,他就能夠幸福。我們這個理念,我們的藍蝶基金會跟藍蝶幼兒園,我昨天在國際論壇上,跟另外一個國際論壇,我一個宣言,我要讓中國每一個城市,都有藍蝶幼兒園跟藍蝶基金會,我們的幼兒園就是基金會的倡導者,我們幼兒園的家長就是義工。共同幫助自己的孩子跟父母還有當地的弱視群體。那麼在全球每一個國家,都要有我們的幼兒園跟基金會,我們蓋婭藍蝶教育組織,我們現在法國,蓋婭已經有我們的教育中心了。在泰國包括這次我們到美國,我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先從華人開始,現在老外也喜歡聽我們的課,我們現在培養一批年輕的組織,他們從另外帶這些課程。他們會覺得拿筷子會很酷。真的,我覺得這就是自豪感,跟我們前幾年完全不一樣了,但是你知道我們教育孩子都是一直在學西方,但是學西方沒有把我們的金錢、價值觀那些東西再逼在孩子身上。我們這方面沒有崛起,所以我覺得一個教育很大的本質就是覺醒,聚焦在父母覺醒,父母跟孩子,人只有三層,老人中間是我們,孩子,其實老人也是我們的父母,所以這個過程,我覺得教育的理念,總體就是要推廣這種生命教育,生命藝術,讓他藝術,在藝術出去裡面所有的細節裡面都藝術化這個層面了。

記者: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咱們的藍蝶幼兒園的特色有哪些?

我現在更多的精力是在青少年。藍蝶幼兒園的特色,剛才已經分享,我們是通過專業的音樂、舞蹈、藝術加上其他生命學的一些手法給我們影響,就像家裡面有那種影響,其實就是心理學專業的方法,然後我們為孩子創造一種氛圍,區別於其他的幼兒園,因為我們是一套目前全球最專業的身心健康的系統,我們搭建了這個系統,心理學專家、身體行為學專家和潛能教育專家,我們就是幫他身心健康,心態很好,身體也很健康,同時你又發現他一個特質,生命最適合的一個特質是什麼,發揮孩子的天賦才華。

記者:好的,謝謝你的介紹和分享!

相關焦點

  • 藍蝶任誌慶:專注生命教育培養生命領袖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 公益模式助推廣東青少年素質教育開展
    在倡導勇於創新,倡導建設和諧廣東的大環境下,開展廣東省「青少年國際創新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踐」公益項目,加大倡導青少年科技創新、科技教育,這種集合社會力量和資源參與青少年素質教育培養的新模式,必將為全省青少年教育帶來新模式、新思路。
  • 《我是中國好少年》 攜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 聚焦少兒公益
    培養青少年素質和關注青年少公益事業,一直是《我是中國好少年》的初心。《我是中國好少年》加強藝術教育關注青少年公益項目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公益事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公益活動的開展也越來越多。青少年公益項目作為一項專項分支,也亟待大力發展。2018《我是中國好少年》節目組委會總製片人、絲路文化國際藝術節主席周廷女士認為,青少年作為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是其優秀品質、良好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培育具有公益慈善意識的青少年公民,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慈善和公益的關係
    《公益事業捐贈法》稱公益事業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3.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4.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從法律規定可以看出,公益活動至少應包含公民、公共、公德、公意和共益等五個要素。
  • 2018青少年預防愛滋病宣傳公益慈善活動在京舉行
    2018年12月1日,在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逸夫報告廳舉辦了「愛之聲——溫暖同行共享健康,2018年世界愛滋病日青少年預防愛滋病宣傳公益慈善活動」,活動旨在防艾關口前移,推動中小學生群體知艾防艾宣傳活動,為健康中國、實現無艾一代貢獻力量
  • 浙江千訓愛心慈善基金會連續十年愛心助力廣元教育發展
    10月25日,在浙江千訓愛心慈善基金會第五屆第三次理事會議上,研討決定2018年至2019年繼續加大對我市教育的幫扶力度。     千訓基金會此次會議是在經過前期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從幫扶教育入手,讓一個學生成才,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一個家庭擺脫貧困的共識。此次會議也標誌該基金在十年幫扶我市困難師生的基礎上,再次增加煥新樂園等項目持續幫扶,傳遞人間大愛。
  • 北京藍蝶基金會生命教育專項基金成立
    北京藍蝶基金會生命教育專項基金成立。    9月7日,由北京藍蝶基金會等機構共同發起的「生命的力量」 生命教育全球慈善峰會在上海舉辦。現場還啟動了北京藍蝶基金會生命教育專項基金。    本次慈善峰會圍繞「生命的力量」主題展開。現場,激勵演講大師——尼克胡哲分享了他的生命故事。尼克胡哲生下來就沒有四肢的,娶妻生子,衝浪打球,全球巡迴演講,活出非同一般的精彩。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種下慈善種子
    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辦。受訪者供圖上海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區域化發展中發揮龍頭和帶動作用,在公益慈善教育領域同樣如此。在上周末剛剛舉行的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表示,目前已經落實開設了社會學、公共管理學等專業方向的公益慈善通識課程30門,匯聚了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專家和實務工作者,共同參與建設。至今已有一千多位學員修讀,初步建成了富有四大特色的公益慈善通識教育體系,公益慈善教育正在為「愛在華師大」的詮釋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
    記者採訪發現,在上海已有高校聯合基金會先行先試,將公益慈善納入通識教育,並聚焦培育年輕人的公益人格,推動公益慈善教育區域生態建設。在上周末剛剛舉行的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表示,目前已經落實開設了社會學、公共管理學等專業方向的公益慈善通識課程30門,匯聚了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專家和實務工作者,共同參與建設。至今已有一千多位學員修讀,初步建成了富有四大特色的公益慈善通識教育體系,公益慈善教育正在為「愛在華師大」的詮釋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
  • 十年公益路 幸福願景美——浙江千訓愛心慈善基金會
    一句承諾 十年如約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知名企業家蘇維鋒、任誌慶、王宏和楊國忠等以志願者身份趕赴災區現場,啟動對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和綿陽市安州區的災後援建項目。十年來,從辦學條件、貧困扶助、優秀激勵、素質拓展等多角度挖掘青川和安州教育的現實需求,開展全面而深入的助教助學活動,集聚社會愛心資源,為貧困山區師生營造了有希望、可持續的教學生態。
  • 黃晨熹 | 華東師大紫江公益慈善通識教育實踐
    在紫江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從2017年暑期正式開始紫江公益課程,經過這幾年的探索,慢慢形成了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系統公益慈善通識教育模式。目前我們是上海首家也是唯一系統培育公益人才的高校,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在本科階段系統嵌入公益慈善教育的雙一流高校。     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下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系統公益慈善教育模式。
  • 慈善教育該如何從娃娃抓起
    【核心提示】不過,中國人歷來奉為至理的「身教重於言教」,同樣適用於慈善教育。公益慈善機構是否有公信力,對青少年慈善意識的養成,慈善素質的提升,可能比《慈善讀本》的作用更大。  中華慈善總會發布消息稱,將先期在四川、甘肅等省市近百所中小學捐贈111萬餘冊《慈善讀本》,後期還將向全國各地中小學推廣。
  •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青少年體育專項基金在京成立
    7月22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青少年體育專項基金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這是由北京高德體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體育)和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中華兒慈會)聯合發起的體育公益專項基金。
  • 「一點公益中國行」公益活動走進重慶 大型公益慈善義演明晚拉開帷幕
    原標題:「一點公益中國行」公益活動走進重慶 大型公益慈善義演明晚拉開帷幕本次慈善義演晚會將迎來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欄目眾多全民化明星助力,主持紫檀、高曉波;歌手細哥細妹、周麗珍、郝亞青、王二妮、劉賽、陸海濤、雲飛、草帽姐、紫檀、德格葉等。本次演出在節目選擇上,也是以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為主,比如《龍船調》、《沂蒙山小調》、《無所謂》、《山歌好比春江水》、《鴻雁》、《我是一隻小小鳥》、《走西口》等20多首經典歌曲。
  • 決勝脫貧攻堅,共創美好生活,2020「南粵慈善 公益同行」活動在穗舉行
    曾在汕尾度過兩年支教時光的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志願者葉遠大在臺上分享了他的支教故事:「在我支教服務即將結束之際,孩子們集體給我寫了一封信。我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古板」的老師,與孩子們交流的話題總是脫不開學習。但他們並不覺得無趣,那份熱誠的心意確實傳達給了他們。」據了解,希望鄉村教師計劃是由團省委發起的公益項目,於2015年啟動。
  • 瑞銀與聯益慈善基金會攜手開展武漢青少年疫後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瑞銀證券、瑞銀期貨及瑞銀員工的資助與支持下,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聯益基金會)啟動健康夢想武漢青少年公益項目,為青少年提供免費的疫後心理健康課程,加強青少年心理建設與疏導。通過從課程中學習、從生活中體驗、從活動中服務,幫助青少年學會如何在壓力下應對不利條件因素,調適心理,以健康和積極的心態面對逆境。 今年2月,瑞銀集團控股的瑞銀證券和瑞銀期貨在瑞銀集團前期捐款100萬美元的基礎上,追加捐贈共人民幣105萬元;瑞銀員工也積極響應公司舉辦的各項抗疫募捐活動。
  • 界面新聞發布2020年度透明慈善公益基金會榜單
    該榜單旨在揭示中國慈善公益基金會的透明現狀,為慈善公益基金會透明提供路徑,同時為公眾捐款提供參考。縱觀整個榜單,50家上榜基金會2019年捐款收入總額達到136億元,較去年增加19%。50家基金會2019年度用於慈善活動支出的總額為129億元,同比上升19%。可以看出本年度善款募集和慈善活動的支出增幅一致,齊頭並進。
  • 追問︱高校慈善教育,專業還是通識?來自高校與公益行業的反思
    馬伊裡強調,「我們不僅僅要培養專職的人員,還要培養有良心的企業家,有良心的醫生、有良心的老師,和有良心的科學家……」培養具有公益人格的年輕人,需要的無疑是通識教育,但公益慈善行業的發展也需要專業教育,究竟誰更重要呢?「我一直認為專業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在當前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狀態下,可能談專業比較奢侈。
  • 藍蝶幼兒園攜生命教育理念驚豔亮相「2017亞洲幼教年會」
    年會圍繞「詮釋幼教新法、定位品質品牌,引領時代主流、自信中國特色,助力萬眾創新、優化辦園模式,矚目國際視野、共贏資源平臺」的價值主張,由百位專家細分出百場議題。11月10日,藍蝶教育集團董事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誌慶先生在本次幼教年會上以」助天下父母覺醒,讓天下孩子幸福」的願景為主題,圍繞藍蝶幼兒園如何幫助父母為孩子建立一個擁有幸福有安全感的家庭,倡議幸福家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