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4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段時間,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大中小學校持續採用線上方式開展教學。由於線上教學需要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視力產生較大負擔,一些商家於是開始藉機炒作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宣傳推銷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貼膜等產品。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提醒,電子產品的藍光並非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兒童、青少年近視主要還是由於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視疲勞和使用姿勢不當造成的。相反,防藍光眼鏡一旦選擇不當,對孩子的眼睛有害無益。
據了解,通常所稱的藍光是指波長範圍在400—500納米的可見光。藍光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不僅是電子屏幕,太陽光、許多LED燈具等同樣也有藍光。
但據專家介紹,藍光只是具有造成視網膜損傷的可能性,而且這種可能性與視網膜接收到的藍光劑量有關。藍光照射只有達到足夠的時間和一定強度後才有可能對視網膜造成傷害。
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介紹:「藍光分為長波藍光和短波藍光,只有短波藍光才會影響眼睛健康,但這需要長時間、高強度、不間斷地照射。」
同時,藍光對人體也有益處。專家認為,480—500納米之間的藍光具有調整生物節律的作用,可幫助人們促進睡眠、穩定情緒、增強記憶力等。目前還有視力保護研究顯示,藍光或者紫光甚至具備抑制眼睛近視的作用。
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所謂「防藍光產品」預防近視缺乏科學依據。對一些商家虛假誇大宣傳防藍光產品的性能、過度解讀藍光的危害、高價推銷防藍光產品的行為,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多位專家指出,醫學上暫時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防藍光眼鏡等產品在防控近視方面能夠起到顯著效果。魏文斌指出:「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防藍光和視疲勞與近視防控應該說沒有直接關係。質檢合格的電子產品已經過濾了有害的短波藍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電子產品時,沒有必要加裝防藍光設備。」
中國消費者協會同時指出,因防藍光產品數量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如果選購不當,反而容易給孩子的眼睛帶來傷害。專家指出,當前的防藍光眼鏡多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有的產品對損傷眼睛的短波藍光沒有防護效果;二是有些產品完全屏蔽了藍光,即過度防護;三是由於防藍光鏡片大都帶有顏色,這就會造成一定的「色偏」,如果長時間使用,反而容易加劇視覺疲勞。
那麼,孩子在家通過電視、手機、電腦進行網絡學習時,家長應該如何選擇電子產品和使用距離來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視力呢?對此,魏文斌建議:「選擇視頻工具要堅持『寧大勿小』的原則,選擇順序依次為投影、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使用電子產品時還是要遵循『20-20-20』口訣,即看屏幕20分鐘以後,要抬頭遠眺20英尺外(6米外)20秒以上。屏幕的大小、顯示屏的刷新率和使用距離不當也容易造成視疲勞,進而引起近視或者乾眼症等眼部疾患,而顯示器解析度的高低一般不會引起視疲勞。建議屏幕的參數設置為,高度在眼球和視頻中心保持水平或者略低的位置,距離為電子屏幕對角線長度的4至6倍。」
此外,專家建議,環境光線要適宜,晚上使用電子產品時需要開燈並且將屏幕的亮度調暗到30%,可以設置綠色背景的屏保壁紙以緩解眼睛疲勞。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說:「應該對孩子們進行廣泛的健康教育,讓孩子們自己愛護自己的眼睛,『自己是預防近視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孩子主動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放心地讓孩子們主動預防近視眼。同時,孩子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保持正確坐姿,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包括注意自己的手衛生、眼健康,掌握這樣的知識對孩子預防近視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