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特色農業助農增收(圖)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10月22日下午5時,香河縣五百戶鎮鮮速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將當天採摘的蔬菜分裝打包,準備連夜配送到北京一大型連鎖超市的48家門店。

近年來,香河縣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等農業項目,培育特色農業品牌,依託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記者田明攝影報導

10月22日下午5時,香河縣五百戶鎮鮮速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將當天採摘的蔬菜分裝打包,準備連夜配送到北京一大型連鎖超市的48家門店。

近年來,香河縣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等農業項目,培育特色農業品牌,依託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記者田明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徐聞特色農產品「觸網」 拓寬銷路助農增收
    近年來,徐聞縣搶抓「網際網路+」的市場發展機遇,立足縣情實際與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著力培育農村電商市場主體,狠抓人才培養,強化基礎保障,不斷拓展電商在農村的應用,打通優質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引領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永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入手 特色農業經濟促農增收
    ,積極探索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有效途徑,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特色產業辦基地、圍繞基地舞龍頭、圍繞龍頭闖市場,結合傳統優勢和地域特點,著力打造羅漢果、優質米、西紅柿、柑橘、桑蠶特色板塊和種蛋鴨、溫氏雞等特色養殖,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畢節市大方縣:巧用林地發展冬蓀種植助農增收
    春分時節,位於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核桃村的山林裡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搶抓農時種植林下冬蓀。近年來,核桃鄉將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利用山林地、退耕還林資源,引導群眾發展特色林下冬蓀產業5000餘畝,既能留住青山,又能助農增收。(圖/羅大富 文/才淦、楊飛)
  • 滴滴啟動「橙心助農」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1月7日,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發布橙心助農計劃,建立促生產、保流通、助消費的扶貧助農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目前,橙心優選小程序已上線「橙心助農」專區,實現全國貧困縣200多種助農產品的對接銷售,「從鄉野到餐桌,消費扶貧,讓每一份耕耘都有收穫。"
  • 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左相虎的農場目前有60餘名農民僱工,部分是土地流轉前的土地擁有者,2016年,左相虎帶動當地農民增收68萬元,為33貧困戶增加工資性收入38萬元,人均收入1.5萬元。  為了把這塊土地經營好,培育擁有自己風格的生態農業和綠色鄉村旅遊,左相虎將養殖的野豬產生的糞便送進沼氣池,產生的沼氣、沼渣、沼液全部綠色循環利用,「現在葡萄正需要『大料』,我們就把沼渣灑在葡萄藤下,滿足葡萄的生長需求。」
  • 【鄉村振興】臨夏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鋪就助農增收幸福路
    【鄉村振興】臨夏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鋪就助農增收幸福路 2020-12-22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撒拉溪鎮:多元布局產業發展 調整結構助農增收
    近年來,七星關區撒拉溪鎮不斷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建立利益聯結,全力推動該鎮特色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格局。黨建引領抱團發展一場雨剛過,撒拉溪鎮龍鳳村漫山的刺梨樹在風中搖曳,再過半個月,刺梨花就要開了。
  • 將樂「紅美人」橙子助農增收
    原標題:將樂「紅美人」橙子助農增收   10月20日,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在「紅美人」橙子園進行果業
  • 牛糞變寶:清鎮市流長鄉複合式山地農業助農增收
    「我鄉的特色農產品沙鵝豆腐需要大量的黃豆,今年來『刺梨+蜜蜂+黃豆』套種套養模式不僅盤活村裡的土地資源,還可以增加果農、蜂農、豆農的收入,一地生多金,降低了單一品種給一畝地帶來的奉獻。清鎮市流長鄉黨委書記曹興亮充滿底氣的給記者介紹該鄉「1+1+1>3」的複合型山地農業模式。曹興亮提到的「蚯蚓糞」是王院村結合本村實際,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按照「1+1+1>3」複合式山地農業發展模式而推出的「肉牛養殖+蚯蚓養殖+蔬菜種植」複合式產業。
  • 消費扶貧生活館:「線上+線下」助農增收
    紅網吉首站12月10日訊(記者 石豔)12月8日,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正式啟動,聚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擴大銷售範圍和渠道,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吉首市領導谷綱要、黃承業參加啟動儀式。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大安旅遊助農增收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秦勇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每年春天,自貢玫瑰花海景區的千餘畝玫瑰花競相綻放,花香四溢,300多種玫瑰花塑造成流泉飛瀑、峰巒疊翠、奇巖怪石等特色景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賞花拍照。  「高峰期每天可達上萬人。」朝天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鄒雲飛說,「到了賞花旺季,一些村民還騎摩託車接送遊客,掙到不少錢。」
  •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2021-01-12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張衛華告訴記者。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位於上黨區韓店鎮東呈村,成立於2018年,主要經營果蔬的種植。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運作,讓更多的村民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並參與到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中,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的路子。目前,合作社共建有18座果蔬大棚,種植面積達130餘畝。
  • 秋糧收購助農增收 中糧兜住「米袋子」
    破解難題,助農增收颱風、多雨等自然災害成了今年秋糧收購的新「對頭」。在吉林,受降雨和兩次強颱風影響,農作物大面積倒伏,持續的陰雨又使倒伏的糧食出現生黴、發芽等現象,收割之後,糧食水分太大難以存放。這些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急壞了種糧農戶。面對這些新情況,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貿易吉林公司深入調研走訪吉林全省的受災情況,開展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以解糧農心頭之急,降低秋糧糧源損失。
  • 養殖海沙蠶助增收
    7月24日,在浙江省溫嶺市濱海鎮長新塘邊的浙江旅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海沙蠶養殖場,20多位民工正在淤泥裡翻挖海沙蠶。海沙蠶,俗名海蜈蚣,是海上垂釣的優質餌料,有「軟黃金」的美譽。近年來,當地利用優質的自然資源養殖海沙蠶,特色養殖產業助農增收。七、八月份正是海沙蠶的旺發期,海沙蠶收穫迎來了黃金季,挖出來的海沙蠶由於品質好在市場上很是暢銷,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歐美國家和國內的山東、福建、大連等地。據養殖戶陳聰富介紹,目前海沙蠶每畝可挖600多公斤,一箱13.5公斤的海沙蠶售價高達1150元,海沙蠶畝收入在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 青海湖畔「花海直播間」:「甜蜜」帶貨助農增收
    圖為北京厚德禮蜂業有限公司總裁鄔娜(左)推介青海蜂產品。 馬銘言 攝中新網青海海南7月26日電 題:青海湖畔「花海直播間」:「甜蜜」帶貨助農增收作者 胡貴龍 潘雨潔「盛夏青海湖畔,滿眼金花、萬蜂飛舞,這裡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空氣汙染少,強烈的光照孕育了最頑強、慷慨的蜂群,造就了青海蜂王漿高活性、高蛋白、富含營養價值、低糖低脂的特點。」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09-18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瀘州敘永烏蒙花海迎來盛花期 花果經濟助農脫貧增收
    據敘永縣赤水鎮黨委書記黃學剛介紹,遠來的人們閒暇賞花,催生出紅紅火火的賞花遊,進而又催生出「美麗經濟」,帶動特色水果、民宿等產業發展,有力推動了旅遊扶貧和鄉村振興。當地將以桃李花為媒,以綠色發展的理念打造花海,找準農業和旅遊的有機結合點,做好「烏蒙花海+」的文章。
  • 淘寶如何「造血式」助農?
    以淘寶主播薇婭為例,她近一年扶貧助農公益直播上百場,累計引導公益成交額達到4.87億元。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貧困縣農民實現切實的經濟增收,甚至推動了貧困縣脫貧。今年6月10日晚,淘寶直播現象級帶貨主播李佳琦聯手闞清子、李乃文、陳蓉等明星,開啟公益助農直播。數據顯示,該場直播吸引千萬粉絲圍觀,短短四小時,農貨銷售突破3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