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題材動畫《給桃子的信》好像日本的治癒系故事,都發生在夏天

2020-12-17 奔二老青年1

夏天最適合看的電影,應該就是日本動畫電影了。

關於日本動畫,大家熟悉的就是宮崎駿,宮崎駿的《龍貓》、《幽靈公主》、《懸崖上的金魚姬》、《千與千尋》;吉卜力推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細田守的《夏日大作戰》和《穿越時空的少女》;原惠一的《河童之夏》;新海誠的《雲之彼端,約定之所》;高坂希太郎的《茄子:安達盧西亞之夏》;還有《螢火之森》,這些關於夏天的故事,好像都很治癒。

還有本片《給桃子的信》

少女、鄉村、妖怪的治癒系

乍一聽《給桃子的信》還以為是關於少女的戀愛故事,不過看了簡介才知道是關於親情的,其中還有日本的妖怪文化。看到妖怪文化,瞬間就拉滿了我的好奇心,在日本,有相關文獻記載的妖怪就有約六百種,因此也給了日本「妖怪之島」的稱號。

日本還有專門給妖怪進行分類的書籍,如《日本妖怪物語》等。

日本動畫中常常有很日式的怪力亂神,江戶川時代的鬼怪顯形,放在西方它們明明都是守護天使,《給桃子的信》是一個很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親情故事,很日式的情感表達方式,有什麼話都不會輕易的說出來,不言說也是一種真摯的愛。

這部動畫作品從家庭的角度出發,妖怪在其中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電影講述11歲的桃子在父親去世後,跟著母親從東京搬到了一座小島上,同時也是母親的家鄉。影片一開始有一種《千與千尋》的味道,主人公都不喜歡自己的新家,想要回到原來的家,影片採用現實和回憶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了故事,將桃子和父親之間發生的摩擦演繹出來,其實桃子自從父親去世之後,就一直活在自責中,在和父親的最後一面,是對著父親說:「你不要再回來了!」結果父親就真的沒有回來。

關於親情的電影總是能莫名的戳中觀眾的淚點,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

在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桃子看到了父親生前寫給自己的信,上面只寫了致桃子三個字,下面一片空白,父親究竟想要和她說些什麼呢?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了吧…

與此同時,三隻來歷不明的妖怪突然闖入桃子家中,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有趣而感人的故事。三隻傻傻的妖怪,為了完成自己的守護任務,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感化桃子,讓桃子慢慢明白了什麼才是愛。

電影中妖怪意外打碎了父親給母親的鏡子,而母親第一時間緊張的是看看桃子有沒有受傷,桃子非常不解,覺得這是母親沒有把父親放在心上的表現,就與母親發生了矛盾,在暴風雨來臨前離家出走…母親在暴雨中尋找桃子,不料病發,回到家中後,桃子看到這樣的母親開始自我反省,和父親吵架的愧疚和失去父親的遺憾時刻在提醒她,不能再失去母親了,桃子開始在妖怪的幫助下冒雨求醫。

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也了解到,原來妖怪是上天派來回報桃子和她媽媽近況的守護神,也是為了保護她們,在桃子媽媽哮喘發作的時候,也是這些妖怪拉上小夥伴一起為桃子保駕護航的,動畫才開始的時候很想吐槽,這個小孩真沒禮貌,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關鍵就在於,為什麼她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狀態。因為對於情感的連結已經匱乏,她適應於他人向自己輸入,而她從來沒有向他人輸出過。

從家庭方面看,桃子一家算是中產家庭,父親是致力於海洋研究的生物學家,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光從這一點上看,就知道父親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撐家中的開銷,物質條件充裕的小孩子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缺乏情感的連結和無法體諒父母的難處。

父親的離世對母女倆的打擊都很大,母親是全職太太,她沒有辦法一個人帶著桃子生活在東京,於是她決定帶桃子去鄉下,而對於換了一個環境的桃子來說,她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很不適應,也對其他人向她投遞的善意視而不見,開始封閉自己,止步不前。

這時候妖怪的作用就產生了,其實很多觀眾都很好奇,妖怪為什麼要管這樣的閒事?其實他們的職責是讓失去親人的家庭在逝去的人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家庭的時候,充當守護者。很多人肯定會發問了,妖怪也能成為守護神?因為這三隻妖怪其實是在為天上的神仙打工的,說白了這三個都是被天界規矩約束著的打工仔。

桃子外公給外孫女講妖怪史的時候,說道:「神明落魄了,就成了妖怪。」

連妖怪自己都說:這是一趟苦差事。

日本的妖怪形象並不是僵化的,而是具有兩面性。所謂的兩面性值得就是人物形象可以進行善惡的相互轉換,很多妖怪並不是站在邪惡的一方與正義勢不兩立,而是出於善惡邊緣。

《給桃子的信》中三隻看起來憨憨的妖怪,其實在江戶時代是大妖怪的存在,如果看過《夏目友人帳》或者是《犬夜叉》應該都知道什麼是大妖怪。這三隻妖怪算是妖力強盛的類型了,但是他們擁有力量的同時並沒有約束自己,而是到處為非作歹,裡面最大隻的妖怪阿巖說自己曾經生吞過一個成年男性,而比較瘦的那隻說自己也吃過人,其實他們都是因為在古代傷害了人,而被天界懲罰,化去了身上的妖力,被天界派遣下來做好事的。

從這一點上看,在日本的妖怪文化中,妖怪的形象具有和普通人一樣的人格,只要通過適當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就可以使妖怪為人類服務,甚至使妖怪與人類產生友誼,日本人普遍相信,怨靈若被好好供奉,也能成為神靈,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妖怪時常幫助人類走出困境。

當人類對妖怪採取不正確的態度或傷害他們時,妖怪也會展現出可怕邪惡的一面。

不管是妖怪還是人類,都應該對自己的力量和行為進行約束。

在電影最後,桃子也慢慢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愛,當父母真的快要離開她的視乎,她才明白過來什麼最重要,其實影片從側面告訴大家,不要等到真的失去了才後悔,擁有的時候就要好好珍惜,妖怪三人組就是這樣,在擁有能力的時候不會把握不會約束,當真的失去了自己的能力,才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看完電影發現,原來「桃子」在日語裡的發音是「麼麼醬」

其實小時候很多孩子都是「麼麼醬」,在這治癒的兩個小時裡,突然發覺長大這件事,不是學了多少成功學,而是學會了寬容、理解、學會原諒。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給桃子的信:人生就是一邊和父母鬧矛盾,一邊和解
    日本治癒系電影裡的故事,許多發生在夏天,宮崎駿的《龍貓》和《千與千尋》,細田守的《夏日大作戰》和《穿越時空的少女》,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和《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原惠一的《河童之夏》等等。究其原因,日本動畫大多數是以孩子的視角來說問題,而夏天正好是他們的暑假。
  • 日本高分動畫電影大推薦!都是神作,百刷不厭!
    提到日本電影,動畫電影(animation movie)的知名度要比真人電影高很多,通過動畫電影上映後的票房就可見一斑。日本的動畫電影有其獨特的內容和魅力,雖然節奏較慢,但注重伏筆,首尾呼應,視角也更傾向於成人世界,往往能通過細膩動人的故事情節表達更為深刻複雜的情感。
  • 十大感人治癒系動漫電影,宮崎駿動漫電影的佔了四部,你怎麼看?
    螢火之森十大感人治癒系NO.6 言葉之庭(新海誠)言葉之庭動畫電影由新海誠掌鏡,故事發生在現代東京,故事講述了以製鞋人為目標的少年秋月和神秘女子雪野的戀愛故事誠然就劇情,使《言葉之庭》在對愛的渲染上總覺有所欠缺,但新海誠對動畫質感的苛求,營造了一場美到極致的電影,在簡短的46分鐘時長裡,電影的每一幀都是那麼的無可挑剔,而在這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中,其所賦予的距離感,又將一種微妙的感情隱晦的表達而出,契合出色的動畫質感給人以一種恬靜的藝術表達,或許也只有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才能如此嫻熟的把控,令本年齡懸殊的愛戀居然蒙上了一層迷人的基色。
  • 日本動漫妖怪文化盛行,中國難道只有孫悟空?
    《有頂天家族》原作者是有「京大雙璧」支撐的森見登美彥,該書2008年拿下了日本書店大賞第3名,由P.A.WORKS改編的第一季動畫則獲得第17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這次續作的播出也是意料之中。和熱血、後宮、耽美等題材一樣,妖怪的故事一直是動漫作品中的熱門類型。儘管妖怪文化並非日本獨有,連妖怪也有7成源自中國,但若論妖怪IP的開發還是日方最為完善。
  • 除了宮崎駿,日本還有哪些很治癒的動畫電影
    毫無疑問,日本是一個動畫大國而宮崎駿在讓日本動畫走向世界的道路上,作出巨大貢獻大友克洋拍出了《阿基拉》《回憶三部曲》《蒸汽男孩》以上都是日本很出名的動畫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桃子失去了他的父親,在發生意外的前一天桃子與父親吵架了。
  • 盤點:與妖怪有關的6部電影
    、夏目的死忠粉中級妖怪以及一直等待夏目的櫻花樹下的妖怪……太多太多的妖怪,即使他們是妖,也擁有著感情,帶給我們了一個個精彩又溫暖的故事。螢火之森4、《青蛇》寫到這裡不知道影迷朋友們發現了沒有,中國的妖怪電影都離不開愛情,而日本的妖怪電影大多都屬於治癒系。
  • 影視鑑賞;給桃子的信 這個夏天學會了接納和長大!
    這些妖怪有些噁心。看完後反而覺得很可愛!故事大概講的是,桃子媽在丈夫突然去世後,帶著桃子來到了老家,熟悉的親友和生活環境,讓桃子媽媽有了些許安慰,可是桃子,在飽受喪父之痛時,還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同學們,從東京來到完全陌生的鄉間。陌生的環境和人。讓在青春期的桃子無法內心上接受和融入!
  • 日本的妖怪文化與動畫
    妖怪文化對日本動漫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在許多動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妖怪文化所打下的烙印。換句話說,所謂「影響巨大」,並不是有一小撥人對妖怪文化做專門研究,而是妖怪早已成為了動漫產業中人盡皆知的題材,類似是一個巨大開放的資源庫,誰都可以拿來用,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怪影幻象:日本妖怪類型電影的風格嬗變與文化探究
    在這些妖怪題材奇幻類型電影的背後,正是複雜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現象的傳達,正如一切文化現象的本質正是符號現象。因此,文章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日本妖怪電影的獨特性。 一、獨異性:日本妖怪題材奇幻類型電 影背後的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題材的奇幻電影擁有鮮明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數量也非常之多。
  • 日本網友吐槽:怪不得桃太郎能打贏妖怪
    【動漫趣聞】怪不得桃太郎能打贏妖怪《桃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故事,早期也改編成了大量的動畫作品。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長篇動畫,就是於1945年公映的《桃太郎:海之神兵》這部動畫時長74分鐘,耗時兩年製作,代表了那個年代日本動畫的技術水平。即使在現在的動畫中,也經常會見到關於桃太郎的元素,相信動漫愛好者們肯定對桃太郎並不陌生。
  • 治癒劇場版動畫《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第二部將於今夏上映
    感動無數人的治癒系動畫《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劇場版第二部《永遠永遠愛你》(あなたをずっとあいしてる )將於2015年夏季上映!本作改編自宮西達也的超人氣小恐龍系列繪本!是一部以親情為題材的溫馨故事。
  • 7部小清新治癒系動漫,宮崎駿四部上榜,每一幀都能截圖當壁紙
    7部小清新治癒系動漫,宮崎駿四部上榜,每一幀都能截圖當壁紙 1、龍貓 宮崎駿執導,影片講述了小月和妹妹小梅跟著爸爸搬到郊外的一間舊屋住,在那個被人戲稱為「鬼屋」的新家裡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包括傳說中的龍貓。
  • 《給桃子的信》:家人永遠是自己的守護神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溫暖治癒的日漫,這部《給桃子的信》是衝浦啟之耗時七年才製作完成的作品。女主小桃因父親過世和媽媽搬到了汐島,這個媽媽曾經生活過得小島。小桃手裡一直拿著一封只有三個字的信,「給小桃」。其實不得不承認,我們和身邊的很多人都見過最後一面了。如果可以再見面,記得一定要好好講話,好好道別。
  • 新的桃太郎動畫故事?桃子男孩宣布動畫化,邪魅的造型讓人愛了
    大家好,我是熱愛二次元的小林,桃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中的英雄,他誕生於一個漂流到島上的桃子中,在冒險的路上結識到狗、猴子、雉雞三位夥伴,最終打倒惡鬼。而今天小林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有著類似背景,但故事完全不同的作品。
  • 《給桃子的信》化解內心歉疚與抱怨的只有直面生活的勇氣
    這是一個關於單親孩子家庭,如何面對父親離去和母親看似冷落自己的故事。六年級的小桃,在父親去世之後,和母親來到自己並不討厭的小島,但是這裡的一切都讓她沒有辦法喜歡起來,舊房子,有著奇怪聲音的閣樓,還有陌生的人。
  • 除了宮崎駿外,9部真正好看的動畫電影,你們看過幾部?
    第一個就是今敏老師的作品——紅辣椒這是一個講夢的而故事,天馬行空說的就是這部電影。這部高級到滲人,精彩到傻眼,色彩和配樂也是滿分,尤其是遊行那一段的。只能說缺一不可,但是本作是從脫了肉體的靈魂來說故事的。在這世界的角落看慣了描述戰爭的各種戰鬥場面,卻忽視了群眾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參與戰爭人數最多的不是士兵,而是普通老百姓,他們被迫參與了戰鬥,而他們能做的只是盡全力來保全自己。戰爭,沒有正義。
  • 「夏天結束了」!這麼多日本電影告訴你這句話有多殘酷
    本周,改編自森見登美彥原作的日本動畫電影《企鵝公路》正式上映。作為今年上映的第八部日本動畫電影,又是一部青春奇幻冒險片,如果要找本片和其他日本青春題材的電影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本片的故事,又是發生在夏天。《企鵝公路》劇照。
  • 治癒系文化——給迷茫浮躁的人溫暖,給孤獨前行的人勇氣
    記憶中,都是這些閃閃發亮的句子,載滿了朋友之間的關心,夏日裡沁人心脾,讓人心情平靜。窗外小鳥在樹上吵鬧,昨天剛拿出來的風扇,因為太久沒轉,發出嗡嗡的響聲。陽光有些熱烈,蒸烤著室內的人。但我的內心不再煩躁,好像一切都應該是這樣。把書合上,腦海裡突然蹦出一個詞——治癒系。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最早起源於幹寶《搜神記》的落頭式,在日本被叫做飛頭蠻。事實上,日本妖怪中,只有少數是「土生土長」的,很多都是舶來品。尤其受中國的影響最多。所以關於日本的妖怪,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日本的妖怪百分之七十都來自於中國,百分之二十來自於印度,只有百分之十來自於本土。
  • 妖怪百科大全,1080個有趣的妖怪歷史故事
    在近代,日本通過電影、動漫等載體推出了各種妖怪形象和故事,推動了日本妖怪文化的發展。隨著市場的增大和認可,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文化效益。像治癒系的妖怪動漫《夏目友人帳》,推理和妖怪故事結合的《少年陰陽師》等,都出現了很多妖怪形象。其中有些妖怪形象對中國觀眾來說並不陌生,甚至還有些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