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2020-12-22 茉小涼S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2016年,網易上線了手遊《陰陽師》,立即便在我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同時,《陰陽師》背後的各種日本妖怪文化也在玩家中流行起來,隨即日本的「妖怪文化熱潮」藉助遊戲橫掃日本甚至世界。

其實,日本的妖怪文化早就已通過《夏目友人帳》、《犬夜叉》、《千與千尋》等動漫傳播到全世界,就是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能輕鬆地說出一些典型的日式妖怪名字。

比如,夜半偷人小孩的姑獲鳥、方相氏、倩兮女等,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源自中國的妖怪。

比如姑獲鳥就是來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妖怪。

姑獲鳥

在《奇異雑談》裡提到了它的由來,說是死去的產婦的執念所化,抱著嬰兒在夜裡行走,懷抱裡嬰兒的哭聲就化成了姑獲鳥的叫聲。

最早起源於幹寶《搜神記》的落頭式,在日本被叫做飛頭蠻。

事實上,日本妖怪中,只有少數是「土生土長」的,很多都是舶來品。尤其受中國的影響最多。所以關於日本的妖怪,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日本的妖怪百分之七十都來自於中國,百分之二十來自於印度,只有百分之十來自於本土。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還是全世界妖怪文化最出名的國家,就比如在中國,很多小孩知道日本的妖怪,卻說不出幾個中國妖怪的故事,或者知道一些中國妖怪的名字,卻認為是日本的妖怪。因此,在很多中國人眼中,中國的妖怪文化是比不過日本的。

事實上,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和接觸的妖怪文化很有限,幾乎都是通過《西遊記》、《聊齋志異》、《白蛇傳》、《搜神傳》等影視作品,多多少少對妖怪有一些了解,但也就僅限於能叫出幾個妖怪的名字,更多的卻一無所知。

《白蛇傳》

其實,作為日本妖怪文化主要發源地的中國,我們的妖怪文化一點也不比日本差,甚至有著更多、更源遠流長的文字和繪畫記錄,除了《西遊記》、《聊齋志異》等耳熟能詳的作品中的妖怪,還有更多我們所不了解的妖怪。

最近讀了《中國妖怪故事》,對妖怪文化有了系統的了解,才發現在中國能找到名字的妖怪居然有1000多種,同時,妖怪文化其實也是中國璀璨的傳統文化中不應被忽視的一支。

《中國妖怪故事》是作者張雲歷時近10年,從中國各種古籍中搜索,翻閱歷代典籍文獻近300部,並參考了地方志、各種民間傳說,再結合自己的見解,寫成的一部著作。在書中共記錄了1080種妖怪,是國內目前為止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也是一本妖怪百科全書。

《中國妖怪故事》

在這本書裡,作者對妖怪的由來進行了追本溯源,並研究了中國的妖怪文化,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妖怪體系,是對中國妖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認真的來了解中國妖怪吧。

一、中國妖怪的體系

「妖怪」我們都知道,但怎麼定義它呢?估計很少有人能說得出來,其實「妖怪」這一詞語來自一千八百多年前。

最早對「妖怪」有定義的文字記述要追溯到幹寶的《搜神記》,裡面有一段對妖怪的準確定義: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之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這就是妖怪的定義了。

《搜神記》

在妖怪體系方面,《中國妖怪故事》中將妖怪分為四類,又有兩個總的統領。

統領即白澤和方相氏,都是上古時代就出現記錄的妖怪。

白澤:因為傳說皇帝遇到白澤而被告知了一萬多種妖怪的名稱,世人才知道天下妖怪的名字,故而白澤在中國妖怪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方相氏: 「方相氏」為「畏怕之貌」的意思,也就是說方相氏長相兇惡,連鬼怪都會恐懼,所以古人認為方相氏能為家家戶戶驅邪。唐朝時,受中國妖怪文化的影響,日本還演化出了「百鬼夜行」的場面:方相氏前行,百鬼跟隨。所以方相氏又被看作百妖的統領。

百鬼夜行

在兩個統領之下,妖又分為四類:妖、精、鬼、怪。

妖指「人之造假」,也就是說是人形,但並不是人,由動物、花草或物件化形成為人,比如《西遊記》中的白骨精、蜘蛛精,《白蛇傳》中以蛇身化人形的白素貞和小青,都是典型的妖,縱觀整個歷史,對妖的記錄和相關故事應該是最多的,也是大部分人最了解的。在《中國妖怪故事》這本書中共記錄了138種妖怪。

精指有了靈性,能進行人類的一些活動,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卻不能化為人形的動物和物件,比如有靈性的八哥,有人行為的狗。

鬼,魂不散為鬼。主要以幽靈、魂魄、亡像等方式出現,比如畫皮,各種鬼故事中的鬼等。

怪:物之異常為怪,也就是指我們不熟悉的,怪異的事物。比如天狗、山魈等。書中共記錄了486種怪。

二、中國「妖怪文學」的產生與發展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誕生了很多妖怪文學,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是舉世罕見的。事實上,中國的妖怪文學源於志怪故事。

最早的志怪故事並沒有文字記載,只是存在於上古神話傳說、原始宗教傳說、地理博物傳說中,通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進行口耳相傳。

有關妖怪的最早的專門著作是《白澤圖》,在《雲笈七籤.軒轅本紀》中有過《白澤圖》的記載:

「帝巡狩至東海……於海濱得白澤神獸……因問天下鬼怪之事……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從春秋戰國開始,妖怪開始在各類史書、文學作品中出現,比如《春秋》、《左氏傳》、《楚辭》等。

到了戰國時代,出現了兩本被譽為妖怪文化鼻祖的書籍,其中一本就是今天都赫赫有名的《山海經》,其中記錄了很多鬼怪故事,包括我們很熟悉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它是以地理物博形式出現的志怪書的鼻祖。

同時,後世的很多文學作品,包括現在的影視劇中,出現的妖怪,大多數都受《山海經》的影響。像《莊子》、《離騷》、《西遊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紅樓夢》等,這些文學作品裡所描繪的神仙、女鬼、妖怪、精怪、神魔等等,都能找到《山海經》的影子。

春秋、戰國時代是妖怪文學的命名期,誕生了很多妖怪,構建了妖怪的基礎版圖,並且在兩漢時期趨於成熟。

而妖怪文學的鼎盛時期則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的妖怪文學,作品數量多,題材多樣,也更趨於現實感和時代感,開始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不朽的妖怪文學,比如《搜神記》、《續搜神記》等。

從唐代開始,湧現出了很多以妖怪為主角的小說,並且流傳廣泛,更將妖怪文學推到了高潮,比如在後世都非常出名的《聊齋志異》、《西遊記》、《古鏡記》等。

從妖怪文學發展的這個脈絡來說,妖怪文化已在中國發展了幾千年,也因其而誕生了很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及多種多樣的妖怪的確有資格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三、為何日本的妖怪文化比中國更出名

從妖怪文學的發展史,就能看出妖怪文學在中國的源遠流長和內容廣度,但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將妖怪文學發揚光大,反而提起妖怪文化,世人首先想起的是日本,截至目前,妖怪文化已成為了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國內對妖怪文化的誤解。

在中國,幾乎沒有人正真去重視妖怪文化,甚至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一種文化,而是一種迷信。因為妖怪文化在中國催生的故事中,大多的妖怪都是反派,醜陋又邪惡,比如《西遊記》中的妖怪,所以妖怪在現代中國人概念中仍然是邪惡的,唯恐避之不及的。

但在日本卻相反,因為日本有很多以妖怪為主角或者是重要配角的動漫,其形象大多都是可愛的精靈模樣,所以在日本人眼中,妖怪並不十分邪惡,甚至還有些可愛。

曾有100名中國人接受過問卷調查,93%的人都不喜歡妖怪,認為妖怪是可怕的。接受相同問卷調查的100名日本人中,有27人認為妖怪可愛,45%的人認為妖怪是可怕的。僅僅看這項問卷調查的結果,也能看出妖怪在日本更能被大眾所接受。

第二個原因則是日本對妖怪文化的重視和積極推動。

日本是第一個將妖怪作為學問加以研究的國家,在19世紀90年代,日本就創建了「妖怪學」,並成立了「妖怪研究會」。

此外,他們還將妖怪文化融入各種高質量的志怪小說、影視動漫、繪畫舞蹈作品中,並加以廣泛的傳播,比如在《千與千尋》、《夏目友人帳》、《百鬼夜抄行》、《陰陽師》、《午夜兇鈴》等作品的推動下,使日本妖怪學成為了世界聞名的顯赫學說,更使得妖怪成為了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

對此結果,怎能不讓人扼腕和痛惜呢?

最後,提醒已經丟掉了很多傳統文化的中國人:

妖怪文學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人們對解釋不了的現實的一種想像和記錄,它融入我們的生活,很多都是由現實生活脫胎而出,邪惡只是為了反映社會現實的黑暗,充分體現群眾的理想和願望。這和其他的任何文學作品的初衷都是一樣的。

妖怪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支,其實已滲透到中國人的宗教、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等各個層面,已牢牢地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在提倡文化自信,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希望大家也不要忽視了「妖怪文化」。

本文由茉小涼S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日本著名妖怪學者水木茂稱,「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比如我國上古傳說中的姑獲鳥,這種九頭鳥身的妖怪,是怨婦的化身,往往在夜間抱走人類的孩子,而日本神話中,姑獲鳥卻有撫育孤兒的現象,可見,同類妖怪在不同的地緣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存在意義。
  • 中國妖怪VS日本妖怪 姑獲鳥、天狗和九尾狐的傳說
    盂蘭盆節是人和亡靈的聯結,但這只是日本人異界想像的一部分,這個豐富奇想世界的另外一塊大概就要數妖怪了。日本的妖怪文化通過動漫、遊戲、動畫、文學等當代媒介日漸為人所熟知,但其實有著悠遠的歷史。人和自然相處之初,免不了遇見形形色色的神秘困惑之事,也因此出現各種妖、精、怪、魔的解釋裝置,在各國的前現代時期都會有妖怪的傳統,但鮮有國家能留存下這些看似「迷信落後」的文化,並還能融入當下語境,並進而發展成為親切可愛之物的。日本不少妖怪有中國淵源,只是有時兩兩衍伸,發展出了不同的線索,幾個著名妖怪像姑獲鳥、天狗和九尾狐就是其中的例子。
  • 牆裡開花牆外香,源自中國卻揚名日本的妖怪文化
    自此之後,日本逐漸出現了木刻版《山海經》,效仿版《和制山海經》,還有被譽為「日本《山海經》」 的《怪奇鳥獸圖卷》。平安時代,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頻繁,日本的妖怪文化也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現今流傳下來的約600種妖怪,均來自平安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陰陽師作為一種職業,應運而生。
  • 日本妖怪70%源自中國,為什麼中國妖怪卻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中國不僅有日本妖怪的粉絲後援團,以日本妖怪為元素設計的商品更是比比皆是。令國人尷尬的是,有著粉絲後援團的日本妖怪,其源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比如大天狗。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日本妖怪至少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在張雲看來,有著最古老妖怪文化的我國,卻沒有一部系統的妖怪百科全書,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為此他耗費十年沉入書中,引用上古到現代各種典籍近300部,按照「統領」「妖」「精」「鬼」「怪」五大類,整理了1080種妖怪及其故事,按照名稱首字母排序製成《中國妖怪故事全集》,為我們還原根植於中國的日本妖怪本來面貌。
  • 日本的著名妖怪,原型都來自《山海經》,不愧是上古奇書
    日本是一個盛傳妖怪的國家,各種各樣的詭異怪談,各種各樣的妖怪故事。不過雖然日本是一個妖怪文化很濃的地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本土妖怪其實非常少。在日本的妖怪傳說中,有70%左右的妖怪其實是從中國「進口」的,還有20%來自印度,只有剩下的大概10%左右,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妖怪。
  • 這些在ACG作品中常見的日本妖怪,其實都有中國血統
    在當代,提到中元節,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各種各樣流傳於民間的鬼神文化。除了小說、影視之外,各式各樣的ACG作品也是許多中國年輕人了解這些鬼神妖怪的重要途徑。不過在目前中國市場上最主流ACG作品中,往往更傾向於將日本妖怪文化作為主要的創作題材,這不僅是日本ACG產業有著較強文化輸出,同時也是因為日本社會十分重視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體現。當我們還在津津樂道於這些日本妖怪的故事,以同人創作、COSPLAY等形式表達自己對這些妖怪的「愛」時,你有沒有想到,這些因ACG作品而廣為人知的日本妖怪,其實都有著中國的血統。
  • 日本動漫妖怪文化盛行,中國難道只有孫悟空?
    《有頂天家族》原作者是有「京大雙璧」支撐的森見登美彥,該書2008年拿下了日本書店大賞第3名,由P.A.WORKS改編的第一季動畫則獲得第17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這次續作的播出也是意料之中。和熱血、後宮、耽美等題材一樣,妖怪的故事一直是動漫作品中的熱門類型。儘管妖怪文化並非日本獨有,連妖怪也有7成源自中國,但若論妖怪IP的開發還是日方最為完善。
  • 日本的動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竟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滑頭鬼之孫》是2011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部動漫作品。故事大概講述了作為妖怪滑頭鬼的孫子奴良陸生,在人類和妖怪的世界中不斷徘徊,最後覺醒妖力,拯救同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最吸引我的不是「英雄救美」的戲碼,或是動畫中精緻的人物。反而是眾多妖怪跟著大妖怪滑瓢在夜裡的巡遊,這個巡遊,在動畫裡叫「百鬼夜行」。
  • 《捉妖記》好看嗎?想看更多更精彩的妖怪故事嗎?請看本篇
    說起張雲他編寫這本的原因,還有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很多年前,他去參加一個動漫展。一些年輕的孩子們都裝扮成了各種各樣的妖怪。當張雲問起他們扮演的是什麼妖怪時,孩子們都不以為然地說,是日本妖怪姑獲鳥啊!張雲被深深地震撼了!孩子們裝扮的姑獲鳥,天狗,饕餮等,分明是中國典籍裡的妖怪啊!
  • 《中國妖怪故事》:照妖鏡下的人生百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
    為了彌補這塊文化缺口,作家張雲花費十餘年時間,從浩瀚的中國歷代典籍中搜集、整理,寫成《中國妖怪故事(全集)》一書。在書中,張雲從妖怪敘事的角度出發,站在文化史的高度為讀者梳理了中國妖怪文化的發展脈絡,重新審視了妖怪文化的貢獻和藝術價值。今天,我將結合張雲的《中國妖怪故事》,從中國妖怪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和大家一起去了解妖怪在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形象與文學想像。
  • 日本的妖怪文化與動畫
    妖怪文化對日本動漫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在許多動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妖怪文化所打下的烙印。換句話說,所謂「影響巨大」,並不是有一小撥人對妖怪文化做專門研究,而是妖怪早已成為了動漫產業中人盡皆知的題材,類似是一個巨大開放的資源庫,誰都可以拿來用,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關於《山海經》與日本 「妖怪文化」的對照研究
    二、《山海經》東傳與日本 「妖怪文化」發展 《山海經》於奈良時代(相當於中國的隋唐)甚至於更早傳入日本。當時中日往來密切,日本曾十幾次派遣遣唐使來學習中國文化、制度,《山海經》就是在此時傳入日本,開始了其在日本千餘年的傳承、融合、借鑑之旅。
  • 日本文化為什麼盛產妖怪?這是日本社會環境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妖怪,還變著法地為妖怪寫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呢?其實在日本文化裡,妖怪並非可有可無的奇談怪論,而是活生生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生活。 根據江戶時代國學大師本居宣長的《古事記傳》,日本有「八百萬神」、「八百萬妖」的說法。
  • 《山海經》就是日本『妖怪文化』的源頭?請細品這7種妖怪的形象
    說起日本的百鬼文化,最重要的輸出內容便是漫畫和動畫領域。其中的宮崎駿的動畫、陰陽師等熱門IP,無一不是基於此成長起來的文化輸出內容。說起日本的百鬼文化起源,早在奈良時代(唐中宗時期),日本遣唐使頻繁往來,學習中國文化,將大批的華夏經典帶入了日本。
  • 古老的妖怪文化,好看的群妖故事,璀璨的中國文學永不褪色
    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得主曉航,說:「這是一本開宗立派的妖怪『大詞典』。」我十分認同,這樣的妖怪書籍在文學史上少有的,而本書的作者張雲居然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從浩瀚的中國古代典籍中搜集、整理出這些妖怪故事,並參考各種民間傳說、地方志等資料,再進行重新加工和翻譯,從而創作出如此通俗易懂的《中國妖怪故事》。
  • 從《千與千尋》到《夏目友人帳》:日本文化為何盛產妖怪?
    其實在日本文化裡,妖怪並非可有可無的奇談怪論,而是活生生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生活。 根據江戶時代國學大師本居宣長的《古事記傳》,日本有「八百萬神」、「八百萬妖」的說法。這種說法當然是頗具詩意的誇張修辭,但這用來反映日本妖怪生態的豐富多元,絲毫不為過。
  • 中國日本妖怪排名,哪個實力更強?
    說起妖怪,當數日本妖怪最醜陋,最邪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與日本妖怪不同,中國妖怪大部分都是善意的,它們接受供奉,庇護人們。下面來說說兩國妖獸的排名。5.玉藻前(たまものまえ):在日本本土最早的傳說中,玉藻前只是作為傳說中迷惑鳥羽上皇的狐狸精的形象出現,與中國「狐狸精」的形象妲己,褒姒無關,但其形象因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她的生平——她誕生在中國,在傳說中是陰氣的結晶品,懂得人化之術。紀元前十一世紀時,化身為絕色美女妲己,當上了當時商紂王子辛的寵妃。
  • 這裡有1080隻妖怪!
    作者在去參觀一群孩子的動漫展時,看到有不少打扮成妖怪的。作者問其中一個孩子,知道他裝扮的是什麼妖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獲鳥。我們裝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就這樣一句話,刺痛了作者的心。那群孩子裝扮的除了姑獲鳥,還有天狗、饕餮等,幾乎全是我們祖先創造並且書於典籍的妖怪。而在他們眼裡,這些全是日本的。
  • 怪影幻象:日本妖怪類型電影的風格嬗變與文化探究
    日本的妖怪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此後在平安時代、室町時代和江戶時代得到進一步發展。其中平安時代可謂日本妖怪文化的鼎盛時期,現今日本妖怪文化的典型代表陰陽師安倍晴明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在日本古書《今昔物語集》中,有大量關於陰陽師溝通陰陽兩界、驅除妖邪的故事,同時「物怪」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妖怪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