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點個人觀點。如果 你的孩子自信在同齡人中理科思維在平均水平以上,那麼就可以嘗試學習編程。至少可以學一個入門水平,比如以信息學競賽的「普及組」難度為標準。
有人會問,編程不在考試範圍內,為什麼還要學它?雖然絕大多數地區的升學考試不考編程,但是編程對理科思維的幫助確實很大。本人也是當數學補課老師很多年,才偶然了解了編程、信息學競賽等方面的內容。
信息學競賽所學的屬於算法的範疇,這可以籠統地算作數學的一個分支。但它和我們中小學課堂上的數學既有聯繫又有不同,不同就在於:
第一,計算機是以機器的基本運算能力為起點的,我們知道計算機能很快的進行單調而重複的運算,這是人類做不到的。在此基礎上,有了C和C++、java、python(國內信競暫時不可以用java,python)這樣的高級語言的加持,計算機能方便地執行某些類型的較複雜的計算。以機器的能力為起點,我們在編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我們在傳統數學課中遇到的問題是相當不一樣的。正是因為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才能達到開腦洞的效果。
第二,計算機能夠迅速反饋運算結果以及各種錯誤。對於信競(算法)題,在刷題網站的加持之下,更能迅速反饋結果的對錯評判。這種較強的反饋,很容易讓小孩對學習、數學問題、邏輯思維產生興趣,讓小孩有動力去尋找自己的錯誤,摳細節,打磨理科思維。這是傳統的數學課堂很難給予的體驗。
此外這種反饋模式,甚至可以抵減學生對電腦手機遊戲的癮。因為遊戲讓人上癮也是依靠強反饋。而傳統課堂的反饋太弱太乏味也是小孩遊戲上癮的一個原因。編程可以激發一部分人去思考原本懶於思考的邏輯問題和數學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編程在未來的各行各業還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先拿現在的來說,現在的氣象分析,你不拿大數據+計算機模擬,怎麼分析?就連的基因工程和醫學、法律等都在逐漸引入人工智慧。以後各行各業一大半離不開人工智慧。
有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已經接觸過少兒編程。實際上現在坊間無論是線下的,還是網上課堂。針對小學生的編程課越來越多。但是這裡面魚龍混雜,每種班型所設定的難度等級,以及方向目標都不一樣。那麼該如何選擇?這是我下一篇文章將要涉及的問題。有興趣請關注。
#小學奧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