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玩具對孩子有多重要嗎?孩子最重要的幾項能力是玩出的

2020-11-05 Alice閱讀研修所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就要到了,都說這一天是億萬女性的戰場,不僅要買自己的化妝品、護膚品、一家老小的衣物、一些家居物品,我想各位媽媽的購物車中還包含了各種繪本和玩具。此前我們針對兒童的早期閱讀寫了很多文章,但今天我想談談孩子為什麼需要玩具。

中國有句古話說「玩物喪志」,這是對成人的恨鐵不成鋼,遊戲之於成人來說,是放鬆、休閒或者是出於某種逃避心理為了尋找慰藉;而對於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遊戲和玩具是他們維護心理健康發展各項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


我之前看到過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孩子自母體誕生後,因為對整個世界的完全陌生,他們會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神」,所以「我」餓了就有人餵奶,冷了就有人添衣,哭了也有溫柔的絮語,在這個世界中,「我」無所不能,而最親近的看護人—比如說媽媽,其實是「我」的一部分。

之後隨著視覺、聽覺等的發育和逐漸完善,孩子認識到原來媽媽與我是兩個個體,原來我不是這個世界的神,原先的世界觀崩塌,於是他們開始經常哭泣,媽媽離開身邊就會失去安全感變得很焦慮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們就開始用各種「玩具」來安撫自己,比如他們自己的手指,溫暖的毛絨玩具等。

孩子慢慢的長大,世界之於他們也開始越來越發雜,慢慢的孩子的焦慮變得越來越多,在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有疑惑,比如為什麼我搶別人的玩具,會受到責罵?爸爸媽媽都誇我是最棒的小孩,為什麼在幼兒園我卻沒有小紅花?到底我是棒的還是差勁的?……

在這種焦慮與好奇心共同的驅使下,孩子為了安撫自己,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遊戲。有一本繪本叫做《我媽媽上班去了》,故事中描述了當媽媽去上班後,孩子在家裡的一天,孩子一直在做各種遊戲,比如跟小狗玩、畫畫、蕩鞦韆等,他在遊玩的過程中很開心,而畫面中的文字才透露出孩子內心真正的聲音:我知道當我玩耍的時候媽媽也想和我一起。

這正還原了大部分孩子的心理狀態:用遊戲來緩解媽媽不在身邊的焦慮。這種緩解其實就是孩子建立的心理防禦,而焦慮往往也是孩子最先學會處理的負面情緒之一。我們成人可能聽過一句話: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這句話背後的意思與孩子處理焦慮的行為其實是異曲同工。

心理防禦的建立是孩子心理成長的標誌,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之後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比如失戀、考試失利、社交困難等,只有心理防禦越發強大,他的心理防線才不會被這些困難輕易擊潰。所以我們會發現在面對相同的事件時,孩子有不同的反饋,比如被老師批評了,有些孩子會產生厭學心理或者好幾天都保持著低落的情緒,而有的孩子只在當時覺得羞愧,過了一會就通過別的事情轉移了注意力,第二天依舊開心地上學。孩子心裡防禦建立的最初就是源於遊戲,他們正是通過遊戲,學習到了受用一生的保護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遊戲和玩具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還在於各種能力的培養上。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他們會樂此不疲地玩扔東西的遊戲——試圖將手中能拿到的任何物品都丟到地上,很多家長都會因此感到頭疼也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這麼調皮,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此時還不知道地心引力的存在,會好奇怎麼東西都往下掉,不是往上飛?不是向左跑也不是向右走?於是他們開始反覆的實驗,在發現規律之後他們就建立了最初的邏輯:半空中的物品會掉在地上。所以等到他們長大後,就會自然而然地知道扔東西的後果,而這種大人甚至都沒發現的「自然而然」就是在嬰兒時期反覆扔東西中習得的。

就像在早期孩子扔東西時,他之所以能執行「扔」的動作,是因為手中有可扔的物品一般,玩具其實能激發孩子的遊戲興趣,誘發兒童表現出特定的遊戲選擇和遊戲行為,也就是說我們給孩子提供什麼玩具,他就會表現出怎樣的行為,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做出抱娃娃、哄娃娃睡覺的行為,並不是因為她預先想到要扮演媽媽,而是因為看到了玩具娃娃,才表現出媽媽抱娃娃、哄娃娃的角色行為。因此,如果我們刻意地想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可以提供給他相應的玩具,不同種類的玩具給孩子提供的探索方式不同,孩子得到鍛鍊的能力也會有所不同。

1)社會性玩具

代表玩具:娃娃及其他過家家道具等

對應能力:想像力、共情能力

2)認識性玩具

代表玩具:拼圖、撲克牌、敲打玩具等

對應能力:認知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3)活動性玩具

代表玩具:皮球、自行車、木馬等

對應能力:身體大肌肉協調能力

4)語言類玩具

代表玩具:八音盒、學習機、卡片等

對應能力:語言能力

5)結構玩具

代表玩具:積木、沙子、紙等

對應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


現在就用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孩子是如何通過這些玩具來鍛鍊對應的能力。

幼兒從1歲開始,很多家長都會提供給他們一種拖拉玩具,這是活動性玩具的一種,通過牽起牽引繩進行拉動,孩子能鍛鍊在大範圍內行走的能力。如果孩子年齡大一些,可以通過自己跑步的速度、彈跳的高度來確定自己的行動與拖拉玩具之間的對應關係,明白怎樣的速度和高度會讓玩具「翻車」,怎樣的速度是剛剛好,於是在反覆的實驗中他們會找到某種規律並極大鍛鍊行走、奔跑的能力。


再比如磁力片,它是結構玩具的一種,同時大多數結構玩具因為沒有固定的遊戲模式,可以充分釋放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它們也被成為開放性玩具。孩子在玩磁力片時,可以通過各種組合慢慢發現圖形的規律,感受磁力片從平面變成立體的樂趣,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各種拼搭培養創造力和橫貫能力。

之後再舉一個有場景的例子,大多數家長的童年玩具不像現在一樣豐富,但大家應該都折過紙船,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還舉辦了小組間的紙船航行比賽。以兒童摺紙船在小池塘中航行為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自己準備紙張,摺疊船隻,置於水中,並通過波動身邊的水促使船隻航行。為了確保紙船能漂得更遠,孩子就需要考慮到水對紙張的要求,太滲水的紙張無法長時間航行會半途沉沒;太硬的紙張,船隻容易沉下去。同時由於賽道往往被設置了一些障礙,比如石頭,水中漂浮物等,這就需要兒童自己掌控撥水的方向,來繞開障礙物。如果遊戲是在戶外進行,空中的風也是需要考慮到的因素之一,它會與障礙物共同考驗孩子的撥水策略,為了不讓船隻航行偏離方向,兒童就需要依據風力對船隻進行較為精準的角度撥水。總之,如果想要第一個將船隻開往終點,中間涉及的各種變化需要兒童集中精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觀察力,來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

所以,當我們大人有時候覺得孩子是在瞎玩時,他其實正是在進行酣暢淋漓的腦力運動。

雖然不同的玩具提供的能力發展有所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只能選擇結構玩具,從客觀來說,一是孩子無法一天只接觸一種玩具,二是這類玩具的使用往往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否則帶來的挫敗感會高於遊戲的樂趣,所以結構玩具雖然在能力培養上有著巨大的優勢,但也千萬別只提供這一類的玩具給孩子。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他們會對某一類玩具有所偏好,比如有些孩子很喜歡車子,有些孩子喜歡畫畫、摺紙,有些孩子對搭建類玩具樂此不疲,其實在孩子對玩具種類的偏好上暗含了他的興趣點和能力發展的方向,比如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頻繁接觸動物標本並喜歡上了這類玩具,當多次進行野外考察時,孩子長大後就會對生物的興趣更濃厚一些,而孩子對畫筆、音樂玩具的執著上的興趣點就更好發現了。當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偏好時,可以提供更高一階的玩具,比如更多塊的拼圖,更複雜的模型等,讓孩子挑戰一下自我,而在各種挑戰的過程中,不僅孩子的能力自然地得到了提高,也會一直保持對此項事物的興趣。

最後再給家長兩點建議:

1)孩子遊戲的過程不要過分打擾。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的專注力不好,總是坐不住,實際情況是在孩子全情投入在任何遊戲當中時,都是在高度集中精神,如果家長此以「喝點水吧」「玩具髒,擦擦手」等各種原因打斷孩子,他的專注力就遭到了破壞,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專注力也無法維持較長的時間。

2)孩子邀請時陪伴他盡情玩耍。

孩子在玩遊戲對家長進行邀請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想要分享快樂二是遇到困難想要求助。家長可以藉助孩子全然打開心扉的時刻,共同歡笑或輕推孩子一把,加強彼此之間的親子連結。如果多次拒絕孩子的邀請,孩子將逐漸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相信有了玩具的陪伴和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不僅會收穫一個快樂的童年,通過遊戲習得的能力也能為自己將來的人生構建最牢固的基礎。


參考資料:
愛果父母成長學苑:伍罡:幼兒階段,孩子到底要學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六一兒童節玩具清單:愛玩會玩能玩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
    上篇文章為大家推薦六一兒童節不同年齡段孩子書籍清單,這一篇文章來聊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玩具清單!開始之前,讓我們聊聊玩耍這件事!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孩子來到世上,吃、睡、玩,就成了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功課。吃飯是輸入營養,睡覺是修復身體,玩耍則是發展自我!只要孩子清醒片刻,本能就會告知他:該玩了!
  • 這種玩具你家也有,但你知道怎麼玩對孩子更有益嗎?
    孩子最愛什麼樣的玩具?你有沒有發現:家裡的玩具越來越多,有一些孩子只玩一兩次,就被遺棄蒙塵,而有一些孩子隔三差五就要拿出來玩一番,而且花樣還能常玩常新?❸ 用道具激發孩子的興趣你的孩子玩積木的興趣不高嗎?
  • 「愛我,你就抱抱我。」你知道「抱抱」對孩子多重要嗎?
    但是,你知道「抱抱」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嗎?你可能不知道,「抱抱」這件事重要到: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 03 「擁抱」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心理學家給小猴子們的房間裡放了一個和他們一樣高,可以發出怪響的玩具。顯然,小猴子是非常害怕這玩意的。當玩具出現,並發出怪響的時候,這些小猴子會有什麼反應?
  • 動手能力對孩子有多重要?李玫瑾:想要孩子變聰明,從「手」開始
    在任何一個家庭之中,只要是孩子生下之後,家裡的人對孩子都抱著很大的希望。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是提升孩子的智力,可孩子的智商不僅跟爸媽的遺傳有關,還與後天的培養有關。據李玫瑾教授分析,如果你想要孩子變聰明的話,那就要從「手」開始。
  • 孩子的玩具應該怎樣選擇,可能你忽略的就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給孩子買了這麼多的玩具到底哪些是有用的玩具呢這個時候給孩子買玩具應該怎樣買,買什麼樣子的玩具才能夠對孩子有幫助呢。我認為對於孩子有幫助的玩具不外乎是能夠培養孩子某方面能力的一些玩具。但是就是一個很多家長都會玩的摺紙就是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很好的幫手。
  • 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很重要
    作為父母,你想過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了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孩子當下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未來的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否適應未來的生活?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3.平時多鼓勵,不幹擾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幹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於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呢。
  • 硬核爸爸用廢棄硬紙板做手工,會玩的爸爸對孩子有多重要
    他用廢棄的舊紙板給孩子做了許多玩具:小汽車、摩託車、小恐龍、小滑梯……不僅玩具越做越多,越做越好,楊爸爸和孩子的感情也越來越好。爸爸每次做玩具的時候,都不忘帶上孩子,爸爸專心致志,孩子也樂在其中。又是別人家的爸爸系列,會陪孩子玩的爸爸,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
  • 日本推出「變態玩具」,連家長都沉迷: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有多重要
    所謂「變態玩具」,其實就是照著太乙真人的樣子折出來的紙飛機!又因為太乙真人騎的豬「有一對翅膀」,看起來略顯「變態」,於是「變態紙飛機」橫空出世,似乎這種這飛機比平時玩的紙飛機飛得更遠一些,但是只能從高到低的飛。網友評論道:「你還別說,這真像太乙真人騎著豬!」
  • 孩子的成長有一點重要的能力被忽視了,現在知道還不晚
    我們對孩子只能「雕琢」,而不能「改造」。允許孩子玩各種廢棄物,孩子自己動手製作小玩具,雖然粗糙,但遠比得來現成的精美玩具快樂。所以說,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材料不一定非要買的。生活中有很多隨處可見的小東西,都可以成為孩子鍛鍊動手能力的工具材料。橡皮泥、堆積木、水色彩墨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後期的製作中改變原來的模樣。做成形形色色的東西,這樣孩子既在玩,也在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因為不同形式的改變,也會增加孩子對這些玩具改造和組裝的信心和興趣。
  • 帶孩子的誤區有哪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導孩子很重要
    他過去敲開車窗,對那位女士說:「你知道這樣做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你有沒有讀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無條件的愛。」這種懲罰的行為如果不制止,帶來的重要問題是,孩子今後會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有可能被媽媽拋棄。結果就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具有了反抗能力,會更加大力度地去反叛。
  • 生活能力缺失,可能是「感統失調」!感統訓練對孩子有多重要?
    之前遇到過一個不到3歲半的孩子,他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自己開門就出去了,老師叮囑他不可以這樣做他也像沒聽到一樣。經常因為他隨意進出的行為擾亂了課堂紀律,更有一次因為他自己推門跑了出去剛好撞到了其他大人,把他自己的頭給撞青了,這種情況確實對孩子來說有危險因素。視覺統合失調。讀書的時候經常串行,顛倒順序。
  • 你一定想不到,Ta在孩子心中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當家長看到孩子抱著玩偶不撒手的時候,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玩偶在孩子心中的重要地位,千萬不要硬搶。 不僅如此,爸爸媽媽還可以好好利用玩偶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和想像力。
  • 玩具再多,也不如夥伴的重要
    而這些孩子在家中均不缺少玩具的陪伴以及家長的關愛。但他們依然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他們渴望走出家門與同齡夥伴們互動玩耍。可見,與同齡夥伴們一起玩耍顯得多麼重要。有研究表明,同伴的影響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有很重要很直接的作用。
  • 孩子有那麼多玩具,為何還是喜歡黏著你
    如今的孩子都是不缺玩具的一代,只要是有小寶寶的家庭,一進屋大大小小的玩具堆滿一屋,唱歌的、閃燈的、地上跑的、天上飛的……玩具太多會給孩子造成選擇恐懼症,有時候孩子自己都會不知道他想玩哪一種,反而容易讓孩子焦躁,此外,玩具太多,會造成孩子做事情不專心,專注度下降。玩具太多會扼殺孩子的選擇能力和創造力。
  • 孩子培養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擁有同齡人的朋友才對孩子最好的
    齊齊剛上幼兒園,是個活潑調皮的孩子,可是這天媽媽發現,齊齊從幼兒園回來後一聲不響的,問他也不說話,媽媽還以為齊齊生病了。好說歹說哄了半天,齊齊紅著眼睛說小朋友不喜歡他。媽媽還沒問明白怎麼回事呢,幼兒園老師的電話就打來了。老師說,今天給班上的小朋友們做了一個小測試,請每一位小朋友挑選出最喜歡一起玩和最不喜歡一起玩的三個小朋友。
  • 趴著玩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好幾個要點,促進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
    趴著玩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好幾個要點,促進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導語小寶寶幾個月能趴著呢?相信這個問題是大部分新手父母都想要了解的問題,因為新手父母們都認為寶寶太小,若是經常趴著玩可能會出現窒息的現象。但是不管是育兒專家還是兒科醫生都建議,父母們在養育孩子階段,儘量讓寶寶多趴著玩,那麼趴著玩對寶寶究竟有多重要呢?
  • 你知道批判性思維對孩子有多重要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毛毛蟲效應」?法國科學家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試驗。哪怕在離花盆不遠的地方放著蟲子們最愛吃的食物。在生活中,父母往往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聽話的孩子,我們說什麼,孩子就去做什麼,這是很多父母都希望看到的場景。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慢慢地他們也會走入社會,此時就會發現,僅僅是聽話,是根本無法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從來如此,便對嗎?」
  • 玩積木對孩子好處多,開放性如此強的玩具,要如何幫孩子挑選?
    01、這麼多人都喜歡的積木,它究竟都有哪些好處呢?當一個人喜歡時,可以說是愛好獨特,當兩個人喜歡時可以說是碰巧,但很多人都喜歡,那就說明一定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了。積木是很多家庭必備的玩具,那麼積木究竟都有哪些好處呢?
  • 家長你懂嗎,想像力對孩子而言有多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是屬於最高級的思維形式。想像力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孩子在五六歲到八九歲是想像力最為豐富的時期。這個階段,他們腦海裡還沒有被太多知識、經驗、規矩、概念和規範佔據。他們腦海中還有足夠多的空白空間安放他們自由的想像。
  • 孩子不讓別人玩他的玩具,就是自私嗎?培養物權意識比分享更重要
    過了一會兒,男孩把恐龍放在了公園的石凳上去玩滑板車了,這時另一個孩子在過來拿著恐龍玩具玩了起來,這個小男孩發現有人玩自己的恐龍玩具,馬上跑了過來,又把恐龍模型抱在了懷裡,再一次跟另一個孩子強調:「這是我的恐龍,你不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