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作家的自傳:大文豪是怎樣講述自己的生平的

2020-12-14 孤讀者筆記

錢鍾書先生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幽默名言,那就是如果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話雖如此,看完一部書,倘若對作者懷有興趣,大多讀者還是很想去了解一下這位作家的。於是,自然也就會去找一些相關傳記來閱讀。通常來說,作家的自傳會比別人為他所寫的傳記更具吸引力,畢竟這是最原始的介紹。當然,箇中真實性如何,也會常常引發後世的爭議。那麼,在西方作家的自傳中,那些大文豪是怎樣講述自己的生平的呢?

盧梭:《懺悔錄》

在西方的三大《懺悔錄》名著中,奧古斯丁的是一部宗教作品,託爾斯泰的是一部思想著作,而盧梭的這部是最具文學性的,也是最著名的。盧梭自認為在其中很真實坦誠的記錄了自己的生平,但是評論家們卻指出當中隱藏了謊言,如保羅·德·曼等。

相關閱讀:矛盾的懺悔:盧梭《懺悔錄》

《懺悔錄》中譯本

卡薩諾瓦:《我的一生》

卡薩諾瓦是一個真實的唐璜,據說在歐洲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茨威格在《三作家傳》中記載了他,把他和司湯達、列夫·託爾斯泰放進了同一本書中,當然,地位是不一樣的。《我的一生》這部自傳據說全譯成中文的話要超過250萬字,相當厚重。書中記載了卡薩諾卡很多獵豔偷香的情事,這也是吸引了不少讀者的一個原因吧。

相關閱讀:茨威格《三作家傳》:卡薩諾瓦、司湯達、託爾斯泰的「自我」

《我的一生》中譯本

歌德:《歌德自傳》

《歌德自傳》又名《詩與真》,是歌德老年時所寫,但是這部厚重的傳記只是寫到了他二十六歲前的事情,屬於早年時期的回憶。如果想了解晚年的歌德,還得看愛克曼輯錄的《歌德談話錄》。

相關閱讀:《歌德談話錄》:歌德的文學思想

《歌德自傳》中譯本

夏多布裡昂:《墓畔回憶錄》

夏多布裡昂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一位重要人物,曾為後輩雨果等人所崇拜。《墓畔回憶錄》是夏多布裡昂去世前兩年才完成的巨著。因為他的貴族出身,所以書中也出現了很多他所接觸到的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例如拿破崙等。

《墓畔回憶錄》中譯本

安徒生:《安徒生自傳》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終生未婚,活到了七十歲,也算是一個高壽的單身漢。安徒生一生寫過三部自傳,在傳記中,他回憶了自己的人生歷程,以及自己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等。

相關閱讀:白羊座作家:自卑的安徒生,古怪的果戈理,放蕩的波德萊爾

《安徒生自傳》中譯本

馬克·吐溫:《馬克·吐溫自傳》

馬克·吐溫的作品以幽默著稱,當然,幽默之中也往往帶有辛辣的諷刺,尤其是針對時政類的著作。他的自傳完成於晚年,據說手稿有5000多頁,且按照他的遺囑,要到他死後100年後才能發表。此書中譯本似乎頗多,但是光是馬克·吐溫的出生日期就有所不同,讓人匪夷所思。而法律出版社的版本,據說是以高價引進版權的。

《馬克·吐溫自傳》中譯本

紀德:《如果種子不死》

紀德是法國作家,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這部自傳分為了上下兩卷,主要是對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回憶,包括出生成長、接受教育、外出遊歷、朋友交際等。在書中,紀德也坦承了自己同性戀的身份,而書名也帶有特別的含義。

相關閱讀:紀德《如果種子不死》:同性戀作家的青春回憶

《如果種子不死》中譯本

茨威格:《昨日世界》

茨威格在他的《世界建築大師》這套叢書的第三卷《三作家傳》中如此說道:「在一切藝術形式中,自傳是極少可能完滿成功的,因為它是一切藝術形式中最有責任心的一種。嘗試這種藝術形式的人是極少的(在浩如煙海的世界文學作品中幾乎只有十幾部具有精神價值的作品)……」而他的這部自傳副標題為「一個歐洲人的回憶」,更多的對時代的反思,雖然也提到了自己的遊歷交往、文學創作,但是卻對自己的感情經歷似乎有意隱藏起來。

相關閱讀:《昨日世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對歐洲的回憶

《昨日世界》中譯本

納博科夫:《說吧,記憶》

納博科夫是俄裔美籍作家,代表作為《洛麗塔》(這部小說也被改編成電影)。《說吧,記憶》是納博科夫一些相關文章的合集,納博科夫在其中追憶了自己顯赫的家族,包括祖上的人物和父母兄弟,以及家庭教師、僕人等,此外還有一些作家。

相關閱讀:納博科夫《說吧,記憶》:一個沒落貴族作家的回憶

《說吧,記憶》中譯本

-THE END-

相關焦點

  • 閱讀這些帶有自傳性質的文學作品,可以了解作家們的生平
    據說作家們的第一部作品,往往會用自己的經歷作為素材。而事實上,很多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的確帶有自傳性質,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作家們的一些生平事跡。下面來看看其中幾部這樣的小說作品。《大衛·科波菲爾》中譯本傑克·倫敦《馬丁·伊登》一般認為,書中主人公的名字馬丁和伊登的第一個字母合起來是「me」,這就是作品為傑克·倫敦自傳小說的一大佐證,而馬丁·伊登的很多經歷也和作者本人息息相關。
  •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奧爾罕·帕慕克的自傳
    在描寫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的同時,奧爾罕·帕慕克也講述了自己在二十二歲前,即決定放棄畫畫而立志成為作家前的成長經歷,因而也是一部自傳。順便說一下,在二〇〇五年接受美國《巴黎評論》雜誌的訪問中,奧爾罕·帕慕克也談到了此書:「它一半是我到那個時刻(即二十二歲)為止的一個自傳;另一半是關於伊斯坦堡的文章,更確切地說,是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看伊斯坦堡,結合了一些關於伊斯坦堡的圖像、景觀、風格的思考,和孩子眼中的這個城市,以及這個城市的傳記。」
  • 李季自傳"我的生平":三分之一內容是"反胡適"
    1931年11月,李季的自傳《我的生平》完稿,於次年1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發行。應當說,《我的生平》一書,是在民國時代不多見的,體系完整、論理清晰、價值觀明確的自傳。這部自傳的問世,比向來倡導傳記文學的胡適的《四十自述》還要早,其篇幅還要大,其內容還要豐富;最為重要的是,這部自傳的三分之一內容是「反胡適」。
  • 自傳、回憶錄、懺悔錄的區別何在?
    「傳記」,從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到暢銷書作家奧古斯丁·巴勒斯的《拿著剪刀奔跑》,從尤利烏斯·愷撒到美國總統尤利西斯·S.可以說陡然間,科學依據、法庭證詞和《紐約客》所要求的那種完全的準確性,在自傳中不復存在了。自我暗示也是個問題,它的影響不亞於警察或檢察官提出關鍵問題時所施加的壓力。寫自傳這件事,與回憶這種無主觀傾向性的行為完全不同。在對各個事件、情節和人物進行描述的表面下,是對自己一生的詮釋。
  • 作家筆下的鄉愁:中國人的故鄉是母親,西方人的故鄉是戀人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家筆下、口中的故鄉。他們之中,有人對故鄉「深惡痛絕」,也有對鄉土的無限想念,文字話語之間,作家筆下到底有怎樣的故鄉?只有伴隨文字走回故鄉時,她才找到生命活力,創作過《家族以外的人》後,她感慨「自己寫的不錯,所以很高興」。《失眠之夜》一文講述她和蕭軍共同的思鄉經歷,他們常常一起回憶東北時代的故事,「我們講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講給自己聽,而不是為著對方。」
  • 《如何寫好自傳》網摘
    但它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傳,他在書中刻畫了幾個人物(有的沒用真名),講述了許多別人的故事,帶有明顯的小說特點。但它也不是真正意義的小說,不是在編排虛構的故事。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書中講的確有其人,確有其事,包括作家心靈的自我表白都是可信的。因此,這是一部以日記的形式寫成的自傳體小說,其特點可以用『真奇怪』三個字加以概括。」
  • 薩達姆下定決心寫自傳 回顧其成長的經歷(圖)
    點擊進入>>>   回顧成長經歷不忘羞辱西方  新快報訊 據英國媒體4月13日報導,薩達姆已經決定在獄中寫自傳薩達姆辯護律師團成員喬瓦尼·迪斯特凡諾說:「自傳中將有相當可觀的細節內容。(負責關押薩達姆的)美國人對他的寫作計劃沒有施加什麼限制,我們已經看到了他自傳手稿的部分翻譯內容。」  不過迪斯特凡諾同時指出,大家千萬不要奢望薩達姆會在自傳中對自己幾十年來犯下的種種罪行進行懺悔。
  • 奇怪自傳:一部自傳只列出一百多個關鍵詞
    譬如說評價一本小說,不自覺的許多評論者就會回到說,這個小說它的形式大於內容,或者內容大於形式等等,就這麼一個形式與內容的二分法來評論的一本小說,又或者說談一首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這個作家他的生平,他的社會經驗跟這首詩的關係。再大化之的講,我們一般讀者常常讀書,尤其文學作品,常常強調這個文學作品它要表達的是什麼,它的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是什麼?
  • 羅斯:我想要寫一本自傳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
    虎撲9月6日訊 近期,活塞後衛德裡克-羅斯在接受採訪時稱想寫一本自傳,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德裡克-羅斯對記者說道:「我想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我的故事。過去我感覺自己還太年輕沒辦法好好描述。
  • 自傳寫好寫滿快自薦自己
    才兩個步驟,自傳大綱完成了,架起脈絡。Eddie在每個大綱裡,講一個例子,並提煉出一個結論。Eddie總共寫五個例子,自傳就完成了。由於是自己的例子,Eddie寫來駕輕就熟,行雲流水,一點兒也不以為苦。而且Eddie愈寫愈發現自己充滿優點,對求職增加不少信心。
  • 作家與宗教:作家們的宗教信仰
    那麼,作家們的宗教信仰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古代作家大抵服膺儒家(畢竟是封建統治的權威理論),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信仰佛教或者是深受佛家文化薰陶的也不在少數,如王維、蘇軾,還有些詩人本就是僧人(如寒山、拾得,據說在國外知名度更大,近代較為知名的則有李叔同弘一法師和蘇曼殊)。
  • 作家王朔直言:魯迅不能被稱為大文豪,他的理由是什麼?
    而當代著名作家王朔則對魯迅的成就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魯迅並不「完美」,也有缺陷,即短而無長,短而無長,這是衡量一個作家是否稱得上真正作家的標準。他說:「我覺得魯迅光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有聽說世界上有誰只寫過這些東西的。」
  • 成龍英文版自傳坦白「嫖妓家暴出軌」,惹麻煩了
    沒想到的是,這本書中 " 罕見的坦誠 ",卻給他在西方媒體中惹了不少麻煩。從影 47 年,拍攝製作了超過 200 部電影,成龍用一身精湛的武打表演走向世界,去年還以首位華人的身份,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 講述中場大師成長之路,莫德裡奇官方英文版自傳發售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懂球號> 講述中場大師成長之路,莫德裡奇官方英文版自傳發售 講述中場大師成長之路,莫德裡奇官方英文版自傳發售 懂球號作者: 克羅埃西亞球迷俱樂部 09-04 14:42
  • 探尋時代精神 誠和敬「講述者」記錄長者生平
    在誠和敬講述者小屋裡,有很多有故事的老人走進來,講述了自己「戎馬一生」的經歷,這樣有故事的長者還有很多。講述者小屋遍布在誠和敬的各個項目內,這是在北京誠和敬養老健康產業集團(以下簡稱「誠和敬養老集團」)為關注長者精神世界,記錄長者生活經歷,傳播長者精神風貌,特打造的「講述者」口述歷史文化品牌,希望通過「誠和敬講述者」影像挖掘集體記憶、個人記憶,運用視頻、音頻等記錄方式進行傳播與留存,在此過程中,讓長者有所收穫。在這些視頻中,觀眾可以看到新時代長者的精神狀態和專屬於他們的時代記憶。
  • 成龍英文自傳坦白年輕時"嫖娼出軌家暴" 惹麻煩了
    4日,成龍三年前的自傳《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老了》的英文版《Never Grow Up》,開始全球發售。沒想到的是,這本書中「罕見的坦誠」,卻給他在西方媒體中惹了不少麻煩。
  • 成龍英文自傳坦白年輕時「嫖娼出軌家暴」 惹麻煩了
    4日,成龍三年前的自傳《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老了》的英文版《Never Grow Up》,開始全球發售。沒想到的是,這本書中「罕見的坦誠」,卻給他在西方媒體中惹了不少麻煩。然而在成龍這本自傳的英文版開始發售後,一直讚譽有加的外媒畫風突變。因為書中成龍講述的有關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嫖娼、出軌、家暴等,被一些外媒批評是「渣男」。
  • 《梁曉聲自述》:著名作家梁曉聲唯一圖文版人生自傳
    唯一一部圖文版人生自傳體力作  書中圖文並茂抒寫了他六十多年來內心深處最難忘的家國記憶  【內容簡介】  《梁曉聲自述》是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梁曉聲的首次推出自己的人生圖文自傳體力作。收入本書的文字,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收入梁曉聲追思父母的文章,梁曉聲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父母的從小到大對自己的關愛,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和點點滴滴的人生瑣憶詮釋了血濃於水的人間大愛;第二部分主要是梁曉聲的人生自述文章,內容以梁曉聲個人成長經歷為主,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些成長片段多少能折射出六十多年來社會變革的細枝末節。這也是梁曉聲記錄下這些片段的初衷。
  • 張藝謀不寫自傳 要出一部關於自己的自傳電影
    日前,華夏出版社趁熱打鐵,推出了湖北籍作家黃曉陽的專著《印象中國:張藝謀傳》。昨日,記者採訪張藝謀的秘書龐小姐,談及《印象中國——張藝謀傳》,她說:「張藝謀本人並沒有授權湖北籍作家黃曉陽,撰寫這本書。張藝謀是最有資格寫傳記的導演,他自己會不會寫一本自傳呢?龐小姐笑道:「憑張導的文學修養和人生經歷,他不是寫不出書來,而是他的工作實在太忙了,目前,張導還沒有考慮寫自傳的問題。」據了解,2005年10月,張藝謀應夏威夷電影節前主席陶森邀請前往夏威夷領獎,當張藝謀脖子上掛滿鮮花接受了他人生的第一個終身成就獎時,陶森說:「希望你能拍一部自傳電影,我邀請它來開幕我們電影節」。
  • 微黨務 | 《個人自傳》寫法
    個人自傳,是介紹個人生平和思想演變的自述文章。即把自己從的成長過程、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家庭成員和主要社會關係成員情況通過文字全面系統的表現出來。申請入黨人向黨組織遞交個人自傳,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黨組織對申請入黨人的生平有全面、真實、系統的了解和掌握,以便於黨組織對申請入黨人有針對性的幫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