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反思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2020-12-24 子戶方

今年兩會已經到來,很多代表們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這兩天,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建議,制定校園霸凌專項法律法規,要更加細化懲治「量」的標準。

最近幾年,或者要說一直以來,校園霸凌就是一個被大多數人深惡痛絕,卻又沒辦法真正解決的教育問題。試想,但凡有子女的人,誰願意自己在家奉若珍寶的兒子或女兒在學校被扇耳光、被敲竹槓、被逼著幫「校霸」寫作業,或者因為一句「看不慣」被毆打?甚至在之前的校園霸凌案例中,還出現了弱小學生的書和衣服被用來擦屁股,被逼著磕頭認錯叫大哥等等令人聽到就憤怒的事情。那麼校園霸凌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為何又總是屢禁不止呢?

首先我們先看看當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在有些教育體制下,我們不是教育孩子怎麼合作,而是教育他們怎麼競爭,整個教育的過程都是在教孩子怎麼贏,充滿了攀比和殘酷,無時無刻都在強調失敗和落後是可恥的。如果學生不能從正道上找到自己的成功和優越感,不能在學習上找到成功和優越感,那麼要麼自暴自棄,逃課厭學,想盡辦法地逃離那個讓他感到屈辱的地方;要麼就會另闢蹊徑地去實現所謂的「成功」,找到自己的優越感。那就是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以體現自己的強大和價值。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事物的認知並不成熟,他們可能會認為欺負別人就是一種強大的表現,甚至認為進辦公室的次數多,惹老師生氣的次數多,被家長訓斥的次數多,也是一種和同伴炫耀的資本。

可是如果我們能教會孩子認真合作,努力積極,即使落後一點,也未必是可恥的。其實很多「問題學生」都是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出問題的,只要他們真正愛上合作,就不會覺得同學、老師和家長對他心懷敵意,也就不會那麼叛逆難管。如果他們真正愛上合作,那麼就會發現所有人都是他的朋友,自然會愛上班級、學校這個環境,也會做自己該做的事(其實孩子們都深知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並努力把它做到最好。

我們再看看當下的家長們的思維。不得不說,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助長了他們囂張的氣焰。有些家長常常會對孩子說:在學校不要怕老師,也不要怕同學,只要你不被別人欺負,偶爾欺負別人也沒關係,出事了家裡會幫你擺平的。孩子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在學校藐視老師,欺負同學。加之有些家長自以為懂法律,而未成年人保護法也確實有不周全的地方,保護了一些不該保護的人。

有些未成年人,家長養而不教,即使殺人亦可不償命,欠債未必要還錢,放火或不需坐牢。我想說法律就是法律,為什麼要因年齡而異?因年齡而縱容?一部義務教育法,搞得學校怕家長發脾氣,怕學生發脾氣。他們一個不開心不上學來,學校政府還要上門去求著上學,不然就是違法。

現在的家長,總是說把最好的給孩子,讓孩子在人前挺直腰板、揚眉吐氣、培養自信。殊不知孩子若無一份敬畏之心如何在社會上立足?於是乎,勞資天下第一者有之,霸凌欺辱者有之,藐視法規者有之,目無尊長者有之,無法無天者有之,殺父弒師者有之,害人取樂者有之,你們所謂的愛正是孕育人渣罪犯的搖籃!中華的文化道德到了下一代身上還剩下幾分?

甚至現在還有些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公然和老師叫板,有些還找機會對老師進行人身傷害。殊不知傳統的中堂神龕上供著「天地君親師位」,天地者,自然規律也,不尊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是為不明;君者,國也,不愛國護國是為不忠;親者,血脈相連之至親也,不尊重愛護親人是為不孝;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引路之人也,不尊師不重道是為不仁不義。不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三觀不正,如何為人?如何持家?如何立世?少年不正則家族不振,少年不正則國風不正,我們是時候該反思了!

相信如果李亞蘭代表的建議被採納,對校園霸凌的管理力度和處罰力度應該會有很大的提升,也會很大程度地督促家長管好自己的孩子,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

相關焦點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你怎麼看?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方面的報導層出不窮。校園本應該是輸出知識,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地方,但隨著「校園霸凌」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網友熱議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校園霸凌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建議。她表示,目前校園霸凌法律概念模糊,界定不清淅,無法明確判定具體行為是否構成校園霸凌。同時,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校園霸凌立法」,教育部答覆
    12月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37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校園霸凌立法的建議」予以答覆。《答覆》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已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列為擬安排初次審議的法律案。目前,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正在牽頭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維護校園安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事項是此次修改的重點問題。」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進行單獨立法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電影《少年的你》令不少觀眾對校園霸凌感同身受。如何遏制校園霸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擬提交《關於校園霸凌立法的建議》,建議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如《反校園霸凌法》或《懲治校園霸凌法》。
  • 李亞蘭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 細化懲治標準
    網絡配圖去年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少年的你》,將校園霸凌問題再次拉入大眾視野。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校園霸凌話題依然是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向記者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提案。李亞蘭在提案中指出,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對此她建議,制定校園霸凌專項法律法規要更加細化懲治「量」的標準。
  • 市人大代表討論防範校園霸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為必修課
    1月11日,市人大代表劉峰和鍾亞利做客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如何防範校園霸凌,一直是值得關注的社會話題。前一段時間,影片《少年的你》再次引起對校園霸凌的討論。   昨天北京市人代會報到時,有代表提議將 「反校園欺凌」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設置為必修課;還有來自學校的代表分享了防範心得,如將小學廁所從密閉改成半密閉、加強安保制度等。   昨天,市人大代表劉峰、鍾亞利來到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
  • 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自從學校出現以來,校園霸凌就一直如影隨形。即便到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校園霸凌不僅沒有消失不見,反而是愈演愈烈,其惡劣性質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像上饒傷人案件、福建中華技師學院霸凌案……這些案件看了無不讓人觸目驚心,這些案件很難讓人聯想到是一些未成年人做的。
  • 校園霸凌何時休,立法是根本,教育是源頭。
    12歲,校園欺凌屢禁不止,因為未到14歲無法可依,既便超過14歲,未成年也會輕判,沒有威懾作用。美國解決霸凌問題,首先加強立法,把霸凌的定義逐漸降低標準,反霸凌法都明確規定了學校在反霸凌上的責任,並將懲罰權交給學校,一旦學校發現霸凌事件,須立即採取行動。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動漫《聲之形》,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昨天,對於學生們來說有一個特別的好消息,那就是人大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而如果這部法案確定通過的話,那麼對於校園霸凌事件將是一個強心劑,而對於受害者的同學們來說,也是一種好事。我們是動漫的愛好者,原本是不應該參與到三次元的事件中來的,但是我們動漫創作者也對三次元也是很關注的,所以呢,今天就來稍微的提下來吧,以這部動漫校園霸凌《聲之形》的動畫來聊聊看這件事情。
  • 對「校園霸凌」說「NO」!
    校園欺凌無獨有偶,上海女子中學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就更加讓人觸目驚心!校園暴力事件像此類校園暴力事件已經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不是一次兩次了。那麼原本是教育青少年學校為何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校園霸凌事件呢?二、不想惡化事件為了不影響學校聲譽以及社會影響許多學校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採取的解決方式都是比較「懷柔」的,只要學生不發生太過激的行為校方都會「壓下去」。這也是校園霸凌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這並不是故事或捏造出來的事實,有很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煎熬著,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自殺來解脫,這就是校園霸凌所產生的惡果。為了阻止校園霸凌發生,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是霸凌?校園霸凌的根源沒有受害者,霸凌就不存在。霸凌者並不是隨便挑一個人出來施以欺凌,那些被挑出來的人即使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也缺少主見,在遭遇霸凌之前早早就顯露出了恐懼。霸凌者像購物一樣挑選誰是適合的逆來順受的受害者。
  • 下春藥,校園霸凌為何如此猖狂?
    下春藥,校園霸凌為何如此猖狂?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日本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抵制校園霸凌現象。 如今的校園霸凌現狀如何?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國如何避免和應對校園霸凌現象?
  • 反思校園霸凌的《少年的你》,傷痕累累的少年和頑強的生命
    反思校園霸凌的《少年的你》,傷痕累累的少年和頑強的生命《少年的你》是根據玖月晞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領銜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在高考前夕,兩個少年因一場校園意外而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互相守護彼此的故事。媒體對這部影片有一個較為從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一部嚴肅的校園青春片。影片以胡小蝶的縱身一躍開始,在距離高考還剩四十多天的時間裡,她的屍體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教學天井地面上,教學樓裡的每個人都成了此時的旁觀者,同學們拿出手機起鬨、拍照。
  • 兩會教育聲音:加強醫學教育、聚焦大學生就業、關注校園霸凌、推動...
    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也帶來了很多新想法、好建議,涉及教育資源、教師待遇、醫學發展、校園霸凌、教育質量、兒童性侵、鼓勵生育、高校發展、就業等多個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 細化懲治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建議。  李亞蘭在建議中指出,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
  • 15歲男生因「校園霸凌」致死: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應該這麼做
    02屢禁不止的校園霸凌這件事讓我想起去年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算是校園霸凌電影的鼻祖,我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才知道「校園霸凌」這個詞彙。但是,像電影裡這樣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嗎?2018年,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以人民法院2015年至2017年校園暴力案件刑事判決文書為依據,對校園暴力進行了數據分析。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校園霸凌案件超過1000件,而2016年和2017年數據同比下降。
  • 【校園霸凌,發生在校內,根源在校外】
    成都女學生遭同學輪流暴力扇耳光,近日,一段視頻再次把「校園霸凌」推上了熱搜。秋季開學已經兩周,平靜許久的校園又熱鬧起來,其中就包括各色校園暴力事件。每當發生這種事,家長、社會總是習慣性地把責任推到學校身上,什麼疏於管理呀,坐視不理呀,遷就縱容呀,各種帽子紛至沓來一齊扣上。其實,學校固然難辭其咎,但校園霸凌的根源還是在校外。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究竟該怎麼辦怎麼辦?
    在讀書時期,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朋友一定是很幸運的。儘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但這類新聞依舊層出不窮。在面對校園霸凌時,大多學生是無助且害怕的,小編作為一名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很能夠感同身受,被「欺負」的那段時光是難熬且灰暗的。
  • 廣東一女孩遭多人踹臉圍毆,校園霸凌頻發,為何屢禁不止?
    對此,當地教育局表示已經成立工作小組對這起校園霸凌事件進行調查。此事一出,又再度引起輿論對校園暴力的關注。校園本該是學生的淨土,為何頻頻發生暴力事件呢? 家長、學校意識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