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在監察調查中的實踐運用

2020-12-15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印證,是指兩個以上獨立來源證據間的驗證關係,是以證據與案件事實、證據之間的相互驗證性為核心的證據分析方法和手段。作為判斷證據證明力的基本模式,印證不僅是審查證據和認定事實的關鍵步驟,也是化解疑難案件中證據不足、證據矛盾的重要方法。筆者結合具體案例,談談印證方法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的運用。

印證方法的實踐運用

案例:李甲,A省B市市長,2019年因涉嫌受賄犯罪被立案審查調查。經查,李甲在擔任市長期間,其弟弟李乙在B市成立工程信息諮詢公司,先後幫助多家企業承攬該市建設工程,並以收取「信息費」「諮詢費」等方式賺取了巨額利益。審查談話中,李乙承認自己憑藉「市長弟弟」的身份找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張丙、趙丁「要工程」,但李甲並不知情。張丙講,自己曾向李甲匯報過李乙幫助一些企業承攬工程的事,李甲表態「符合程序就支持」。趙丁講,李甲曾向其詢問過李乙的經營情況,並請他「適當關照」。李甲堅稱,只知道李乙在B市做生意,但並不清楚是什麼業務,也沒有為李乙找相關部門打過招呼。

筆者以該案為例,簡述印證方法的運用過程:

一是結合在案證據明確待證事實。本案中,結合問題線索反映內容和在案證據情況,我們分析,李甲不僅知曉李乙幫他人承攬工程並收受財物的行為,還可能在「為他人謀利」和「收受財物」兩方面與李乙有意思聯絡,具有共同受賄故意,但由於李甲、李乙很可能提前做了「應對準備」,關於共同受賄故意的主觀性證據尚未獲取,因此調查取證工作應圍繞證明李甲與李乙是否存在「通謀」展開。

二是調取可以直接認定的客觀性證據。本案中,調取能夠證明李甲與李乙密切聯繫和經濟往來的書證、物證等客觀性證據,如李甲財產變動和大額支出情況;李乙幫助李甲在家鄉購房的付款記錄;李乙向李甲在海外留學的孩子匯款的銀行憑證;李甲為李乙辦理參加重大商事(會議)活動的通行證;李甲在B市和其他地區任職期間,李乙開設公司的員工信息、成本支出、營業收入及業務經營資料;在李乙幫助下承攬工程的企業資質及經營情況;李甲聽取相關工程招投標和建設情況匯報的會議記錄;各項目中李乙賺取的「信息費」「諮詢費」明顯高於行業水平的鑑定意見等。

三是收集支持待證事實的言詞證據。如該案中,張丙、趙丁證實,李乙幫助承攬工程的企業並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有的甚至是「借照經營」,若非李甲要求「支持」「關照」,將很難中標。中標企業負責人證實,知道李乙開的是「皮包公司」,沒有開展過實質業務,但與李乙合作可以獲得李甲的幫助,因此向李乙支付了很高的費用。還有證人證實,李甲多年來一直將李乙帶在身邊,李甲曾將李乙介紹給省市一些知名的企業家,李甲對李乙的「管控」很嚴,曾讓自己身邊工作人員「盯著」李乙,並多次因李乙在外口不擇言、高調行事而大加責罵等。

四是對印證關係進行審查。在全面客觀收集證據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法則和經驗規則,通過審查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印證關係,判斷待證事實是否能夠得到印證。本案中,具有相互印證關係的證據事實如:(1)李甲與李乙關係親密、交往頻繁;(2)兩人具有共同利益關係且李甲實際佔有了犯罪收益;(3)李甲積極為李乙「做生意」創造條件;(4)李甲對李乙的「控制力」很強;(5)李乙的公司沒有開展實質業務的能力;(6)若無李甲幫助,相關企業的資質和條件不可能承攬工程;(7)李甲對張丙、趙丁施加了影響。上述證據與事實相互支持、相互驗證,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從而可以認定李甲與李乙在共同受賄犯罪上具備「通謀」。當然,為爭取被調查人真誠悔過、配合調查的積極態度,進一步完善證據體系、確保案件質量,應依託證據與李甲、李乙進行談話,儘量實現被調查人供述與在案證據的印證。

運用印證方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注重參與印證的證據質量。證據證明能力是討論證明力的前提和基礎,運用印證方法的前提是要嚴格規範調查行為,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確保調查取證工作的合法性、客觀性和真實性。實踐中需特別注意的是,要尊重客觀認識規律和證據間的合理性差異,不能為了追求印證的高度一致性而指名問供、指事問供,或者給予被調查對象過度提示。

二是注重把握印證的程度。根據監察法第四十五條之規定,職務犯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的證明標準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然而,不同案件中,何種程度即屬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需要具體分析。筆者認為,調查階段對印證程度的把握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1)單個證據具有證據能力;(2)主客觀證據間相互印證;(3)多種獨立來源的證據間具有同向性;(4)印證事實與案件其他事實、整體事實相符合;(5)印證事實無反證挑戰;(6)運用證據進行的推理符合邏輯和經驗判斷;(7)通過印證所認定或推定的事實具有唯一性。簡言之,就是要實現證據質上「確實」、量上「充分」,辦案人員主觀認識上已「排除合理懷疑」。

三是注重對矛盾證據的審查。證據間有矛盾是正常的,矛盾的表現形式也比較複雜,要注意區分矛盾的不同性質,對於足以影響事實認定的重大矛盾,務必通過進一步調查予以消除或作出合理解釋。

四是注重印證過程的「外化」。印證不是簡單量化和機械比對,而是辦案人員運用經驗法則和邏輯規則,通過綜觀證據體系後形成內心確信的主觀判斷過程。對於這種判斷,要在審查調查報告中展開印證分析過程,要充分闡明運用在案證據排除合理懷疑、形成內心確信的理由,實現印證過程的「外化」,便於審理部門和司法機關的審查。

五是防止出現兩個極端。要防止過度印證,正確看待司法實踐中證明標準的實質遞進性,監察調查階段與刑事訴訟階段對證明標準的要求可以存在差別,達到「查明違法犯罪事實」的證據標準即可;要防止強求印證,對於經調查無法查清事實或對案件事實存疑的,應當依據「存疑有利於被調查人原則」作出認定。(宋冀峰 作者單位:天津市紀委監委駐市總工會機關紀檢監察組)

相關焦點

  • 印證證明在證據審查與事實認定中該如何運用
    本期「觀點·專題」特邀法學專家、檢察業務專家圍繞「印證證明在證據審查與事實認定中該如何運用」主題展開探討,敬請關注。印證證明:學理、規則與革新比如,「印證」一詞大量應用於裁判文書與司法文件。2010年實行的「兩個證據規定」的8個條文中,「印證」一詞出現11次;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訴法的司法解釋的7個條文中,「印證」一詞出現10次。最近的例子是2018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40條,要求監察機關搜集證據,應當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印證」已成為正式的法律用語。
  • ...運用『楓橋經驗』探索實踐基層紀檢監察監督新路徑」研討會發言...
    紹興在基層紀檢監察工作中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有力推動基層監督治理現代化,有了豐碩的實踐成果。從中我們更要總結提煉在基層監督中運用「楓橋經驗」的規律性認識,第一,黨的領導是根本,落實黨的領導需要具體化。「楓橋經驗」之所以充滿生機和活力,最根本的就在於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楓橋經驗」一路走來,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其永恆的生命線,也是其創新發展的基本點。
  • 【監察法釋義】監察機關運用限制出境措施調查案件的規定/監察機關對被調查人可以提出從寬處罰建議的情形
    規定本條的主要目的是鼓勵被調查人犯罪後改過自新、將功折罪,積極配合監察機關的調查工作,爭取寬大處理,體現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同時,也為監察機關順利查清案件提供有利條件,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反腐敗工作的效率。
  • 【新聞聚焦】推進新時代吉林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實踐「1133」工作思路綜述
    推進新時代吉林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實踐「1133」工作思路綜述2020年初,省紀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謀劃和推進紀檢監察工作的「1133」2020年,全省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40524人次,佔比分別為74.1%、20.8%、2.1%、3%,反映出紀檢監察機關突出抓好日常監督,關口前移、防微杜漸。既有力度,又把握尺度,省紀委監委制定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指導意見,協助省委出臺嚴肅規範精準慎重問責指導意見,推進工作常態化、精準化、規範化。
  • 學堂筆記丨證據印證規則在辯護中的運用
    >作為法律從業者,我們經常聽到「證據為王」、「打官司打的就是證據」等說法,足以說明證據在司法實務中的重要性本次講座中,吉老師從證據印證規則的精義出發,進一步介紹了證人證言和口供這兩種證據印證規則的運用。主持人盈科哈爾濱刑事法律事務部主任潘立波表示,本次講座中多次引用了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對辦案實務有很大的啟發。作為律師,對法理的理解和對新的法規解釋的關注應當並重。
  • 中紀委網站刊文解讀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半年報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7月20日消息,7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20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從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半年報」看,今年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緊緊圍繞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各項工作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關於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實踐與思考
    近年來,肥東縣紀委監委規範實踐運用「第一種形態」的工作程序,因事、因人、因時採取效果最佳的方法手段,由表及裡,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真正體現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強化教育,傳導壓力。
  • 監察機關調查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適用條件
    目前,立法機關尚未對此作出專門解釋,但從監察法增加瀆職罪的立法趨勢,結合監察法第十一條第二項關於監察委員會調查職責權限的規定分析,監察法第四十八條中的「等」應當作等外解釋,而且罪名範圍應當與監察委員會調查犯罪案件的罪名範圍保持一致。
  • 紀檢監察幹部如何做「百官之率」?駐中辦紀檢監察組組長這樣說
    「黨的初心和使命、我們的職責和定位,決定了紀檢監察幹部應該成為『百官之率』。」在最新一期《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辦公廳紀檢監察組組長舒國增在《把守初心擔使命要求落實到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文章中,對紀檢監察幹部這樣定位。
  • 如何實事求是運用「四種形態」
    有的黨委(黨組)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意識不強,認為運用「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事,沒有經常進行談話提醒、紅臉出汗。有的紀檢監察幹部在工作中仍然圍著線索和案件團團轉,重辦案輕監督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在運用監督方式尤其是運用第一種形態上,把握政策策略不到位,工作方法籠統簡單。
  • 《新刑訴法解釋》全文發布:監察調查人員出庭,監察訊問錄音錄像的審查規則!
    最高法有史以來條文數量最多的司法解釋,全文來源自最高人民法院網站速讀根據《監察法》和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新刑訴法解釋》完善審判程序與監察調查的銜接機制,細化完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和缺席審判程序的規定,為新時代反腐敗鬥爭和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一是明確監察調查證據的使用規則。
  •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實踐考察和理論省思
    既包括行政機關的內部管理,也包括對外執法;既受理社會公眾的控告舉報,也受理公職人員的權利救濟申訴;嚴重混淆了監察職能重點,造成被動作為、事後而為。第三,監察職能運行隨意。《行政監察法》規定的監察程序包括「立項檢查+立案調查」,「需要檢查的」予以立項,「違反行政紀律的」予以立案,而監察結果均可適用「監察決定」「監察建議」,將監察混同於一般檢查和行政調查,大大削弱了監察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積極性。
  • 《新刑訴法解釋》全文發布:明確監察調查人員出庭,監察訊問錄音錄像的審查規則等
    為確保法律準確、有效實施,早在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即密切跟蹤立法進程,同步開展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2〕21號,以下簡稱《2012年解釋》)的前期準備工作,向院內相關部門徵求司法解釋修改意見,並就若干重要專題委託十七家高院、八家中院和三家基層法院開展前期調研,確保司法解釋起草堅持問題導向,匯集司法實踐智慧。
  • 【學法105】監察機關有權直接調取監察對象手機通信記錄嗎?
    原題:監察機關可依法請有關機關協助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頒布實施已經半年。學習好、宣傳好、執行好監察法,是各級紀委監委的重要任務,是對廣大紀檢監察幹部忠誠履職、乾淨擔當、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推出《案例解讀監察法》系列報導,結合半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學法用法實踐,通過「案例事例+分析點評」的方式,以案說法,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監察法。
  • 發生問題時不屬監察對象、調查時屬監察對象,怎麼辦?
    需要指出的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等監察對象,在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統一法律出臺前,依照現行規定,暫不適用政務處分。發生違法問題時不屬於監察對象範圍,立案調查時屬於監察對象範圍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三條(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第十一條(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第三十四條(與司法機關管轄銜接)和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處分)的規定,可以立案調查並根據其具體身份情況決定是否適用政務處分。
  • ...成為常態,紀檢監察機關應這樣精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
    個別紀檢監察幹部存在以大案要案論英雄的政績觀,過多強調查辦案件,重顯績輕潛績,在初核問題線索時做選擇題,重「違法」輕「違紀」,重「抓大放小」輕「抓早抓小」,重「懲處極少數」輕「管住大多數」,忽視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組織紀律等問題的監督檢查。   理解運用不準。
  • 精準運用「四種形態」的對策措施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將實踐中普遍運用的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充實進來。 近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對當前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現狀及效果開展調研,梳理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踐過程中凸顯的短板和不足,在分析問題基礎上形成加強精準運用的思考。
  • 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過程中形成的事實材料和審查調查結束後形成...
    編者按: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給紀檢監察機關定製度、立規矩,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黨中央完善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對紀檢監察機關行使權力要慎之又慎、自我約束要嚴之又嚴的一貫要求
  • 化州市原建設監察中隊負責人陳子健接受監察調查
    化州市原建設監察中隊負責人陳子健接受監察調查化州市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幹部陳子健(化州市原建設監察中隊負責人)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目前正接受監察調查。2004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化州市原城建局監察大隊工作;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化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下屬建設監察中隊工作,(期間,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任建設監察中隊鑑江轄區負責人);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任建設監察中隊副隊長,(期間,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任建設監察中隊負責人);2018年
  • 茂名一原建設監察中隊負責人陳子健接受監察調查
    化州市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幹部陳子健(化州市原建設監察中隊負責人)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目前正接受監察調查。陳子健簡歷:陳子健,男,漢族,1979年9月出生,化州市寶圩鎮人,2004年4月參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20年5月因違反工作紀律被開除黨籍,大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