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5G、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時代呼之欲出。從提高生產效率到提升生活水平,人們正在享受著智能時代的高效便捷。然而,當數據安全、公民隱私、算法歧視等種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時,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提醒著人們:如何處理好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
10月15日上午,在百度公司,一場關於「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的座談會正在進行。
這是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率隊的全國政協調研組在北京開展的專題調研。此前,調研組還赴安徽、江蘇了解相關情況。「這次調研既是對前期調研工作的延伸拓展,也是對前期認識思考的進一步深化,同時為即將召開的以『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為議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作準備。」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在介紹來意時表示。
作為國內AI領域的「翹楚」,百度公司在AI領域起步最早、基礎能力積累也最全面、最強大。因此,在這裡調研掌握的情況,將會是更有說服力的一手資料。
「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百度的這句宣傳語已經生動地體現在所研發的各類AI技術產品中。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委員們在公司展廳看到了人工智慧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如大數據搜索、人臉識別、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等等,尤其令人點讚的是2016年百度啟動的「AI尋人計劃」,已經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幫助近1萬多個家庭找回丟失的親人。
「人工智慧對用戶需要是精準『投餵』的。」同樣從事AI行業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王小川表示,人的智能讓技術有了智慧,人工智慧才能反過來「投餵」人類。
在了解無人駕駛汽車時,委員們還關注到安全性的問題。對此,有關負責人表示,安全是百度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第一天條」,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中,50%的代碼只為安全添加。如果安全這一條過不去,也無法進入使用狀態。
可以看到,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產品的落地,大家也越來越認識到對新的規則、新的價值觀、新的倫理討論的重要性。多位百度負責人在發言中提出,在人工智慧倫理方面,百度提出要遵循以人為本和安全可控的原則。這一點也得到調研組的認可。
調研組組長、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陳智敏結合在安徽、江蘇調研的情況表示,要尊重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律。推動人工智慧健康發展,需要整合政府、企業、高校、公眾等各方力量,發揮多學科優勢,共同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
此次調研結合了全國政協「人工智慧」讀書群線下交流活動,因此,很多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的委員也積極參與到實地調研中,加深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研究。經常活躍在讀書群的全國政協委員郭媛媛認為,人工智慧將深入到生活中的很多細微方面,正因如此,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要做到三方面,「首先要確定『界』,由人來設定人與人工智慧的界限;其次是確立『度』,人能夠允許人工智慧滲透到人類生活多少深度;三是設置必要的『限』,包括著眼以人為本的底限,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前限,當下階段性國家博弈的局限——這也是人工智慧規制與倫理建設應遵循的三個層面。」
全國政協委員孫來燕也有一些新思考,他認為,人工智慧發展階段依然處於一定局限性,政府要集中力量,攻克瓶頸、短板,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企業也要堅守道德底線思維,勇擔社會責任,實現人工智慧技術和倫理協同發展。
「有可信的AI嗎?AI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嗎?」——不僅僅是每一位從事AI技術的從業者,如今每一個普通人都想問這樣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CEO李彥宏在《智能經濟》一書中給出他自己的觀點:「有,且必定如此。」
記者:劉彤
編輯:黃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