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醫生嘆息:胃鏡不取病理等於「白做」

2020-12-20 黃志豔大夫

胃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但很多人聞之色變。對其一味躲避甚至延誤了疾病的診斷。黃大夫接下來要講的一個病例,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啟發。

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發現胃癌的機會,白白錯過。

29歲的小張,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某軟體公司,剛結過婚,兒子才1歲。小張是個工作狂,忙起來常忘記吃飯、喝水,熬夜加班也是常事。妻子提醒他要多注意身體,可是他老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不會出現問題。

今年過完春節,由於疫情原因,小張終於有時間休息。但偶爾覺得上腹部不適、疼痛,雖然可以忍受,但是吃點東西就會反酸燒心。

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小張做胃鏡加活檢檢查,但小張聽說取活檢對身體不好,就拒絕了。檢查結果提示是胃潰瘍,但不能排除其他病變可能。醫生告訴他胃鏡加上活檢才是診斷胃病的金標準。

固執的小張終究沒有聽醫生的話,要求醫生開了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他服用了抑酸劑奧美拉唑和胃黏膜保護劑。剛開始服用1個月,感覺很管用,但慢慢地發現胃痛症狀越發明顯,飯量還大不如從前,體重也在下降。1周前,他感覺渾身乏力,胃痛劇烈,吃止疼藥都沒有效果,這才再次來到醫院,並同意進行活檢。

經過全面檢查,小張根本不是胃潰瘍,而是胃癌。最終的病理活檢是中分化胃腺癌。由於癌症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失去了內鏡下治療的機會,而且也有淋巴浸潤,只能進行放化療。小張悔不當初,為何不聽醫生的話,半年前做個胃鏡,結果不至於此。

胃鏡是胃病檢查的「金標準」。

胃鏡檢查是目前診斷胃、食管、部分十二指腸疾病的金標準。特別能提高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發現率,還可以在胃鏡下進行治療。

胃鏡檢查通過鏡頭可以直觀地對胃內情況進行觀察,胃內黏膜是否光滑,黏膜皺劈是否正常,胃壁顏色是否正常,有無充血、糜爛、潰瘍等,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以及細胞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一般炎症還是癌性潰瘍。

一些患者因害怕胃鏡檢查,幻想通過鋇餐、胃腸超聲、CT、核磁等能發現早期胃癌,這都是不現實的。它們即使能夠發現胃癌,也只能發現中晚期的。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無痛胃鏡、和膠囊胃鏡都是無痛的,對於實在害怕胃鏡的人,都是很好的選擇。

還有一些患者做胃鏡不取活檢,導致病情不能及時發現,這樣做胃鏡等於白做。像上面這個例子,小張雖然通過X光鋇餐診斷為胃潰瘍,但早期胃癌與惡性胃潰瘍存在相似的病變,不進行活檢很難發現病變組織。所以,對於胃癌高發人群以及疑似症狀,醫生建議做活檢,是必須要做的。

做胃鏡之前需要注意以下3點

1、做好胃部清理工作,為了使檢測更加準確清晰,臨床上一般會讓患者在做胃鏡之前服用一些去氣泡、去胃部黏液的藥物,常用的有二甲矽油、西甲矽油來去氣泡,用鏈黴蛋白酶來去黏液,有利於胃部的觀察,讓檢測結果更為準確。

2、禁食。在做胃鏡之前要禁止飲食,因為胃部食物過多,會導致做胃鏡時看上去不夠清楚,使檢測結果不夠準確,臨床上一般建議做胃鏡前6個小時禁食。

3、保持情緒穩定。雖然胃鏡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適感,但是患者還是要保持身體放鬆,避免過度緊張,不要咽口水,這樣才有利於胃鏡的檢查。

相關焦點

  • 4次胃鏡都是良性,最後確診胃癌晚期——一例漏診的胃印戒細胞癌
    病理醫生就是醫生的醫生,我們做胃腸鏡,一般要取活檢做病理分析,胃鏡+病理,是診斷的金標準。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的影響,即使這樣,也可能會漏診,尤其是對一些特殊類型的疾病,儘管機率很低。我曾經寫過多篇被漏診的胃印戒細胞癌的病例,不久前又有一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早期胃癌可以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
    原創: 小曾先生01 普外科曾醫生早期的胃癌可以在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呢?病房收了一位50歲的中年男子老李,因為上腹部隱痛、反酸,吃藥沒效果,反反覆覆發作。
  • 90後女生突然噁心嘔吐,一查竟是胃癌晚期!醫生感慨這個檢查晚了
    不幸的是,90後的倩倩(化名),就因為忽略病情,結果查出患了晚期胃癌。關印 製圖190後女生突發噁心嘔吐一查竟是胃癌晚期倩倩(化名),象山人,29歲,在寧波上班直到最近,倩倩老是覺得左上腹隱隱作痛,還出現了噁心嘔吐的症狀,並且在嘔吐物中發現有咖啡色的血絲,便到寧波當地醫院做胃鏡檢查。當地醫院胃鏡提示:進展型胃癌,病理常規提示:胃竇活檢惡性腫瘤,首先考慮低分化腺癌。晴天霹靂,倩倩父母難以接受這個檢查結果,帶著倩倩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求醫。不幸的是,倩倩再一次的檢查結果還是低分化腺癌,並且是晚期,只能進行化療治療。
  • 27歲男子大便發黑,查出胃癌晚期!醫生嘆息:再年輕也不能如此放縱
    小李,今年27歲,是一家設備公司的業務員,小李近期有些煩惱,經常出現胃部不舒服,甚至有時解大便時出現黑顏色。 小李不放心,於是去醫院做胃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竟然是胃癌晚期!
  • 做胃鏡,是選擇無痛胃鏡還是普通胃鏡?
    做胃鏡是選擇無痛胃鏡還是普通胃鏡,聽聽消化科醫生的建議!一提到胃鏡許多人都很害怕,覺得胃鏡檢查很痛苦,也因此有人會拒絕或放棄做胃鏡檢查。但是為什麼醫生還是勸你要做一次胃鏡呢? 醫生為什麼勸你做胃鏡?今年來醫院就診時,醫生建議他做一次胃鏡。老張之前聽說做胃鏡很痛苦,一百個不情願做,還想著用其他的檢查來替代胃鏡檢查。早期胃癌沒有特異症狀,醫生勸老張做胃鏡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確認出現的症狀是不是由胃癌引起的。
  • 胃癌晚期的杭州大伯靠這項技術重獲新生
    誰也想不到,一年多前,李大爺還是一個在生死邊緣掙扎的胃癌晚期患者,因為無法進行手術,差點對人生失去了希望。66歲的李大爺以前是杭州一名公務員,退休之後在家中經常含飴弄孫,練練書法,生活有滋有味。章宏建議李大爺趕緊做一個胃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李大爺的胃竇部位有一個5*6cm左右的腫塊,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同時取病理切片活檢,病理結果顯示,李大爺確診為胃(竇)低分化腺癌,章宏建議他儘快轉入胃腸外科做進一步診治。
  • 女子突然噁心嘔吐,一查竟胃癌晚期 !胃癌來臨有6個信號,很多人白白...
    畢竟胃癌近年來越來越年輕化,有時候你以為只是小毛病,想著忍一忍或者自己隨便買點胃藥吃就過去了。但其實胃已經難受死了,它在「呼救」,而你的不作為對它來說是「雪上加霜」!29歲女子突然噁心嘔吐,一查竟是胃癌晚期@浙大一院公眾號曾經報導過一則病例,浙江寧波的倩倩(化名)是90後,平時身體還可以,食慾也不錯。
  • 男子陪哥哥到醫院做胃鏡,哥哥沒問題,自己卻查出了胃癌…
    「哥哥做了檢查,發現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有個息肉,在胃鏡下做了切除。」張先生說,「我想著,自己來都來了,也順便做下檢查吧。」  最後的檢查結果卻讓張先生吃了一驚:早期胃癌!  「我家裡都沒有人患胃癌,我平時也沒什麼不舒服,怎麼會突然換上胃癌了呢?」張先生目前正在接受治療,但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這個結果。
  • 28歲小夥肚子疼去醫院查出癌症 很多年輕人發現時已是晚期
    國慶節過後,28歲的小李(化名)經常感覺上腹部脹痛,一陣一陣地發作,吃了胃藥也沒有好轉。難道是胃炎加重,或是合併胃潰瘍?前幾天,他到醫院做了胃鏡,最後確診為胃竇癌,CT結果提示合併有胃周多發小淋巴結。手術切除了2/3的胃,接下來還要做化療和靶向治療。不到三十歲,家族中又沒有明顯腫瘤病史,為何如此年輕患上胃癌?
  • 結束八年愛情長跑,剛籌備婚禮突然確診胃癌!29歲姑娘想不通:平時沒...
    2013年,陸瑾29歲,林振30歲,雙方家長見過面後,兩家人高高興興地開始籌備婚禮。 2013年11月,陸瑾參加了單位體檢,拿到報告,顯示大便隱血,還有一項腫瘤標誌物指標偏高,建議進一步檢查。「當時我知道可能有點問題,但根本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在當地醫院做了胃鏡,並取了活檢。
  • 38歲媽媽查出胃癌晚期!平時3個習慣讓她痛悔不已!年輕女性尤其要警惕
    偶然一次黑便竟查出胃癌晚期  高靜是一位單親媽媽,身材瘦瘦高高,平時從事家具銷售工作。  「我在展廳工作,忙起來一日三餐不定時,大多時候我都吃泡麵或者點外賣。」以前,高靜時不時會胃痛,但她覺得自己年輕,從沒去醫院做過檢查。直到2個月前一次上廁所,高靜發現自己大便發黑,這才有些害怕,到家附近一家醫院做了胃鏡。
  • 從胃炎到胃癌還有多遠?關注年輕人的胃健康
    消化中心門診信息 門診時間: 周一至周日 9:00 - 17:00 不久前,年僅35歲的網紅歌手吾恩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罹患胃癌的消息。
  • 胃難受一定要做胃鏡嗎?胃鏡醫生總結:以下7種人最好要做一次胃鏡...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經常有粉絲給我留言什麼情況要去做胃鏡,我到底該不該做胃鏡?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在臨床上哪些人需要做胃鏡檢查。 胃鏡是目前一項檢查胃部情況的常用檢查,相信很多有反覆胃腸道毛病的人可能都做過胃鏡,大多數人對於它並不陌生,胃鏡不僅可以檢查胃,還可以檢查食管和一小部分小腸。
  • 35歲白領胃潰瘍到胃癌,只用了半年,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人嘆息
    上海的蘇女士今年35歲,是一名公司的白領,由於年前胃潰瘍所以現在去醫院做複診,但檢查結果卻令她大驚失色——胃癌!醫生了解後得知,蘇女士在之前被查出胃潰瘍時,醫生也告知她可能會出現胃癌風險。可是,蘇女士卻覺得只是風險而已,並不是什麼大事,因此就並沒有放在心上。
  • 作息日夜顛倒易致胃癌 有胃病應定期做胃鏡
    原標題:作息日夜顛倒易致胃癌 有胃病應定期做胃鏡 以往胃癌多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群,如今,三十乃至二十歲的年輕人患有胃癌者越來越多。胃癌早期會出現一系列信號: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等等。下面請專家具體解析: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胃癌?
  • 只有胃鏡才能查出胃癌?腫瘤醫生悄悄透露:對照3症狀,可自查
    然而,近年來,隨著不良飲食習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患上慢性胃病,胃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數據顯示,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胃腸道腫瘤,全球每年新診斷的胃癌病例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胃癌的發病率不僅很高,死亡率也很高,大多數患者在診斷中,病情已經進入中晚期。
  • 胃不痛竟然也會得胃癌?專家揭露胃鏡檢查的真相
    專家表示很多患者首次做胃鏡就發現已經到了胃癌晚期,這到底是為什麼?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 李初俊  現狀:首次做胃鏡 已是中晚期胃癌  查出中晚期胃癌時 有些毫無症狀  「醫生,我又沒有胃部不舒服,不用做胃鏡吧,吃吃藥就行了。」這是李初俊教授在出門診時經常聽到的患者訴求。
  • 胃癌的早期症狀 就是沒有症狀——千萬不要等到有「報警信號」才去...
    由於50歲後是胃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在40歲左右進行胃癌篩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 這個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將抱憾終生。,不情願地做了胃鏡。 李兆申院士曾說:「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 且不說治療費用非常低廉,一般可以通過胃鏡就能徹底切除病灶,不必承受晚期胃癌的開刀、化療的痛苦。 身體不會告訴你得了胃癌!
  • 熬夜加班,三餐不規律,29歲姑娘胃鏡查出「癌前病變」
    「陳醫生,我最近做了次胃鏡檢查,結果蠻好,平時也沒有不適感,謝謝您!下個月我要去北京工作了,跟您道個別。」 小美今年29歲,2年前查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腸化,症狀越來越嚴重,為此,她找到陳衛建教授門診嘗試中醫治療,經過2年的對症系統治療,小美的不適症狀改善,胃鏡檢查也迎來了好結果。
  • 千萬不要相信網傳的「胃癌早期信號」,其實已經不早了!
    由於50歲後是胃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在40歲左右進行胃癌篩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  這個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將抱憾終生。  我們先來看兩個病例:  案例一:  張先生,42歲,職員,無任何消化道症狀,單位例行體檢,發現胃體一處幾毫米的黏膜改變(下圖黃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