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蘇女士今年35歲,是一名公司的白領,由於年前胃潰瘍所以現在去醫院做複診,但檢查結果卻令她大驚失色——胃癌!醫生了解後得知,蘇女士在之前被查出胃潰瘍時,醫生也告知她可能會出現胃癌風險。可是,蘇女士卻覺得只是風險而已,並不是什麼大事,因此就並沒有放在心上。所以,由於工作原因,一直拖著沒有及時複查,只是服用藥物。半年過去了,最近胃痛加重,吃藥也無法緩解,蘇女士再次檢查,但已經有點晚了。
常言道「十人九胃」,很多人認為小胃病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吃吃藥一段時間後不疼了就沒事。但實際上,胃病的癌化是悄無聲息的,表面覺得沒事,但其實已經拖到了晚期。所以,害了蘇女士的也就是她的不重視的態度!
醫生:以下4種胃病,癌變的機率很高!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由於胃黏膜受到反覆侵犯而導致固有腺體萎縮,黏膜變薄,或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為病理特徵。世界衛生組織把萎縮性胃炎定義為胃癌前狀態,它發展成胃癌的過程只有三個步驟: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臨床表現有食欲不振,噁心,鈍痛,上腹脹痛,噁心等。本病的診斷依賴於胃鏡檢查和胃黏膜組織病理檢查,幽門螺桿菌(HP)檢測有助於病因診斷。
實際上, HP是萎縮性胃炎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腸化癌的重要原因。對於萎縮性胃炎,治療 HP是降低癌變風險的重要手段。
根據國內對 HP治療的共識,建議採用2種抗菌素+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四聯治療 HP。根據以上分析,針對耐藥性升高,療效不理想的情況,還可以增加對黏膜有修復作用的複方新液聯合使用,提高療效。
2、胃息肉、胃腺瘤
胃鏡下的息肉是胃黏膜上部隆起病的總稱,表現為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這些患者中,直徑大於2 cm,多發性和寬底者的癌變率較高。
該病的症狀多為上腹隱痛、腹脹,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經病理切片診斷腺瘤後,若為炎性息肉,應按炎症處理;若為胃腺瘤,應行胃鏡下切除,以預防癌變。但是手術後再長也不能完全杜絕,在有胃病的基礎上,是有可能再長的,所以要定期複查。
3、胃潰瘍
胃潰瘍是離癌症最近的一種潰瘍性疾病。根據國內對胃潰瘍癌變專題研究小組的調查統計,我國胃潰瘍癌變率為1.96%左右,而國外的報告為5-10%。患有2釐米以上潰瘍的人更容易患癌症。很多專家認為,反覆發作的胃潰瘍是一種癌前病變,如果患者是中年以上男性,就應該提高警惕。大潰瘍一旦被發現應立即治療,並至少持續治療六個星期。
4、殘胃炎
研究表明,殘胃腫瘤通常發生在胃切除術後10-20年左右。所以提醒殘胃病人每隔一年都要做胃鏡檢查。
不想被胃癌煩擾,喝水時撒1把,胃病離你遠遠的
《千金翼方》收錄了孫思邈養胃的經典食療方——仰味靈,由丁香、猴頭菇、山藥、山楂、蓮子、砂仁等幾種藥味配料製作而成的小食方,對抑制幽門螺桿菌有奇效,還能緩解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各種胃病。
作為一種極佳的養胃食品,丁香中所含的丁香油和丁香酚對腸胃有極強的殺菌消炎作用;猴頭菇是著名的養胃佳品,許多人用它調理腸胃,猴頭菇多糖能有效地抑制幽門螺桿菌,並能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山藥中所含的粘性蛋白具有潤滑、滋潤作用,適量食用可增強胃部機能,調理腸胃;蓮子和砂仁能健脾通氣,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山楂主要起到調味、消胃脹氣的作用,不用擔心會刺激胃。
現在許多人患有胃病,必須加以重視,防患於未然
1、規律三餐,少吃刺激食品
就飲食而言,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太飽。清淡飲食,少吃辛辣,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以免進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損害。避免進食過酸,過冷,過重的食物,戒菸酒,少喝濃茶,咖啡等。食用一些能幫助消化並幫助腸胃修復的食物,如普通的小米,山藥,南瓜,茯苓,都有很好的養胃功效。
2、體育鍛鍊
用中醫學的話說,脾胃較弱。適度運動讓身體輕微出汗能鍛鍊脾胃,促進胃腸血液循環,有效養胃。鍛鍊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食物消化,減輕腸胃負擔。比如慢跑,瑜珈等等都可以試試。經常鍛鍊可以讓人保持樂觀開朗的好心情,不但可以提高食慾,對養胃也很有好處。
3、推拿保健,防寒保暖
也可以通過對腹部的適當按摩,可促進腸胃吸收,減輕腸胃疼痛反應。秋冬季要做好胃的保暖工作,避免風寒侵襲引起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