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膽固醇,很多人將它視為「洪水猛獸」,認為攝入過量會給血管添堵。
膽固醇水平主要包括三個指標:
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種「好膽固醇」,有助保護心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偏高會讓血管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聚集,血管變窄,血流不足,引發冠心病等。
壞膽固醇指標越低越好嗎?一個新研究可能顛覆你的認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過低,癌症風險可能會翻倍。
專家,為你解讀新研究,並教你科學調控膽固醇。
膽固醇過低,癌症風險翻倍
《美國癌症研究雜誌》近期刊登我國一項新研究稱,膽固醇過低是個危險信號,或可導致癌症風險倍增。
為了評估血清膽固醇、血糖狀況和癌症風險間的相互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團隊於2014~2016年對中國心血管代謝病與癌症隊列研究項目進行了再研究,對涉及全國16個省份、20個社區站點的13.8萬名參試者展開平均為期3.8年的追蹤調查。
研究人員監測參試者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謝指標。
參試者接受了相關病史、用藥情況及生活方式因素(吸菸、飲酒、久坐行為、運動及飲食習慣等)的問卷調查。
隨訪期間,平均1710人確診偶發癌症(所有部位任何類型癌症的首次發生)。
分析發現,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於100毫克/分升的參試者,罹患肝癌、消化道癌症、胰腺癌和宮頸癌的風險分別比其他人群高出2.59倍、1.03倍、1.97倍和0.92倍,其中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最大。
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既差,而且LDL-C<100 mg/dl,則會增加42%的癌症罹患風險。其中尤其是胰腺癌風險最高,增加197%。
有無糖尿病患者不同LDL-C水平的癌症發生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指出,免疫系統在對抗癌細胞的過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參與,以激活免疫信號傳導,調節免疫功能。
如果同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癌症風險會進一步降低。
壞膽固醇過低,提示3個問題
不同人的理想膽固醇水平是不一樣的。
血液裡的膽固醇總量,正常範圍應為3.6~5.2毫摩爾/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爾/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風險;超過6.2毫摩爾/升則有高度風險。
★「壞膽固醇」正常值:
如果沒有冠心病、腦梗,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危險因素的人,壞膽固醇應該不高於3.4毫摩爾/升。反之,則需要積極管理壞膽固醇,通常應控制在1.8~2.6毫摩爾/升以下。
★「好膽固醇」正常值:
男性為1.16~1.42毫摩爾/升,女性為1.29~1.55毫摩爾/升。在標準範圍內,好膽固醇是高點好,但也不能過高,那樣總膽固醇也可能相應偏高。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低於正常值太多,可能提示身體出現了下面這3種問題:
消耗性疾病
如果不是藥物或飲食導致的膽固醇過低,就需要警惕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甲亢等。如果膽固醇過低並且消瘦,就要考慮是否有患腫瘤的可能。
膽固醇過低一樣會影響健康。比如,使細胞膜穩定性減弱,導致血管壁脆性增加,甚至引起腦出血。同時還會減少糖皮質激素合成,減弱人體的應激能力和免疫力。
飲食習慣
壞膽固醇過低,也有可能是飲食不合理、攝入脂肪過低造成的。
例如素食者,或是過度減肥者,都有可能因攝入脂肪過少而形成嚴重營養不良,膽固醇自然也會偏低。
肝臟問題
嚴重肝病患者,會因為肝臟代謝異常、膽固醇合成功能障礙,造成壞膽固醇值偏低,老年人更易出現肝臟合成功能障礙。
總之,壞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指標是否過低還應該徵求醫生的建議。
不同人群,這樣調膽固醇
不同的食物膽固醇含量如何?生命君為你總結一張表,看清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膽固醇含量。
此外,不同年齡段的人,各有一套調膽固醇的方法。
年輕人
「壞膽固醇」水平超標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而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因此,針對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做好預防。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營養均衡」和「食物多樣化」,其中就對蛋類、內臟類、脂肪類有明確的建議:
蛋類建議每天40~50克(大約1個雞蛋的量),吃雞蛋不棄蛋黃;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較高,尤其是動物的腦部,建議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兩)左右;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動物油、肥肉),攝入量為每人25~30克(半兩左右)。中年人
中年是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的關鍵階段。
防治重點是將飽和脂肪酸控制在全日總能量的8%~10%左右。比如,少吃肥肉、奶油、牛油、肉類外皮等動物性食品,烹調選擇玉米油等。
嚴格將每日膽固醇攝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時配合減重、規律鍛鍊、戒菸、限鹽、控制血壓等手段。
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配合醫生進行藥物幹預和控制攝入膽固醇以外,還應重點攝取一些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成分。
比如,植物甾(zāi)醇和可溶性膳食纖維:
小麥胚芽、麥麩、花生、杏仁、孢子甘藍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欖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水果、燕麥、洋蔥、黑木耳、海帶等富含膳食纖維成分。《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建議,已患有高膽固醇血症的人,飲食要注意幾個細節:
每天可吃一個雞蛋,但不要炒或煎,最好改成煮蛋、蛋羹和蛋花湯;
每天一兩肉或一兩魚,不要煎炸和紅燒,多用蒸或燉,並去掉浮油和肥肉;
蛋白質不足的部分,可以把以前過多的主食、零食和肉類砍掉,換成每天半碗豆腐和一杯酸奶;
主食吃至少一半的全谷雜糧,特別是多喝雜糧豆粥;
多吃少油烹調的蔬菜,綠葉菜每天至少半斤,水果每天一個即可,堅果每天一小把;
在烹飪方式上,建議選用不粘鍋,改爆炒為蒸、煮和涼拌,烹調油減半,或改用玉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