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公益板上簽名傳遞正能量。
錢可以存進銀行,愛心也可以存進銀行。由中山市小欖鎮永寧中學創辦的愛心銀行是這樣運作的,凡是參與義務勞動、志願服務、愛心捐款、捐物等公益活動,都可折算成積分存入銀行,積分可存可取,當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可從「存摺」裡提取服務和交換物品,實現人人自助、人人公益的夢想。
這間愛心銀行全名叫創益菊城永中銀行,自2013年9月1日開業至今,已吸引了全校約2000名學生參與,並吸引了周邊500多個街坊「開戶」,他們人手一本「公益活期存摺」,用愛心經營著這種全新的校園慈善形式。
緣起
閒置物品也能用來做公益
永中銀行從籌備、開業到運作,幾乎都是該校英語老師羅結晶的心血,她說,近年來,郭美美事件、小悅悅事件、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社會現象的出現,導致社會有部分人冷漠,不願意去幫助別人,而且現在很多公益項目都是單項選擇,只有付出,這樣也導致志願者不斷流失,在這一現實的觸動下,羅結晶成為了永中銀行的發起人,「現時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裡閒置的東西扔了又覺得可惜,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創益菊城永中銀行誕生了。」
永中銀行的「辦公點」設在學校閱覽室,大門左手邊的「銀行櫃檯」擺放著一張大約5米長、1.5米寬的大桌,背後牆壁上掛著一塊醒目的背景板,在學校全貌圖上面,是「創益菊城,永中銀行」的紅色字體,往前面走,7、8張桌子上、一旁的書架上,都整齊地擺著各類書籍,而在靠左邊牆的桌子上,擺放的是銀行收集回來的愛心物品。
每周三、周五的下午,永中銀行都會開門營業,並有專門的值班人員,學生、老師或者群眾都可以到銀行辦理業務。到了這天的下午5點15分,是學生放學時間,也是永中銀行的 「營業」時間,原本安靜的小倉庫,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6位佩戴著寫有 「永寧中學青年志願者」綬帶的學生也在銀行櫃檯前忙碌起來,他們是全校29個支行行長中的一員,為前來辦「業務」的「儲戶」服務。
模式
愛心積分可存也可取
記者了解到,永中銀行對「客戶」開放包括 「實物儲蓄」、「時間儲蓄」、「愛心支取」、「愛心許願」、「奉獻有愛慈善義賣」5種業務。學生可以把自己在家裡閒置的衣物、書籍、文具等實物儲存在銀行,也可以儲存善款。儲戶們每存儲一筆,銀行就將相應的積分存入銀行。如果是捐贈10 元現金,將獲得5個積分,儲存一本原價20元的書,會獲得10個積分,而儲存一件衣服,則會獲得5-20個積分。每學期末,銀行會把志願者捐贈的二手物品,聯合小欖鎮慈善愛心店舉辦慈善義賣活動。
愛心積分可存也可取,當學生看中銀行的某件物品或者想從銀行中換取服務時,就可以辦理「愛心支取」業務。比如學生如果獲得了50積分,那他可以將這50 積分換銀行的任何一件東西,只要是50 積分以內的都可以,甚至有時他需要他人幫助了,那他可以寫下自己求助的事,願意扣除多少積分,別人幫助他就可以獲得多少積分。
永中銀行自2013年9月開業以來,總共發放2000多份存摺,每份存摺都有完整的個人檔案。每個學期結束後,永中銀行會根據儲戶積分表彰優秀儲戶並頒發證書,服務積分在100分以上才可獲得表彰資格,而積滿350分、500分、800分和1200分的還可獲得銅獎、銀獎、金獎和五星級慈善家的稱號。從上個學期起,永中銀行評分細則還將與永寧中學優秀畢業生評選直接掛鈎,服務積分在60分以上的學生才有資格參評優秀畢業生。
效果
學生享受「施」與「受」雙向公益
學校家庭困難的學生也會被這個項目照顧到,記者在「自立自強好少年」愛心小黑板看到,由學校29個班級根據家庭情況選出來的好少年,通過自我介紹和許願,他們50元以內的小心願將由銀行的「盈利」免扣積分幫其完成。每隔半年,永中銀行都會幫助一批學生實現他的願望,為了讓這批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關愛,就用有限的資金,幫每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少年,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比如幫他們購買一些心儀已久的新書包、籃球、U 盤、書籍或者是保溫瓶。
學生們享受著這種「施」與「受」的雙向公益,不僅捐物踴躍,參加課外活動、志願服務也積極了不少。
嘗試
愛心銀行走入社區
目前,這種「公益模式」正在向社會進一步推廣,2014年3月初舉辦的第二屆「奉獻有愛」慈善嘉年華活動,也首次嘗試走向社區,並成功吸引了300多名街坊現場開戶。
在小欖竹源社區生活的冼女士,當時帶著讀小學的兒子參加了慈善嘉年華的活動,冼女士認為,永中銀行的形式在社區完全有條件複製,因為現在的家庭,無用的物品非常多,怎樣能夠將這些物品利用得更好呢,存進永中銀行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冼女士說:「我教我的兒子不論什麼時候都要對自己的朋友、同學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積極參加這樣的活動對他的學習和思想都有幫助。」
在中山市首屆「博愛100」公益創投活動,創益菊城永中銀行獲得了市級優勝項目的稱號。羅結晶描繪項目實施的遠景是,讓做公益、慈善和志願活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實現人人公益的夢想。
「做好人行善事」,這是一種信仰,羅結晶說,給儲戶人手一本存摺,是提醒所有的志願者,他們的無私服務都能得到社會的回饋,「因為他所有的善行都記錄在存摺裡,同時他也可以支取自己善行來幫助他人,因為我們銀行的理念是善行換積分,積分換服務。」做個好人並不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公益,改善社會風氣,重建人心信仰。(文/圖: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