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大學生,也做這麼低端的工作嗎?

2020-12-16 大學與教育

我被問過這樣的問題

我沒臉和任何人說,更一度沒有辦法向自己承認「我只能賣保險」

我是985院校金融專業的學生。我的所有親戚朋友大多不懂金融是做什麼的,但是刻板印象就是「坐辦公室,談大生意,體面風光」,在加上名校光環加身,那一定更是不得了。賣保險?不就是推銷員嗎?表面上說著年輕人好辛苦,背地裡想的都是不入流的下等工作,大概沒什麼本事的專科生混口飯吃。

我竟想不出任何辦法在沒「掙大錢」之前,獲得除了我以外的人對「小編」的認可。

4年211大學正經新聞專業畢業,我卻選擇了做新媒體小編。我過去總認為只要我熱愛就好,但後來才知道「輿論壓力」實在太大。「你人生巔峰該不會就是校新聞社社長」「你到底在搞什麼東西,是那種網絡水軍之類的嗎」「大城市找不到工作沒關係啊,媽媽託人給你找了村委的關係,可以回來做文員的」做一份不被看好的工作,結束嘲諷和「同情」式支持的唯一辦法就是你的成果最終滿足了大眾眼裡的成功標準「賺得多」。

當你讀過書,上過名校,卻沒有滿足大眾預期——「體面工作,賺錢多」的時候,一定會被「指責」一些東西。比如,

「你明明可以更好,為什麼沒有」「職業眼光有問題,太不爭氣,自甘墮落」「讀這麼多年書都浪費了,父母白培養」「擠佔教育資源,浪費別人的機會」

在討論這些指責對錯之前,先來說一說「高學歷配低工作」這件事情本身。

什麼是相對高學歷之下的「低工作」?

首先每個人對於「低工作」的定義就不同,這裡把學歷高低作為影響判斷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說一個985名校畢業的人,對他來講什麼是「低工作」?

你會突然想問「他專業好嗎?哪個地區的?跨專業求職嗎?除了名校之外有沒有其他優點特長?家庭條件怎麼樣?」等等一些列問題。

這時候大家是知道的,影響一個人就業結果好壞的因素非常多,哪怕十分具體,你也很難得出「什麼是與他水平最匹配的工作」的答案。

那麼這裡所說的「低工作」實際上大部分指的就是 「工資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發展前景堪憂」。趨向於用一種一般性結論來回應千差萬別的個人情況。

之前有一則新聞,大致是「大學生賣卷餅,收入是本職工作數倍」

在大部分人依舊感嘆「大學生怎麼回事,書都白讀了」,更惡意傳播「讀書無用論」的時候,希望我們更多能將不會被媒體具體報導的個人情況考慮在內。

他除了名校背景之外是怎樣一個人,做出這個選擇是被迫還是自願。其次,類似於「賣煎餅」這樣的工作,入流不入流,低下不低下是怎麼定義出來的。

高學歷配低工作是怎麼發生的?

高學歷是唯一光環,其他因素導致低配工作。

就像前面所說的,影響一個人找到好工作的因素非常多。進入名校後在就業方面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如果成績欠佳,實習工作經歷零,找工作態度消極都會導致低配工作。這時候高學歷負責背鍋。

求職追求差異,薪水和地位並非所有人的首要考慮因素。

不同人有不同的求職需求,有些低配是求職者的個人選擇。

「原本初高中生能夠勝任的工作,現在招聘要求確實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

工作質量沒有變,就業學歷門檻卻在提高。

這點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過度教育」由於過分擴張教育,中等、高等教育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開始超過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受教育勞動力面臨著知識失業,或者從事了與學歷不匹配的工作,結果導致收入下降,教育資源被浪費了。

「現在的大學和過去的大學不能比」?

我們從過去的文人學者愛國青年身上或者從父輩祖輩口中,隱約感受到過什麼叫做「學者風採」,什麼是真正的「大學」。

▲《無問西東》劇照

現在的大學,現在的大學生好像總少點除了物質以外的質量和追求。「教育不足」——大學裡越來越多的普適性課程,在專業上稍弱,在精細化人才培養上雖然不斷進步卻仍然與時代發展的速度存在差距。

你在學校所學的東西覆蓋不到社會工作上的很多要求,存在從接受知識到個人領悟再到投入實踐之間的脫節。

怎麼面對這件事?

自我規避面臨就業被迫低配的局面。

早作職業規劃,積極了解適應目前的就業市場需求。千萬別讓「名校背景」成為你唯一的亮點。

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當已然面對低配時,請始終記住你所求的是什麼。

承認並肯定你現在的選擇,在別無選擇的當下努力把已經選擇東西做對做好。如果能有他人的肯定支持當然最好,但這始終是錦上添花而非決定你人生幸福度的關鍵因素。

面對別人的高學歷低工作的時候,務必考慮個人因素,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少逞口舌之快。

寫到這裡,其實還想討論一件事。

對於讀大學,對於接受高等教育這件事,我們應該懷有怎樣的期待

有一句話印象很深,竺可楨在1936年浙江大學新生入學典禮上的講話,

「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 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大學教育目標,決不僅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而在乎培養「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名校浙江大學

我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去世俗要求每個人滿足所謂「你獲得多少教育,就要取得多少成就」。只渴望獲得小家幸福,有些得過且過的平凡人我們能夠說是不思進取,是一件丟臉和羞恥的事情嗎?我想,並不能。

對於心懷理想,有更遠大追求的人,我總是懷著極大的敬佩,也總希望這一生終能實現某種個人信仰與社會價值的平衡,成為他們。

你問我讀大學幹什麼?我的答案是,為人生增加一些可能性。

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985畢業的大學生,只因不願「俯身」做「低端」工作,已失業一年
    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以百萬計,就業成為了社會級的難題。畢業即失業,說的是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現狀,也不單單指一些二三流院校的學生,還有一些優秀高校的畢業生。甚至有一些985畢業的大學生,只因不願「俯身」做「低端」工作,已經失業一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真的是一場不亞於高考的考驗,沒有超一流學校的學歷,沒有實踐的工作經驗,有的只是這個年齡段年輕人有的熱情。
  • 985名校畢業失業1年,該不該去做「低端」工作?
    有位從985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在家失業一年了,問我該不該去從事「低端」工作。確實名校畢業失業1年吃喝全靠父母是挺可悲的,不過,我國就業形勢嚴峻是事實。只是一名高校畢業的求職者把某些工作定義為「低端」實在不妥。
  • 985本科畢業,失業一年,要不要去做「低端」工作?
    這是我在今日頭條上看見的一個問答題:「985本科畢業,現在失業一年,該不該去做『低端』工作」?985和211高校無疑是大學一本裡面的重點高校。能夠考進985高校的學生,學業都不會差,智商也都不會低。天大的面子也沒有工作和謀生更重要。要知道,就算你是高智商,高學歷,又畢業於名校,可是如果缺乏憂患意識,不思進取,不懂得權衡利弊,不懂得選擇和捨棄,那麼照樣有一天,也會被人拍死在沙灘上。從事「低端」工作並不丟人,而且同樣也有機會成為人生贏家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劉定菊」這個名字。
  • 985畢業,失業一年,可以從事「低端」工作嗎
    我查了我國的職業分類,確實沒有看到你所謂的「低端」工作,是啥子工作。當你戴上有色眼鏡時,你的世界已經發生變化了。這也是你為什麼失業一年的原因吧。職業本無貴賤,人生本平等,只是太多人過於計較。985本科畢業只能說明你的學生時代的輝煌,也許老師眼中你是天之驕子,在父母親戚心中你是金鳳凰。那又怎樣,一年失業,誰在養你?一個能自食其力的畢業生讓父母養,談何低端工作。還是先養活自己再說吧。
  • 深得領導喜歡的人,都擅長這麼做工作,你會做嗎
    都是辛辛苦苦的替領導工作,為什麼有的員工就能深得領導的喜歡,而你卻不能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標哪些工作上深得領導喜歡的人,就會發現你們的工作方式有區別,他們都擅長這麼做工作:一、起早貪黑---正是領導所喜歡的行為雖然有點低端,甚至有點惡俗,但是員工的這種行為呢,領導就是喜歡。
  • 985本科畢業,現在失業一年,該不該去做「低端」的工作?
    還有就是「高端」、「低端」工作就看你是怎麼定義。一般所說的高端工作就是辦公室白領、低端工作就是服務行業、農民工等等。 建議你改變這種想法,因為「低端」工作並不等於工資就很低,工作的目的不就是拿高工資從而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嗎?很多北大、清華畢業的,也會回鄉賣豬肉、辦農場,成功的也不少!如果你仍在失業,給你幾個建議!
  • 大學生組成「快遞隊」,有人放棄國企工作參加,專為師生送快遞
    對此網上就有很多人提出了批評,覺得大學生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書,結果卻來幹連學歷都不需要的快遞工作,那麼當初還要讀書做什麼?直接輟學出來不好嗎?為什麼嗎還要去那這個學歷呢?從網上這些人的言語,我們能夠發現,現在這個社會似乎對高學歷的人有「偏見」,覺得高學歷的人就應該做一些高端的活,做低端的工作是會被恥笑的
  • 做兼職工作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好事嗎?
    那麼做兼職工作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好事嗎?今天合肥兼職平臺豌豆幫帶大家了解一下。1、可以讓在校大學生獲取各種知識大學生在學校學的大多數是理論知識為主。即使有實驗、實習,那也是從理論到實踐,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或實踐也是按理論的步驟通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種實驗與在社會的兼職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 NO 49:英語閱讀 大學生能做的工作職校生也能做
    ①職校生(先參加職業培訓後找工作):個性變化方面(工作責任性強多了)。態度變化(探究性和開創性態度下降,不適合做研究性和開創性的工作。但德國的職業培訓已經或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②大學生(先上大學後找工作):個性變化方面(無變化,在公眾心目中是一群養尊處好、遊手好閒的人)。態度變化(無變化)。結論:大學生上大學不一定能多少開闊眼界(在個性和態度上沒有什麼變化)。
  • 本科大學生一時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餐館做月薪三千的服務員嗎?
    現在大學生面臨求職,大多處於迷茫狀態。至於為什麼迷茫,無非是在學校沒有學到過硬的專業知識,更別提工作經驗了。初入社會屢次碰壁,一時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去餐館做服務員這個問題就值得討論了。一、如果你喜歡餐飲行業並想在這個行業發展下去,可以去試一下。
  • 「低端」速錄業有「高端」需求
    ]     2006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的本科生王偉有一份令很多大學生「流口水」的工作:在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做辦公室文書。但是,這麼短的培訓時間很難達到目的。在學校裡,課時不足是速錄課面臨的一大問題。相反,如果設置專門的專業,「學生從入學就開始學速錄,然後再上公共課,這樣他們就可以用速錄做課堂筆記了,這樣既延長了課時,又鍛鍊了他們的速錄技術,一舉兩得。」    在唐可為看來,設立速錄專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為供不應求的速錄市場提供更多高水平的速錄師。
  • 大學生:工作了3年,你對未來有規劃了嗎?
    第二年開始,想做一些改動,但很長一段工夫都不知道如何去改動現狀,由於第一年的任性,得到了失掉很好的時機。到了第三年,終於知道,真的沒有什麼適合做不適合做,只有去嘗試,才能走出瓶頸,得到回報。工作了三年,你對未來有規劃了嗎大多數剛畢業大學生的頭三年都會換職業、換崗位。
  • 為什麼我這麼低端: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編程最新資訊 > 正文 為什麼我這麼低端: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直言啃老也不進工廠當普工,你怎麼看?
    現在每年都有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出來找工作,但是這年頭大學生已經是越來越不值錢了,很多大學生還是自命不凡,一些低端的工作都是看不上的,這也導致不少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那麼如果沒有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當白領都沒人要,你會不會跑進工廠當普工呢?
  • 在即將到來的寒假,大學生必須出去做寒假工嗎?有必要嗎?
    那麼,我們大學生很有必要做寒假工嗎?必須體驗一下嗎?當然,對於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的老師來說,他必然是強烈建議大家走到社會體驗一下社會的人情世故,體驗一下工作的辛苦和賺錢的不易,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打寒假工更多的會去一線流水線的生產廠,例如這些電子廠,做著機械的動作,似乎脫離了寒假工的意義和價值。
  • 大學生創業兩年融資3500萬美金,卷皮網黃承松做對了什麼?
    而我最初的創業衝動,其實並沒有想這麼多——我要靠創業來賺學費,不跟家裡要錢。2007年,我被保送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大學期間,我主要靠寫程序來掙學費和生活費,再也沒有向家裡要過一分錢。2010年8月,我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做的是當時比較火的電商導購返利網站。我們天真的以為這種模式資金回收快,應該很容易成功。
  • 你真的了解暑假工嗎,做假期工的同學要注意了,父母也要注意!
    「暑假工」是指的是 ,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在社會打工積攢社會經驗,賺取薪資的特定群體對於高校學生假期兼職,大學生暑假兼職比較普遍,但只當是一種體驗生活即可,不能長期做低端兼職,簡單來說,長期低端兼職將會麻痺自己內心,內心麻木且不想奮鬥,「用人單位知道大學生是一種廉價勞動力,然而高校同學也正好需要實踐機會
  • 985畢業的高材生,失業一年找不到好工作,應該放低身段嗎
    一、工作不該分為高端和低端 很多人都認為網紅是一份低端工作,不適合大學生,而李雪琴卻沒有這樣的心態,她認為,這是一份她所熱愛的工作。
  • [實話實說]大學生,你準備好了嗎?
    [實話實說]大學生,你準備好了嗎? 你就是有點緊張,總怕自己遺漏什麼是吧。為什麼你這麼自信的人,學習這麼好的一個同學,你找工作這麼難?    孟慶瑋:主要是一個是專業不太對口,我們的專業就是應用的比較窄,就是社會上要我們的專業的人特別少,公司特別少,這是一點。然後第二方面是,我覺得我實習經歷,就是在公司實習的經歷比較少一些,就是相比他們一些工科生有所欠缺。
  • 丹麥高技術移民大都從事低端工作
    丹麥《今日新聞》報導,就業大臣梅特·弗雷澤裡克森今日就丹麥的高技術移民為何大都從事低端工作被質詢。該質疑源自丹麥國家電視臺所做的一期節目,節目採訪了149名綠卡持有者,超過80%的人從事不需要特殊技能的低端工作。當中很多人反映其工資被苛扣,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稱每小時收入低於60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