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問過這樣的問題
我沒臉和任何人說,更一度沒有辦法向自己承認「我只能賣保險」
我是985院校金融專業的學生。我的所有親戚朋友大多不懂金融是做什麼的,但是刻板印象就是「坐辦公室,談大生意,體面風光」,在加上名校光環加身,那一定更是不得了。賣保險?不就是推銷員嗎?表面上說著年輕人好辛苦,背地裡想的都是不入流的下等工作,大概沒什麼本事的專科生混口飯吃。
我竟想不出任何辦法在沒「掙大錢」之前,獲得除了我以外的人對「小編」的認可。
4年211大學正經新聞專業畢業,我卻選擇了做新媒體小編。我過去總認為只要我熱愛就好,但後來才知道「輿論壓力」實在太大。「你人生巔峰該不會就是校新聞社社長」「你到底在搞什麼東西,是那種網絡水軍之類的嗎」「大城市找不到工作沒關係啊,媽媽託人給你找了村委的關係,可以回來做文員的」做一份不被看好的工作,結束嘲諷和「同情」式支持的唯一辦法就是你的成果最終滿足了大眾眼裡的成功標準「賺得多」。
當你讀過書,上過名校,卻沒有滿足大眾預期——「體面工作,賺錢多」的時候,一定會被「指責」一些東西。比如,
「你明明可以更好,為什麼沒有」「職業眼光有問題,太不爭氣,自甘墮落」「讀這麼多年書都浪費了,父母白培養」「擠佔教育資源,浪費別人的機會」
在討論這些指責對錯之前,先來說一說「高學歷配低工作」這件事情本身。
什麼是相對高學歷之下的「低工作」?
首先每個人對於「低工作」的定義就不同,這裡把學歷高低作為影響判斷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說一個985名校畢業的人,對他來講什麼是「低工作」?
你會突然想問「他專業好嗎?哪個地區的?跨專業求職嗎?除了名校之外有沒有其他優點特長?家庭條件怎麼樣?」等等一些列問題。
這時候大家是知道的,影響一個人就業結果好壞的因素非常多,哪怕十分具體,你也很難得出「什麼是與他水平最匹配的工作」的答案。
那麼這裡所說的「低工作」實際上大部分指的就是 「工資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發展前景堪憂」。趨向於用一種一般性結論來回應千差萬別的個人情況。
之前有一則新聞,大致是「大學生賣卷餅,收入是本職工作數倍」
在大部分人依舊感嘆「大學生怎麼回事,書都白讀了」,更惡意傳播「讀書無用論」的時候,希望我們更多能將不會被媒體具體報導的個人情況考慮在內。
他除了名校背景之外是怎樣一個人,做出這個選擇是被迫還是自願。其次,類似於「賣煎餅」這樣的工作,入流不入流,低下不低下是怎麼定義出來的。
高學歷配低工作是怎麼發生的?
高學歷是唯一光環,其他因素導致低配工作。
就像前面所說的,影響一個人找到好工作的因素非常多。進入名校後在就業方面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如果成績欠佳,實習工作經歷零,找工作態度消極都會導致低配工作。這時候高學歷負責背鍋。
求職追求差異,薪水和地位並非所有人的首要考慮因素。
不同人有不同的求職需求,有些低配是求職者的個人選擇。
「原本初高中生能夠勝任的工作,現在招聘要求確實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
工作質量沒有變,就業學歷門檻卻在提高。
這點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過度教育」由於過分擴張教育,中等、高等教育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開始超過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受教育勞動力面臨著知識失業,或者從事了與學歷不匹配的工作,結果導致收入下降,教育資源被浪費了。
「現在的大學和過去的大學不能比」?
我們從過去的文人學者愛國青年身上或者從父輩祖輩口中,隱約感受到過什麼叫做「學者風採」,什麼是真正的「大學」。
▲《無問西東》劇照
現在的大學,現在的大學生好像總少點除了物質以外的質量和追求。「教育不足」——大學裡越來越多的普適性課程,在專業上稍弱,在精細化人才培養上雖然不斷進步卻仍然與時代發展的速度存在差距。
你在學校所學的東西覆蓋不到社會工作上的很多要求,存在從接受知識到個人領悟再到投入實踐之間的脫節。
怎麼面對這件事?
自我規避面臨就業被迫低配的局面。
早作職業規劃,積極了解適應目前的就業市場需求。千萬別讓「名校背景」成為你唯一的亮點。
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當已然面對低配時,請始終記住你所求的是什麼。
承認並肯定你現在的選擇,在別無選擇的當下努力把已經選擇東西做對做好。如果能有他人的肯定支持當然最好,但這始終是錦上添花而非決定你人生幸福度的關鍵因素。
面對別人的高學歷低工作的時候,務必考慮個人因素,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少逞口舌之快。
寫到這裡,其實還想討論一件事。
對於讀大學,對於接受高等教育這件事,我們應該懷有怎樣的期待
有一句話印象很深,竺可楨在1936年浙江大學新生入學典禮上的講話,
「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 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大學教育目標,決不僅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而在乎培養「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名校浙江大學
我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去世俗要求每個人滿足所謂「你獲得多少教育,就要取得多少成就」。只渴望獲得小家幸福,有些得過且過的平凡人我們能夠說是不思進取,是一件丟臉和羞恥的事情嗎?我想,並不能。
對於心懷理想,有更遠大追求的人,我總是懷著極大的敬佩,也總希望這一生終能實現某種個人信仰與社會價值的平衡,成為他們。
你問我讀大學幹什麼?我的答案是,為人生增加一些可能性。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