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從985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在家失業一年了,問我該不該去從事「低端」工作。確實名校畢業失業1年吃喝全靠父母是挺可悲的,不過,我國就業形勢嚴峻是事實。只是一名高校畢業的求職者把某些工作定義為「低端」實在不妥。
我查遍了關於各種職業的劃分,查來查去也沒查到被冠名為「低端」的職業。
職業種類不區分高低貴賤,各行各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不論從事的是什麼樣的行業和職業,都能謀生、出彩。
為什麼現在很多畢業於名校的高學歷畢業生遲遲無法就業,在家啃老呢?
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對職業形成正確的看法。正確的職業觀和擇業觀是順利就業的基礎和前提。
早些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陸步軒轉行去賣了豬肉,當時他的做法也是不被社會所理解,對於他的選擇一片譁然。但是,他卻能把賣豬肉做成自己的特色,現在他早已經是身家過億的成功企業家。他能走到今天,或許就是有些人所認為的他是做賣豬肉這樣的「低端」工作的吧!
確實有些人認為讀書這麼多,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卻不能像別人那樣順利供職於大型企業,不能穿上一身體面的制服心有不甘。要讓他去從事一些不需要多少含金量的工作從常理上來講既覺得讀書沒有帶來實際意義的價值也覺得沒有名牌大學生的面子。
但是,萬事起步難,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儘管去做一些像賣豬肉這樣的「低端」工作,又有何不可呢?畢竟,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生存才是第一步。解決了生存,才去談職業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