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對自家寶寶都充滿了幻想。當寶寶剛出生時,認為他一定是文曲星下凡,前途無量。但最終每個媽媽的幻想基本都會被現實打破,因為每個寶寶最終都會歸於平凡。
雖然遺傳決定了寶寶的很多方面,但是,後天的教育環境,對寶寶的影響更大,例如,寶寶存在的語言環境。
當你和嬰兒期的寶寶在家時,你是自言自語式的講話給寶寶聽,還是自顧自玩手機,把孩子放一邊呢?
當你和剛上幼兒園的寶寶在家時,你是耐心陪著寶寶看書講故事,還是把孩子打發去看電視呢?
如果寶寶從小成長的環境,與他交流的人太少,或者自己說話的機會太少,都會造成語言發育緩慢。
語言關係著寶寶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發育,理解能力等,對寶寶的智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表明,詞彙量大的,表達能力好的,擅長溝通交流的孩子,智商普遍更高。一定程度上,「能說會道」與一個人的智商掛鈎。
那麼,哪些表現代表著寶寶語言發育遲緩了呢?
如果三歲的寶寶,吐詞不清,或者表達不清,別人很難聽懂;說話時,如果還不會說6字短語,例如「我現在不想睡覺」,那麼,可能是發育遲緩的信號。
4歲的寶寶應該能流利地講出一兩個小故事,故事中能夠包含基本的信息,例如,時間地點人物,具體的實踐。語言發育遲緩,除了表現在表達能力差方面,還表現為理解能力差。例如,一歲的寶寶不能理解簡單的指揮,聽媽媽的話,幫助媽媽把手機從一個地方放置到另一個地方;
2歲的寶寶,還不能分辨身邊人憤怒、高興的表情。
孩子語言發育依賴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父母應該多引導孩子說話,而不是,孩子還未開口,寶爸寶媽就已滿足了孩子的需求;長期一個人養育孩子時,不要避免長時間的沉默,即使孩子現在還在嬰幼兒時期,也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文 | 新生命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