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聲音A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生物信號傳導研究室主任醫師 王紅陽
建立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體系
「催淚紅包」暖心故事發生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這是青島市唯一一家針對婦女、兒童的專科醫院,醫院急診科承擔著接診來自全市以及山東半島大量兒童急症患者、孕產婦急症患者任務。
「家裡一個孩子生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至少4個大人陪著。排半天隊看不上病,孩子一哭鬧,大人心疼更加著急上火。」對此,王紅陽認為,造成兒童醫療服務供需矛盾凸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由於兒科醫生培養渠道不暢,人才培養的源頭斷裂從根本上影響了兒科醫生的人才隊伍;二、因相關政策限制和評價體制的弊病,致使不少綜合性醫院不設兒科,或單純應付門診;三、兒科醫生的工作要求高、強度大、薪酬低、醫患關係嚴重,造成他們選擇離開;四、兒科醫生的離開,加劇了兒科醫療資源的緊張,更難以適應日益加劇的兒童過度就醫,比如有的孩子發燒,家長一晚上抱孩子去看三次。
「與其他科室不同,兒科醫生除了學習專業學科知識,還要學會與不會說話的小病人的相處之道。」王紅陽建議,恢復本科招生確實可以儲備兒科後備軍,但是破解兒科醫生荒,根本之策還是要建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體系,改善現有不合理的兒科醫護待遇,穩定現有隊伍,不斷吸引新的人才補充。要儘快形成信息化、連結式的兒科醫療服務網絡體系,提升兒童醫療的社區基本保障能力,小病不出社區,同時加強重症診療中心建設,這樣可以有效地對兒科診療的需求進行分流。
委員聲音B
全國政協委員、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 趙銥民
看了「催淚紅包」故事心裡暖暖的
「『催淚紅包』暖心故事雖然是醫患間一個很小的事情,但它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引發了眾多醫患的共鳴。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一線的醫生,我看了這個發生在青島的暖心故事,讓我們這些醫務工作者感覺心裡暖暖的。」趙銥民說,這個事情說明,醫護人員的勞動和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認可,患者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醫護工作者的認可、尊敬和感謝。
「醫患間就應該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趙銥民說,患者和醫者相互溝通、相互尊重,第一有助於醫患關係的緩和,第二有助於構建良好的醫療體系,第三也有助於促進構建健康中國的目標。他期望 「催淚紅包」暖心故事越來越多,社會越來越和諧向上。
「當然,我們絕不倡導患者給醫護人員送禮物,但我們倡導這件事情背後隱含的溝通、理解和認可的人文情感。」趙銥民表示,他特別感激青島早報在第一時間給予報導,媒體不但報導醫患負面的東西,暴露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映社會的積極面,關注醫患關係中的暖心故事。「我認為,醫患關係中的積極一面仍然是主流,媒體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傳遞正能量的報導,應該予以倡導和鼓勵。」趙銥民說。
委員聲音C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長、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所長 高春芳
應儘快出臺醫療責任保險制度
看了青島早報「催淚紅包」連續報導後,高春芳認為,醫生和患者本來像戰場上的一對戰友,共同對抗疾病這個敵人,卻因種種原因變得對立。眼下的醫患關係該如何改善?針對當前發生的醫療糾紛,高春芳認為,這是由於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所引發的。他說,我國優質醫療資源80%都在大城市,基層服務比較薄弱,雖然近年來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但是解決重大疑難病症,還得到大城市才行。
醫療機構要勇於承擔起防範醫患糾紛的重任,要進一步優化醫患糾紛防範機制和措施,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嚴格控制醫療風險,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依法行醫素養和醫患關係方面的人文修養。醫療機構要建立醫患糾紛應急處置機制,把醫患糾紛控制在法律處置途徑之內,避免醫患矛盾激化,避免群體性惡性醫患糾紛的發生。
此外,一般發生醫患糾紛均涉及到經濟賠償,應儘快出臺我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醫療責任保險能夠把醫方從經濟賠償中脫開身,能夠在醫患雙方之間建立一道隔離牆。在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過程中,引入保險經紀人機制,選擇富有醫療責任保險運作經驗的保險經紀人,作為政府有關部門的保險顧問,向社會公開招標選擇參與醫療責任險的保險公司。
委員聲音D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科管委會主任 張澍
「催淚紅包」暖心故事充滿正能量
「『催淚紅包』暖心故事充滿了正能量,同時,我也注意到,報導中提到醫護人員『輕傷不下火線』,帶病堅持工作。在超強的工作負荷下,醫護人員的健康問題也凸顯出來。不少醫護人員對病人很負責,卻很難有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健康當回事。」張澍說,由於情況複雜,種種現實問題導致醫院醫護人員嚴重不足,一方面,每年都會有基層醫院的醫生被大醫院的優勢工作平臺和待遇吸引,「逆向上流」到大醫院,導致基層醫院人才流失嚴重,出現「沒醫生」的局面;另一方面,很多老百姓抱著 「無論什麼病都要找最好的醫生」的心態,總想追求最好的醫療,導致社區醫院裡「沒患者」,冷冷清清。
此外,政府手段也要和民間手段有效結合,可通過網際網路醫療促進分級轉診。比如,北京協和醫院一名醫生有興趣和網際網路醫療合作,他就可以與某縣醫院保持長期聯繫,有複雜病情時通過網絡形式會診,需要轉診時提供轉診。這些方法可以齊頭並進,通過多種手段來分流患者,只要對收費標準、合法性等問題進行規範和指導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