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餐館點菜,如果你點了牛排,服務員一般會接著問你需要幾分熟。
小洛以前以為這個幾分熟就是一分到十分之間指定一個,然後脫口而出,「那就要八分熟吧」,因為潛意識覺得八比較順口,也基本接近於全熟了 。服務員滿臉抱歉的說,「不好意思,沒有八分熟」~
在牛排的世界裡,常常有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九分熟(全熟)等說法,不同的牛排需要不同的熟度才能帶來最好的口感。
小洛為您準備了一篇文章,簡單介紹牛排的類型以及熟度,不同的牛排配合哪些不同的熟度口感最佳。方便在合適的場合展(yong)現(lai)素(zhuang)養(bi)。
如果你在王品點了菲力牛排,服務員通常會推薦說5分熟的菲力牛排口感最好~
如果是招牌臺塑牛排,則是全熟。
1、牛排的分類
菲力牛排(Fillet)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嫩牛柳、牛裡脊,是取自牛腰部的肉。每頭牛隻有一小條,因為運動較少,所以是牛脊上最嫩的肉,肉質精瘦,幾乎沒有肥膘,是牛排中的首選。不過因為肉質瘦嫩,所以嚼勁就略顯不足了,而且煮過頭會顯得老澀,所以更適合要保持體形的妹子們、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偏弱的老人及小朋友。最適合的火候: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
西冷牛排(Sirloin)
又叫沙朗牛排或者「紐約客」(New Yorker),是最常見的牛排了,連必勝客都有!西冷牛排的肉通常取自牛背脊的嫩肉,不過紐約客的肉和菲力牛排類似,都取自牛的腰部裡脊。
西冷牛排的肉質比菲力牛排要粗一些,不過肉中還有肥油和嫩筋,所以口感相當多汁有嚼勁,特別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吃貨們!最適合的火候: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
丁骨牛排(T Bone)
又叫T骨牛排,肉取自牛腰部後面帶骨頭的肉,T字形的骨頭將肉排一份為二,肉多的一邊是粗獷多汁的西冷牛排,肉少的一邊是細嫩精瘦的菲力牛排。因為可以同時吃到兩種口味的牛排,所以價格也更貴。很多食量大的牛排粉絲們都會點丁骨。
最適合的火候:五分熟到七分熟
肋眼牛排(Rib Eye)
這也是很多行家非常青睞的一種牛排,它取自牛第6-12根肋骨間部位肉,也是俗稱的「骨邊肉」,一般所說的霜降牛肉指的就是這塊地方。這個部位的牛肉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油花豐富,口感肥肥嫩嫩而且夾著Q彈有嚼勁的油筋,很是順滑多汁。所以口感要求超過體型的精壯年,一定要來一份肋眼牛排。
最適合的火候:三分熟到七分熟
牛小排(Short Rib/Baby Rib)
主要取自牛胸腔的第6、7根肋骨間的肉,這個部位的肉帶骨帶筋、肥嫩鮮美,多汁而且又耐嚼。最重要的是,牛小排可以做全熟,即使是怕吃生食的客人也可以享用到美味。
最適合的火候:全熟
除了上面常見的牛排,不少價格親民的大眾西餐廳還會選擇牛肩胛部位的板腱肉、牛肚部位的肉、上後腿肉、牛頸肉等等,價格比高級牛排便宜了很多,烹飪得好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3、牛排的火候
常見的火候有近生肉、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和全熟。
近生肉(Blue Rare/Very Rare)
這種熟度一般只有極度重口味的人會選擇,基本上就是紅肉,只在外層略煎過不超過3分鐘,牛排裡面還是冷的,切開時會有血水滲出。
一分熟(Rare)
75%的紅肉,煎的時間時間不超過4分鐘,外表有烤焦的痕跡,內部還是血紅色的,且有血水滲出,不過入口有一點兒溫度了。
三分熟(Medium Rare)
50%的紅肉,需要煎6-8分鐘,裡面已經變成桃紅色了,有少量的血水,肉入口溫度高了很多。
五分熟(Medium)
25%的紅肉,需要煎8-10分鐘,入門級的食客最好從五分熟開始吃,牛排外表已經呈現深褐色,裡面是深桃紅色,切開時會流出褐色的肉汁,肉已經需要多嚼幾口才能咽下了。
七分熟(Medium Well)
不到10%的紅肉,需要煎10-12分鐘,牛排已經幾乎全熟,裡面的肉只有很少的紅色,而且需要多嚼幾口才能咽下。
全熟(Well Done)
沒有紅肉,需要煎12-15分鐘,外表已經有明顯烤焦的痕跡,裡面的肉色也變成了深褐色,對食客的牙口要求較高。
推薦閱讀:
各個地區的優惠活動不太一樣,我了解的最新消息會先在朋友圈發布(比較方便),再公眾號推送,如果您想及時了解最新優惠,歡迎加微信朋友圈圍觀(公眾號後臺回復"wx"獲取微信二維碼)。
這裡是王品牛排優惠券,為您提供全方位的王品牛排攻略~
我們長期提供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