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至上:米爾頓·弗裡德曼論自由意志論

2020-12-18 搜狐網
弗裡德曼

  自由意志運動的基本要義是什麼?它最為知名的守護人米爾頓·弗裡德曼,如何應用這些信條回應當今美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在下面的訪談中,胡佛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米爾頓·弗裡德曼談到,作為自由意志論者,如何在「期望政府規模更小、更少管制」與環境、公共安全、食品和藥品管理及其他問題之間尋求平衡。

  米爾頓·弗裡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1977年至2006年間曾任胡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弗裡德曼於2006年11月16日逝世。1946年至1976年間他執教於芝加哥大學,獲得保羅·斯諾登·拉塞爾傑出經濟學名譽教授的稱號。1937年至1981年,曾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員。

  羅賓遜(以下簡稱羅):歡迎各位收看「非同尋常的知識」(Uncommon Knowledge)節目,我是主持人彼得·羅賓遜。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是自由意志論。我們的嘉賓,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對於數百萬美國人而言,摩託車象徵著自由,這是一種粗陋的個人主義精神。在寬敞的公路上呼嘯而過,大風吹拂著你的長髮,如果不戴頭盔的話。每位摩託車手跨上座騎時都會面對以下兩種選擇:戴上頭盔保障安全,丟掉頭盔享受快感。這種情況在包括加州在內的20個州屬於例外,因為這些地區的法律明文規定,摩託車手駕駛時必須帶上頭盔。而這正是我們今天要與弗裡德曼博士討論的問題。作為一名自由意志論者,弗裡德曼博士認為個體應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不過,他也認為確實需要保留某些政府職能。他說的到底是哪些政府職能呢?他如何界定政府在何時可以合法地剝奪我們的個人自由?弗裡德曼博士和我要探討的不是摩託車頭盔的問題,而是一些更為重大的問題,如一名自由意志主義者如何看待公眾安全、保護環境,以及應如何確定政府自身的規模等問題。讓我們開始先來問弗裡德曼博士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自由意志論者?

  羅:在我看來,自由意志論者的典型定義可以是這樣的,他希望獲得規模最小、幹預最少的政府,同時......

  弗裡德曼(以下簡稱弗):對,同時希望,只要不幹預其他個體追逐自由的權利,每個個體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羅:好的,只要不幹預其他個體追逐自由的權利,每個個體都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弗:但事實上,自由意志論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流派。更為極端的自由意志論只有一個中心原則,即不作惡。這是它的首要觀點,也是安·蘭德(AynRand)式的自由意志主義。

  羅:因此,國家的強制力是不道德的,其自身......

  弗:不道德的,其自身......你要清楚的是,無論是否動用武力,國家都是邪惡的。這是一類,現在我們討論另外一類,也是我所支持的,你可以稱之為因果自由意志論(consequentialistlibertarianism),也就是你剛才所定義過的自由意志論。

  羅:噢,這是你給出的定義,謝謝你,我只是借花獻佛而已。我了解你和學生們一起合作的方式……現在,如果可以的話,請允許我來問你幾個問題,這些問題是現代人非常關注的,也需要得到自由意志主義者的回應。第一個問題,環境。現在,對於生活在曼哈頓的人們來說,中央公園對他們的生活非常重要。如果按照米爾頓·弗裡德曼的說法,可以把公園交給市場,那麼,18個月內這裡將摩天大廈林立,遍布停車場。至於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需要多久才能將地基打好,我們且不去管他。

  弗:在紐約,根本不需要政府機構出面維持歌劇院的營運。紐約的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同樣如此,現代藝術博物館就不歸政府所有,而是私人機構。有兩種形式的機構,即私有營利性機構和公益性機構,例如博物館、歌劇院等等。按照同樣的方式,如果中央公園不歸政府所有的話,就永遠不會變成眼前的垃圾場。你們忘記了中央公園曾經的遭遇。許多年前,很久很久以前,當時我們還住在紐約,我們曾在中央公園以西住了一些年。[羅:真是不錯的地點。]那是在戰爭期間裡。[羅:即便在那時,也是一處非常宜人的所在。]那裡不算差,但也不是特別好。不過,那時候我們帶孩子去公園,把他們交給十幾歲大的少年看管,完全不必擔心孩子的安全。但這些年裡,尤其是近幾年,中央公園變成了令人不敢停留的場所,它不再安全了。因為它是由政府管理的公園。關鍵原因在於沒人會在意其他人的財產情況,人們只關心自己的財產。如果中央公園劃歸私有,就有可能變成人們娛樂消遣的場所。

  羅:你剛好觸及到了非常重要的話題,因為我想要區分的一點是,在某種程度上,你所謂的自由意志論實際上是一種道德境界,你這樣做是因為它是正確且公平的,它創造了最大的公平,而且某種程度上,你這樣做也是因為它切實可行。對我而言,你有上述兩個很好的理由。

  弗:絕對如此。重點在於,如果不可行的話……那就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我們有機會將政府的職責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的唯一理由便是,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而且又無能為力。

  羅:19世紀工業革命期間,英國政府的職責極為有限,那時,所有的商業企業均不受管制,那不正是你所說的黃金時代嗎?

  資金主義幽靈已逝

  羅:你不只一次地聽到人類所作的各種嘗試,西方世界嘗試過「放任政策」(laissez-faire),任經濟自行發展,最終使倫敦陷入狄更斯筆下「骯髒、醜陋、童工」的困境。你做了事……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弗:那的確是一場可怕的災難,但為了收拾這個爛攤子,他們做了些什麼呢?

  羅:迪斯累利和他的社會......童工法......

  弗裡德曼:不,私有企業的發展才使這一切結束,因為你有……燒煤或者類似的燃料,使英國變得煙氣繚繞、髒亂不堪。一旦人們用上石油、天然氣以及更好的爐子,倫敦才重新變得乾淨整潔起來。說到童工問題……19世紀是英國的衰落事情,當時發生的,所發生的事前所未有。為什麼農村人會從鄉下來到城市?難道他們來到城市是因為這裡的生活更差?還是因為這裡的生活更好呢?這裡的生活實際上是更好還是更差呢?早些時候,很少有非黑即白的情況,很多事情都是不好不壞。而我們的目標則是讓事情儘可能不那麼糟糕。我並不是在說那時候的英國一切都很美好,事實上也並非如此。但看看當今世界,哪裡的情況最糟?是那些政府掌管的國家,而非私營企業主導的國家。正如當時的英國,鄉下、農場的條件遠遠不如城市。但這些都是不可見的,被隱藏起來了,沒人注意到。[羅:狄更斯也沒到鄉下去走一圈兒......]沒錯。

  羅:你的見解是:這種精神意象推動世界平衡地發展至今,大多數環境爭議看來很簡單,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但你建議人們更深刻地理解歷史。

  弗:不僅僅是歷史,還包括現在。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在哪裡?[羅:現在]。對,就是現在。是俄羅斯![羅:俄羅斯?對。]為什麼呢?因為俄羅斯的政府控制著一切事物。正如我一直在強調的,沒有人會像在意自己的財產那樣照看他人的財產。

  羅:但誰應該看護我們所有人的共有資源?比如說我們呼吸著的空氣?

  空氣的例子

  羅:我想再一次追問環境的問題,即空氣這個話題。在加州共有3000萬人口呼吸空氣,尤其是在洛杉磯盆地,從1970年代開始冒出了一些煙霧,於是開始出現環保運動......

  弗:不對,煙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印地安人曾講述過關於煙霧的故事。

  羅:因此,這種事情部分而言是很自然的。

  弗:但無疑,關於政府是否要求第三方賠付,人們存在著爭議。事情的關鍵在於煙霧,有效的解決途徑仍然是通過市場。

  羅:你怎麼可以創造出空氣的產權呢?

  弗:在具體實施上,可以向人們向空氣中排出汙染物的權利。現在就有出售排洩汙染物權利的市場。1

  羅:那是大型製造業應關注的問題。

  弗:大型製造業是汙染物的重要來源。可以像上面說的那樣如法炮製,向汽車排放這類行為收費,形成一種需求。[羅:催化轉化器]催化轉化器,就是有效地讓個體對其強加給別人的成本負責。還記得我說過的嗎?自由意志論者的主要特徵是自由地做你想做的事,前提是不要妨礙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政府的唯一職責便是,當市場無法順利要求個人支付對他人的傷害時,政府可強制實施。如果你我達成了一個買賣協議,那是我們之間的交易。你我都有可能蒙受損失,當然也有可能雙贏。如果買賣雙方不認為對自己有利,就不會展開合作。但還有其他的情況,例如發電廠排出的煙霧弄髒了我的襯衫,這種情況下,該公司將被強制賠償我的損失。這是唯一的情況,但必須注意到,當政府介入此事,政府必須發對排放,並強制第三方賠付,因為情況總是不好的。此外,政府還必須徵稅,就像我一直所講的,在每項政府計劃背後都有一個大煙囪。

  羅:你的意思是,政府計劃背後的大煙囪導致了市場的扭曲?

  弗:沒錯,將成本強加給第三方,而他們並未因此得到補償。

  羅:因此,關鍵之處在於,你發現了這樣一種境況,在政府得以合法介入的領域,產權是模糊或者分散的,我說得對嗎?

  弗:並且在這個領域中幾乎不可能求得精確的計算。這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發電廠無法與每一個襯衫被弄髒的人都籤定協議,而且,在出現事情之前發電廠也不能為此付錢,從而獲得弄髒別人襯衫的特權。羅:因此,涉及到環境問題時,環保主義者的工作確實是有意義的,如果在這一領域出現極端事件……弗:但只要你觀察一番,在實際中的大多數情況下,一些世界和平研究中心(PERC)的專家,例如特裡·安德森(TerryAnderson)(我想他肯定在你的採訪計劃中),已經證明,很多情況下,市場規劃遠比命令和控制管理有效得多。

  羅:但在一些特定領域,如食品和藥物等涉及公眾安全的領域,只有通過政府才能獲得保證,不是嗎?

  藥房失速牛仔

  羅:從製藥公司可能投放市場的藥品,到雜貨店貨架上商品的成分,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無所不管。舉個例子,鎮靜劑薩立多胺(Thalidomide)[弗:每個人都感興趣的例子……]好吧,或許我舉這個例子不太恰當,但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打算說這個例子了。50年代和60年代,薩立多胺在歐洲被標榜為抑制婦女懷孕期噁心的藥物。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認為,該藥在美國未能通過所有測試,禁止其在美國出售,而在歐洲,由於母親服用薩立多胺,導致數千名新生兒出現可怕的先天缺陷。因為食品和藥品管理局阻止了該藥銷售,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美國兒童身上。感謝上帝,感謝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對吧?

  弗:錯![羅:好吧,那是為什麼呢?]在這個事件中,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拯救了生命,是正面的案例。但設想一下,如果有一種藥非常好,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批准的速度與這件事的處理速度一樣慢,那怎麼辦?你曾看到過因此而丟掉性命的事情吧。假設你是一名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官員,你負責批准一種新藥是否能夠銷售。如果你批准了,結果該藥像薩立多胺一樣是一種不好的藥,那你就惹大麻煩了,你的名字將出現在所有報紙頭條。[羅:我會丟了工作,並被傳召到國會聽證……]沒錯。另一種可能是你沒有批准一種好藥上市,直到四五年後你才批准,除了那些想從公眾身上獲取利潤的貪婪的製藥公司(每個人都這麼說)之外,沒人會因為你批准晚了而抱怨。結果是迫使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總是批准的很遲。有足夠證據顯示,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因遲緩批准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比因此獲救的人數要多得多。

  來源:共識網

cul.sohu.com true 共識網 http://cul.sohu.com/20151115/n426532554.shtml report 5384 弗裡德曼自由意志運動的基本要義是什麼?它最為知名的守護人米爾頓·弗裡德曼,如何應用這些信條回應當今美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在下面的訪談中,胡佛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和諾

");}

相關焦點

  • 米爾頓·弗裡德曼的奇幻思維
    來源:華夏時報米爾頓·弗裡德曼的奇幻思維編者按作為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福特基金講席教授,丹尼·羅德裡克(Dani Rodrik)的研究領域涉獵全球化、經濟增長和發展、政治經濟學等。■丹尼·羅德裡克除了凱恩斯之外,米爾頓·弗裡德曼也許是最能影響政策制定者理解經濟運作方式的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是20世紀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之一,因對貨幣政策和消費理論的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
  • 根治通貨膨脹的 唯一出路——讀米爾頓·弗裡德曼《貨幣的禍害》
    《貨幣的禍害》  貨幣史上不為人知的大事件  (美)米爾頓·弗裡德曼 著  張建敏 譯  中信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根治通貨膨脹的  唯一出路  ——讀米爾頓·弗裡德曼《貨幣的禍害  在《貨幣的禍害》這部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貨幣主義大師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對總結近半個世紀貨幣研究的經典之作中,通過多彩多姿的歷史片段,證明由對貨幣經濟學的誤解所帶來的貨幣之禍害。奠定弗裡德曼在貨幣研究領域權威地位的,是他與安娜·施瓦茨合著的那本《美國貨幣史(1876-1960)》。這本《貨幣的禍害》可視為對此鴻篇的濃縮。
  • 1976年:米爾頓-弗裡德曼
    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米爾頓·弗裡德曼,美國人,由於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而獲得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讀書筆記 之 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
    )和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都被稱為自由主義,但其實是不同的派別。 然後區別是,自由主義(liberalism)更關注平等,所以為了區分開,哲學家們也把它叫做自由主義的平等主義(liberal egalitarianism);而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更關注自由,自由至上。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是諾奇克(Nozick)。
  • 米爾頓·弗裡德曼經濟學一代宗師(上)(圖)
    著名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Friedman)於2006年11月16日去世,享年94歲。  從簡單的想法中得出耐人尋味的結論  弗裡德曼的讚賞者與批評者都指出,他的世界觀本質上很簡單:堅定信仰個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場是協調個人活動、實現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徑。他的閃光點在於能夠從簡單的想法中,得出耐人尋味而出人意料的結論。我從讀者來信中得知,弗裡德曼的部分吸引力在於,他願意說出其他許多人想到、但不敢說出來的逆耳忠言。
  • 諾貝爾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辭世
    Milton Friedman (July 31, 1912 – November 16, 2006)  開放市場以及企業私營化的先驅之一、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16日在美國舊金山去世,享年九十四歲。
  • 自由至上,從不受人管束的星座
    接下來就看看那幾個自由至上,從不受人管束的星座吧!天蠍座天蠍座總是能自由自地表達他們的心情,總是十分的果敢。在喜歡的人面前,他們怎麼樣都可以接受,但是在他們討厭的人面前多看一眼都會覺得很礙事,所以說天蠍座一直都是嚮往自由的。
  • 口罩裡的東西方之爭:生命至上還是自由至上?
    三、生命至上還是自由至上?對於口罩的認識,東西方國家存在著客觀的文化差異。在西方,口罩始終是與醫療衛生相關,佩戴口罩的人群無外乎醫務工作者、病患者和病患照料者。戴口罩往往被視為一種「異類表現」,只有得了非常嚴重疾病的人才戴口罩,而普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佩戴甚至去購買口罩。
  • 託馬斯·傑斐遜的自由市場經濟學思想源流
    因此,國內自由貿易和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同等重要。但是,德·特拉西哀嘆道,在這種自由交換和商業的理想生活中,在這種生產力不斷增長的理想生活中,出現了一種疾病:政府。他指出,稅收「總是對私有財產的侵犯,而且必然用於浪費的、非生產性的開支」。所有政府開支充其量是一種無可避免之災禍,而且大部分政府支出,「比如公共工程,如果由私人來完成的話,會做得更好」。
  • 弗裡德曼: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最終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
    1976年,瑞典皇家學院把這個獎項頒給了米爾頓·弗裡德曼,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弗裡德曼是另一位芝加哥經濟學派成員、法律經濟學奠基人亞倫·戴雷科特的妹夫。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幹預。
  • 自由聯想的自由聯想
    弗大爺發明了自由聯想這個技術,他找到了一條夢一般的道路,通向我們未知而浩瀚的潛意識,對,就是夢一般的感覺,你放棄了控制,放棄了期待和擔憂,對是不是符合邏輯的擔憂,對對方是否理解的擔憂,放棄了預設,任憑某種趨勢的帶領,肆意的在心理的疆域中遊蕩。        弗大爺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和潛意識,比起這個充滿理性的分法,我更喜歡比昂的描述,有限和無限。
  • 羅斯巴德:自由意志主義的道德十字軍
    作者=柳展雄 冷戰左右之爭 穆瑞·羅斯巴德是20世紀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派別的宗師,自由意志哲學在經濟領域的體現為取消政府管制,資本不受束縛,而自由資本主義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等同於贏家通吃、唯利是圖
  • 《魔獸世界懷舊服》向米爾頓回復任務怎麼做 向米爾頓回復任務攻略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向米爾頓回復怎麼做?
  • 浦山和米爾頓·弗裡德曼關於中國改革的一場辯論
    1988年9月,浦山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經濟改革會議,並與米爾頓·弗裡德曼辯論。時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的浦山和「貨幣主義」理論創始人、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都參加了這個研討會。
  • 八字哲學 | 基因意志論
    為了捋清概念防止被槓,小影搜集了幾種主流的意識形態,還順藤摸瓜發現了非常有意思的「基因意志論」,它非常接近宿命論,還能關聯到命理學。為了講清楚這項最新的哲學論題,需要融合生理學、數學、物理學等等,關鍵詞:命運與意識、人與自然、時間與空間。
  • 「金錢至上」的時代中的戀愛自由,可以說是很真實了
    在財富面前,我們過去最引以為傲的戀愛自由,到最後比什麼都軟弱一條「日本年輕女性不婚戀人數20年增1.5倍」的熱搜讓婚戀問題的熱度再次被拉高戀愛自由,成了日本年輕人「笑話」在日本《東方新報》中,寫出一組數據:不結婚、不談戀愛的人數明顯上升日本一半多年輕人表示「不想與異性交往」
  • 米爾頓:霍華德能設置很棒的掩護,為裡弗斯打球很輕鬆
    虎撲12月18日訊 近日,76人球員謝克-米爾頓接受了記者採訪。談到德懷特-霍華德時,米爾頓說:「我跟他的磨合進展很順利。我感覺我們配合的越多,尤其是擋拆,我們打得就越舒服。
  • 美有大學超1200學生檢測陽性,成也自由敗也自由
    ABC新聞報導,截至上周六,阿拉巴馬大學已有1200多名學生和166名員工檢測陽性。這裡當然有教育的問題,太過崇尚自由而缺少約束意識。尊重他人也算是西方強調的,但真到了關鍵時刻還是丟在了腦後,或許尊重只是一種禮儀吧。按理說學校應該知書達理,但眼下的情形至少說明,嚴加約束不可或缺,就算你是知識分子。既然如此,那上級去哪裡了呢?只是呼籲,甚至抱怨嗎?或者要不就拿出些不痛不癢的臨時措施,應付下局面?在個人和集體之間優柔寡斷,患得患失,最終貽誤時機,釀成惡果。
  • 學術自由:誰的自由?如何自由?為什麼自由?
    這種觀點往往把學術自由視作某一類特殊主體——「學者或學術機構」——的言論自由。在這種觀點看來,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間是一種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學術自由是言論自由下屬的一個分支,而言論自由的基本邏輯和原則同樣可以適用於學術自由。美國耶魯法學院院長羅伯特·波斯特但波斯特認為最大的謬誤莫過於把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混為一談。
  • 左亦魯 學術自由:誰的自由?如何自由?為什麼自由?
    在《民主、專業知識與學術自由:現代國家的第一修正案理論》全書開篇,耶魯法學院現任院長、著名憲法學家羅伯特·波斯特(Robert Post)教授拋出了這一問題。波斯特所針對的對象非常明確——他要挑戰的正是美國理論和實務界長期以來對學術自由的主流理解。這種觀點往往把學術自由視作某一類特殊主體——「學者或學術機構」——的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