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模型說起來並不特別,就是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最常見的三種),也可以是任意形狀,只要這兩個圖形是相似的形狀(形狀一樣),存在一個共端點的情況,我們就可以利用手拉手模型了
如下圖,就是手拉手模型的基礎圖形。
當然考試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變式題。但不管怎麼變,所有的題型都是從這幾個基礎圖形,變式而來的。所以必須先把上圖,這基礎的內容弄懂,理解透徹
手拉手模型,在三角形全等、相似、等邊三角形判定、等腰三角形判定、截長補短、角平分線性質、四點共圓的性質與判定等幾何問題中常用。
現在我們從三角形全等的角度來學習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到底有什麼用?怎麼用?
例如,在上圖中,△ABC和△CDE都是等邊三角形,它們形狀一樣,共端點C。如果仔細看圖,就會發現共端點D處有4條線段BC、AC、DC、EC,我們用這四條線段兩兩組合,變出了新的形狀完全一樣的圖形。也就是△BCD≌△ACE
在考試的時候,常會出現在壓軸答題裡,利用這個兩個三角形全等,推導出一系列的結論,涉及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等知識。手拉手模型說起來並不特別,就是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最常見的三種),也可以是任意形狀,只要這兩個圖形是相似的形狀(形狀一樣),存在一個共端點的情況,我們就可以利用手拉手模型了
需要你仔細觀察圖形,有些會改變下題目,比如給了個三角形後,選一條選段旋轉一定角度,因為旋轉必有等長線段,可以構造出等腰三角形。
手拉手模型到底有什麼用?
通過手拉手模型,基本都會推導出12個基本結論。你能全部證明出來嗎? 你嘗試這一個一個的推導出來。(第11,12個結論是初三才學的內容,前面10個結論初二同學基本都能證明。)
如圖,直線AB的同一側作△ABD和△BCE都為等邊三角形,連接AE、CD,二者交點為H。
求證以下12個結論:
(1)、△ABE≌△DBC;
(2)、AE=DC
(3)、∠DHA=60°;
(4)、△AGB≌△DFB;
(5)、△EGB≌△CFB;
(7)、連接GF,△BGF是等邊三角形
(8)、GF∥AC;
(9)、連接HB,HB平分∠AHC
(10)、HC=HB+HE;HA=HC+HD
(11)、△DHG∽△ABG;△EHF∽△CBF;
(12)、A,B,H,D四點共圓;C,B,H,E四點共圓。
手拉手模型試題
1、如圖,△ABC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腰三角形,AB=AC,AD=AE,∠BAC=∠DAE。
請從三個圖中分別求證:△BAD≌△CAE。
2.如圖,在△ABC中,AB=CB,∠ABC=90°,F為AB延長線上一點,點E在BC上,且BE=BF。
求證:
(1)AE=CF;
(2)若∠CAE=30°,求∠ACF度數。
第1題,手拉手模型的基礎形式,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就是SAS,可以輕鬆證明出來。
第2題,第①小題,SAS證明△ABE≌△CBF就可以了。第②,因為三角形全等,AB=CB,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結論就很簡單了,自行推導。
3、如圖,△ABD與△BCE都為等邊三角形,連接AE與
CD,延長AE交CD於點H.求證:(頭條號:方老師數學課堂)
(1)、AE=DC;
(2)、∠AHID=60°;
(3)、連接B,B平分∠AHC。
4、如圖,在線段AE同側作等邊△CDE和等邊△ABC,其中∠ACE<120°,點P與點M分別是線段BE和AD的中點。
求證:△CPM是等邊三角形。
第3題,第4題,一樣的,根據手拉手模型的一般套路,根據題意找到兩個三角形全等。後面的結論,就非常簡單。
總之一句話,手拉手模型的第一步,先找到手拉住手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關係。然後,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後面的結論,自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