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二幾何全等三角形角度證明手拉手模型的12個結論

2020-12-13 關於中小學教育教學

手拉手模型說起來並不特別,就是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最常見的三種),也可以是任意形狀,只要這兩個圖形是相似的形狀(形狀一樣),存在一個共端點的情況,我們就可以利用手拉手模型了

如下圖,就是手拉手模型的基礎圖形。

當然考試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變式題。但不管怎麼變,所有的題型都是從這幾個基礎圖形,變式而來的。所以必須先把上圖,這基礎的內容弄懂,理解透徹

手拉手模型,在三角形全等、相似、等邊三角形判定、等腰三角形判定、截長補短、角平分線性質、四點共圓的性質與判定等幾何問題中常用。

現在我們從三角形全等的角度來學習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到底有什麼用?怎麼用?

例如,在上圖中,△ABC和△CDE都是等邊三角形,它們形狀一樣,共端點C。如果仔細看圖,就會發現共端點D處有4條線段BC、AC、DC、EC,我們用這四條線段兩兩組合,變出了新的形狀完全一樣的圖形。也就是△BCD≌△ACE

在考試的時候,常會出現在壓軸答題裡,利用這個兩個三角形全等,推導出一系列的結論,涉及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等知識。手拉手模型說起來並不特別,就是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最常見的三種),也可以是任意形狀,只要這兩個圖形是相似的形狀(形狀一樣),存在一個共端點的情況,我們就可以利用手拉手模型了

需要你仔細觀察圖形,有些會改變下題目,比如給了個三角形後,選一條選段旋轉一定角度,因為旋轉必有等長線段,可以構造出等腰三角形。

手拉手模型到底有什麼用?

通過手拉手模型,基本都會推導出12個基本結論。你能全部證明出來嗎? 你嘗試這一個一個的推導出來。(第11,12個結論是初三才學的內容,前面10個結論初二同學基本都能證明。)

如圖,直線AB的同一側作△ABD和△BCE都為等邊三角形,連接AE、CD,二者交點為H。

求證以下12個結論:

(1)、△ABE≌△DBC;

(2)、AE=DC

(3)、∠DHA=60°;

(4)、△AGB≌△DFB;

(5)、△EGB≌△CFB;

(7)、連接GF,△BGF是等邊三角形

(8)、GF∥AC;

(9)、連接HB,HB平分∠AHC

(10)、HC=HB+HE;HA=HC+HD

(11)、△DHG∽△ABG;△EHF∽△CBF;

(12)、A,B,H,D四點共圓;C,B,H,E四點共圓。

手拉手模型試題

1、如圖,△ABC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腰三角形,AB=AC,AD=AE,∠BAC=∠DAE。

請從三個圖中分別求證:△BAD≌△CAE。

2.如圖,在△ABC中,AB=CB,∠ABC=90°,F為AB延長線上一點,點E在BC上,且BE=BF。

求證:

(1)AE=CF;

(2)若∠CAE=30°,求∠ACF度數。

第1題,手拉手模型的基礎形式,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就是SAS,可以輕鬆證明出來。

第2題,第①小題,SAS證明△ABE≌△CBF就可以了。第②,因為三角形全等,AB=CB,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結論就很簡單了,自行推導。

3、如圖,△ABD與△BCE都為等邊三角形,連接AE與

CD,延長AE交CD於點H.求證:(頭條號:方老師數學課堂)

(1)、AE=DC;

(2)、∠AHID=60°;

(3)、連接B,B平分∠AHC。

4、如圖,在線段AE同側作等邊△CDE和等邊△ABC,其中∠ACE<120°,點P與點M分別是線段BE和AD的中點。

求證:△CPM是等邊三角形。

第3題,第4題,一樣的,根據手拉手模型的一般套路,根據題意找到兩個三角形全等。後面的結論,就非常簡單。

總之一句話,手拉手模型的第一步,先找到手拉住手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關係。然後,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後面的結論,自然不難。

相關焦點

  • 手拉手模型大匯總!
    幾何模型體系視頻課程(點此查看)    提起手拉手應該是初中最經典的幾何模型之一了,據說當年是某機構為了招生而起的名字    回憶一下,很簡單利用SAS判定全等或相似,這就是手拉手的基本結論!所謂肩並肩就是兩個等邊,還有A、C、B共線模型特殊化後結論一定是大於等於原有結論的!!!有全等:
  •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
    說到全等三角形,它是初中幾何裡面最重要一個的知識點(沒有之一),因為它對所有的幾何題都會有影響,你比方說:等腰、勾股、四邊形、相似、圓,你會發現在做那些題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全等的的知識點,有些同學在開始的時候,全等沒學好,導致他學後面的幾何的時候呢,就會非常的吃力,我希望同學們呢,
  • 初二容易兩極分化?數學幾何模型很重要,認識學霸與學渣的區別
    從初中數學的角度來說,初二開始,我們會接觸到幾何,說起幾何題,很多同學都很怕,常常絞盡腦汁就是想不出來——學霸和學渣之間的距離僅僅只是一條輔助線而已。善用模型思想,你會發現原來學霸都是這麼解題的,那麼初二幾何都有哪些模型呢?
  • 全等三角形之半角模型,與截長補短法相結合,三種模型多種結論
    初二暑假預習,全等三角形模型之一線三角,變化多樣很重要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長中線法,三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口訣突破在一個平面內,一個圖形繞著某個點轉動(逆時針或順時針)一定的角度,這樣的運動稱為旋轉。旋轉改變圖形的位置,但是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因此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那麼旋轉前後圖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除此之外,旋轉還有一些其它的性質,比如旋轉前後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所形成的夾角為旋轉角。半角模型指的是有公共頂點,銳角等於較大角的一半,且較大角的兩邊相等這樣的模型稱之為半角模型。
  • 初中幾何——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模型與構造,什麼題型都可以套用
    初中幾何——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模型與構造,什麼題型都可以套用!幾何在初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考之幾何佔了40%的分數,可見結合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幾何是很多學生的噩夢?代數部分相對幾何,只要多做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熟能生巧用在學習代數部分絕對沒有錯,但是幾何卻不行。
  • 初中數學,幾何證明常用輔助線文字版
    初中數學常用輔助線文字版(第一部分)1、手拉手模型:一大一小兩個等邊三角形、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個正方形;也就是兩個相似圖形,有公共頂點,最常見的結論是證全等,八字證明角的度數。由此還有證明角平分線,託勒密定理結論等。一般遇到腳拉腳模型可以通過翻折轉化為手拉手模型。2、半角模型:一個大角裡面有一個小角,小角等於大角的一半。初二常用方法為延長等線段構造全等,然後證明二次全等。初三常用方法是旋轉後出全等。此模型可以產生多對相似三角形,各線段之間數量關係比較複雜。
  • 初二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頂點模型,手拉手模型,中檔偏難題
    初二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種基礎模型圖,解決難題的鑰匙外,也介紹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線三角」模型。這邊主要介紹下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頂點模型,也是「手拉手」模型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頂點模型與旋轉相關,找尋旋轉前後相關聯的量,可以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常與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中垂線的性質定理等結合。通過模型圖可以發現,△BCD繞著點C順時針旋轉90°與△ACE重合,從而得到對應邊相等。
  • 數學全等中的手拉手模型
    不知是哪一年,手拉手模型橫空出世,從此江湖上都是它的傳說,那關於手拉手,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我覺得有三點:(1)構成模型的必要條件;(2)條件與結論的設計;(3)如何構造手拉手.01構造手拉手的必要條件當對一個幾何圖形記憶並不深刻的時候,可以嘗試用文字去總結要點,比如手拉手:四點共線,兩兩相等,夾角相等.
  • 二次證明三角形全等題型訓練(9道證明題)
    上一篇文章具體介紹了三角形全等證明題的入門思路和最簡單的全等三角形模型,是給初學者或者幾何證明困難學生準備的資料。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幾何證明入門後,加強證明題思維訓練的題型,每道題都需要進行二次證明三角形全等,才能得到幾何證明結論。
  • 初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初學者應掌握的四種基本模型圖,模型解題
    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平行、旋轉和翻折是初中三大幾何變化,平移、旋轉和翻折前後的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大小和形狀都沒有改變。因此,三大變化後,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這三大變化,我們可以得到四種基本模型圖,通過模型解題,有些題目相對會更加簡單。
  • 期中考試之後,初二學生受打擊,初二數學難度提檔,如何應對
    初二數學,這次期中考試,基本上都是幾何的部分,對於三角形的考察,對於全等三角形的考察,還有軸對稱的考察。這三部分可以說是初中階段,幾何部分的基礎,然而這部分基礎的入門,也是有些難度。下面結合這三章的知識體系,和大家交流一下,面對提檔的初二數學,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滿分晉級篇
    在全等三角形的學習中必須要熟練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並且能做到靈活應用。在全等三角形探究題中考查學生操作、觀察、探索、發現、總結和應變等能力,從具體題目中抽象出幾何模型和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
  • 全等三角形模型
    全等三角形是初二數學的重點。在江蘇無錫的中考中,一般不直接考察,但是一定會作為綜合題的基礎來考察。同時,學好全等三角形有助於學習相似三角形知識。我認為三角形的學習有三重境界。第一層,掌握基礎的五種證明方法。
  • 初二數學期中複習,這道證明題好難,學會構造全等三角形輕鬆求解
    添加輔助線是初二幾何證明計算題的難點,構造全等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證明線段相等的重要途徑,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利用截長補短法證明線段相等的輔助線作法和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ACB,∠ABC=∠DEC+∠EDB,∠ACB=∠DCE+∠DCA,則∠EDB=∠DCA;根據等邊三角形的判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有一個角為60°的等腰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EBF=∠ABC=60°,FB=EB,則△BEF為等邊三角形;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結論: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為60°,三邊相等,△BEF為等邊三角形
  • 初中八年級幾何全等三角形倍長中線法構造「8字形」手拉手模型
    初中最容易拉開分數差距的就是數學考試,而初二數學難點就差在幾何上了。初中數學哪些題最容易拉開差距?毫無疑問——幾何輔助線!幾何輔助線答題成為孩子們成績的分水嶺!很多資深數學老師經常掛在嘴邊一句話,得幾何者得數學。
  • 初二數學容易成為分水嶺!幾何是初二的關鍵,三角形是幾何的核心
    幾何,初二數學的分水嶺!學好「這招」,初中三年數學家長不操心數學有三大主線,一是代數,二是幾何,三是數形結合(函數),其中代數就是運算,相對比較簡答,沒有什麼難點。這就是一般孩子初一成績還可以,甚至有些班級的學生不少能考滿分。但是你見過多少學生初二的成績能考滿分的?
  • 初二數學全等三角形(平行線順帶複習)
    平行線主要是解決角度相等的問題,通過同位、內錯、同旁的關係得出關於角度的結論。全等三角形是初二上冊數學的重點。證明全等三角形一共有5種方法:SAS/ASA/AAS/SSS/HL。以上5種方法都需要對應邊相等,對應角度相等。本節是通過平行線的複習,來得出如何證明對應角度相等。
  • 中考幾何滿分之路:6道例題讓你徹底弄會手拉手模型證三角形全等
    《知識梳理》手拉手模型常見的圖形有以下幾個:(1)這個圖形是由兩個共頂點且頂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構成。在相對位置變化的同時,始終存在一對全等三角形。(2)如果把小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看作小手,大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看作大手,兩個等腰三角形有公共頂點,類似大手拉著小手,所以把這個模型稱為手拉手模型。(3)手拉手模型常和旋轉結合,在考試中作為幾何綜合題出現。(4)最常見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等邊三角形手拉手,以及兩個正方形手拉手。
  • 全等三角形的章節梳理,構建知識體系與模型
    全等三角形作為初二數學的第一個接觸的章節,重要性非常之高,是中考必要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全等三角形學得好不好關係到之後學習的內容,比如相似三角形、圓等知識,都有重要的影響。全等三角形的考察難度可以簡單到「直接套用公式就能解答」的程度,也能難到「宛如黃河九曲十八彎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程度,可以說是初中幾何的「地基」,所以同學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先和林老師一起回憶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識點。
  • 七年級數學期末複習:全等三角形的幾何證明題,老師分享解題思路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是七年級數學的重要知識點,也是初中幾何的入門,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比較費解,本文就例題詳細講解知識點及幾何證明題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同學們的複習備考提供幫助。3、當∠EAF=45°,證明:DF+EF=BE添加輔助線分析:根據需要證明的結論:DF+EF=BE,考慮要把三條線段移到一起才能找相互之間的數量關係,所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把DF、EF進行等量轉換,轉移到BE上面,就得到需要證明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