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漢方醫學風靡日本 「中藥」治癌受青睞

2020-12-23 環球網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9日報導,在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藥)被融合進西醫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日本政府的實行計劃和研究會的提議都在推動將中藥有效地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方面。隨著老齡化不斷深化,為了防止過度用藥和控制醫療費用,日本開始摸索使用「漢方藥」的新方法。

從中國傳入的中醫在日本實現了獨立發展形成了漢方醫學,更加科學有效利用「漢方藥」的時機日益成熟。2015年12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癌症對策加速計劃》明確表示,為了減輕抗癌藥物副作用和癌症後遺症,要不斷推進漢方藥研究。

東京一位70多歲的男性在切除了消化道內壁的癌細胞後,癌細胞轉移到腹部,於是開始服用抗癌藥。但服藥後他全身乏力,下半身發寒,患者痛苦地表示:「沒法再繼續吃藥了」。後來通過主治醫生介紹,他轉到了癌研有明醫院的漢方支持科繼續接受治療。醫院大夫星野惠津夫給患者開了能夠有效控制下半身發寒的「牛車腎氣丸」等四種中藥。服用後,患者之前的副作用逐漸得到緩解,又能繼續服用抗癌藥進行治療了。

該醫院從2006年4月起針對癌症開設了漢方藥專家門診,給因患咽喉癌等接受化療導致唾液分泌困難的患者開具藥方「麥門冬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報導稱,醫用「漢方藥」中有148種處方收錄在日本藥價標準目錄中。使用哪種漢方藥取決於副作用表現出的症狀和檢查結果,但好像和中國的中藥一樣,對於為什麼此種漢方藥有效,據稱星野自己也有不明白的部分。因此,他對至今為止開了「漢方藥」處方的約2900人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充滿信心地表示「希望能夠明確找到漢方藥的醫學根據」。

2016年8月,日本的醫學專家們成立了「擔負國民健康和醫療的中藥前景研究會」。日本醫學會會長高久史麻呂擔任會長,並於2017年3月公布了提議書,提議書中明確表示將向癌症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漢方的相關科學成果。提議書強調漢方也有助於治療高齡人士,還提出了有效利用漢方來預防年齡增長導致的運動機能和認知功能低下的「虛弱症」。

「肌肉疼得厲害,有什麼辦法嗎?」一位70歲出頭的女性來到大阪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漢方內科科長萩原圭祐那裡尋求診治,該患者的握力和體力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中間不休息的話一次只能走幾百米,且無法單腳站立。萩原給她開了可有效提高體力和精神的牛車腎氣丸。此後,該患者的握力恢復到10kg以上,一次能夠步行2000~3000米。

萩原解釋稱,「漢方的本質是激發出身體自有的恢復能力」。如果完全檢查清楚患者的情況再開藥,有可能通過一種漢方就能改善好幾種症狀,「有助於避免混雜用藥」。

報導稱,但是,這需要掌握正確的醫學知識。2015年,日本老年醫學會制定了《高齡人士安全藥物治療準則2015版》,首次收錄了根據科學依據用漢方治療高齡人士的內容。在面向高齡人士的處方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鼓勵專科醫生以外的其他醫生進行安全治療。另一方面,漢方是否為解決老齡化發展帶來的醫療費用負擔加重問題發揮作用呢?從此角度出發的新研究在日本也已開始。

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副理事長北島政樹在慶應義塾大學當外科教授時,發現做過大腸癌手術的患者服用具有激活腸道功能的「大建中湯」的話,住院時間將會縮短。其他研究者經過詳細調查也發現,平均每個人住院的費用從26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8萬元)降低到了23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4萬元)。北島表示,「從減輕醫療費用的觀點來看,有必要解明漢方是否真的有效」。

相關焦點

  • 日媒稱日本興起將中藥用於癌症治療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日本經濟新聞19日報導,在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藥)被融合進西醫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日本政府的實行計劃和研究會的提議都在推動將中藥有效地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方面。同時,隨著老齡化不斷深化,為了防止過度用藥和控制醫療費用,日本開始摸索使用「漢方藥」的新方法。
  • 源於中國,卻在東瀛發揚光大的日本漢方護膚品
    中國漢方,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漢方護膚,不僅在古代,在現代社會也備受追捧,而且還發揚到日本,成為國際一大潮流趨勢!!! 01 日本漢方的起源及發展 日本的漢方最早就來源於咱們中國,「漢方醫學」是以中醫為基礎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傳統草藥醫學。
  • 中藥的國際危局:日本漢方藥將在美國獲批上市?
    中醫學大約在公元4世紀傳入日本,當時日本漢方醫學也有著中醫一般的地位,被稱為官方醫學、皇漢醫學、正統醫學。日本江戶時代是日本中醫學最為繁榮的時期,一是隨著中醫學的不斷傳入,如吳昆的《醫方考》、龔廷賢的《萬病回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在日本備受重視,被再版、釋、補註;二是隨著17世紀日本版《仲景全書》、《宋版傷寒論》的首次刊行,日本漢方界對《傷寒論》表示出極大的熱情和重視,至今,日本當前普遍應用的294個處方,大多是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故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
  • 日本漢方醫學源流及發展史
    推廣醫學還需要僧醫的「法力」所以公元754年唐高僧鑑真的渡日為奈良時代的中醫藥發展開闢了一條道路鑑真先後六次東渡日本不僅為日本帶去了更為詳細豐富的醫籍而我們國家的中藥製劑的水平還有很多可以提高的空間寫在最後關於日本漢方醫學的源流及發展史講到這裡因為歷史的複雜以及多元性很多內容都沒有能顧及到
  • 銳參考|日本漢方藥對中醫藥的啟示
    並且,漢方藥謀求開拓中國市場以及中日韓傳統醫學合作的前景也值得關注。日前,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了日本知名漢方藥企業和相關領域專家。山形說,在日本並沒有「漢方醫」這一行醫資格,也就是說作為「漢方醫」行醫或開漢方藥處方,都需要通過政府組織的西洋醫學考試,獲得醫生資格,藥劑師也是如此。通過西洋醫學考試,同時還需要學習漢方的知識,難度非常高。因此在日本真正掌握西醫和漢方兩者的醫生很少。雖然日本的醫生越來越多地開具漢方藥成藥,或者在西藥之外開具漢方藥作為輔助,但實際上他們對漢方藥使用並不熟練。
  • 旅日中醫:搶買日本漢方藥,是面向中醫的一貼猛藥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中國留日中醫藥學者、醫學專家與日本傳統醫藥界友好人士2014年組成「日本中國傳統醫藥學會」,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原浙江省中醫院腎病科專家郭佩玲醫生出任首任會長。3月14日,郭佩玲醫生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搶買漢方,是面向中醫的一貼猛藥。」
  • 日本:漢方藥業發展戰略
    漢方,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日本化了的中國傳統醫學。漢方藥則是在其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獨自的體系。  日本漢方藥與中藥應屬於同根同源。漢方藥在秦漢時期傳入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引進西方醫學體系,從根本上排斥漢方醫學,導致其幾乎滅絕。
  • 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卻還在追崇西醫
    至今,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令人尷尬的是,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不幸言中。
  • 日本漢方藥,大部分都是經典中藥方!
    2017年3月,日本「擔負國民健康和醫療的中藥前景研究會」提出利用漢方來預防年齡增長導致的運動能力和活力下降的「虛弱狀態」以及「肌肉減少症」。 牛車腎氣丸的效果也得到日本臨床驗證。大阪某大學院醫學系教授在實驗中確認牛車腎氣丸可以明顯改善老人的體力和肌肉量;日本神戶大學泌尿外科後藤章暢發表在日本《醫學論壇報》的研究指出,牛車腎氣丸改善尿頻,通過減輕膀胱充盈感而改善尿頻。 慢性便秘麻子仁丸 對於困擾眾多中老年人的慢性便秘,日本漢方藥中常用的是麻子仁丸,這也是我國常用的方劑。
  • 對不起,你託人從日本帶的漢方藥,在日本真沒啥人用
    於是,她把自己包裝成日本醫學和免疫學雙料博士,「斥巨資」(也就50多塊吧)研發出有著「五千年大自然真髓」美譽的神藥龍博草,聲稱可治癒癌症、白血病等多種嚴重疾病,在國內四處開賣。蘇某售賣的「治癌神藥」龍博草就裝在塑料飯盒裡售賣,雖沒有像點樣的包裝,卻廣銷北京、湖北、山東、浙江等地。至於價格,5萬元一大飯盒,並附一張A4紙彩列印的穴位說明書。
  • 日媒:日本活用中藥治療老年病 價格低廉副作用小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導 日媒稱,在迎來超高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源自中藥但在日本實現自主進化的漢方醫療的存在感出現提升。漢方藥也被用於治療痴呆症和牙科及口腔疾病,在治療老年症候群方面,日本的相關研究也不斷推進。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0月17日報導稱,漢方藥價格低廉,被認為副作用小。
  • 日本漢方藥國內受追捧,竟源自一款止咳藥
    日本漢方藥國內受追捧,竟源自一款止咳藥 時間: 2018-05-21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摘要:   自入春以來,由於氣溫變幻無常,感冒咳嗽頻發,很多赴日遊客便在自己的購物清單中加入了一款擁有神奇止咳療效的「漢方藥」。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何為漢方藥?其實它源自中國的中藥,但通過不斷調整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日本漢方藥」。
  • 漢方藥:日本興起將使用中藥新方法用於癌症治療
    源自中國的中藥,在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漢方藥」,現在被融合進西醫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日本政府的實行計劃和研究會的提議,都在推動將中藥有效地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方面。隨著老齡化不斷深化,為了防止過度用藥和控制醫療費用,日本開始摸索使用「漢方藥」 的新方法。
  •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南北朝末期,中醫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等到唐代,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中醫學也被日本全盤吸收,並在後世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日本漢方醫學和中國中醫是同根同源、同根異枝。雖然在近1000年的時間裡漢方醫藥保護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來卻受到極大挑戰,甚至一度被拋棄。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等相繼來到日本。
  • 日本為啥相信中醫能治瘟疫?一個日本醫生用自己的慘痛經歷告訴你
    這就是被日本奉為國寶的漢醫典籍《皇漢醫學》。 由此,湯本帶動了中醫在日本的復興,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興之祖」,中西醫結合的日本先驅。 此時的日本漢方醫學,經歷了否定之否定的歷史過程。 最初,我唐朝盛世時,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醫伴隨著佛學傳入日本。 所以,最初的漢方醫學,由和尚傳授。 譬如「月湖和尚」。
  • 別再迷信日本漢方藥!原料大部分來自中國
    近日,日本購物數據分析True Data數據分析發現,藥妝店中的龍角散鎮咳藥在日本暢銷商品中排名前三。龍角散鎮咳藥,即是日本漢方藥中的一種。日本藥妝店或海淘網站上,對於龍角散的描述都不乏治療感冒、咳嗽、防霧霾等神奇效果。
  • 「中藥」在日本受歡迎 興起用於癌症治療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9日報導,在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藥)被融合進西醫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日本政府的實行計劃和研究會的提議都在推動將中藥有效地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方面。
  • 日本東洋醫學會:中藥對於治療新冠肺炎可能有效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路透社【海外網5月12日|戰疫全時區】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0日報導,日本權威醫學團體東洋醫學會10日發布報告稱,中藥對於治療新冠肺炎可能會有一定效果。據報導,為了調查葛根湯等處方中藥與新冠肺炎重症化有無關聯,東洋醫學會向日本醫療機構提交了一份病例報告,共收集1000例病例信息並展開統計分析。其中,病例招募主要以醫療機構為對象,要求獲取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病例)治療發熱和咳嗽的對症療法藥物明細,並綜合從接受診斷開始到第14天的症狀發展情況,進行判斷。
  • 中國中藥農業,如何拿下全球千億中草藥市場?
    世界中藥市場,日本、韓國所佔份額高達80%-90%,日本中藥製劑的生產原料75%從我國進口。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中國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地,與日本韓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如果追趕?我們先看看日本和韓國都是怎麼做的。
  • 國人到日本搶購漢方藥,幾乎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真令人羞愧
    來源:九哥財經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達450萬人次,中國成赴日外國遊客中最多的國家。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一周大約消費1萬元,半年的話,消費總量大約可高達500億元。而且日本漢方藥很受歡迎,中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中,將近一半都消費在藥妝店上,日本人已佔據全球90%的中藥市場,而中國大陸只有2%。事實上,日本的漢方藥是我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目前共有294個處方被日本普遍使用,基本上是《傷寒雜病論》裡的原方,專利被日本搶註了,並改名為漢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