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卻還在追崇西醫

2020-12-18 騰訊網

至今,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令人尷尬的是,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不幸言中。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發展的邏輯。

但權威期刊《中草藥》最近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禁讓人感到尷尬。

日本人曾說: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知恥而後勇。

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

日本街景

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

南北朝末期,中醫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等到唐代,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中醫學也被日本全盤吸收,並在後世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

日本漢方醫學和中國中醫是同根同源、同根異枝。

日本遣唐使

雖然在近1000年的時間裡漢方醫藥保護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來卻受到極大挑戰,甚至一度被拋棄。

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等相繼來到日本。日本起初還把他們稱為「蠻人」。但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日本醫生發現,和粗糙的中醫人體圖譜相比,即使看不懂「蠻人」的文字,他們的人體解剖圖卻更為精準。中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

一場戰爭更是動搖了政府對中醫的態度。

1853年、1854年美國佩裡艦隊兩次「叩關」,砸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開明派也逐漸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性。

明治天皇即位後力推改革,在1868—1869年「戊辰戰爭」中打敗幕府軍隊。這時的戰爭已不是冷兵器時代的大刀長矛,而是用上了火槍火炮,死傷規模更大。隨軍的老中醫束手無策,但從英國使館招聘來的西醫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很多人很快恢復,又投入戰鬥。

18世紀中後期日本人所著《紅毛雜話》中的顯微鏡

明治維新,可以說就是日本拋棄源於中國的文明,全面擁抱西方文明的過程。

西醫「理所應當」地取代了中醫。

日本政府「封殺」中醫:師資格考試科目都是西醫內容,廢止漢方藥館,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只有持有西醫執照的醫生才能開中藥…

中醫藥在日本復興

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裡,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

到20世紀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的老年病。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而中醫藥(漢方醫學)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將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

隨即,中醫在日本實現復興,特別是漢方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一處漢方藥店

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

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一家漢方藥店的宣傳畫

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

一位長期關注中藥海外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編者,日本最大的漢方藥製藥企業——津村藥業,是我國中成藥國際化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家企業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製藥有限公司,2005年大規模進行美國FDA申請,無論是在日本國內市場,還是在美國市場,津村都奠定了極其穩固的市場地位。對於津村藥業,國內中藥企業並不陌生,其漢方藥中的草藥,大約80%需從我國進口,津村藥業已先後在我國建立了70多個GAP藥材種植基地。

在基礎研究方面,津村藥業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藥理、毒理、劑型成分分析的標準化、規範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藥業在全面傳承了中醫藥的精髓之後,又科學化地將其與西方醫藥學接軌。

反觀國內中藥企業,首先在中藥材基地的源頭方面,就遠不如津村藥業的布局。同仁堂十幾年前進行了藥材種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國內擁有8個GAP基地,是我國擁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藥企業,但較之於津村藥業70多個基地,可謂懸殊。

在日本,超市藥店中賣得最火的,莫過於漢方藥,甚至中國遊客來此都會大買特買,帶回去分贈親友。

日本人為什麼走在了前面?

據說,日本醫學權威大肪敬節在彌留之際曾激勵弟子們: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核心期刊《中草藥》於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日本漢方藥如何實現了逆襲?

中國引進的大塚敬節所著《臨床應用傷寒論解說》、《金匱要略研究》

1、政府支持

除了將漢方藥納入醫保體系,減輕患者採用漢方藥的藥費負擔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漢方醫學教育。明治政府曾頒布法律廢止漢方醫學,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綜合大學醫學部、醫科大學、藥科大學、齒科大學可開設傳統醫學教育課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到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

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比如北裡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

面向大眾的讀物2、重視創新日本的創新主體是企業。

日本製藥企業的科技人員佔全國科技人員總數的60%,其研發費用佔整個國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鍾紡)的新藥研發費用均佔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

日本漢方藥大多採取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劑型,擺脫了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為最大限度保留藥效,藥物提取過程採取溫浸提取、減壓濃縮、噴霧乾燥、真空冷凍乾燥等技術和設備。

3、嚴苛的質量控制

中醫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隨意」。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邀請十六位資深中醫教授進行診斷,結果判斷舌質淡紅、脈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漢方藥的生產過程中,就極力壓縮這種「人為」因素。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頒布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

點擊播放 GIF 1.2M

改源感冒藥生產線

日本還專門出臺了藥材種植規範,要求生產過程中儘量不用化肥和農藥,儘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

除了檢測性狀、乾燥減重等項目外,日本對於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而且日本漢方藥對於鑑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標準化,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徵。標準化後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衝突,顯然也更有利於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被國際市場接受。

比如,津村製藥的「六君子湯」就被西方醫學界用來進行輔助抗癌治療。

4、重視傳承

中藥原料、中醫典籍,是中醫藥的兩大法寶。

中藥強調「道地藥材」。「津村藥業」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個。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來日本漢方藥企開始加速中藥材國產化。比如,津村用青森縣八戶市的廢棄小學,進行藥用人參栽培國產化種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噸,是2016年的3倍。

漢方藥原料展示

重視中醫古籍的傳承。不同於西醫,中醫的智慧植根於中國傳統古籍之中。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還有20多家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不僅注重古代書籍,日本還特別關注大陸和港臺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在大陸和港臺地區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為其所用。

漢方藥原料

其他國家也在學習中藥

美國方面也不乏「臥底」。一位藥界人士告訴記者,幾年前美國人曾以旅行團的方式到山西運城來治療結核病,當地有一位老中醫有獨門絕技。他曾公開打擂臺:「你們哪家醫院說治不好,最後發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這裡。我保證一個月好轉,三個月出院。」而美國病人來此,正是為了拿到他那張治療結核病的方子。再比如冠心病,現在是人類的頭號殺手,現況是國人現在把國外的支架當寶貝,要知道,支架只是暫時的解決了狹窄問題,後續支架更容易造成血栓。殊不知,我們老祖宗給我們丟下來的絕技中,就有治療冠心病的絕技,只可惜我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008年,美國有關部門又撥款500萬元給北京協和醫院,委託該院幫其了解我國中藥材資源和開發利用情況。

如今中國六七十歲的老中醫,到美國去就有可能享受「敞開綠卡」的特殊優待。

一位中醫學教授,在國內開不了藥店,更開不起醫院——他是老師 ,沒有辦法考執業醫師,沒有處方權。開醫院則必須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檢驗員、藥師,以及5名以上的醫生。63歲那年,他遠赴重洋。在美國,直接住在兒子家裡坐診。

為了給其他醫生也留點飯吃,他的規矩是一天只看30個病人。為了避免低劣藥材之禍,特意從香港進口藥材。一個月收入9萬多美元,交完稅還有6萬多。在美國,10萬美元就可以買一棟房了。「在美國開診所什麼都不要,但是就一條,每隔一天衛生部門會來檢查處方,他們想學東西。」

湖南中醫學院一位副教授將自己在美國的考察,寫成了《美國市場中草藥的熱銷,對我國的中草藥研究的反思與建議》一文。他在文中談道:「1994年美國已經通過一條法規,中草藥這樣的補充品,不經FDA批准,就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在有機食品專賣店銷售。看見美國有機食品專門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中草藥製劑,真是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中草藥製劑在美國這麼受歡迎,中醫藥發展有望。慚愧的是在琳琅滿目的中草藥製劑中,沒有一種是中國製造的產品。」

韓國的稱中醫為韓醫,所設的中醫文化展館

嬰兒使用尿不溼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將美國加州寶寶公司生產的一種純中藥軟膏抹上去,10分鐘內紅色炎症就會消失。

我國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後,開發出「救心丹」,曾一度風靡全球,被譽為「救命神藥」,年銷售額1億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漢方藥「正露丸」,也已經返銷中國。

在向中國申請中藥專利的國家裡,以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最熱衷。2006年底,葡萄牙國立波爾圖大學正式開設中醫專業,並招收了首批27名學生。來中國研讀自然科學的外國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人數位居第一。

中醫藥在全世界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我國的貢獻,僅在於為日韓等國的漢方藥提供原材料。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拿中藥賺全球的錢,中國卻拿西藥糊弄自己!
    核心期刊《中草藥》於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日本漢方藥如何實現了逆襲?中藥強調「道地藥材」。「津村藥業」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個。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
  • 日本男女追崇刺激:戀愛讓人美麗
    日本男女追崇刺激:戀愛讓人美麗 然而日本人又是世界上最享樂的人,他們都愛享受各種日式情趣———泡湯、吃串燒、生魚片、陶板牛肉,借「櫻桃小丸子」勾起80年代的鄉愁、看小津安二郎和北野武的電影、靠日劇打發逐漸荒蕪的情感饑渴———從身體到心靈,沒有一樣肯委屈自己,並且不管男子、女子都毫無例外。   不單是勤勉與享樂這對矛盾,日本男子和女子之間也一樣存在著令人不可思議、互相牽扯的關係。
  • 中國該不該廢除西醫?
    中國、印度、俄羅斯及日本、韓國為什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患者比歐美少呢?原因在於中國有中醫、印度有印醫,俄羅斯地處歐亞大陸的交匯處,多種醫學並存,因此他們的肥胖等症的人數較歐美國家要少得多。        為什麼近幾十年中國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患者呈上升趨勢?
  • 科學網—用西醫的方法驗證中藥有效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貴興:
  •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中醫藥,日本竟然做得比中國好? 萬萬沒想到,日本竟然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鑑,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
  • 「中藥」在日本受歡迎 興起用於癌症治療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9日報導,在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藥)被融合進西醫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日本政府的實行計劃和研究會的提議都在推動將中藥有效地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方面。
  • 如何賺國運的錢?
    可即使這樣,美國也沒忘了和全世界打貿易戰,同時在科技領域不遺餘力地打壓中國。迫於無奈,中國順勢推出了經濟雙循環戰略,高端科技國產化,補短板,反壟斷,抑制貧富分化,加大了對內深化改革的力度。嗯,咱們幹的,好像和羅斯福當年幹的那些事,差不多。
  • 財不入急門,急於賺錢可能賺不到錢
    沙女士稱,「我加入這個平臺以後,先投入了一點錢,跟著『老師』操作,開頭還賺了一點錢,就心動了,我就陸陸續續投入了三十多萬(元)。之後就開始都是虧的,30多萬(元)我就只剩下3萬塊錢了。」還那麼想急切地賺大錢嗎?-02-心理揭秘為什麼越想賺錢越賺不到錢?
  • 癌症治療是西醫好還是中醫好?選擇手術、放化療,還是中藥?
    後來,她開始服用中藥調理,一段時間後稍有好轉。但停止放化療沒多久,病情又開始惡化,到2020年6月複查——全身轉移。 為了治病,為了保命,胡姐投入到五花八門的治療中,耗盡家財,病情卻沒什麼實質性好轉……
  • 蘋果每年賺走中國幾千億,還好他在賺蘋果的錢,一天就進帳1億多
    眾所周知,蘋果的業務遍及全世界,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中國才是蘋果最大的市場,其高達15000多億元的營收,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中國的消費者,中國市場將佔到蘋果總營收的25%左右,也就是說蘋果每年能從中國賺走幾千億。不過伴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高,現在我們國家也出現了不少科技巨頭。
  • 日本的便宜車到了中國翻6倍,憑什麼?日本人:中國的錢好賺
    日本的便宜車到了中國翻6倍,憑什麼?日本人:中國的錢好賺國家的繁榮昌盛,對於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現在這個時候,家裡如果沒有一輛車,都不好意思說是小康家庭。而中國比較常見的豪車基本上就是奔馳和寶馬了,這兩個品牌的車在中國簡直佔領了豪車榜的半壁江山,買它們的人很多很多。不過,奔馳和寶馬,基本上都是被土豪們吹捧起來的,而真正被普通的平民百姓追捧的,其實大部分都是合資車。很多車型在它們自己的國家算是比較平價的車型,但是一出口到中國,立馬變成了有錢人口中的"豪車"。
  • 日本為啥相信中醫能治瘟疫?一個日本醫生用自己的慘痛經歷告訴你
    後來,他在神戶市開一診所,專門醫治那些靠西醫無法治癒的頑疾。 並在醫界首創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療法。 其療效堪稱神奇。 不久,他又在東京開一中西醫結合的診所。
  • 日媒:中國漢方醫學風靡日本 「中藥」治癌受青睞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9日報導,在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漢方藥」(源自中國的中藥)被融合進西醫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日本政府的實行計劃和研究會的提議都在推動將中藥有效地應用於緩解抗癌藥副作用和治療高齡患者等方面。隨著老齡化不斷深化,為了防止過度用藥和控制醫療費用,日本開始摸索使用「漢方藥」的新方法。
  • 中國人在日本免稅店排起了長龍,日本人感嘆中國人的錢真好賺!
    日本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與中國,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近些年來,日本本土還有一個行業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之一,它是日本旅遊業。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來這是中國日益強大的標誌,人民手中有閒錢了,日本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也是費盡了心思,比如日本的大城市中,幾乎隨處可見中文,中國國慶節的時候日本商店中掛起了中國國旗,許多日本商店的老闆還特意開始學習中文,中國新四大發明中的掃碼支付也是在日本商店中經常能看見
  • 裂變哥:為什麼很多賺到錢的人,最後都失去了錢?
    把向外探索當做內核思維的人追著錢跑。認為客戶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錢也就在哪裡,自己就應該在哪裡;能力和能量不夠的人,在追著錢跑,越跑越累,開啟的是虧損模式;能力和能量強大的人,錢會追著他們跑,坐享其成,開啟的是盈利模式。
  • 中醫論辯之四:中醫中藥的兩個堅守,兩個放棄,一個改進
    一、明確中西醫的優勢和短板是什麼在慨文看來,西醫的長處在於西醫治療的理性,但西醫的短板也在於西醫過於理性。西醫的這種理性在疾病診斷、危重病人急救、外科手術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症以及身體虛弱病人的調理上卻是中醫具有優勢。
  • 最好的中藥出口日本歐洲,絕大部分中國人吃不到
    導讀日本是中國之外中藥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國,漢方藥市場規模約133億人民幣,在日本藥品市場中大概佔2%。「稍微嚴格一點的日本客戶,要求檢測200多種農藥指標,有的歐洲客戶要求檢測400多種。」李貴提到,國內市場上流通的大多數中藥材,是可以不檢查農藥指標的。「比如,甘草分烏拉爾甘草、光果甘草、脹果甘草,很多地裡邊都是混著生長的,但它們成分含量不一樣,臨床用藥上是也有較大差異。」王奇說,像這種問題,日本人就會特別重視,他就指定用一種甘草,在種子、種苗上下功夫。
  • 去日本打工不怕吃苦不怕累就能賺到錢嗎?
    在接觸的不少諮詢者當中,有很多都是這樣說:不怕吃苦,累點無所謂,只要能賺到錢,工資高點就行。而且說這類話的朋友不是負債了就是三十多歲了,想必其中的原因大家也明白。每每遇到這樣的,河南豫和赴日勞務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比較好,這就跟問世界上哪個工作最賺錢一樣。
  • 聽聽西醫怎麼說!很中肯
    看到題目你一定以為西醫說中醫,這有啥看頭,無非就是中醫不好西醫好之類的。不,本文以中立嚴謹的態度來好好評判一下中醫,為中醫正名!中醫,作為祖國醫學,隨著現今醫學飛速發展,卻愈發的神秘!「包治百病,傳承百年的中醫世家」「吃中藥,各種腫瘤都痊癒」「吃中藥,狹窄90%的血管再痛了」……凡此種種,廣而告之。
  • 有人靠1inch一天賺了上千萬,世界一直在懲罰那些光想不幹的人
    不少人靠著1inch的空投,賺得盆滿缽滿。比如神魚。神魚在領到接近9萬的1inch空投之後,第一時間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收益。目前交易所上一個1inch的價格在2.5刀左右,神魚擼的88429個1inch就相當於22萬多刀,轉換成人民幣則是140多萬。(我的小心臟已經受不了了)別看神魚靠著挖礦早已經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