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風俗畫,用畫筆來保存記憶

2020-12-15 騰訊網

中午去看羅希賢畫展。上海陝西北路藝享空間,10平方米的小屋子,約莫展出了20多幅畫。 羅希賢是海派連環畫家,擅長描繪上海灘風情。此次展出的是他的石庫門風俗畫。

從前的老上海人,絕大多數住過石庫門弄堂。石庫門,是上海弄堂的一種典型住宅房,因用石頭做門框,用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故得名為「石庫門」。

住過弄堂的人都知道,狹長的弄堂裡沒有秘密可言,前家後門對著後家前門,水池共用,廁所共用,甚至廚房也共用。真正雞犬之聲相聞,張家長李家短,一舉一動,盡收眼皮底下。 恨不能早一點搬出弄堂啊!終於等到一天,心想事成,弄堂開始拆除,老上海人欣欣然搬進樓房。住宿條件改善了,可是「房門一關,老死不相往來」的新居住模式,卻又讓人們懷念起從前熱烘烘的弄堂煙火氣息。

逝去的記憶可以從哪裡重溫呢?這個時候,來看一看羅希賢的石庫門風俗畫,馬上就會熱淚盈眶。

那些久違的弄堂煙紙店、老虎灶、裁縫鋪、糖果店、修鞋鋪、亭子間……還有各式各樣的裡弄場景,充滿潮溼的回憶。 刷馬桶、生煤球爐、送牛奶、送報紙、買大餅油條、在公共洗水池刷牙、洗臉、洗菜……一幅《早上的石門口》,仿佛一輛時光隧道列車,倏忽將我們帶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弄堂晨光。

下象棋、織毛衣、吃西瓜、開故事會、搖著蒲扇給囡囡扇風、蹺腳躺在紅藍條紋軟椅上聽廣播……《弄堂裡廂乘風涼》讓我回憶起遙遠的夏夜。那時的夏天沒有空調,卻有群聚娛樂的熱鬧。 「磨剪子嘞——戧菜刀」 「棕繃修哇,啊有壞額棕繃藤繃修」「箍桶咯箍桶」……一幅《弄堂叫賣從早到夜》勾起兒時回憶,畫面無聲,卻恍若聲聲入耳。

當年,上海弄堂裡的孩子們玩些什麼遊戲呢?在羅希賢的畫作《拆天拆地男小頑》裡,可以看到放學後,男孩子們會聚在一起玩爬樹、捉知了、鬥蟋蟀、玩彈珠、打彈弓……一幅《女小囡的遊戲》描繪了女孩子們的弄堂遊戲:跳皮筋、造房子、抓麻將牌、打桌球……栩栩如生,記憶猶新。這些遊戲我小時候也都玩過。

石庫門風俗畫,既有人文情懷又具風俗趣味。 用畫筆來保存記憶,這是畫家羅希賢的幸福。通過觀展來喚醒記憶,這就是我們觀眾的幸福。

作者:陸小鹿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華明玥

相關焦點

  • 石庫門:熟悉又陌生的上海記憶
    新式石庫門還縮小了居室的進深,降低了樓層和圍牆的高度。新式石庫門外牆面多用清水青磚、紅磚或青紅磚混用,石灰勾縫,而不是像老式石庫門那樣用白色石灰粉刷。早期石庫門門楣做成中國傳統磚雕青瓦壓頂門頭式樣,新式石庫門受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常用三角形、半圓形、弧形或長方形的花飾,其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是石庫門建築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顯然,新式石庫門更加西方化 。
  • 七十二家房客⑨|石庫門記憶
    父親對亭子間略做打掃粉刷,搬運來一隻寧波老家帶來的甬式實木被頭櫃,三四口大小各異的皮箱、樟木箱,又添置了一隻夜壺箱。年底,父母在這個亭子間裡成婚。這個亭子間成為我最初的家。淡水路石庫門是淺淺的弄堂。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 石庫門的笑聲
    恰恰是格個小名,承載了老城廂石庫門裡弄的滿滿愛意。沈榮海,名字很一般;但是伊的拿手名菜是「老上海紅燒肉」,濃油赤醬,充滿了老城廂石庫門裡弄的滿滿記憶。兩個老上海男人,用伊拉兩個人的兩隻嘴巴,給聽得懂上海閒話的上海人(包括新上海人),帶來了石庫門的笑聲,充滿老城廂市井氣息的笑聲。
  • 上海女生用動森還原老上海:石庫門湯包館還有記憶中的童年
    有大家熟悉的百樂門劇院海派建築——石庫門或許是對紅寶石的奶油小方愛得深沉牧瀨在遊戲裡開了家紅寶石蛋糕店。重頭戲來了!身在異國的她, 把自己記憶裡想念的一切 統統搬到了遊戲裡。 真的非常有心了!
  • 2020紀念中國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周年暨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在上海舉行
    石庫門是市井文化永續傳承的記憶,是上海生生不息流淌的血脈。它湧動著生機、積蓄著力量,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寄託、文化標杆和城市符號。我們不僅要關注石庫門如何改造,石庫門怎樣保護,更為核心的是對為什麼需要石庫門的了解。他認為,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贏、面向未來,是世博精神,這也同樣是石庫門精神。傳承和保護石庫門文化的關鍵是創新,這樣才能展現上海文化的千姿百態。
  • ps如何快速用畫筆把背景製作出藝術質感?
    設計中背景特別重要,選對了背景,進行下一步的設計會更加得心應手,下面小編來介紹下如何快速製作藝術質感的背景吧!打開Photoshoop軟體,「文件」/「新建」(快捷鍵Ctrl+N),打開新建文件對話框,設置20*28cm(A4大小),解析度:300像素,顏色模式:RGB「圖層」/「新建」/「圖層」(快捷鍵Shift+Ctrl+N),或者點擊下圖箭頭位置選擇畫筆工具,結合左右中括號鍵調整畫筆大小,將畫筆調整到最大選擇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快捷鍵B),然後「
  • 石庫門,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歷史與現代結合的攝影聖地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遷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住宅。
  • 細數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阿壩桃坪羌寨、上海市石庫門自然也在其中
    細數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阿壩桃坪羌寨、上海市石庫門自然也在其中,讀了萬卷書,走萬裡路,最大的夢想是遊覽世界名勝古蹟,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著名景點的盤點,這些地方只去過一兩個地方,喜歡旅行的你都觀光過嗎?1上海市?
  • 毛猛達、沈榮海形影不離,排練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
    如今,由編劇梁定東撰稿,毛猛達、沈榮海這對金牌搭檔挑梁的獨腳戲集錦《石庫門的笑聲》將於9月24日-30日在蘭心大戲院亮相,借著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契機,獨腳戲走進了新時代。記者獲悉,該劇開票一周便銷售過半,三周後全部售空,為現如今疲軟的滑稽市場增添了一抹亮色。
  • 畫筆的種類和使用方法
    不同國家不同牌子的畫筆的筆毛組成有所不同。例如動物毛和尼龍做的筆,由於筆的形狀大小的材料的不同,在繪畫時畫出的感覺也會不同。我們剛開始學畫時,只需要準備平頭畫筆和圓頭畫筆以及勾線畫筆就能基本滿足繪畫需求。平頭畫筆用來大面積塗色,勾線畫筆則用於引出細線。
  • 石庫門裡的舊時光,酒店業裡的「海底撈」
    我們住著很小的石庫門房子,紅油板壁。對於我,那也是有一種緊緊的朱紅的快樂。」 -- 張愛玲初來上海的童年回憶 什麼是我們心裡老上海風華? tips:嘉佩樂酒店的大門已經不能用低調來形容了,稍不注意,你很有可能以為只是一個住宅小區而徑直路過。 ...
  • 上城區今年整治十條坊巷 石庫門讓你穿越到晚清
    比如,白馬廟巷,除了整治道路、改造危舊房外,巷口有一處用泥土堆建的斜坡道將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白馬廟巷因「泥馬渡康王」(傳說宋高宗趙構未當皇帝時為康王,被金兵追殺至江邊,有白馬渡他過江)而得名。南宋時,那裡還有一座香火鼎盛的白馬廟。這次整治工程,還想嘗試在適當的位置復建廟宇。
  • 提籃橋小吃,每天只營業3小時,石庫門麵館,酥軟濃香,飽滿紮實
    雖然城市升級調整,部分記憶中的美食在慢慢消失,但是提籃橋依然是個神奇的地方。第三站石庫門牛排麵店★★★★ 推薦地址:惠民路21弄5號(近遠洋賓館)時間:11點—14點(雙休日一樣)小荔枝憑著記憶在找弄堂口,然後拐七拐八地才能找到店面,真的是石庫門的房子。推開一扇大門,門口小池子裡還養了觀賞魚,推開小門便是客堂間,小心腳下高高的門檻,裡面別有洞天,也是大家吃麵的地方。中午時間,來來往往都是來吃麵的熟客,長板凳上幾乎沒有空位。
  • Scratch編程19:如何用畫筆積木畫複雜的圖案
    ,一起研究了如何導入畫筆模塊,以及畫筆模塊的積木。畫筆的設置通過「畫筆」類別的積木來實現(圖4)。這次除了上一篇提到的幾個積木外,還使用了「將筆的顏色增加10」這個積木(圖4紅框內的積木)。圖4對於程式語言,顏色其實是用數字作為代號的,只不過為了方便,作為圖形化編程軟體
  • ps畫筆工具的介紹及使用方法
    ps的畫筆分為了4類:常規畫筆、幹介質畫筆、溼介質畫筆、特殊效果畫筆,具體點開看下,用下就明白了。散步:可以修改筆尖的布置,並且將他們散布到筆畫路徑的四周紋理:可以改變筆刷的繪製效果增加路徑繪製的紋理感覺,通過調整深度、高度,對比度和抖動的數值來調整紋理效果雙重畫筆:就是在原有筆刷基礎上疊加一個筆刷,弄出新的畫筆。
  • 《石庫門的笑聲》依舊,「獨腳戲」復興尚遠
    《石庫門的笑聲》海報正名「獨腳戲」說起來,即使對於許多從小聽著滑稽長大的上海人來說,獨腳戲也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石庫門的笑聲》就是如此,毛猛達、沈榮海二人西裝革履,在觀眾面前娓娓道來。《石庫門的笑聲》但「滑稽戲」與「獨腳戲」之間,偏偏又的確是剪不清理還亂。按照專門從蘇州前來捧場的滑稽藝術家顧薌的說法,「獨腳戲」就是「滑稽戲」的基礎。
  • 繪畫教程:藝術畫筆的介紹
    藝術家的畫筆有各種尺寸、形狀和毛髮。了解更多關於藝術畫筆的不同形狀及其在這個視覺索引中的用途,然後在你自己的創作作品中使用!(1)如何指示藝術畫筆的大小藝術家的畫筆有各種尺寸、形狀和毛髮。別只看畫筆的大小。(3)畫筆的厚度不同品牌的藝術畫筆不僅尺寸不同,即使它們應該是相同的(如數字所示),而且厚度也不同。如果你正在從目錄或在線購買畫筆,如果你不熟悉某個特定品牌的畫筆,記得考慮這一點。如果你用水彩畫或是非常流暢的顏料來作畫,那麼厚厚的畫筆將會保存更多的顏料。這可以讓你不間斷地畫更長的時間。
  • 專訪|金宇澄:如繁花般記憶,憑只手喚醒
    在金宇澄看來,弄堂是上海的象徵和靈魂,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儘管城市上海的歷史尚「年輕」,這些石庫門弄堂卻十分蒼老,仿佛有「千年的歷史」,蘊涵極為複雜的信息量,處處透露著「細節」,「如果把它們拆光,歷史上海的記憶就被抹掉了。」
  • 上海新天地 石庫門裡的新上海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具有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遊景點,它以上海近代建築的標誌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首次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居住功能,創新地賦予其商業經營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的時尚、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 《蘇河灣的石庫門》《還是奶奶家的炊飯香》:真情實感才能寫出真實...
    談及現實題材的作品,最近走進大眾視野的《蘇河灣的石庫門》《還是奶奶家的炊飯香》兩部IP以獨特的敘事模式,共同切至真實的現實痛點。《蘇河灣的石庫門》《還是奶奶家的炊飯香》,關註上海老市井和留守兒童的生活,既再現獨特時間段的個體真實,又烘託出了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