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楊元慶:微軟CEO自傳給自己啟迪,面對輿論漩渦先檢討自己

2020-12-14 騰訊網

採訪、整理/孫靜

編輯/ 趙豔秋

頭圖拍攝/潘石屹

設計/張哲

運營/郭妙華

編者按:

【過去幾年,微軟轉型、重新走上復興之路過程中的反思、原則和實踐,給轉型中的聯想和楊元慶也帶來諸多思考和助益。楊元慶坦承,2018年是聯想艱苦轉型、初現成效的一年。

經過反覆試錯和調整後,聯想在新時代確立的新願景,是通過布局智能物聯網、智能雲基礎設施和智能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能賦能各行各業的人工智慧全球化企業。這個定位頗為2B,楊元慶認為,To B業務要建立起長期的客戶基礎,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信譽,不是一日之功,必須要長期努力。 「實際上我們2B業務的增長很快,正逐漸成為聯想的可持續增長引擎。」

2018年,聯想也幾次陷入輿論漩渦。楊元慶認為,可以把這些看成是幫助企業清理自身細菌、雜質的好辦法。「認真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把自己的肌體鍛鍊得更加健康,更加強壯。」

楊元慶認為,2019年對於行業和企業最大的變化,應該是人工智慧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不斷加速的一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期將更快地到來。對於已經確定了新願景的聯想,雖然總有這樣那樣的變量影響到「攀登」的進程,但成功的執行,將讓企業成為人工智慧「雁陣群」中的一隻「頭雁」。】

今年我在聯想全球領導團隊(GLT)會議上向大家推薦了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新書《刷新》。

這本書的中英版本我都讀過,薩提亞在書中介紹了微軟轉型的一系列反思、想法和原則,探索了一個有故事公司的復興之路。當然也有他本人對未來技術的展望,比如人工智慧、混合現實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潮流將如何帶來顛覆式影響。

聯想當前也在積極轉型,同樣也在加速擁抱智能化。在今年的GLT會議上,我們還專門請來了薩提亞,現場跟我們的全球高管聊轉型與變革,聊雲計算和智能化等未來趨勢,大家都有很大收穫。

01

微軟轉型的啟迪

對聯想而言,2018年是艱苦轉型初現成效的一年。我們的業績跨過拐點,進入全面加速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同樣是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聯想在過去幾年,通過戰略布局智能化轉型,匯聚了數據、計算力和算法這三大智能化變革所需要的核心要素。我們認為人工智慧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三大產業趨勢正在發生。聯想在這三個方面都有積極布局:

第一個趨勢是從PC到智慧型手機,再到智能物聯網(SIoT)的發展。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不僅個人電腦、手機可以方便地上網,越來越多之前沒有聯網的設備,比如工廠裡的工具機、我們駕駛的汽車、飛機的引擎,甚至醫院裡的X光機、CT機,都能通過嵌入智能的模塊、晶片或者協議等方式聯上網,可以實時在線,成為智能物聯網的一部分。它們將產生驚人的數據量,像「燃料」一樣推動智能變革的發展。而聯想2018年5月成立了「智能設備業務集團」 (IDG),主要承擔的就是開發、設計更多IoT智能物聯網設備的任務。

第二個趨勢是從傳統IT向新IT,向智能基礎架構的演進。大家知道,傳統的數據中心,像伺服器、存儲、網絡這些架構是分離的,每做一個應用,企業都得分別買一大堆的伺服器、存儲和網絡設備,效率非常低,硬體設備的利用率不到10%。而我們說的智能基礎架構,是用軟體定義,融合、超融合的技術來構築的IT基礎架構。同樣一臺伺服器,在這樣的架構下,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應用,使用效率當然也就大大地提高了,這是提供計算力的部分。現在,「四個引擎」正在推動計算力的發展,第一個是傳統的數據中心,第二個是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第三個是高性能計算,第四個是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也就是雲計算。智能雲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聯想的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來承接,上述四個引擎聯想都在積極布局。

第三個趨勢是行業智能,對應的是智能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前面我提到了數據和計算力,這裡再加上先進算法和大數據工具,結合以各行各業的knowhow(知識、經驗、流程),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的行業提供助力其智能化轉型的解決方案了。聯想基於自身的智能化轉型實踐,已經在針對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行業,構建整體的智能行業解決方案,同時為更多的行業的智能化賦能。

02

2B業務非一日之功

我們非常看好智能化在商用領域的發展潛力,這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不太可能由一個企業包辦所有,因為大家各有專長。聯想的優勢在於善於將客戶所具備的行業knowhow與我們自身的智能化變革經驗,以及端到端的技術產品與服務很好地結合。

比如智能製造,它需要將製造業與SIoT、雲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結合。當下這樣的企業,目前在全世界都不太多。很多美國高科技企業早就不自己做製造了,走的是外包路線。聯想是在高科技領域為數不多的堅持做自主生產製造的廠商,所以我們對高科技製造業領域的全價值鏈,從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到市場營銷、售後服務都有著深入的理解和領悟。基於這些,結合先進算法和大數據工具,我們對各個價值鏈環節都進行了智能化變革。比如產品開發環節,我們會根據大數據分析了解客戶對下一代產品的期望和需求;在對於製造型企業最難的需求預測方面,我們充分運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把需求預測準確度大大提升;售後服務方面,憑藉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現在我們一半以上的用戶諮詢問題都可以讓機器人來回答。

未來,我們會圍繞智能物聯網、智能雲基礎設施、智能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來重點布局商用(to B)業務。我們不僅會讓更多沒有聯網的設備變身智能物聯網終端,我們還會搭建針對所有行業的一些基礎性平臺,比如大數據平臺;同時,我們也正在基於自身的智能化轉型實踐,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比如智慧零售、智慧醫療等領域。

當然,To B業務要建立起長期的客戶基礎,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信譽,不是一日之功,必須要長期努力。

在向To B領域拓展時,我們也會面臨一些挑戰,比如業務模式。以智能物聯網這個方向來舉例,過去我們做PC也好,做手機也好,市場規模都非常大,PC市場近2000億美元規模,手機市場超過4500億美元,但是我們進入到智能物聯網這個新的領域裡,越來越多的設備雖然都智能了,整個加起來比PC和手機的市場規模更大,但是每個智能設備的市場很小。

怎麼進入這些碎片化的市場呢?我們將採取服務的方式為各行各業賦能。比如通過提供智能化的模組、晶片或者協議,嵌入到各種各樣的未聯網設備裡,我們還必須具備提供諮詢服務的能力、方案設計的能力等等,針對不同的行業提供不同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同時還要能夠幫助其他行業安裝調試這些產品和服務,甚至還要有後期運營維護的能力。這些都和我們過去只把PC和手機產品銷售出去不同了,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業務模式。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使命,全新的任務,當然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有了智能化這個清晰的戰略方向,儘管變革必然要經歷溝溝坎坎,必然要經歷打造競爭力的過程,但是通過堅定、紮實的執行,這一年,我們的各項主營業務都開始呈現積極向好的進展。

PC方面,聯想重回全球冠軍的位置。這背後我們做了很多調整,首先專注高增長領域,比如在輕薄本、遊戲電腦、工作站品類,都推出了創新的產品;其次,從銷售模式上,更加關注直接客戶關係的建立,比如更重視電商、大客戶銷售;第三,加強了服務能力。

移動業務方面,在7到9月份這個季度,我們達成了一個重要裡程碑——摩託羅拉品牌手機業務實現了盈虧平衡,同時聯想在業內率先推出了可升級至5G的智慧型手機。

今年我們對移動業務的發展目標設定,是扭轉虧損局面,恢復造血能力。目前來看,通過專注發展核心市場,如拉丁美洲、歐洲、中國、印度等,我們的盈利得到了改善,為移動業務將來更大規模的盈利和增長奠定了基礎。現在,我們的移動業務在拉美、北美都有著非常強勁的增長,在中國我們現在也看到了高速增長。

數據中心業務方面,我們成為全球超級計算機的頭號供應商,11月13日最新一期的全球高性能計算TOP 500榜單公布,我們以140臺的上榜總數,蟬聯500強榜單冠軍。今天,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丹麥、挪威最快的計算機,都是聯想建造的。我們的數據中心業務增長非常快,正逐漸成為可持續增長引擎。根據IDC的數據,聯想現在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雲基礎設施供應商,也是增長最快的超融合架構廠商,並且在邊緣計算領域積極拓展。

03

聆聽不同的聲音

現今回望,聯想的戰略方向是明確的,但是執行的路徑是不斷修正和調整的。我一直相信,任何偉大的企業,都必然經歷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每一次我們進入新的領域,樹立新的目標,都是為了登上更高的山峰,儘管總有這樣那樣的變量影響到「攀登」的進程,但成功的執行,從來都是在反覆試錯和調整之後才能達成,這是執行的常態。

很多人會覺得,大公司往往內部決策機制冗長、不擅長顛覆性創新,很容易被行業外的對手顛覆掉。大公司確實容易患上各種大企業病。聯想的解決方案是培養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識,為每個業務挑選真正的「主人」。他們能兩手沾泥,密切關注到產品和端到端價值鏈的每一個細節,他們能快速找到問題的根源,快速改正。

舉個Mirage團隊的例子。這是一個很小的團隊,與谷歌和迪士尼合作推出了我們的首款增強現實頭戴設備。當團隊看到這個機會時,他們果斷決定從平板電腦業務中擠出一些預算,對這款產品進行了大膽的投資。這款聯想Mirage AR遊戲產品後來成為去年消費類AR設備的銷售冠軍。團隊後來又推出了系列Mirage AR/VR家族新品,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新型智能設備。

你問2018年聯想幾次陷入輿論漩渦,對於外界的印象,我會不會替自己和聯想感到委屈?其實,在網際網路時代,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會有,而且很多會被放大,這的確對企業經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更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我經常跟同事們講,一個好學生,受到一兩次委屈可能是別人的問題,感覺到多次的委屈,就得檢討一下是自己的問題,還是環境發生了變化。

實際上,網際網路的發展讓現在的信息充分透明,每個人說話在網上都有很大的分量。所有的企業,尤其是好的企業,就容易在顯微鏡下被觀察,當然,這裡邊難免會有些誤解和誤傷甚至是惡意中傷,心態好的話,就可以把這看成是幫助自己,清理自己身上的細菌、雜質的好辦法。

我一直與我的同事們共勉,要認真傾聽網上對我們的批評意見,認真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把自己的肌體鍛鍊得更加健康,更加強壯。

2019年,對於正在全面擁抱智能化的聯想以及整個行業來說,我認為最大的變化應該是人工智慧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會不斷加速,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期將更快地到來。

聯想在新時代的新願景,就是通過布局智能物聯網、智能雲基礎設施和智能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成為智能變革時代的引領者和賦能者,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能夠賦能各行各業的、人工智慧全球化企業,成為人工智慧「雁陣群」中的一隻「頭雁」。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聯想不是中國公司"? 楊元慶和聯想集團緊急表態
    記者注意到,這段話的原始出處來自外媒The Inquirer(以下簡稱「INQ」),該文作者在聯想舉辦的Transform 2.0大會期間採訪到聯想CEO楊元慶,並發表了上述文章。   不過,事情很快有了反轉。9月16日,聯想集團發布聲明對此做出澄清。聯想集團在聲明中說:該報導曲解了楊元慶當時完整的表述,並在標題中斷章取義,進一步衍生出錯誤解讀。
  • 楊元慶:聯想就是中美互利雙贏的最好例子
    楊元慶:聯想就是中美互利雙贏的最好例子 2015-09-24 15:26: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當地時間9月23日,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在美國西雅圖市微軟總部舉行
  • 聯想柳傳志是否過早交班?楊元慶無奈「認錯」
    除了要公布聯想集團(992,HK)2003-200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外,聯想現任當家楊元慶還要面對國內上百家媒體和廣大股民澄清一個由來已久的疑問:聯想即將到期的三年計劃緣何流產。  在楊元慶看來,聯想未能完成上一個「三年規劃」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對市場的預期偏於樂觀,致使目標定得過高。
  • 楊元慶:聯想已投資5G多年 面對風口我們不需要跟隨誰
    劃重點 1過去這幾年,很多人說聯想錯過了這個風口,錯過了那個風口,其實面對這樣那樣的風口,我一直堅定地認為,我們不需要跟隨誰。
  •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開放與共建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開放與共建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5 23:29:
  • 美國打工皇帝庫克年薪1億不敵聯想CEO楊元慶
    2012年聯想CEO楊元慶的年薪就超過了7000萬元,在5年前楊元慶的年薪就已經超過了1億元了。即便去年光景不好,楊元慶的工資從1.3億降到1.2億,還是要高過庫克的年薪。看來庫克還是去錯了公司,按照他在蘋果公司的貢獻,對比楊元慶,拿個百八十億都不在話下。
  • 聯想全球誓師大會在東京收官 楊元慶宣布正式打響2018「四大戰役」
    正值櫻花開放的美好時節,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與來自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印尼、孟加拉、中國香港等聯想亞太大區10多個國家/地區的同事齊聚在此,大家在晚宴環節身著特色各異的民族服裝,用精美的晚宴、唯美的小提琴表演和振奮人心的頒獎致辭,共同展現了「一個聯想」的多樣風貌。
  • 科技輿情觀察:「聯想不是中國公司」?輿論形象固化該如何打破
    該文章經國內媒體編譯轉載,隨即引發輿論關注。16日,聯想集團與楊元慶相繼就此事進行公開澄清,稱該標題為斷章取義後的錯誤解讀,並表達了聯想立志要做植根中國的全球化企業楷模的決心。 事件走熱分析 1.傳播趨勢:公開回應刺激關注度陡升
  • 聯想筆記本上新,楊元慶談華為
    在今天的財報會議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他相信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一家公司沒必要做所有的事情,所以聯想並不打算做作業系統和晶片,而是會做好自己的角色,與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合作,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
  • 5G應用,聯想楊元慶怎麼說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迎接5G時代」的主題論壇中提出,5G商業化將促進智能+時代的到來。楊元慶指出,隨著5G商業化步伐的加快,整個行業隱含了三個明顯的趨勢:一是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出現;其次,傳統基礎架構向開始智能基礎架構轉變;第三,各行各業通過增強智能改進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決策方式。
  • 聯想CEO外媒面前稱不是中國公司 是翻譯的錯?
    近日,聯想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聲明,稱此前英國The inquirer網站的一個採訪是在斷章取義。採訪中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說,「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對此,聯想集團作出回應:該報導曲解了楊元慶當時完整的表述,並在標題中斷章取義,進一步衍生出錯誤解讀。
  • 楊元慶聯想年會吟詩明志:抓住歷史機遇全面發力智能變革
    過去兩年,受宏觀經濟和行業大勢影響,再加上自身轉型壓力,聯想的業績曾經出現了波動。用楊元慶的話來說:聯想正經歷史上最艱難的轉型!如今兩年過去了,站在聯想年會舞臺上,楊元慶目光中多了一些欣慰和自豪,他在致辭環節告訴員工:「只要我們找準了方向,只要清楚在哪裡夯實基礎、堅持不懈,好成績終將水到渠成。」
  • 3S戰略落地:被漠視的楊元慶領導力
    不過,我仍有兩個問題:一、這種矛盾的特徵背後,楊元慶的領導力如何養成的?二、面對不確定性時代,這種特質的楊元慶,能否率領聯想穿越新一輪行業周期?這是了解今日楊元慶領導力的一個關鍵文本。信裡,柳曲折表達了期盼,有意培養他接班。但柳心懷焦慮。他還不放心楊處理國企內部關係的能力,包括兩人之間關係。他要楊忠於自己,又不像出於私心;他要楊德才兼備,修補不足,兼顧多方利益,同時又讚揚他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他要楊多向自己匯報,思考不足。同時希望楊指出自己缺點。
  • 【直擊聯想全球科技創新大會】楊元慶全程飈英文 聯想在美狂發多款...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在聯想年度最大的科技創新活動上說。今年,聯想將全球科技創新大會(Lenovo Tech World』16)從中國北京搬到了美國舊金山。美國舊金山時間上午10點,一個全新的聯想開秀黑科技和技術願景。被團隊「洗腦」要演講而非講話,同時要穿著符合科技創新大會氣質的楊元慶全程用英文說。
  • 楊元慶為聯想制定一個「小目標」!營業額要提升50億美金!
    今日,聯想楊元慶是又公布了一個小目標。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智同道合」大會上表示,未來一財年聯想的目標是營業額提升50億美元,其中個人電腦等業務為30億美元,手機業務為10億美元,智能設備實現4倍增長。
  • 楊元慶:聯想沒必要做作業系統和晶片 華為「鴻蒙」已註冊商標
    科技秘曝消息,近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財報發布會上進行了演講。他在分上的言論引發了外界很大的爭議。在談及「聯想斷供華為」的謠言時,楊元慶認為華為一直是個人電腦的重要客戶。他解釋稱,聯想將在尊重各地法律的前提下,和所有客戶保持業務關係,這其中就包括了華為。
  • 林濤:徹底解讀 聯想招罵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5月23日,聯想在香港召開第四財季業績說明會,楊元慶對業績會很重視,有一次,為了參加業績說明會,寧可缺席烏鎮網際網路大會。在業績會上,楊元慶在描繪了藍圖之後,回答一個問題,是否擔心聯想被美國針對。有記者問,目前聯想在供應鏈方面是否有困境,對於聯想來說是不是一個問題,聯想如何面對?這是一個挖坑題,供應鏈的問題讓人直接聯想到華為與中興。
  • 華為有「理由」被美國針對,而聯想就沒有?看看楊元慶是怎麼說的
    從華為這一強有力的「回擊」就可以看出,美國目前對華為所造成的威脅並不是很大,畢竟華為憑藉著一直專注創新與研發的精神,為自己闖出了一番天地,不得不說,創新與研發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可謂是重中之重。然而聯想方面卻說道:聯想沒有打算也沒有必要去做系統和晶片,至於聯想為何會說出這一番話,聯想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目前已有眾多能夠自主研發生產系統或晶片的廠商,因此聯想大可不必進軍晶片以及系統領域,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 聯想被美媒評為全球最受讚賞的公司,楊元慶對此表態
    從去年開始聯想就備受大家的關注,網際網路上似乎掀起了一番「聯想美帝」的熱潮,但相信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聯想是中國品牌,只不過這些年楊元慶一直想把聯想打造成全球化的公司,為此柳傳志還發表了一篇長文,來捍衛聯想的榮譽。
  • 楊元慶懟華為三星:你們摺疊機是PPT產品!網友:聯想算哪根蔥
    就在消費者對此熱情高漲的時候,聯想總裁楊元慶卻大潑冷水。楊元慶在此次MWC大會上稱,很多廠商發布的摺疊屏都是PPT產品,展出時還被玻璃箱隔開不讓觸摸,「不知道是不是擔心真實的用戶體驗被大家知道。這些摺疊屏手機的價格很貴,都可以買好幾臺平板電腦了」,劍指華為與三星。不過,一位網友評論說:聯想手機算哪根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