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劑過熱損害軸承使「質子」M火箭發射失敗(圖)

2020-12-20 參考消息

資料圖: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

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國際發射服務公司於2月12日發布了2012年12月8日「質子」M火箭發射「亞馬爾」402(Yamal 402)衛星故障的調查結果。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發表聲明稱:工程師們將2012年12月「質子」M火箭「微風」M上面級故障的原因歸因為:過熱的推進劑注入「微風」M上面級主發動機,導致軸承損壞。

「微風」M上面級使用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原本計劃進行四次點火將俄羅斯「亞馬爾」402通信衛星送入轉移軌道。但「微風」M上面級在第四次點火時過早關閉,調查人員分析了導致上面級發動機渦輪泵靠近氧化劑一端軸承損壞的原因。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表示:「微風」M上面級發動機氧化劑四氧化二氮的溫度在發射時高於此前紀錄的氧化劑溫度。此外,發動機熱反浸也高於此前的紀錄,這進一步提高了氧化劑溫度。

發射三個半小時後,「微風」M上面級第三次點火之初,大量氣態氧化劑聚集於主發動機入口附近,氣體量超過了發動機設計規格。高出預期的溫度導致了液體氧化劑汽化。上面級主發動機第三次點火之初,大量氣態氧化劑進入上面級發動機渦輪泵,導致氧化劑渦輪泵軸承超速旋轉,未能得到液氧的常規冷卻。超速損壞了軸承,最終導致第四次點火過早關閉。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的工程師們沒有對「微風」M上面級進行設計變更的計劃,但該公司官員將對衛星和「微風」M上面級的熱量要求進行管理,保留適當裕度防止未來再度發生類似故障。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宣布「質子」M火箭的下一次發射將在3月26日進行。該次飛行將為墨西哥衛星運行商發射Satmex 8通信衛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軍事頻道

相關焦點

  • ——漫談運載火箭的...
    一、液氧/汽油——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推進劑   1926年3月16日,戈達德在麻薩諸塞州的奧本成功發射了歷史上首枚液體燃料火箭。這枚火箭採用液氧/汽油作為推進劑,總長約3米,頂部是0.6米長的火箭發動機,它的下方連接了兩個串向推進劑貯箱,用兩個長約1.5米的中空細管將液氧和汽油高壓擠壓到燃燒室中。3月16日,戈達德和妻子以及兩個助手在沃德農場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的發射試驗,雖然僅飛行了41英尺高、185英尺遠,歷時2.5秒,但這是人類第一枚液體火箭。
  • 外國網友評長五發射失敗:第一次聽說中國火箭失敗
    相信很多朋友心中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中國航天在火箭發射方面,擁有極高的成功率。所以聽到一次中國火箭發射失敗的消息,都有那種有生之年的感覺。我們找到了一位外國人,他剛好在網上發了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下:  他說:至於說到「發動機熄火」,我們並不了解事情的原委,但是火箭與航天是一門科學,並且是一門很深奧的科學。這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是一個新的組合,出問題的機率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失利並不完全是件壞事,甚至說是件好事,因為人們能從中學到新東西,尤其是在發射這麼大的一個火箭的時候。
  • 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前幾天,央視報導據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透露,我國將在2018年迎來36次超高密度航宇發射重任,承擔這一重任的就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這無疑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進程。
  • 從造火箭到租場地、發射上天,一次商業太空發射都有哪些參與者?
    "獵鷹重型"的藝術圖,一枚火箭的核心部件就是發動機/SpaceX發動機可以視為整個火箭中最高的技術瓶頸:本質上來說,現階段的運載火箭,不管什麼原理,本身的結構僅僅都是為了儲存燃料和支持頂部的有效載荷。一枚起飛重 500 噸的「獵鷹 9 號」火箭,有效載荷為 2.2 噸,僅佔起飛重量的 4%。
  • 「二手」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回收
    去年飛入太空的推進器在今年又踏上了旅途,並成功返回地球。在降低太空旅行成本的道路上,SpaceX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當地時間3月30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SpaceX用之前回收的助推器再次完成了發射。這也是全世界首次成功發射回收火箭。
  • 電子火箭的夢想與現實:一箭十星,火箭回收,金星之旅
    渾身漆黑、採用碳黑複合材料的這枚小型液體燃料火箭,名叫電子火箭(Electron rocket),其實並不是什麼純電驅動火箭,還是最主流最成熟的傳統化學動力火箭——以煤油、液氧為燃料推進劑(從土星五號到獵鷹系列火箭都使用)。之所以取名電子火箭,除了夠酷夠炫,是個噱頭外,最主要是因為火箭發動機的渦輪泵,沒採用傳統燃氣驅動,而是電動機驅動。
  • 淺談「電子號」火箭的新型發動機循環方式——讓商業航天更容易
    第二次突破——自持開式循環驅動渦輪泵除採用外部能源外,為什麼不能用發動機自身使用的推進劑?北美航空公司在設計Navaho的發動機XLR-43-NA-3時,採用了推進劑燃燒的燃氣驅動渦輪泵,以省去過氧化氫。採用這種設計的發動機稱為「燃氣發生器循環」發動機。"燃氣"是相對於雙氧水說的,因為工質是推進劑燃燒產物而不是分解產物。
  • 民營火箭發射失敗背後 零壹空間投資人起底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記者張曉暉儘管火箭發射失敗,仍然阻擋不住人們對重慶零壹空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OneSpace,以下簡稱「零壹空間」)的關注——這家被稱為中國第一家民營火箭的公司3月27日17時39分左右,名為「重慶·兩江之星」的OS-M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火箭升空幾十秒後出現異常,在天空中留下一道痕跡後消失在人們視線之外,發射任務失敗。零壹空間媒體運營專員郭柳華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這次發射失敗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驗,是公司成長的一次歷練。
  • 堪比電線桿:日本全球最小火箭發射失敗-日本,AJAX,火箭,全球最小...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AJAX)今天宣布,由於通信系統故障,全球最小的SS-520型迷你火箭的發射任務不幸失敗。AJAX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日本當地時間今天清晨8點33分(北京時間7點33分),SS-520火箭在日本南部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升空,原計劃7分30秒之後將衛星送入200公裡高度的軌道,但二級火箭點火失敗,最終墜入太平洋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 先看它如何"坐上"火箭直立行走
    9月9 日8時35分在酒泉發射場,承載著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1.5公裡外的發射區。在發射區開展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完成最終狀態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從2006年發射第一枚獵鷹1開始,SpaceX共進行過104次發射,其中獵鷹1失敗3次,獵鷹9失敗一次,成功率超過96%。失敗的獵鷹9火箭,是2015年6月28日搭載龍飛船原型的發射任務,所謂「發射失敗」,是指當時火箭發生升空後爆炸。
  •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D衛星 ——面對超重50公斤的衛星,火箭...
    今天(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9次飛行。 跟以往發射任務不同,為了將亞太6D衛星順利送到預定軌道,長三乙火箭專門減了肥。
  • 火箭成功發射,為長徵八號首飛貢獻「河北智慧」
    燕都融媒體記者 盧偉麗 通訊員 唐陽 魏後福 周清林 李寧/文 史悅/圖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據了解,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承載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併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發射能力。未來將實現發動機回收使用、多頻次發射等一系列科技目標,主要承擔我國未來商業火箭的發射任務。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航天人默默奉獻。
  • ()Elon Musk解釋SpaceX火箭發射失敗原因:氦氣瓶支撐件破裂(圖)
    今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接受訪談,談及了於6月28日發生的獵鷹9號火箭執行CRS-7任務發射升空後爆炸解體的事件。
  • 核動力推進火箭(Nuclear powered rocket),未來火箭的一個方向
    毋庸置疑,核動力火箭具有許多優勢。但是,在NASA過去40多年的航天探索中,美國只有8次航天發射涉及到了核因素。目前這個情況正在改變,特別是在2019年,規範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發生了有利於核推進的變化,下一代的新型火箭的研發工作,正在全新開始。為什麼要追求速度?
  • 火箭,升空!這群孩子搭載夢想的水火箭「發射」啦
    儘管這只是初中生的一個物理興趣比賽,但現場的氛圍非常活躍,因為大家知道,放飛火箭的同時,也在放飛未來的夢想。▲火箭升空「發射現場」熱鬧非凡每個火箭都有自己的發射前奏1月14日中午一點,準備發射「水火箭」的參賽者們來到了重慶南渝中學的操場,記者注意到,這些水火箭,都是同學們自己手工製作的。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此次使用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A平臺非常有名,歷史上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在這發射的,還有美國太空梭時期,大部分任務也是在這裡執行的。畢竟特斯拉是自己的公司,所以接送太空人到發射臺的車輛為特斯拉Model X,並印上了著名的NASA蠕蟲標誌,車牌為ISSBND(ISS Bound)。此次採用的推進火箭為獵鷹9號,Block5版本,編號B1058.1。
  • 不到30天,中國長徵火箭發射再失敗,李蘭娟院士的話不無道理
    本月9日,中國航天傳出了一則壞消息,我國發射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三級工作異常,並墜落,衛星發射失利。 我國火箭發射失利的報導,或多或少都會有,但是今年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接連報導失敗,著實讓人有些揪心。在上個月,我國發射的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出現異常,最終發射失利。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 日本主力火箭H2A火箭發射成功 信譽得以勉強保全
    中新網2月28日電據共同社報導,日本主力火箭H2A的7號機26日傍晚6點25分在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40分鐘後用於取代氣象衛星向日葵5號的MTSAT衛星被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就此圓滿成功。  這是自03年11月搭載情報收集衛星的6號機發射失敗以來日本時隔1年零3個月首次發射H2A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