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 日8時35分在酒泉發射場,承載著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1.5公裡外的發射區。在發射區開展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完成最終狀態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垂直轉運順利完成 天宮二號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搭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研究等航天醫學實驗設備,配備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在軌維修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目前,空間應用系統、酒泉發射場和測控通信等系統,已完成執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相關準備工作。
神舟十一號今年升空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並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實驗(2013年的在軌實驗時間是15天)。
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實驗。
△資料圖:天宮二號
解密長徵二號F火箭
相同的名字 不同的樣貌
發射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兩發火箭都是長徵二號F火箭,它們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雖然都叫做長二F,但是因為兩枚火箭所運送的乘客不同,這哥倆在外觀上還是有不少區別的。
如果說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的長徵二號F火箭是哥哥,那麼它要比這次發射天宮二號火箭的弟弟高6米多。哥哥頭頂上有個點像避雷針的裝置,叫做逃逸塔,是專門為保障航天員安全而設計的。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二號F火箭副總師劉烽:「逃逸塔主要是起到在火箭出現故障的情況下,能夠使航天員脫離危險區,增加了逃逸系統,保障航天員的安全。」
哥倆在外形上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包裹飛船的火箭整流罩,它除了可以保護飛船,同樣還有幫助航天員逃逸救生的功能。當火箭上升到高空,逃逸塔被拋掉時,整流罩就要擔負逃逸塔的職責了。
此外發射神舟十一號的火箭不僅有逃逸救生系統,還有故障檢測系統,如果把它們比作火箭上帶的兩個醫生,逃逸救生系統負責做手術,那麼故障檢測系統就是給手術提供了依據。這在發射天宮二號的火箭上是沒有的。
長徵二號F系列火箭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個頭最大,重量最重,系統最複雜的火箭,也是我國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專屬火箭,以一型火箭為基礎發展出兩種執行不同任務的火箭,也是運載火箭設計中提高效率的好思路。
四個助推 九臺發動機
發射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火箭是一種兩級半火箭。簡單說它的主體部分,也就是芯級由兩級火箭上下組裝而成,而剩下的半級是捆綁在火箭四周的小火箭,專業名稱叫做助推器。
劉烽:「捆綁這個助推器後,它的起飛推力明顯增大,加速度也增大,可以給後續入軌這個能力大幅度提高。」
有了四個助推的幫忙,長徵二號F火箭才能託舉起重量超過8噸半的天宮二號。而專家介紹說,長徵二號F火箭的四個助推器各有一臺發動機,加上一級的四臺發動機和二級的一臺主發動機,整個飛行過程基本上就利用這九臺發動機來提供動力。
而在火箭的頂部,就是包裹著太空飛行器的整流罩了,當火箭在大氣層裡飛行是,它可以減少火箭飛行的阻力,又能把裡面的太空飛行器保護在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裡。不過,在火箭衝出稠密大氣之後,整流罩就會被拋掉。事實上,在火箭運送太空飛行器的過程中,主體結構都會陸續分離拋掉。
正是在這樣的越飛越輕快的過程中,火箭加速到每秒7.9公裡的速度,讓太空飛行器能夠克服地球引力,在宇宙中穩定運行。
責編:侯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