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完美謝幕,謝謝你為我們指明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2020-12-23 觀察者網

據「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kepubolan)消息,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天宮二號,一次在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獻上華麗終章,就此完美謝幕。今天,回頭看它的每一幕,依然感到震撼無比。

天宮二號(圖源:中國載人航天)

第一幕: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中國載人航天逆襲之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9月21日正式開始,又叫做921工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重要的科技工程之一,最終目標與國際同行完全一致:建立一個能多人長期駐留的大型空間站。

在那個年代,能做到這個地步的僅有繼承蘇聯遺產的俄羅斯「和平號」——當時人類唯一在軌的空間站。美國則專注於龐大而昂貴的太空梭計劃,平均一次任務花費高達近15億美元(2000億/135次),最後選擇了跟俄羅斯合作共建國際空間站。歐洲、中國、印度、日本等則提出了各自的載人航天計劃。如今看,很顯然,世界範圍內有且只有中國做成了,還一舉打破了蘇聯/俄羅斯和美國自1960年代起在載人航天領域內的壟斷,直到今天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空間站也不是一天就能上天的。要想把空間站送上天,需要成熟的載人運載火箭系統、載人飛船系統、貨運飛船系統、地面發射系統、長期在軌空間站、航天員訓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回收系統、空間應用系統等多個系統全方面的支撐,缺一不可。

因為適用於載人航天這個龐大系統工程的從來都不是「木桶短板」理論,而是「木桶桶底」理論: 有一個環節弱了,它就直接變成桶底,結果將是木桶連一滴水都裝不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全面航天技術封鎖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條艱辛無比但又堅持不懈的逆襲之路,啃下了一個接一個硬骨頭。在天宮二號之前,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射,此時已經獨立自主研發了7年時間,主要實現兩個突破:載人火箭長徵2F和實驗性質的飛船測試,僅飛行21小時。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飛船大幅改進和長時間穩定的飛船導航制導與控制。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經過兩次測試後,正式將飛船定型。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全面檢測飛船的逃逸系統、生命維持系統和返回系統,最後一次全面檢驗載人航天技術。

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劃時代發展的見證者(圖源: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楊利偉升空,中國打破蘇美壟斷,成為世界第三個能實現獨立自主載人航天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多人多天任務,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太空中停留了5天,遠超楊利偉的21小時。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出艙行走,由翟志剛完成,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突破。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實現一個重大突破:中國首個空間站/實驗室,它超期服役了兩倍壽命。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無人情況下對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中國兩位最美航天員王亞平和劉洋(圖源: 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發射,主要實現兩個重大突破:載人情況下與天宮一號兩次對接,中國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劉洋。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重大突破:對接天宮一號,多人次短期在空間實驗室生存。

上述任務每一個都是大的技術突破,也沒有任何兩次任務是重複的,且實現之後立即攻克更難的下一步。如果技術難就多花幾年,技術相對簡單就快一些,從時間軸上就能看出來絕對是獨立自主發展,一步一個腳印。

而總體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實現航天員天地往返,神舟一號至六號已實現;第二步全面突破發展空間站的核心技術,如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空間實驗室、貨運補給、多人中長期生存;第三步,建立大規模長期載人駐留的空間站。

神舟十號任務之後,中國載人航天迎來了最重要的節點:到底能不能研製出可以長期在軌的空間站?是否能實現多人次長期在軌生存?如果長期生存,如何解決貨運補給問題?在完成基本工程任務之後,能不能用空間站做世界級科學研究?能不能給載人航天第二步做一個總結,開始進入第三步?

帶著這些疑問,天宮二號應運而生!

(下頁,第二幕)

相關焦點

  • 中國「傳奇」迎謝幕時刻,天宮2號落葉歸根回歸地球,落南太平洋
    明天,不朽「傳奇」天宮二號就要結束其光榮使命回歸地球了。作為「天宮」系列的老二,它的完滿回歸,意味著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部完美收官,並為即將到來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自2016年9月成功發射入軌後,天宮二號就開啟了它的「勞模」生涯。之所以說它是「勞模」,是因為它的設計在軌壽命是2年,但截至目前,天宮二號已經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了。
  • 人類登月50周年丨仰望天宮二號 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神秘的宇宙日月星辰的無窮變化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與靈感而飛天探月則一直是我們不變的夢想!從明朝初年,萬戶陶成道為實現像鳥一樣飛上天的綺夢用47枚火箭和兩隻大風箏開始了人類第一次飛天的嘗試到1957年10月4日史上第一個人造物體蘇聯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地球衛星被成功發射入軌它的電子尖叫傳遍全世界宣告了太空時代的來臨到1961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落於南太平洋 華美謝幕
    再見,天宮一號,但屬於你的精彩瞬間永遠難忘。◆飛天:太空首迎「中國宮」1992年,作為中國載人航天戰略的一部分,研製目標飛行器的方案,在早期規劃的時候就已經確定。2009年,天宮一號模型公開亮相——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採用資源艙、實驗艙兩艙構型。
  • 天宮二號獨家故事:1036天熱血青春!
    這一晚,天宮二號發射升空。他一早就來到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運控大廳,觀看從前方傳回的實時畫面。隨著一聲巨響,火焰從塔架兩側噴出,長徵火箭「馱」著天宮二號騰空而起!事後,中國青年報以《今晚,你比月亮還要亮》為題報導了那一晚的情景。1036天的太空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 天宮二號:古代神話與航天傳奇的完美融合
    從昨晚開始,到今天早晨,天宮二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刷滿朋友圈,在各大媒體,網站,天宮二號的相關報導,成為最紅的詞,我堅信,今天,天宮二號必然成為我們的網紅。因為天宮二號再次在太空彰顯中國力量,讓國人自豪。天宮二號發射的圓滿成功就是我們中國自信,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再次昂揚,我們當然自豪。因為天宮二號能夠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翻天福地的變化,讓國人幸福。天宮二號的發生成功,不僅是我們中國力量的彰顯,是我們國家建設的巨大成就,而且,能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生活幸福的巨大變化,天宮二號的紅利將溫暖我們每個人。隨著網際網路的大範圍普及,各種隱私信息越來越多地暴露在網際網路上。怎麼辦?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同時該試驗也是我國首次實現1.6Gbps碼速率的天地業務數據雷射通信傳輸,為後續空間任務更高容量的數據傳輸打通了道路。此外,這為載人航天的空地間量子保密通信,以及未來實用化天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奠定了基礎。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天宮一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雛形,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有6名航天員曾駐留其中。天宮一號突破的空間交會對接、航天員短期駐留等關鍵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積累了重要技術基礎。
  •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天宮二號」總設計師:不再有天宮三號 三年後...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玉璽)「天宮二號」後,不再開發「天宮三號」,中國將直接進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預計2020年建成。11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國資委聯合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中國航天技術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簡稱航天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就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展做出上述介紹。「天宮三號」任務已併入「天宮二號」航天五院成立於1968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顆商業出口衛星的誕生地。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樊晨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的系統是模塊化設計,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
  • 天宮二號,你的包裹已經發出,請注意查收
    三,二,一,點火。時鐘定格在4月20日19時41分28秒。隨著指令員的倒計時,「天舟一號」從海南省文昌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的地面拔地而起,向著太空中的小夥伴「天宮二號」飛去。在這趟航程中「天舟一號」充當了一個「快遞員」的角色,不僅承擔了給懸掛在銀河的「天宮」 「加油」和運輸貨物的重擔,還負責將未來空間站裡的廢棄物帶回大氣層進行燒毀。
  • 天宮二號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順利入軌-天宮二號,空間站,航天...
    據最新消息,15日晚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確控制下,於16日成功實施了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據悉,和之前的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和飛船返回,開展軌道高度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不過飛行任務的軌道控制策略與測控模式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體室主任陳險峰說:「天宮二號目前狀態良好,各分系統工作正常。」
  • 為什麼南太平洋成為了天宮二號最後的歸宿地?
    (大意:時光漫漫流逝,所有的花都去了哪?) ——美國民謠《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前天,在軌工作近3年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功成身退,在科技人員的控制下,離開正常工作軌道,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
  • 天宮二號是幹什麼的 五個問題讓您快速了解
    天宮二號將肩負著精確對接神州十一號的首試任務。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832.htm  按計劃,天宮二號經過幾次變軌,將進入到高度約384公裡的運行軌道,等待迎接計劃於10月中下旬發射的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下面幾個問題將快速幫你了解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 天宮二號成功釋放伴隨衛星 將為「天神」組合飛行拍照
    中國科學院研製的伴隨衛星於9月15日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入軌,經過約40天在軌貯存,於昨天早晨7點31分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在釋放過程中,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利用手持攝像機從艙內拍攝到了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下方百米之外掠過的視頻。
  • 天宮二號:想你們!我要回來啦!
    文字丨付毅飛製圖丨陸越Hi,我是天宮二號。想你們!自從2016年9月15日離開家鄉,我已經在太空工作快三年了,比設計的工作時間多出10個月。2016年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還真是!只過了一個月時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就來看我了,還帶來兩名航天員帥哥。你好,天宮二號!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這將是天宮一號最後的謝幕。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二號為啥帶這本書帶上天?聽楊利偉講端詳
    2016年11月22日,楊利偉向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颺交接「天宮二號」搭載物品《家風》。 人民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申寧)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升空。 「我們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家風對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傳承,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這本書主要還是以教育孩子為主體的。」楊利偉說,每一次的航天飛行,都有一些任務配重,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包括為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做宣傳。我想這也是航天文化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做的一點工作。所以,出於這個考慮,我們把這本書搭載上去,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家風,能夠更好地關注我們傳統文化。
  • 肇俊哲完美謝幕 遼小虎如夢重聚
    遼足隊長、9號肇俊哲首發出場!  在一個美好的夜晚,肇俊哲按照既定的劇本,開始了自己的謝幕表演。只要遼足保級成功,這場表演將完美收場。  曲聖卿:小肇真讓人驕傲  如果說,首發出場是計劃中最必須要有的環節,那麼,請來1999遼小虎的兄弟們親臨現場,見證自己退役,見證一代青春的收尾,見證一段飛揚歲月的完結,則是肇俊哲退役賽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戲碼。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綜合新華社電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 蔡康永微博解讀"康熙"謝幕:在幕落下時,謝謝你
    人民網12月4日電 臺灣綜藝《康熙來了》日前結束最後一次錄製,為長達12年的節目暫時畫上休止符。昨天,主持人蔡康永在個人微博發表一段感言,將這次告別形容為「在幕落下時,謝謝你,我們陪伴了你,你也陪伴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