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在即。
三,二,一,點火。
時鐘定格在4月20日19時41分28秒。
隨著指令員的倒計時,「天舟一號」從海南省文昌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的地面拔地而起,向著太空中的小夥伴「天宮二號」飛去。
在這趟航程中「天舟一號」充當了一個「快遞員」的角色,不僅承擔了給懸掛在銀河的「天宮」 「加油」和運輸貨物的重擔,還負責將未來空間站裡的廢棄物帶回大氣層進行燒毀。當然,「天舟一號」此行最大的亮點還是,在達到「天宮」後,完成太空在軌推進劑補給,即通俗稱謂的「太空加油」。這可不是個簡單的工作,掌握了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的國家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其中,實現了在軌加注應用的只有俄羅斯。
「天舟一號」是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它全長10.6米,最大直徑3.35米,總重量13噸,是目前我國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太空飛行器,此番遠航它要攜帶6噸多重的燃料和物資飛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6噸或許只是一個數字,6噸貨物的重量或許常人沒法精確想像。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蘋果半斤重,6噸就有24000個蘋果;如果一個成年人體重120斤,6噸就有100個人。「上行載貨比優於國際現役貨運飛船」,是中外媒體送上的讚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再來說說「天宮二號」。
資料圖: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
2016年9月15日,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2號由長徵2號F T2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與2011年9月29日升空的天宮1號相比,天宮2號在外形、結構、尺寸和質量上基本沒有變化,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電池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仍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式構型,設計在軌壽命不小於2年。
天宮2號主要完成以下三大任務:
一是接受神舟11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30天的中期在軌駐留任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這項任務已於2016年10月~11月由駕駛神舟11號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2號上圓滿完成。
資料圖: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入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
二是接受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1號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這項任務將由2017年4月中下旬發射的天舟1號貨運飛船與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通過3次交會對接來完成。
二是接受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1號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這項任務將由今天發射的天舟1號貨運飛船與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通過3次交會對接來完成。
三是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這項任務自天宮2號升空後就開始了,將一直持續到退役為止。
今天,「天舟一號」成功的發射了,之後的幾天裡,它將與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先後進行3次交會對接,開展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空間應用和航天技術等領域的多項試驗和實驗。
至此,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第二階段任務就將圓滿結束,開始實施第三階段任務——建造空間站。
中國人「上九天攬月」的夢想也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