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電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起飛後約10分鐘器箭分離進入初始軌道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起飛後約10分鐘器箭分離,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初始軌道,之後變軌進入高度約393公裡的軌道,進行在軌測試。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將開展平臺和空間應用載荷測試,並於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前,做好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
10月中旬,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也在這裡發射,入軌後經變軌調相,與「天宮二號」在高度為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組合體運行第30天,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分離,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天宮二號」繼續在軌飛行。
天宮二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武平表示,天宮二號安排了一批體現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科學與應用任務。這其中,空間冷原子鐘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是天宮二號14個應用和試驗項目中的3個重點項目。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表示,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戰略現正處於第二步第二階段。天宮二號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才能相繼進入太空。可以說,天宮二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天宮二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即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焦點
天舟一號明年上半年對接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發射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核心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空間實驗室任務主要包括:今年6月25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這個任務目的已經實現;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交會對接,將於今年10月進行;天宮二號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交會對接,計劃明年上半年實施。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搭乘兩名男航天員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不會出現女航天員的身影。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訪問天宮二號時,可為天宮二號補加推進劑,使其在軌工作時間更長。「這是空間站建造非常重要的技術。」周建平解釋,未來空間站需要持續在軌飛行十幾年,無法一次把燃料、消耗品等都帶上去,需要在軌補加,「就像空中加油一樣」。
「空間實驗室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會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周建平說,「2018年前後,我國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其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
周建平透露,空間站建成後,額定設計容納3名航天員。由於空間站需要連續駐人,之後將會採取乘組輪換制,因此在輪換期間空間站裡最多能達到6名航天員。
2016年
6月25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交會對接,將於今年10月進行
2017年
天宮二號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交會對接,計劃上半年實施
2018年前後
我國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2020年前後
我國將建成空間站。其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