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墜入南太平洋海域:永別了!天宮二號

2020-12-22 騰訊網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21點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先後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完成4次交會對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並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裡,完成多項拓展試驗,為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約600公斤重的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開展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重大應用效益的成果。其中,天宮二號搭載的空間冷原子鐘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的冷原子鐘,根據在軌測試結果推算冷原子鐘日穩定度達到7.2E-16;中歐聯合研製的伽瑪暴偏振探測儀(POLAR)是國際首臺寬視場、高效率的專用宇宙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儀器,成功探測到55個宇宙伽瑪暴事例,為國際伽瑪暴聯合探測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天宮二號還搭載太空養蠶、雙擺實驗、水膜反應等3個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實驗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據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1992年正式立項實施,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經過20多年獨立自主發展和接續奮鬥,先後成功將1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1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實現11名航天員共14人次太空飛行和安全返回,圓滿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務,為第三步建造中國人自己的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空司,在維也納聯合發布第一批中國空間站空間應用國際合作項目定選結果,來自全球5大洲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從獨立自主發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

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以赴加緊備戰空間站飛行任務,以時刻準備出徵的衝鋒姿態,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的到來。

來源 | 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來源:新京報在太空遊弋了近六年半的天宮一號,昨天「回家」了。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 天宮二號已回家,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
    遨遊太空近3年的天宮二號19日晚在預定時間內返回地球,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用極其壯烈的方式為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畫上圓滿句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天宮二號下周將受控離軌,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效果圖。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西經160度~90度、南緯30度~45度)。
  • 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西方權威科學家表示,天宮一號落在有「太空飛行器公墓」之稱的南太平洋的一塊水域,那裡是經常落入太空殘骸的區域。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消息公布後,很多外媒進行了報導。
  • 為什麼南太平洋成為了天宮二號最後的歸宿地?
    ——美國民謠《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前天,在軌工作近3年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功成身退,在科技人員的控制下,離開正常工作軌道,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在一千多天的工作中,她接待了來訪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為太空人們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太空之家。
  • 中國「傳奇」迎謝幕時刻,天宮2號落葉歸根回歸地球,落南太平洋
    明天,不朽「傳奇」天宮二號就要結束其光榮使命回歸地球了。作為「天宮」系列的老二,它的完滿回歸,意味著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部完美收官,並為即將到來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自2016年9月成功發射入軌後,天宮二號就開啟了它的「勞模」生涯。之所以說它是「勞模」,是因為它的設計在軌壽命是2年,但截至目前,天宮二號已經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了。
  • 外媒關注天宮一號「回家」:超期服役多年 墜入南太平洋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 外媒稱,天宮一號4月2日在呼嘯著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遇高溫解體,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據法新社4月2日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毀。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告訴記者,中方多次向聯合國外空司通報有關情況,保持信息公開透明。他還說:「據我了解,目前沒有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落於南太平洋 華美謝幕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兩位舞者,都來自中國: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11月3日凌晨1時36分,12把對接鎖準確啟動,上千個齒輪和軸承同步工作,天宮與神舟毫不猶豫地牽手相擁,開始12天的雙人太空之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 天宮二號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順利入軌-天宮二號,空間站,航天...
    據最新消息,15日晚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確控制下,於16日成功實施了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據悉,和之前的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和飛船返回,開展軌道高度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不過飛行任務的軌道控制策略與測控模式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體室主任陳險峰說:「天宮二號目前狀態良好,各分系統工作正常。」
  • 天宮二號:想你們!我要回來啦!
    文字丨付毅飛製圖丨陸越Hi,我是天宮二號。想你們!自從2016年9月15日離開家鄉,我已經在太空工作快三年了,比設計的工作時間多出10個月。2016年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還真是!只過了一個月時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就來看我了,還帶來兩名航天員帥哥。你好,天宮二號!
  • 天宮二號獨家故事:1036天熱血青春!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這是天宮二號與大氣層接觸帶來的絢麗閃光,它最後的生命軌跡定格在這瞬間。
  • 天宮2號即將墜毀,不會有天宮3號了,將會有新的空間站!
    天宮2號的全稱是天宮2號實驗室,它是在天宮1號中國自主研發的第2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1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目前天宮2號一直在空中正常的運行著,但是在一周之後天宮2號將會人為的受到控制,進入到大氣層並且墜毀。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謝謝你為我們指明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據「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kepubolan)消息,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天宮二號,一次在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獻上華麗終章,就此完美謝幕。今天,回頭看它的每一幕,依然感到震撼無比。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 航天專家:今年上半年會墜落但不會危害地面
    朱樅鵬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資料圖 天宮一號艙內1天宮一號運行狀態仍在定期更新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
  • 殘骸將墜落南太平洋,天宮2號停止在軌運行,5年內趕超西方大國
    圖為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3362期】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宣布天宮2號停止在軌運行,即將重返大氣層,而墜落目標選定在了南太平洋,對此,有俄羅斯專家稱中國太空站的第三步開始了,現在的天宮2號還只是實驗室,但中國已經在它上面驗證了建立大型空間站所需的技術,隨著天宮2號的殘骸將墜落太平洋,中國將開始建設大型空間站的計劃,將在5年內趕超西方大國。
  • [山西新聞聯播]天宮二號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 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山西新聞聯播]天宮二號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 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天宮二號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天宮二號」總設計師:不再有天宮三號 三年後...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玉璽)「天宮二號」後,不再開發「天宮三號」,中國將直接進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預計2020年建成。11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國資委聯合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中國航天技術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簡稱航天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就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展做出上述介紹。「天宮三號」任務已併入「天宮二號」航天五院成立於1968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顆商業出口衛星的誕生地。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天空是蔚藍色,宇宙是黑暗的,是閃亮的,是無限的,是畏懼的,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空間,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存活了將近50億年,和宇宙相比,地球微不足道,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工作,建立了國際空間站,如今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成為最後唯一的希望
  • 天舟一號完成兩次軌道控制 運行狀態良好|貨運飛船|天宮二號|西安...
    作為我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所屬的三亞、廈門、喀什、渭南、青島等多個測控站點與遠望測量船組成測控網,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持續跟蹤測控。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潘偉全:截至到今天上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已經完成了兩次的軌道控制,目前,飛船的飛行狀況良好,後續還要再進行兩到三次的軌道控制,保證貨運飛船控制到天宮二號的後下方,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樊晨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的系統是模塊化設計,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