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2020-12-18 前瞻網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黃琨 • 2019-10-17 15:06:06 來源:前瞻網 E208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2名太空人順利升空。本來,經歷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的多次任務,中國人對「上天」之後已經習以為常,不復一開始的激動。但是,這次任務加上1個月前的「天宮二號」上天,又引發了一波關注,因為這意味著,我國的空間探索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2016年10月17日7:30,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本次任務的航天員採用「老帶新」的陣容,已經有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天經驗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帶著新航天員陳冬。

發射2天後的10月19日1:11,「神舟十一號」在多次變軌後,開始以自主控制狀態飛向「天宮二號」。經過2個小時的準備和調整,3:24,「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後,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6:30,景海鵬打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對接艙門,率先進入「天宮二號」。大約半小時後,陳冬也「飄」了進來,2人共同對著「天宮二號」內的攝像頭敬了個禮,宣告未來30天的空間實驗室駐留任務開始,也標誌著本次任務最重要的目標達成。

按照既定的任務流程,2016年11月18日13:11,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向「神舟十一號」發送了返航指令,2個飛行器順利脫離。13:59,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在前幾次「神舟」任務中,中國太空人已經達成了從載人航天到出艙行走的成就,中國人對太空已不再陌生。但他們自始至終沒有在大氣層外停留太久,匆匆上去又匆匆回來,對於宇宙來說,仍然是個過客,這是遠不能滿足探索星辰大海的目標的。

「神舟十一號」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的發射代表著中國的空間探索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空間站建設。

按照20年前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第1步艙外行走已經在「神七」實現,第2步「神八」無人對接成功,第3步「神九」也完成了手控對接。無疑,下一階段的計劃就要被提上檯面,當「神十」順利完成無人對接後,有人對接任務順理成章地登臺亮相。

從這一意義出發,「神舟十一號」飛船被賦予了2項核心任務。

一是實現與當年9月升天的「天宮二號」對接。在這個過程中,航天員和地面科學家克服了中長期定軌預報精度要求高、對接軌道遠導控制策略設計難度大、短弧段快速測定軌要求高等困難,順利完成返回前快速軌道的控制和伴星飛越觀測及駐留軌道控制的任務。

二是向「天宮二號」送人。當然,「送人」只是簡單說法,考慮到未來建設空間站的需要。把人送上去之後,還需要配套體系,保證航天員能駐留在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本次任務就在太空醫療保障、失重生理效應防護、保證航天員營養食物供應等考驗了中國科學家們。

隨著「神舟十一號」任務的順利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已經辦妥。未來中國航天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座軌道空間站,由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構成,總質量接近100噸。

根據最新消息,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正穩步推進,計劃2020年執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區合練及首飛任務,瞄準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參考日曆 | 「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當年埃菲社就指出,神舟飛船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日本《讀賣新聞》則表示,神舟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的航天計劃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是一項旨在增強國威的國家工程,目的是為了確立中國在21世紀的大國地位。為美國太空梭計劃工作了22年的專家奧伯格,在美聯社的採訪中說:「這基本證明中國人的空間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起飛後約10分鐘器箭分離進入初始軌道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起飛後約10分鐘器箭分離,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初始軌道,之後變軌進入高度約393公裡的軌道,進行在軌測試。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將開展平臺和空間應用載荷測試,並於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前,做好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
  • 神舟十一號的「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
    資料圖:神舟十一號飛船原標題:神舟十一號的「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本報記者 付毅飛10月17日凌晨舉行的航天員出徵儀式上,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英姿讓人難忘。他們設計了一套方案,計劃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開展試驗,但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證「航天蠶」從發射到太空生活期間的安全和健康。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科技人員專門研製了一間太空屋。 這間太空屋外形像顆膠囊,有手掌大小,對於蠶來說足夠寬敞。其兩端的半球體用航天級合金打造,中間部分採用特殊透明有機玻璃。兩種材料都很輕,且易於加工製造。透明的房子,便於航天員隨時觀察。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後,這部史上最燃國產劇好戲剛剛開始
    作為中國版「燃燒的遠徵」的重要節點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景海鵬和陳冬將在軌飛行30天,並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為中國空間站建設打下基礎。如今,中國為全世界上演了最新一季《神舟十一號》。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反應都會差不多:「什麼!都十一號了?」,「厲害了我的國!」這些,對於浩瀚宇宙、對於《中國航天追夢》這部超燃系列國產連續劇,好戲剛剛開始,後續更加精彩。最燃國產劇的下一季已經預訂神舟十一號是以往航天探索的結晶,卻也只是下一次航天探索的基礎。
  • 老報新說:歷史上的今天 神舟十號成功發射譜寫中國航天夢想
    今天是2020年6月11日,鞍山集報(雷鋒)文化收藏館館長、鞍山孫凱家庭藏報館館長孫凱,為大家講述報紙藏品中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故事。今天,孫凱與大家共同回顧下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向著發射場出徵。
  • 神舟十一號17日發射 整流罩將墜落榆陽神木境內
    榆林市政府通告  接上級通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按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升階段經過我市上空,其整流罩殘骸將墜落於我市榆陽區、神木縣境內,落區範圍1500平方公裡(東西50公裡,南北30公裡),主要涉及榆陽區6個鄉鎮(分別是小壕兔、孟家灣、牛家梁、金雞灘、麻黃梁、大河塔)和神木縣2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讓世界為之矚目。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人是誰吧!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使楊利偉成為了中國飛天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取得關鍵性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是世界載人航天的一個新時代。
  • 中國航天牛!天宮2號、神舟11號都來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據這位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後,意義重大。
  • 常識判斷|科技常識——中國航天發展歷程
    (3)1992年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4)2003年「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實現了工程第一步任務目標——天地往返。 (5)2008年「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成功, 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出艙行走。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中國航天: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30分,新型長徵二號F託舉著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直上九霄。在圍繞地球飛行14圈後,飛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首次無人飛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爭八保九」,即爭取1998年、確保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之初設定的目標。
  • 官宣 這枚火箭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這篇題為《吹響衝鋒號角 全力以赴保成功》的報導中提到:   今年上半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211廠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任務目標>2016年景海鵬和陳冬的長期駐守空間實驗室,藉助長徵二號F型火箭,總計有11艘「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將11位航天員安全送上太空。
  • 中國神舟(中山)航天樂園擬明年動工,系全國首個航天主題公園
    兩個月前,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的場景,仍讓人記憶猶新。而研製這艘中國首個貨運飛船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也將在中山布局「航天」衍生產業版圖:由該院和中山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手打造的位於中山市神灣鎮的國內首個航天主題公園項目、中國神舟(中山)航天樂園傳來最新動態,計劃於明年動工建設。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小米自主研發處理器跑分首曝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最新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剛剛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一號到十號發射時間地點、返回時間著陸點和航天員匯總
    神州十一號飛船17日7時30分成功發射,兩位航天員將展開為期33天的太空之旅,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返回時間: 11月21日凌晨3點41分  發射地點: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評論反應:此間評論高度評價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稱其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對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 ——朱靜院士談神舟六號發射現場觀感
    無標題文檔諸葛借東風  科技顯神威 ——朱靜院士談神舟六號發射現場觀感 >  在近日舉行的我校材料系「追求人生真理,獻身祖國人民」系列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材料系教授朱靜同材料系全體學生黨員分享了自己現場觀看「神舟」六號發射的感觸。
  •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首張合影圖像傳回到地面
    京華時報訊(記者潘珊菊)昨天,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首張合影圖像傳回到地面。10月23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搭載的一顆伴隨衛星在太空中成功釋放,並且對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組合體進行了第一次拍照。  據了解,伴隨衛星回傳的首批圖像共有300多幅,全部來自衛星上搭載的一臺紅外魚眼相機。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此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長十一,十一連勝!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