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天宮一號」已完成總裝 發射進入倒計時

2020-12-18 搜狐網

  "已完成總裝"8月升空美媒稱天宮計劃實用價值高而美國已在走下坡路——

  天宮升空倒計時中國扶搖直上

  7月底,外媒就將"天宮一號預計8月升空"的話題慢慢升溫到現在。而《朝鮮日報》一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於近日完成總裝,天宮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讓中國宇宙空間站計劃再次走入媒體的視線中心。

  一些外媒甚至發出這樣的聲音:中國成為了經濟的超級大國,而目前正走在成為軍事大國的路上。中國推出了自己的建立空間站的計劃,並將和國際空間站相抗衡。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大可不必如此誇大其詞,因為天宮一號只不過讓中國在太空力量上適度增加而已,"只是沿著美國和前蘇聯幾十年前走的路,邁出了一小步。"儘管如此,美國華盛頓的專家仍然將其解釋為,有這樣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正在扶搖直上,而美國卻在走下坡路。

  展望

  空間對接是最大難點迄今只有四家曾成功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一是航天員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實現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間站。此次發射是完成第二步的後續任務,為完成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基礎。

  不過,有報導指出,"交會對接"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國外太空飛行器在空間交會對接過程中就曾失敗,如俄羅斯"進步M3-4"飛船與"和平"號空間站在對接過程中相撞。

  韓國《朝鮮日報》也寫道,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飛船對接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宇宙空間站距離地球表面約300公裡,以每秒8公裡的速度繞地球運行,其速度為槍彈的10倍。宇宙飛船需要找到國際空間站,並以相同的高度及速度飛行,若兩者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時,將飛船連接口與空間站對接。連接裝置的口徑僅為10至30釐米。一個很小的誤差,也會讓飛船拋向離空間站很遠的地方。

  《朝鮮日報》稱,迄今為止,自主建設宇宙空間站的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而成功對接宇宙飛船的除了以上兩國,還有歐盟和日本。

  前蘇聯於1971年發射了人類第一座宇宙空間站"禮炮1號",美國於1973年成功發射一座叫"天空實驗室"的空間站,並分別在太空對接成功。

  歐盟和日本則分別於2008年和2009年向國際空間站發送了無人太空飛船,和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不過,歐盟和日本只能說是參與了國際空間站項目,而很難視其為自主建造。

  抗衡

  美國退出只剩中俄天宮代替國際空間站?

  天宮一號為什麼這麼惹眼?《今日美國》稱,在美國全部宇宙飛船擱置以及太空人計劃未來規劃爭論時期,中國天宮一號的發射自會引來更多關注。

  而中國的"雄心"也招來了各種猜忌。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稱,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中國太空觀察家和資深分析師顧克岡表示,8噸重的天宮一號比美國1973年發射的80噸重的"太空實驗室"要小得多,而且也比俄羅斯1986年發射的20噸重的"和平號"空間站小。

  報導預計,中國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早期完成70噸重的空間站的建設任務。顧克岡指出,到時,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如果這兩件事果真發生的話,中國的空間站屆時將成為新的國際空間站。

  "中國成為了經濟的超級大國,而目前正走在成為軍事大國的路上。中國推出了自己的建立空間站的計劃,並將和國際空間站相抗衡,"美國媒體這樣寫道。

  6月份,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擱置了其全部宇宙飛船,如今,全球只剩俄羅斯還具備輸送太空人出入國際空間站的能力。

  此外,韓國媒體稱,中國空間站的研發費用高於俄羅斯。據估測,中國在航天領域投入的費用為年均15億至20億美元。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世界安全研究所官網表示,從對外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國家航天局年均預算為5億美元左右,但西方研究機構分析認為,中國年均宇航研發預算高達15億至20億美元。其數額雖然低於美國和歐洲,但和日本相仿,高於俄羅斯。

  ●專家解讀

  民用競爭不可少和美差距仍很大

  今天上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在接受《法制晚報》採訪時表示,對於外媒"太空競賽"以及"取代國際空間站"的說法,主要是緣於美國等國家太空發展緩慢,沒有中國發展快的一個反應。

  他告訴記者,以前美國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現在看到中國的快速發展,感覺有點著急,而且把中國當成了一大挑戰。

  對於競賽,滕建群說,競賽可以分為兩種,軍事上的競賽中國是堅決反對的,而在和平利用上,現在很多太空技術都是民用,比如導航、衛星等,這種競爭是合情合理的。

  此外,滕建群講道,現在沒有誰取代誰的意思,中國的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性質不同。國際空間站是個國際合作項目,而中國一直被排除在外。

  滕建群告訴記者,中國和美國在太空領域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技術上,中國仍和美國有很大差距。不過,人類社會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必然會向太空延伸,這是不可阻擋的。

  轉折

  中國正在扶搖直上美國卻在走下坡路

  對於中國的太空計劃,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報導稱,中國追求空間站發展是從2008年9月初開始的。而中國的太空計劃一直以來受到NASA官員的讚揚。

  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時報》報導稱,中國的天宮一號可匹敵國際空間站,它的出現將打破國際太空力量現有的平衡。

  報導稱,距離中國首次將人類送入太空軌道不到10年時間,它又在打造自己在太空中的"前哨"——天宮一號太空站。

  這項被美國NASA描述為具有"潛在的象徵意義"的計劃,代表了中國快速發展的太空計劃的最新發展階段。此外,它還將預示,目前的航天國家力量平衡將會扭轉。

  美國宇航局諮詢人員、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前主任約翰·勞格斯登說,中國的太空計劃將令中國在載人空間飛行領域擁有本國自己的專家。他說,"中國想說:『其它大國在太空領域可以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報導援引美國華盛頓專家的話,從政治上來看,天宮一號正在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中國正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太空領域的重要"玩家"。而這其中有這樣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正在扶搖直上,而美國卻在走下坡路。

  騰飛

  天宮計劃實用價值高絕非太空競賽

  除了挑戰國際空間站,中國是不是在進行著太空競賽?《科學美國》在一篇題為"中國太空雄心"的文章中寫道,一些觀察人員在談到中國在太空的未來藍圖時稱,正如中國在陸地上的規劃一樣,中國想要努力成為有全球戰略力量的國家,而不僅僅是地區的。

  報導稱,的確,太空對於中國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塊,但只是中國正在布局的拼圖中的一塊。一些觀察人員說,當整個拼圖完成的時候,中國在太空領域將是世界的NO.1。

  對此,其他一些分析人士則稱,中國的天宮一號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只是在太空力量上的適度發展。對於那些打賭中國此舉有軍事意義的人,中美兩國可能展開的太空合作可以將這一想法打消。

  報導指出,美國國會的一些人可能會盡其所能把中國在載人航天飛行上的進步當做藉口,去批評美國政府的太空計劃。而一些美國國防的分析人員也更願意說,中國的軌道空間實驗室有軍事意義。

  但是,事實是,天宮一號只是中國沿著美國和前蘇聯幾十年前走的路邁出的一小步。

  報導稱,至今還沒有哪個國家發現把人送入太空能有任何實際的軍事優勢。而對於中國而言,也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的人類太空飛行計劃是追求軍事目的而進行的。

  有美國專家表示,中國"天宮一號"試飛將是發展中國載人航天技術重要的橋梁,該項目將標誌著中國太空實驗室騰飛。而該項目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其目的絕非"太空競賽"。

  據報導,華盛頓遺產基金會防務分析師成斌指出,天宮一號是中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重要的一步,是需要實現"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的關鍵一步。該太空實驗室將在生產太空藥物和相當於"國際空間實驗室"的微重力試驗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新聞

  一火箭發射失利不影響天宮一號

  就在天宮一號即將升空的議論聲四起的時候,18日17時28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對此,有外媒今晨稱,用於發射"天宮一號"的目標飛行器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與發生故障的運載火箭屬於不同型號,因此不會影響天宮一號的發射升空。

  對於"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名為"宇宙飛船"的網站寫道,這個運載火箭已經成功將中國所有的載人飛船送入軌道。

  不過,報導稱,"長徵二號F"和長徵二號丙火箭也有關聯,它來源於長徵二號丙火箭。不過,這一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在安全上進行了升級,而且也採用了更多先進的技術。

  本版文/記者王進雨黎史翔實習生晏才珺製圖/周建文

(責任編輯:UN100)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日發布的消息稱,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這將是天宮一號最後的謝幕。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
  • 天宮一號即將燒毀是為何 天宮一號是什麼時候發射升空的
    經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今年3月31日~4月4日之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後續將每日發布有關監測預報信息。  截至2018年3月25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裡的軌道上,整器結構完整。
  • 「天宮一號」失控,會撞地球,引發災難,項目失敗?無稽之談!
    經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間。早在之前,外媒就針對天宮一號進行了相關報導,稱「天宮一號已經失去控制」,將在未來數月內重返大氣層並墜落。有專家還就此猜測,此次墜落將產生大量碎片,有些可能重達100公斤。美國天文學家表示:空間站燃燒殘留的碎片將落往何處尚無法預測,如果落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將帶來災難。那麼,事實真的有傳說的那麼可怕?
  • ...雕琢「飛天」夢想——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年輕的大國工匠 雕琢「飛天」夢想——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總裝班組新華社記者白國龍52顆螺釘,一顆都不能掉!掉一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就不能準時發射!朱航還記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前5小時,在近60米高的塔架上,他和隊友正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做最後的總裝工作,「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矗立著的塔架微微晃動,「90後」的朱航深吸一口氣,1顆、2顆、3顆……把貨運飛船艙門上的52顆螺釘一一擰開。揭開艙門「裝貨」、擰上螺絲封艙,2個多小時的工作中,朱航和隊友屏氣凝神,配合默契,讓這驚心動魄的工作「一氣呵成」。
  • 天宮一號又採用了那些技術?它對中國航天有什麼意義...
    9月20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F運載火箭組合體已抵達發射架等待27-30日擇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已進入第二步在完成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沉寂了將近3年。雖然2010年8月發布天宮一號完成總裝的消息,201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實施,但畢竟距離載人航天的實際發射和試驗還太遠。
  • 天宮一號完成燃料加注 將於今晚發射
    天宮一號完成燃料加注 將於今晚發射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 先看它如何"坐上"火箭直立行走
    9月9 日8時35分在酒泉發射場,承載著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1.5公裡外的發射區。在發射區開展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完成最終狀態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天宮一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雛形,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有6名航天員曾駐留其中。天宮一號突破的空間交會對接、航天員短期駐留等關鍵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積累了重要技術基礎。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文/觀察者網風聞社區】最近(準確地講,是2018年4月2日0815時間),中國第一個實驗太空艙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進入近地軌道7年以後,終於「回來」了。事發時,天宮一號的主引擎與各資控發動機仍協有超過半噸的推進劑。若非突然出現故障,僅憑殘餘的推進劑,其仍能在軌道上繼續飛行3年以上。甚至,可以考慮和後來發射的天宮二號編隊飛行(這句是我瞎說的)。國際空間站熱控系統示意。僅從如此簡略的圖示,即可看出其複雜性。
  • 「天宮」全信息:「天宮一號」上天幹啥去?
    「天宮一號」試驗目的很明確,突破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這是空間站最基本最關鍵的基礎。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中國航天: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從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到神舟五號乃至「神六」、「神七」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再到即將於2010年發射的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中華,這個充滿蓬勃生機的民族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問天之旅中,不是在走,而是在加速奔跑。2009年2月27日,中央電視臺軍事報導中首次出現了我國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畫面,而在此前,天宮一號僅有電腦效果圖和模型對外公開。
  • 天宮2號、神舟11號都來了
    據這位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後,意義重大。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目前,空間實驗室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抓緊開展。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 楊宏:「天宮一號」要一次飛行,首發就必須成功,而且要長期在軌運行,還要接納三次飛船訪問,多個航天乘組的進入,還要完成多個任務目標,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技術難點。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綜合新華社電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這一年,進入初樣研製後,科研人員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天宮一號。    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這個名字究竟是誰想出來的。但天宮與此前的「神舟」「嫦娥」一樣,無疑都是自帶「中國風」的名字。    2009年,天宮一號模型公開亮相——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採用資源艙、實驗艙兩艙構型。    2011年6月29日,它被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天宮二號,你的包裹已經發出,請注意查收
    資料圖:「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在即。三,二,一,點火。時鐘定格在4月20日19時41分28秒。隨著指令員的倒計時,「天舟一號」從海南省文昌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的地面拔地而起,向著太空中的小夥伴「天宮二號」飛去。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萬人沉浸在歡呼中,為何兩天後卻傻了?
    在不久前中國的航天事業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天宮一號墜落!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美國萬人同慶。然而,兩天後他們卻都傻了,直言中國還是厲害。這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也越來越顯著,我國也早已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戚發軔:天宮三號2015年發射 或有兩對接裝置
    天宮一號升空之前,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採訪了原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他透露,天宮一號兩年使用期限過去後,我國將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發射天宮二號和正在徵名的天宮三號空間實驗室,相比實驗性質的天宮一號,他們這兩個小兄弟才是真正的空間實驗室,並且天宮三號的直徑有望達到5米,搭載大推力的長徵5號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