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直擊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發射:天宮升空覽明月

2020-12-22 環球網

新華網酒泉9月15日電(記者郭慕清 王豔梅)初秋時節,在美麗的弱水河畔、居延古戰場,又一場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關鍵之戰拉開序幕。

9月15日夜(農曆八月十五),一輪皎潔的圓月高掛在載人航天發射場上空,發射塔如水晶宮晶瑩剔透,乳白色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託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蓄勢待發。

來自各大新聞媒體的200餘名記者與萬餘名航天人熱血沸騰,大家翹首期盼著一次舉世矚目的航天發射精彩上演。這次任務是空間實驗室階段的關鍵之戰,是空間站工程的奠基之戰,也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這是一次嶄新的騰飛。載人航天發射場97項技術狀態變化、測試發射流程優化……所有的拼搏與創新,都是為了續寫中國航天交會對接的新輝煌。

「中心近3年未執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參試人員有較大調整。針對發射場部分設施老化、可靠性安全性下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我們進行了22項基建技改和2項科研改造工作,實現了發射場系統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了發射場的綜合保障能力。」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志芬向記者介紹說。

測試發射大廳內,指揮監控系統實時顯示著火箭、天宮二號、發射場等各大系統任務準備情況,各級指揮員嚴陣以待, 身著航天工作服的參試人員正緊盯計算機屏幕,精心判讀各種測試參數。長達10小時堅守崗位,他們始終全神貫注,一絲不苟。

火箭裝訂飛行程序、氣管脫落、瞄準檢查、轉電、撤收電纜……一個個口令清晰下達,一項項操作準確無誤。

「30分鐘準備!」調度廣播裡傳出零號指揮員王洪志洪亮有力的口令,響徹發射場上空。這位高大帥氣的指揮員參加了10次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任務,曾12次擔任衛星發射零號指揮員,對測發流程了如指掌,在多次實戰中練就了沉著冷靜、智勇雙全的過硬素質,他發出的指令數以千計,無一差錯。

發射塔架撤收第三組迴轉平臺,工作人員撤離發射區……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各項工作也有條不紊進行。各大媒體記者將鏡頭對準了整裝待發的器箭組合體,現場所有觀眾的目光一齊投向發射架。

「火箭準備好!」

「空間實驗室準備好!」

當發射進入倒計時15分鐘,火箭控制系統設置點火時間,接通自動發射。

發射前,發射場組織對火箭與天宮二號進行了3次全面「體檢」,以確保萬無一失。

走進指揮控制大廳,記者發現來自火箭、天宮二號等各系統的測試參數源源不斷呈現在顯示大屏上,指揮員和專家們坐在電腦前,操縱滑鼠,即可隨時切換畫面,獲取各種實況信息。

「1分鐘準備!」天宮二號發射進入讀秒階段,所有人撫住心跳。火箭控制自動轉電、脫插脫落,發射塔架擺杆擺開……

「10、9、8……2、1,點火!起飛!」北京時間22時04分,驚雷驟響,火光沖天,長二F運載火箭託舉著天宮二號直上九天,在夜幕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火箭起飛35秒後,距離發射場80公裡的大型雷達設備距離操作手鄭家飛從複雜的雜波背景和同頻異步信號中準確識別並跟蹤本機回波信號,上士高斌觀察確認目標角誤差平穩後,切換伺服跟蹤,隨即轉雷達設備總跟蹤,兩人密切配合,緊緊鎖定目標。

8月中旬,隊長曾強率領鄭家飛、高斌、範鑫鑫等9名參試人員從邊疆千裡迢迢押運設備趕到大漠點號,迅速展開設備,裝天線、接波導、拉光纜、調設備、聯通信,先後參加了7次聯調和2次合練,進行了多次跟星訓練,確保了設備狀態各項指標正常,以最佳狀態參試。

「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指控大廳不時響起全國各測控點傳來的喜訊,掌聲一次比一次熱烈。

火箭起飛575秒,「器箭分離」,隨後天宮二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張又俠宣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指控大廳再起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各方參試人員擊掌相慶,歡呼成功。

站在空曠的大漠裡,抬眼望,今夜九州同月色,遙想「嫦娥舒廣袖,桂酒迎天宮」,令人不禁生出「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的情懷。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作為一個全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既要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要實現從單一太空飛行器飛行,到多太空飛行器在軌對接、組合體飛行的跨越,還要具備空間實驗室平臺能力,確保航天員駐留安全,保障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媒體稱「天宮一號」已完成總裝 發射進入倒計時
    "已完成總裝"8月升空美媒稱天宮計劃實用價值高而美國已在走下坡路——  天宮升空倒計時中國扶搖直上  7月底,外媒就將"天宮一號預計8月升空"的話題慢慢升溫到現在。  展望  空間對接是最大難點迄今只有四家曾成功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一是航天員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實現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間站。此次發射是完成第二步的後續任務,為完成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基礎。
  • 美媒關注中國太空站計劃:2022年前完成天宮三號發射
    美媒稱,在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中國在2011年將自己的太空站——重達8噸的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它堅持了兩年,為中國建造和發射8.6噸重的天宮二號提供了實踐經驗。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30日報導,天宮二號在2016年底發射升空,預計它能堅持更長時間。2017年4月,中國的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
  • 戚發軔:天宮三號2015年發射 或有兩對接裝置
    天宮一號升空之前,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採訪了原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他透露,天宮一號兩年使用期限過去後,我國將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發射天宮二號和正在徵名的天宮三號空間實驗室,相比實驗性質的天宮一號,他們這兩個小兄弟才是真正的空間實驗室,並且天宮三號的直徑有望達到5米,搭載大推力的長徵5號火箭。
  • 天宮一號即將燒毀是為何 天宮一號是什麼時候發射升空的
    記者今天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網站了解到,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即將「謝幕」,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經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今年3月31日~4月4日之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後續將每日發布有關監測預報信息。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綜合新華社電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 天宮二號是幹什麼的 五個問題讓您快速了解
    9月15日22時04分09秒,搭載天宮二號的空間試驗室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式點火升空,至22時25分,天宮二號宣布發射任務正式成功。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 先看它如何"坐上"火箭直立行走
    9月9 日8時35分在酒泉發射場,承載著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1.5公裡外的發射區。在發射區開展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完成最終狀態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 天宮二號,你的包裹已經發出,請注意查收
    資料圖:「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在即。三,二,一,點火。時鐘定格在4月20日19時41分28秒。隨著指令員的倒計時,「天舟一號」從海南省文昌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的地面拔地而起,向著太空中的小夥伴「天宮二號」飛去。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樊晨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中秋時節再出徵,中國航天將進入嶄新紀元。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
  • 長徵、神舟、嫦娥、天宮……都有啥區別?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自此,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大家在歡呼和驕傲祖國航天成就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這些不同名字的飛行器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各自承擔著怎樣的職責?
  •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天宮二號」總設計師:不再有天宮三號 三年後...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玉璽)「天宮二號」後,不再開發「天宮三號」,中國將直接進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預計2020年建成。11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國資委聯合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中國航天技術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簡稱航天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就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展做出上述介紹。「天宮三號」任務已併入「天宮二號」航天五院成立於1968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顆商業出口衛星的誕生地。
  • 外媒: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開建重達66噸的天宮三號
    4月22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的首次自動交會對接,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泗江 攝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30日報導,在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中國在2011年將自己的太空站——重達8噸的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它堅持了兩年,為中國建造和發射8.6噸重的天宮二號提供了實踐經驗。天宮二號在2016年底發射升空,預計它能堅持更長時間。2017年4月,中國的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
  • 天宮2號即將墜毀,不會有天宮3號了,將會有新的空間站!
    天宮2號的全稱是天宮2號實驗室,它是在天宮1號中國自主研發的第2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1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目前天宮2號一直在空中正常的運行著,但是在一周之後天宮2號將會人為的受到控制,進入到大氣層並且墜毀。
  • 神十入湘丨從神一到神十一,一圖全覽
    神舟一號:★橫空出世(神舟一號)★★ 振翅欲飛(神舟一號)★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夢想,是中國航天史上的裡程碑事件。
  • 官方: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1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重申了中國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的根本宗旨,總結了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的主要進展,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神舟十一號17日發射 整流罩將墜落榆陽神木境內
    榆林市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5日  相關報導:綜合《京華時報》、央視網、中國證券網  神舟十一號擬17日發射!  搭載兩航天員駐留30天  最消息,據悉,神舟十一號飛船擬在10月17日發射,主要承擔航天員運送和空間站技術驗證兩大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