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非遺 童音唱響——傳遞全椒民歌接力棒

2020-09-05 中國文化網絡電視

全椒民歌你方唱罷我登場,繼第八屆全椒民歌大賽成人組圓滿落幕後,學生組大賽經過3個多月的精心籌備,也如期而至。8月15日,一場熱鬧緊張的學生組民歌大賽在全椒縣文化館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共全椒縣委宣傳部、全椒縣文化和旅遊局、全椒縣教育體育局主辦,全椒縣文化館、全椒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來自全縣8個中小學的120多名選手參加,囊括了歌伴舞、獨唱、合唱、表演唱等多種表演形式,採茶頭巾、鬥笠、背簍、篩子等農家勞動場景元素,小小傳承人以飽滿昂揚的鬥志、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彰顯了青少年對全椒民歌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感恩,對未來的憧憬。小演員們通過精彩演唱,充分展現了全椒民歌的藝術魅力,弘揚了全椒優秀傳統文化。

實驗小學歌表演《棗麥歌》展現了豐富熱鬧的勞動場景,原汁原味的童音唱出了新時代新生活新風貌,獲得大賽一等獎。江海小學《全椒民歌聯唱》、古城小學《四句猜》榮獲二等獎,江海小學《風擺柳》、二郎口小學《八段錦》、襄河中學《八段錦》榮獲三等獎,其他參賽節目獲優秀節目獎。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網上觀眾超過17.2萬人次,擴大了全椒民歌影響力。

全椒民歌既包含著中國民族音樂的共性,又具有鮮明的地方風韻。全椒民歌源於勞動,是歷代全椒人民在生產勞動和生活交往中創造傳承的民間藝術。本次大賽,旨在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普及化,培養一批全椒民歌傳承人,促進省級非遺項目全椒民歌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相關焦點

  • 官山鎮:「非遺」民歌唱出廉政「好聲音」
    在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活動中,丹江口市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呂家河民歌為「切入點」,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閃光點」,以民歌中廉潔、向善、孝親、正義等元素為「興奮點」,以「非遺」文化根植於群眾、百姓喜聞樂見為「共鳴點」,讓民歌唱出廉政「好聲音」。
  • 【脫貧攻堅】傳遞精準扶貧接力棒 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脫貧攻堅】傳遞精準扶貧接力棒 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2020-04-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魅力烏拉特」中國·西部民歌會開幕
    8月21日,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魅力烏拉特」中國·西部民歌會在烏拉特前旗盛大開幕。「魅力烏拉特」西部民歌會通過「以歌會友、以歌傳承、以歌交流」的形式,將西部的山歌、民歌高手和風情匯聚到一起,增進了西部各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推動了民歌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 傳非遺,唱民歌,徽州民歌唱響古城
    11月12日,黃山學院音樂系的教授史一豐老師及兩名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專程來到歙縣徽州古城,就徽州民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題研究,對省級徽州民歌傳承人凌志遠老師和他的徒弟縣級徽州民歌傳承人汪子辰進行了交流、探訪。
  • 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被聘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收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聘書:聘請李家蓮同志任中國非遺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家蓮老師是巢湖市老科協文宣分會會員,原巢湖學院附屬中學音樂高級教師。2018年12月,被巢湖學院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1年被認定為巢湖民歌省級傳承人;2018年5月,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李家蓮老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演唱巢湖民歌,是當代巢湖民歌的優秀傳承人,傳承譜系清晰。在演唱上她保持了民歌的原生性,地方風格濃鬱。
  • 微電影《啊格呀呀呆》譜寫民歌文化
    城市微電影《啊格呀呀呆》近日也拍攝完成,通過當地的民歌歌手和民歌愛好者本色出演,呈現了一場原汁原味的民歌大合唱,質樸中激蕩著熱血,歌聲裡蘊含著深情。  本色出演 體會原汁原味民歌魅力  微電影主要講述了羊倌歌王石佔明通過電視了解到《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即將在家鄉左權舉辦,而這引起了本就致力於發展民歌文化事業的石佔明也想為家鄉左權出一份力、為民歌傳承盡一份心的責任感。
  • 湖南一師學子三下鄉:聆聽「活態」非遺之聲,探尋桑植民歌傳承路
    >圖/李湘兒 王馮中國大學生網訊(通訊員張伊昌 李湘兒 王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一種積澱,保護非遺文化對於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的意義民歌進校園,傳唱新旋律「如何讓桑植民歌「活起來」,更好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呢?」團隊隊員帶著這個疑問,採訪了當地細沙坪鄉學校的民歌老師。據悉,民歌進校園已經成為當地保護與傳承民歌的一種方式。
  • 萬方齊豫陳綺貞唱響民歌往事
    40年前,歌者楊弦和胡德夫在臺北中山堂發起了「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讓人們聽到了臺灣民謠。脫胎於此的李宗盛、羅大佑、齊豫、潘越雲等音樂人及其開創的臺灣新流行音樂日漸風靡華語樂壇。40年後,一臺名為「臺灣民歌40年」的演唱會在多城上演,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今年11月19日,這趟民謠列車將開進內地,首站停靠在深圳灣春繭體育館。
  • 凌源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唱響 非遺四部曲」,開啟非遺新時代
    2020年,凌源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唱響「四部曲」,紮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非遺保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唱響「建設」曲,完成非遺規範年活動。成立了凌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縣級非遺保護協會,標誌著凌源市非遺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裡程碑;召開全市首屆非遺大會,明確非遺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出臺了一批管理和考核文件,推動非遺工作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道路,標誌著凌源非遺事業進入了發展的新時代。 二是唱響「著作」曲,推進非遺專著編纂工程。
  • 【非遺故事】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
    原標題:延安非遺故事 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陝北,北起毛烏素沙漠,南至金鎖關,東起黃河,西至子午嶺,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重要的還是一個文化概念。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象徵的黃河、長城和黃帝陵,奇妙地相聚在陝北的黃土高原。陝北民歌,就生長在這樣一塊土地上;陝北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生長的民歌裡。
  • 快來聽廣西的「四季民歌」
    本報南寧訊 (記者/趙娟)唱廣西不老民歌,展八桂非遺魅力。記者近日獲悉,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牽頭製作的「三月三·暢享民歌」特別節目和「八桂非遺傳承錄」等幾檔文藝節目已經錄製完成,將於3月23-29日在廣西廣播電視臺播出。
  • 魅力英語,童音築夢
    「魅力英語,童音築夢」。本次英語合唱比賽已經落下了帷幕。英文歌曲的欣賞和傳唱在提升創新學子英文素養的同時,彰顯了創新學子的精神面貌,活躍了校園文化。英語合唱比賽展示的不僅僅是學生英語能力的強弱,音樂素養的高低,更多的是集體的力量,是個性的張揚。學生們在舞臺上,大展歌喉,用美妙的英文歌曲演唱展示自己學習英語成果。
  • 雷波民歌唱響高校 每一支歌都有一個故事
    雷波民歌唱響高校 每一支歌都有一個故事 「雲朵上的歌謠」演出現場。雷波縣委宣傳部供圖       3月21日,由涼山州雷波縣主辦的雷波彝族民歌「雲朵上的歌謠」高校巡演,在樂山進行最後一場演出。為期12天的巡演中,雷波傳統彝族民歌在成都、自貢、宜賓等地10餘所高校唱響,所到之處,都人氣爆棚。
  • 黃土地上唱響了英文版的陝北民歌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記者何宗渝)千百年來,陝北民歌一直都是陝北人抒發情感、歌唱生活的重要方式,濃濃的鄉音在黃土地上經久傳唱。但有一位「黃土漢子」——文世龍卻打破傳統,用英文將陝北民歌唱出了另一番風味。
  • 「客家山歌王」李重明:讓四會民歌走出廣東唱響全國
    他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四會民歌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四會民歌的「活化石」和「寶庫」。這位八旬老伯看起來像一位「老頑童」,和記者聊起他鍾情的四會民歌,他情不自禁地清唱起來,並用雙手打著節拍。但說起四會民歌傳承中人才斷層的問題,李老又面色凝重。「我今年81歲了,肩上的擔子很重啊。民歌傳承必須從娃娃抓起。我要在有生之年讓四會民歌走出廣東,唱響全國。」雖然已是暮年,李重明依然壯心不已。
  • 非遺進校園 傳承育新人
    本報訊(記者 馬依釩)高校學子握上非遺傳承的「接力棒」,傳統技藝煥發嶄新生機。近日,第二屆全國民辦高等教育論壇在我市舉辦,一場由信陽非遺傳承人與高校學生聯袂參與的非遺表演讓與會嘉賓耳目一新。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嘉賓來到信陽學院信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館,觀摩非遺傳承人展示和學生傳承實踐活動。 當非遺傳承人帶領高校學生表演起皮影戲,皮影人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暗影浮動,惟妙惟肖。現場嘉賓由衷感嘆:「老技藝吸收新血液,煥發新生機。這場皮影表演舞動的是鄉愁,傳承的是未來。」 高校學子與非遺傳承人共同奉獻了一場信陽非遺的視聽盛宴。
  • 《60秒學英語》非遺系列接近尾聲,用民歌唱出文化自信
    克思曾說:「民歌是唯一的歷史傳說和編年史」。而在英國學者威廉士眼中,一首民歌,就是一個超級藝術品。民歌是人類文化寶貴的組成部分。它源於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民歌之美,在於天然去飾,質樸無華;「盤算起親親跑口外,淚蛋蛋流得泡一懷;颳起了東風水流西,看見了人家想起你;山在水在石頭在,人家都在你不在。」民歌之美,也在於濃厚、強烈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本期60秒學英語,優加青少英語小學員Claudia將繼續帶領大家進行非遺之旅,用好聽的英文為你揭秘侗族大歌和甘肅花兒的「前世今生」。
  • 大別山民歌走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5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難忘中國之聲》啟動國家級非遺傳承大型系列採訪活動走進六安,大別山民歌專家管亞偉接受專訪。管亞偉就大別山民歌源流、特點、演變、傳承意義、面臨的現狀以及困境進行了詳細論述,其間除正解了掙頸紅的定義,大別山民歌的地域界限,《八段錦》的前世今生,還不時舉例範唱《太陽一出遍地金》、《十二月花》、《八段錦》、《十二點紅》等傳承曲目,全方位展示了大別山民歌的魅力。
  •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家鄉門口唱花兒 聲聲唱響新詩篇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家鄉門口唱花兒 聲聲唱響新詩篇 2020-12-15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爾沁民歌烏力格爾大賽總決賽落幕-新華網
    本報興安1月16日電 (記者賀喜格寶音)1月16日上午,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民委、自治區文化廳、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興安盟盟委行署主辦的「魅力內蒙古,唱響科爾沁」――中國科爾沁民歌烏力格爾大賽總決賽在興安盟烏蘭牧騎宮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