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不帶髒字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牛人對出什麼下聯

2020-12-17 楊哥說歷史

對聯是中華文化獨有的藝術形式,已傳承千百年,到現在為止我們依舊在使用,不管是喜事還是喪事都會用到。對聯起源於桃符,據《蜀檮杌》記載:「蜀未歸宋前一年歲除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五代後蜀主孟昶是第一個在桃符上寫對聯的人,後人便用書法與桃符相結合成了對聯,隨著後世的發展,對聯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可以用來祝福,甚至可以用來罵人。比如說唐代浪漫詩人李白,作詩堪稱一絕,對聯也對得很好,常常能把人對得啞口無言。

李白出生於701年,從小就聰明過人,才能出眾,到了15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和社會上的名流聚在一起討論文學,並常常有人邀請他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當時有一個富商胡老爺過50歲大壽的時候就邀請了李白,李白在胡老爺的酒桌上談笑風生,都快要蓋過自己的風頭了。胡老爺年少時也曾苦讀過書,但才學卻遠遠不及李白,心生嫉妒,因此想教訓一下他。

胡老爺對李白說:「聽說賢侄才華橫溢,老夫這裡有一上聯,不知你可否幫老夫對出下聯。」不等李白答應,他就說出了上聯:「酉加卒是個醉,目加垂是個睡,老神仙懷抱酒罈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李白知道他是故意刁難,又見胡老爺肥頭大耳,於是靈機一動說出下聯:「月加半是個胖,月加長是個脹,胡鄉紳挺起大肚當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李白這樣明目張胆的嘲笑胡老爺,胡老爺卻無可奈何,只能自認倒黴, 除此之外還有一對罵人不帶髒字的對聯,既把人罵了,還能做到讓人渾然不知。曾經有一個地主,仗著自己家裡有錢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巧取豪奪更是常有的事情,百姓敢怒不敢言。

到了春節時,有一位書生免費幫大家寫對聯,於是大家書生便被包圍了,讓他幫忙寫對聯的人絡繹不絕。地主看有這麼多人圍在這裡,書生的對聯又寫得不錯,突然覺得自己也需要一副對聯,於是把人群都散開,並強制要求書生給他寫,書生氣憤不已,但不寫地主也不會放過他,於是書生拿筆一揮,對聯就寫好了。

地主看了後滿意地將這幅對聯貼在了自己的門口前,可是來來往往的人卻都笑話他,這是為何,原來對聯是這樣的,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上聯沒有數字八,也就是忘八的意思,與王八同音,看這位牛人對出了什麼下聯,在《論語》中有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唯獨少了恥字,也就是無恥的意思。

由於地主沒讀過書,不識字,大家也不願意告訴他其中的意思,所以地主一直覺得莫名其妙的,他們到底在笑什麼。不得不說這幅對聯真的很妙,既把人給罵了,又讓人渾然不知。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才是精華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提到對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紀曉嵐與和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世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非常簡單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它是要結合上下文一起看的。
  • 古代對聯罵人不帶髒字,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沒文化看不懂
    只是,即便關係不好,彼此還是要維持體面,哪怕要罵人,都不能光明正大地來,必須不帶髒字。對聯罵人比如明朝的神童解縉,遭人輕慢,對方出上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嘲諷解縉區區小兒,不過空有虛名。解縉巧妙應對下聯:「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回罵說你倒是年歲久,有一張老臉皮,可惜腹中空無一物。藏頭詩句同樣是古人喜愛的手法,比如一副罵人的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上去莫名其妙,而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簡直無法將上下聯聯繫到一起,沒文化的人恐怕還真的看不懂。
  •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看牛人們都對出了什麼下聯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看牛人們都對出了什麼下聯。對聯是明朝時興起的,因為朱元璋喜歡對對聯,朱元璋還會經常拿對聯來考驗人,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總結出來一些識人的方法,而對聯就是朱元璋識人的方法。如果對的好重重有賞,所以大臣們為了討好朱元璋開始在對聯上下苦功,不久後民間也流行了起來。
  • 村霸門上被人貼上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挺高深
    村霸門上被人貼上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挺高深。朱元璋當皇帝之前曾經吃過很多苦,他也是從小農民小乞丐過來的,所以對於百姓貧民非常的體恤,對那些惡霸非常的痛恨。話說有一次朱元璋下到民間巡視的時候就發現一戶人家門口貼的對聯非常狂,說的是「要想弄死我,除非天塌下」。
  • 罵人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看懂的都是高水平!
    有人說,對聯這東西人人皆可張口來,沒有什麼文化底蘊,文學高度不夠。小解在這裡很負責地說,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那一副令你目瞪口呆的對聯!的確,對聯的門檻比較低,但是對於一些別致的對聯,沒有一定的知識水平還真解讀不了!不信?來看看這一副:「簷下蜘蛛一腔絲意,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 古代文人生氣時是怎麼罵人的?不帶髒字還很高雅,寓意卻很通俗
    不帶髒字還很高雅,寓意卻很通俗文丨可可侃歷史中國古代文化對聯文化一直很受文人歡迎,事實上一副對聯雖然沒多少字,但是其中蘊含的東西卻是非常多的,文人聚會通過對對聯來溝通感情既能看出一個文人的知識水平,又能增加聚會的趣味性。
  • 不帶髒字!古代人教你怎麼罵人
    雖然這並不太能緩解你憤怒的情緒,可是又不想讓自己染上說髒話的習慣,那怎麼辦呢?來來來,學學古代人怎麼罵人的,那罵人可是不帶髒字的,既出口氣爽到了自己又顯得文雅有涵養。1.送他一副對聯吧,成本不高,意思自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
  • 清朝一文人,送給屠戶一副對聯,句句罵人,卻不帶一個髒字
    文化人飽讀詩書,才思敏捷,不但吟詩作賦有一套,就算是罵起人來,那也是引經據典,絕不帶一個髒字。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文化人寫對聯罵人,反而被人奉為座上賓的故事。話說清朝乾隆年間,蘇州有一個殺豬的屠戶,史料沒有記載屠戶的名字,只是記載屠戶家裡非常富裕。
  • 古龍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說「有問題」,如今下聯被網友對出
    對聯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實際上還是也需要一些文字功底,而文人之間的對聯,往往能夠看出對方肚子裡的墨水,所以文人在對對聯的時候,簡單的不盡興,難的有可能連本人自己都對不出。而就在某一天的聚會中,幾人玩起了對聯遊戲,古龍出了一個上聯,金庸也對不出來。一開始,眾人玩的都是比較簡單的,一開始倒有些樂趣,之後就覺得乏味了,古龍突發奇想,出了一句上聯,為:冰比冰水冰。
  • 了解對聯的基礎常識,上聯和下聯有什麼區別
    了解對聯的基礎常識,上聯和下聯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對聯,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也叫對子、楹聯。它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上聯和下聯雖字數相同,屬於一個整體,結構相同或相近,但在音調平仄、空間大小、內容因果、時間先後等四個方面有所區別。一、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 經典對聯:上聯「無錫錫山山無錫」下聯是什麼?
    對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說現在的人很少自己寫對聯了,但是在我國古代幾乎上每一個讀書人都會寫對聯。就像我們的小學生會乘法表格一樣。在古代比對聯是古人最常見的娛樂方式。他們總是能從簡單的文字組合中悟出一些道理。
  • 古今四十副絕妙對聯,最後一個下聯無人對出
    對聯,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之一,上下聯字數相對、平仄相對,音韻和諧,文字凝練,至今深受百姓喜愛。自五代時期孟昶至今,流傳下來的千古名聯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古代那些著名的對聯。4、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5、寂寞寒窗空守寡,俊俏佳人伴伶仃。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7、效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8、王不出頭誰做主?吳雖有口只談天。9、雲鎖高山,哪個尖峰得出;日穿漏壁,這條光棍難拿。
  • 對聯:上聯:「莫言春秋,老子無東西」,下聯是什麼?
    有關他的一個對聯,千古絕對?上聯是:「莫言春秋,老子無東西」,那麼下聯是什麼??小編帶你們一一賞析一下。有人給出的下聯是:「莫言兵書,孫子你可知。」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挺有趣的,上下聯的前半句均以「莫言」開頭,不提春秋,不提兵書,只去領會老子的思想和孫子的計謀這種精華部分;還有人將「莫言」理解為我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那麼,從這個角度寫出的下聯是:「路遙人生,孔子有先知」。
  • 張之洞出上聯「陶然亭」,才子對出下聯:張之洞
    對聯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文化形式,尤其是在明清,很多文人在平時宴遊時經常互相對對聯打發時間,經常是一個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對不出的人則為輸了。對聯比唐朝的律詩更加注重平仄,也更加注重意境,所以能寫出一副好對聯也是不容易的事。
  • 充滿諷刺意味的上聯:「呂府姑娘,下口大過上口」,下聯堪稱絕配
    眼看女兒越來越大,呂老爺開始著急,便想出一個辦法,便是派人到外面放話「若誰肯娶自己的女兒,陪嫁妝萬兩白銀!」消息一出,很多人禁不住錢的誘惑,也不管對方是什麼人,漸漸來提親的男人越來越多,幾乎都是奔著萬兩白銀來的,這些人裡唯獨有一個男人與呂小姐非常般配。這個男人姓徐,家庭背景也是有些勢力的,在當地也是個稱霸蠻橫的人,這兩人組合在一起,簡直是天造地設。
  •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是有名的歷史文化之邦,而對對聯就是其中一種非常經典的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關於對聯的故事,關於對聯,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對聯的地方也非常多
  • 趣味對聯,上聯:老子天下第一,下聯無人敢接
    說起對聯,大家好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中國傳統節日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門上的貼的迎春對聯。比如: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還有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等等,當然了,這是兩對迎春對聯。其實,在中國,對聯文化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對聯一直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 春節對聯怎樣區分上下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看完提醒家裡人
    春節對聯怎樣區分上下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千萬不要貼錯噢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要貼對聯的時候了,很多朋友拿著一副對聯這不知道哪張是上聯,哪張是下聯,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區分上下聯,以及對聯的正確貼法,一起來看看吧!
  • 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機智網友巧對下聯實在高明
    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機智網友巧對下聯實在高明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作為獨特的文化形式——對聯,從三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聯特點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這也是中華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 中國對聯哪家強,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給出你的下聯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閒暇時光就喜歡對對聯,更是有許多絕妙的對聯流傳至今。現如今,對對聯是不太流行了,但是逢年過節還是要買對聯,這時的對聯就圖個喜氣。但是在我國古代的對聯可不僅僅圖喜氣,更是包含著深深地文化底蘊和其中的奧妙趣味。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後一個更是稱之為千古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