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餐館可目睹重慶人吃火鍋的氣勢,一群人圍坐,面對旺火燒得油湯沸騰的大油大辣的紅湯火鍋,面前擺滿各色各樣的生菜盤和雜七雜八的佐料碟,拉開架式,山呼海嘯,吃得大汗淋漓、吃得伸舌頭吹氣,吃得是那麼痛快壯烈,令外地客人心驚肉跳、目瞪口呆。
如在嚴冬季節,在涼粉、涼麵的攤點上還可見到山城街頭特有的鏡頭,攤前桌上擺滿10多種麻辣佐料的盆盆罐罐,幾位著裝入時的姑娘站立在寒風中,端著辣油亮光的紅油涼粉、涼麵,紅油沾紅了嘴唇,嘴裡發出唏噓之聲,直伸舌頭。看來她們是吃得那麼有滋有味,吃得那麼淋漓痛快,一碗不夠,還來一碗,觀之無不為之感嘆。為麻辣燙所吸引的外地客、包括海外洋客,也禁不住美味的誘惑,也「下海」隨俗,品嘗這異域的風味,雖辣得淚水長流,確了卻到山城品嘗麻辣燙的心願。吃後,還久久難忘,把重慶飲食風情深深留在記憶裡。
重慶人夜飲之風,自古流傳,現今的街頭夜市的消費是重慶人「夜宵」古老生活習俗的延續。入夜大小夜市燈光通明,各種夜宵小吃攤沿著馬路一字兒擺開,爐火通亮,麻辣燙香溢滿街,令你口角生津。人們一天勞累下來,走進夜市,坐到小吃攤上隨意小酌,一杯冷酒,幾瓶啤酒,圍著街頭火鍋,邊飲邊燙。山城夜市沒有其他城市夜市那種吆喝喧囂,食客在燈火明亮中自酌自飲,悠然自得,直吃到夜色深沉,星移鬥轉。
重慶人的夜宵小吃,不是為果腹,與其說是品嘗夜宵小吃,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風雅,是享受一種逍遙。食客是在尋覓古老城市的風韻,是體味一種生活情調。重慶夜宵小吃是重慶街頭風情的展示,不少外地遊客從逛街頭夜市,領略到重慶飲食文化的魅力和重慶人獨特的夜宵風情。
重慶人飲食重味、喜辛辣,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的。西晉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中,就記載著巴蜀喜食辛辣的習俗,這與山城重慶氣候陰冷潮溼,一年中多霧溼度大有著密切關係。重慶菜古稱「渝州宴」,是中國八大菜系川萊中的川東類的代表,已享譽中外。重慶人食俗突出麻辣,麻辣被稱為「川菜之靈魂」,重滋重味。雖正菜中的麻辣不過是小品點綴,主味則在麻辣之外,但民間飲食習俗,至今仍沿襲古老食俗重麻辣,但辣得適口,辣而不燥,辣得暢快,仍為重慶飲食習尚。
重慶大眾化飲食中的酸辣小面,毛肚火鍋、河水豆花、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燈影牛肉、回鍋肉以及街頭小吃和居家菜餚,幾乎都少不了麻辣味,可以說,每餐都離不開麻辣。
稱為重慶民間菜餚之「三絕」的火鍋、豆花和泡菜,都與麻辣分不開。在街頭飯館餐桌上,除了擺著醬油和醋(高的瓶子是醋、矮的是醬油,叫「高醋矮醬油」已約定成俗)外,總要擺上一小碗「油辣子」,供食客隨意添加。重慶人飲食習俗,已成為古城重慶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和地方風情,為世人所熟知。正如重慶火鍋已成為重慶的代名詞一樣,山城的飲食習俗和重慶菜的美味,已成「問路石」,成為名揚中外,溝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藝術手段,成為重慶特有的「都市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