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飲食重味、喜辛辣,重慶大眾化飲食幾乎每餐都離不開麻辣

2020-12-22 魚兒讀書會擺尾

走進餐館可目睹重慶人吃火鍋的氣勢,一群人圍坐,面對旺火燒得油湯沸騰的大油大辣的紅湯火鍋,面前擺滿各色各樣的生菜盤和雜七雜八的佐料碟,拉開架式,山呼海嘯,吃得大汗淋漓、吃得伸舌頭吹氣,吃得是那麼痛快壯烈,令外地客人心驚肉跳、目瞪口呆。

如在嚴冬季節,在涼粉、涼麵的攤點上還可見到山城街頭特有的鏡頭,攤前桌上擺滿10多種麻辣佐料的盆盆罐罐,幾位著裝入時的姑娘站立在寒風中,端著辣油亮光的紅油涼粉、涼麵,紅油沾紅了嘴唇,嘴裡發出唏噓之聲,直伸舌頭。看來她們是吃得那麼有滋有味,吃得那麼淋漓痛快,一碗不夠,還來一碗,觀之無不為之感嘆。為麻辣燙所吸引的外地客、包括海外洋客,也禁不住美味的誘惑,也「下海」隨俗,品嘗這異域的風味,雖辣得淚水長流,確了卻到山城品嘗麻辣燙的心願。吃後,還久久難忘,把重慶飲食風情深深留在記憶裡。

重慶人夜飲之風,自古流傳,現今的街頭夜市的消費是重慶人「夜宵」古老生活習俗的延續。入夜大小夜市燈光通明,各種夜宵小吃攤沿著馬路一字兒擺開,爐火通亮,麻辣燙香溢滿街,令你口角生津。人們一天勞累下來,走進夜市,坐到小吃攤上隨意小酌,一杯冷酒,幾瓶啤酒,圍著街頭火鍋,邊飲邊燙。山城夜市沒有其他城市夜市那種吆喝喧囂,食客在燈火明亮中自酌自飲,悠然自得,直吃到夜色深沉,星移鬥轉。

重慶人的夜宵小吃,不是為果腹,與其說是品嘗夜宵小吃,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風雅,是享受一種逍遙。食客是在尋覓古老城市的風韻,是體味一種生活情調。重慶夜宵小吃是重慶街頭風情的展示,不少外地遊客從逛街頭夜市,領略到重慶飲食文化的魅力和重慶人獨特的夜宵風情。

重慶人飲食重味、喜辛辣,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的。西晉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中,就記載著巴蜀喜食辛辣的習俗,這與山城重慶氣候陰冷潮溼,一年中多霧溼度大有著密切關係。重慶菜古稱「渝州宴」,是中國八大菜系川萊中的川東類的代表,已享譽中外。重慶人食俗突出麻辣,麻辣被稱為「川菜之靈魂」,重滋重味。雖正菜中的麻辣不過是小品點綴,主味則在麻辣之外,但民間飲食習俗,至今仍沿襲古老食俗重麻辣,但辣得適口,辣而不燥,辣得暢快,仍為重慶飲食習尚。

重慶大眾化飲食中的酸辣小面,毛肚火鍋、河水豆花、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燈影牛肉、回鍋肉以及街頭小吃和居家菜餚,幾乎都少不了麻辣味,可以說,每餐都離不開麻辣。

稱為重慶民間菜餚之「三絕」的火鍋、豆花和泡菜,都與麻辣分不開。在街頭飯館餐桌上,除了擺著醬油和醋(高的瓶子是醋、矮的是醬油,叫「高醋矮醬油」已約定成俗)外,總要擺上一小碗「油辣子」,供食客隨意添加。重慶人飲食習俗,已成為古城重慶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和地方風情,為世人所熟知。正如重慶火鍋已成為重慶的代名詞一樣,山城的飲食習俗和重慶菜的美味,已成「問路石」,成為名揚中外,溝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藝術手段,成為重慶特有的「都市風情」。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麻辣:重慶火鍋,嘴巴裡的「迪斯科」
    談到辣椒,總是能刺激人的味蕾,留下誘惑的口水。愛吃辣的朋友們有口福啦,在接下來的文章裡,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系列的麻辣美味,快跟上小編的步伐吧。本期資訊,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麻辣美味是——重慶火鍋。說起火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親戚朋友聚餐,圍桌而坐,中間擺上火鍋甚是滋味,一口正宗重慶火鍋,嘴巴裡如同迪斯科舞會,百味聚集。
  • 看重慶漢子朱大明如何獨自闖日本傳播中國飲食
    11年前,他隻身闖日本,憑藉正宗川菜,創辦大明火鍋城·天神食府,成為日本華人企業中的佼佼者,在福岡飲食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福岡市市長、日本電視臺主持人以及很多日本市民慕名前往,成為他的常客。麻辣的川菜怎麼會受到喜清淡味的日本人追捧?  日前,回渝小憩的朱大明,向記者講述了他的麻辣人生。
  • 從早晨的一碗小面 重慶人的高鈉飲食就開始了
    吃東西先查成分表一碗小面就超標張寒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最愛的美食就是火鍋、江湖菜和燒烤。大學畢業以後,小張就回到重慶,在渝北自己開了一家科技公司,每周幾乎都要約上朋友、客戶一起吃上兩次火鍋。有時晚上餓了,在家點上一些燒烤、江湖菜當夜宵更是家常便飯。
  • 重慶麻辣毛肚火鍋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由於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調味的飲食習慣,後發展為小商販挑擔沿街叫賣。重慶火鍋隨著改革春風迅速輻射全國。
  • 重慶市民飲食習慣調查:「鹽值」有多高 「口味」有多重
    重慶日報消息,火鍋,你是不是隔三差五要去吃一頓?水煮魚、尖椒雞、大刀燒白是不是你的最愛?你知道嗎?大飽口福之餘,重鹽重油重糖的飲食會給身體埋下健康隱患。陳鵬的飲食習慣是一些重慶人的生活寫照。記者在街頭隨機調查了30名市民,約六成市民表示每周會吃1-2頓火鍋,約一半市民每周會吃2-3頓小面。據市衛生健康委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重慶人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9.1克,攝入超標率達53.8%;每日食用油攝入56.4克,攝入超標率高達76.0%。
  • 重慶有兩大奇觀:重慶妹子長得漂亮秀氣,重慶人吃火鍋吃得邪乎
    重慶人講究吃,已聞名全國,歷來就有「吃在四川,味在重慶」的美譽。重慶人重滋味,喜辛辣,以麻辣燙聞名於世的山城火鍋已成為重慶的代名詞。知味善吃的重慶人,善於吃,吃得新奇,吃得花樣百出,敢於燙生牛毛肚吃。一位作家寫道,重慶有兩大奇觀,一是重慶妹子長得漂亮、秀氣;二是重慶人吃火鍋吃得邪乎。外地人到重慶一上街兩隻眼睛就沒空,心裡還直嘰咕:這地無三尺平的巴國古城,怎麼會生出這麼多俏麗奪目的年輕女子。作家所說的兩大奇觀,可以說是重慶都市風情的一瞥。重慶妹子的俏麗,穿著的入時,早為初來山城的中外遊客所矚目。
  • 50年代,火鍋一度消失在重慶人的飲食記憶裡,為何能在三四十年間大...
    重慶老火鍋的標準蘸料是油碟,主要用芝麻油,有的店家會打好端上桌,還有的店直接擱一隻大桶,放在店門口,配水龍頭,讓顧客自己接,有些外地人反應不過來,還以為是茶水。除了麻油,有些店家也提供菜籽油,都是配少量蒜泥,起到降溫、爽滑、增香的作用。有的人為了降低辣度,會在油碟中加點醋,這是可以寬容的,但蠔油不行,蠔油起於成都,對重慶人來說太鮮了,回甜味重,很容易敗掉火鍋底湯的味道。
  • 23種味型、50多種烹調方法!你所不知道的重慶人的飲食習俗在這裡
    重慶人愛吃且會吃,在這個美食遍地的大都市裡,飲食習俗,既有由本土世代傳承、發展而形成的巴渝土風,又有由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移民入川產生的不同飲食文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加之重慶烹調者們的推陳出新,我們才會吃到如此之多的美味佳餚。
  • 明信江 創新「重慶味」 立足東京都
    感言 我的每一次進步都來源於重慶給予我的滋養  明信江,1963年生,重慶九龍坡人,日本株式會社拉姆拉會社中國料理業態執行役員總料理長。他把「重慶味道」創新運用到日本料理中,不但吸引了一大批日本廚藝工作者的興趣,還影響了很多日本食客的口味,讓他們逐漸喜歡上重慶的麻辣味。
  • 重慶渝都華品飲食文化有限公司
    酉陽縣豐隆匯自助魚火鍋,是下崗失業人員李雲霞於2011年9月25日創辦的微型企業,創業初期註冊資本金10萬元,其中財政扶持資金3.1萬元,帶動就業6人,經營面積400㎡,經營地址在重慶市酉陽縣桃花源鎮桃源金水岸
  • 藏在山上的重慶老火鍋,正宗地道的重慶味!
    重慶的火鍋最大的特色就是九宮格的鍋子,與此同時還要兼顧火鍋底料的麻辣醇香,不過如此純種火鍋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店鋪裝修看上去就是資質很久的店了,土磚和瓷磚搭起來的桌子。隨便擺放的塑料凳子,刷得綠油油的牆上張貼著大紅色的海報。用各式各樣規格的竹編碟子裝著新鮮的食材,這裡把食材好味道就是待客之道貫徹到了每個方面。
  • 冬日來鍋重慶燒雞公,暖胃又暖心
    重慶人的飲食習俗,莫過於食辣。無論是微風陡峭的春日,還是寒風刺骨的冬日,對於重慶人來說,不變的美食,唯有辣子而已。在重慶這座城市裡,家家戶戶都離不開辣椒二字,一份普通的辣椒,也往往與重慶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沒吃過這些美食,就不算真正到過重慶
    1.牛油老火鍋重慶老火鍋重牛油,味道醇厚,麻辣味霸道,多開在老城背街,店鋪裝修簡單甚至簡陋,名字取得也很下裡巴人,富有市井生活氣息,諸如二娃、么妹、哈兒、豬圈、礦、梯坎等,甚至還有無名的爛攤攤火鍋。價位也比較親民,人均40-50元,某些名號和裝修都搞得高大上的火鍋不在此行列。
  • 北京的銅鍋涮羊肉,重慶的麻辣火鍋,各地火鍋大比拼,哪一種是你的最...
    火鍋是中華美食的代表,很多朋友都喜歡吃火鍋,尤其是在冬天,外面天寒地凍時,坐在屋子裡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那種幸福感是很少有食物能比擬的。俗話說,飲食是文化的代表,由於各地的文化風俗不同,所以火鍋在全國各地也有很多種類,南北差異很大,不過都與當地的物質生產、氣候和飲食文化相關。
  • 重慶喜緣火鍋加盟 中國鴛鴦火鍋第一品牌
    眾所周知,重慶火鍋為重慶這座城市贏得了「中國火鍋之都」的榮譽;而讓人們鼓舞的是,重慶喜緣火鍋成就了「中國鴛鴦火鍋第一品牌」!■重慶喜緣火鍋成長之「新派代表」重慶喜緣火鍋問世以來,給自己就有了一個明確的市場定位:「新派火鍋」。與傳統的重慶火鍋相比較,他們提出新派火鍋的核心在於,不僅秉成重慶火鍋重味道的傳統,而且順應重慶火鍋重健康的潮流。
  • 海底撈重慶首店「私人訂製」新鍋底新菜品
    對於海底撈的此種做法,有網友認為是其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流量「入鄉隨俗」,投其所好,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是海底撈壓力太大,「屈服」於現實——重慶人口味頑固,喜重麻辣、重油的火鍋味型,為了站穩腳,海底撈才為重慶「私人訂製」新鍋底新菜品。那麼海底撈在重慶首店試營業當天情況到底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大江大河大徵途」走進重慶|麻辣紅湯裡沸騰的人情味
    由於主要食材都屬於牛下水,又稱為毛肚火鍋,這種毛肚火鍋不僅價廉解饞,而且燥熱禦寒,一時間深得苦力船工和商販的喜愛。民國十年(1921年)後,精明的店主將擔頭上的洋盆換成了赤銅小鍋,並移到飯桌上,滷汁蘸料改為由食客自行配置,同時作得也比較考究,這才在重慶普遍起來。僅僅百年的時間,重慶火鍋便從最早街頭巷尾的叫賣聲中,踏入了飲食文化圈的大雅之堂,成為一屆新秀。
  • 「四川火鍋」和「重慶火鍋」也有區別?吃貨告訴你,差距不是一點
    但要是問一個成都人或者重慶人,他們肯定會斬釘截鐵的告訴你,差別大了!起源不同重慶火鍋,又被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漢族傳統飲食方式。辣味不同走在重慶的街頭巷尾你常會感到辣味縈繞,那辣就像跟在你後面,它透過你的鼻腔到你整個身體,甚至感到腳底板都是粘膩的火鍋味。重慶火鍋重麻重辣,是麻辣完美的融合,且鍋底偏愛重牛油、老薑、大蒜等重口味調料,更是突出火鍋的原汁原味的麻辣。
  • 你吃火鍋,重慶人吃火鍋底料
    常在短視頻裡刷到這樣的畫面:外人吃重慶火鍋嫌太辣,就用冰塊把紅油瀝出來,這貌似還成了一種挺受追捧的網紅吃法。作為重慶人,我想說的是,沒了紅油,沒了牛油,沒了麻辣味,還能叫重慶火鍋嗎!這其實反映出的就是地域差異與飲食偏好問題。
  • 重慶美食只有麻辣?很多人理解錯了,直到遇到這碗番茄丸子豆湯飯
    提到重慶的美食,大家似乎都已經有了非常固定的印象。麻辣鮮香,這就是重慶人的飲食習慣。 可是呢,難道重慶人真的每天都只吃麻辣的食物嗎?這樣的話,腸胃能夠受得了? 也難怪有人會調侃:重慶擁有全國最好的肛腸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