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90年代的音樂人往事

2021-01-09 拾壹叔美文

現在公認的說法是:目前的華語樂壇正在衰退。

你覺得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是哪個年代呢?

留言一起分享吧。

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90年代的歌曲和音樂人的故事。

我們是從哪裡驚覺時光飛逝的呢?

一位母親曾對我說,是身邊那個聲聲喚她「媽媽」的稚兒,仿佛轉眼間就成了少年。

90年的周華健事業、家庭兩開花,1990年,周華健創作了《親親我的寶貝》。

歌詞中「親親的我的寶貝,我要越過高山」裡的「寶貝」,就是周華健的大兒子周厚安。

1989年,妻子懷孕後,周華健決定為即將出生的孩子寫首歌,卻一直沒有思路。

直到孩子降生,體味著初為人父的喜悅和一路走來的辛苦,這首歌終於一氣呵成。

1991年,一曲《讓我歡喜讓我憂》橫空出世,有些淡淡的喜悅,又間雜淺淺的憂傷,朗朗上口的節奏,悲欣交集的共鳴,讓整個華語樂壇記住了周華健這個名字。

兩年後,專輯《花心》的發行奠定了周華健華語歌壇「國民歌王」的基礎。這張專輯連續數十周穩坐音樂排行榜前三,與《吻別》、《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濤聲依舊》合稱為「四大國民歌曲」。

這張超白金唱片在當年的銷量是400萬張,讓周華健再攀事業的巔峰。

他用柔情似水,又溫暖向上的聲音驅散了無數人心頭的陰霾。

1990年,郭富城剛剛走紅,就被命運捅了一刀。

他在香港多年,除了給張學友伴舞,只能給黎明跑龍套……

後來去了臺灣,竟憑一個機車廣告走紅。

郭富城

然而回到香港,他的心卻在滴血。

他最親密的二哥,頭天夜裡還和他開玩笑,第二天就在自己店裡被人槍殺。

從此天人永隔,他的光環再多、成就再大,二哥都看不到了。

擦乾眼淚,作別二哥,郭富城第一次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可捉摸。

曾經,二哥的路,也正是自己的路啊。

1990年,郭富城憑藉專輯《對你愛不完》走紅,唱片公司決定迅速推出了第二張國語專輯。

郭富城在錄音的過程中,他的哥哥意外過世,郭富城帶著悲傷的的情緒錄製了這首《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郭富城以深情和沙啞的嗓音來做詮釋,紅遍大江南北。

此專輯也是郭富城一塊裡程碑,至今保持著國語專輯銷售最高的地位。

郭富城一直以來給人以花花公子的形象,和女星熊黛林相戀8年,卻換回了一句「鞋子不合腳」,讓無數人斥其為渣男。

但有其果必有其因,我想這個因就是1999年的「澳洲桃色 事件」,這個事件差點就毀了郭天王的整個演藝事業。

郭天王當時一片痴情,但卻被有心人暗算,幸好最後官司勝訴,但這之後也對他的事業造成了巨大影響,當然心裡肯定也受到了一定創傷,不過最後郭天王還是站了起來。

郭天王憑藉額2005年電影《三岔口》和2006年電影《父子》兩度奪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也是繼成龍後第二位蟬聯金馬影帝的演員,完成了從一個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轉型。

2016年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郭富城憑藉《踏血尋梅》首奪金像獎影帝。

可惜的是他的音樂再也沒了起色。

有些女人,越老越耐看,

林憶蓮算一個。

1966年,林憶蓮在香港出生。她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她的父母都是從上海移居過來香港的,家裡的生活習慣一直很上海。

她成長於一個非常包容的藝術家庭之中,父親擅長二胡,而母親唱紹興戲,從小家中不缺音樂聲。

1985年,19歲的林憶蓮推出了自己首張個人粵語專輯《林憶蓮》,從而正式進軍歌壇。

第一張專輯是在極為「笨拙」的情況下推出的,作為一名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新人歌手,專輯的每一個步驟對於林憶蓮來說都極為複雜與陌生。

1990年,推出首張個人普通話專輯,林憶蓮唱了《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道盡了每一個女人的脆弱、痛苦、愛戀、可愛和堅強。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待一扇不開啟的門善變的眼神 緊閉的雙唇何必再去苦苦強求 苦苦追問

那一年,她被奉為「最懂女人的歌手」。

那一年,她成為了90年代首位橫跨內地、香港、臺灣地區的天后。

那一年,24歲的林憶蓮,獲得了「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

後來盧業媚提到林憶蓮的變化時,不禁感嘆「羨慕人家成功,人家背後的血、汗和淚水,你又能否付得上嗎」。

林子祥,1947年10月1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林子祥曾就讀於德信學校,拔萃男書院及英國多佛學院,學生時期就有組織過樂隊。

林子祥,在香港歌壇的影響力在四大天王之上。

在八九十年代,那是何等的叱吒風雲啊!

他取得了巨大的音樂成就:至今辦過百十場演唱會,1994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九次獲得十大金曲獎,堪稱拿獎專業戶。

《男兒當自強》是林子祥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收錄在林子祥1991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溫馨集》中。

這首歌有多火想必不用我多說吧。

林子祥風格鮮明獨特,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他的受歡迎程度,但同時也保證了他不會那麼容易被忽視和取代。

在「三王一後」統治樂壇的80年代,甚至「四大天王」當道的90年代,他依然無所畏懼地佔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在整個華語樂壇贏得了極高的地位與聲譽

「歌壇掃地僧」林子祥功力就擺在那,不鳴則已,一開嗓就能驚倒一片。

至於好不好聽,這就各花入各眼了。

可以肯定的是,像他這麼唱歌的人,現在基本沒有了。

香港娛樂圈人才輩出,美女如雲,而當時最紅的要數葉倩文。

這位天后可不簡單,歌壇,影壇成就都很高,她被譽為是梅豔芳之後成就最高的香港女星。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樂壇正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

閃現了一大批個性突出,才華橫溢的音樂人,穿過流金歲月的煙雲,流淌了無數光芒四射、風格各異,至今仍傳唱不息的經典作品。

成就了香港樂壇的四大天王、三大天后,創造了香港流行樂的黃金時代。

葉倩文就是香港歌壇鼎盛時期的一代天后。

《瀟灑走一回》是葉倩文1991年專輯《瀟灑走一回》的主打歌曲,同時也是91年臺灣電視劇《京城四少》的主題曲。

1992年,香港十大金曲頒獎典禮上,葉倩文美豔動人,手舉獎盃對尚在婚內的林子祥深情表白:

「我多謝你阿Lam,你一路這麼支持我,教我很多東西……雖然別人說我們在談戀愛,不過沒關係,我還是那麼愛你。」

隨後林子祥上臺,兩人甜蜜對唱「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們的選擇。」

這段愛情轟動了整個香港,當林子祥離婚的消息傳出時,矛頭自然直指葉倩文。

1997年葉倩文、林子祥結婚後,便移居加拿大漸漸遠離歌壇,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

如今已走過了22年的婚姻歷程。

縱然她早已不活躍在樂壇,但這個「江湖」仍有她的身影和傳說。

她每次小小的露面,都讓人眼前一亮:這女子總是這麼有活力,比年輕時更瀟灑。

入行三十餘年,寫歌三百首。凡有華人處,皆有老李歌。

在那獨一份的「李氏念唱」裡,一段段人生的故事,一份份深藏的心事,總能扯下我們的堅強,讓歲月打磨的痕跡一覽無遺。

張艾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劉若英說:也許你現在不一定聽得懂,但是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寫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九十年代,李宗盛已經是滾石唱片的金牌創作人。

趙傳的《我是一隻小小鳥》、陳淑樺的《夢醒時分》都是經他之手,成為後來的至尊級金曲。

陳淑樺在一眾女歌手中脫穎而出,不僅歌技大受認可,也引領了一種新的女性風向。

在另一首歌《你走你的路》裡,她又讓人懂得,即使沒有愛情,「我也許將獨自跳舞,也許獨自在街頭漫步。」

1992年,李宗盛創作《當愛已成往事》,首次與林憶蓮搭檔對唱。

歌名一語成讖,多年後兩人的愛情成了歌曲唱的那樣。

漂洋過海來看你》幕後的劇情是李宗盛大批創作中頗為人熟知的一段。

故事源自娃娃金智娟年輕時與戀人的的情感經歷。

她打工半年,積蓄被兌換成北上的機票,卻最終未能阻止這段感情的結束。

「一個女孩漂洋過海到北京去看男友,但對北京的認識一直僅限於男友的住所,我一聽就決定為這個故事寫首歌。」

就這樣,李宗盛在滾石唱片附近的牛肉麵店裡靈感驟現,在託盤紙上完成了這首被傳唱多年的經典。

相似的是娃娃在錄製這首歌的時候也哭到不能自已,連續兩天都無法完成錄製。

最後娃娃只能努力的將自己從故事中抽離,才完成了這首歌的錄製。

人世間的愛情,都已被老李唱盡。

「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的明媚,「努力愛一個人,和幸福並無關聯」的無力,「我終於失去了你」的無奈,「不必在乎我是誰」的寂寞;

「為你我受冷風吹」的等待,「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的痴妄,「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的流動,「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的自嘲,「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的無常;

「漂洋過海來看你」的繾綣深情,「太太發現秘書裙子很短,去買了八千塊的耳環」的中年嘮叨,「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的煙火氣,「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的自我寬慰……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感受都在李宗盛的歌裡,答案卻在各自的人生裡。

王菲、竇唯。

1969年8月8日,王菲出生。

1987年,王菲與父親來到香港。

師從父親的好友戴思聰,學習聲樂。

從這層關係說,王菲和謝霆鋒是師姐弟。

1989年,20歲的王菲出了張個人同名專輯《王靖雯》。

該專輯發行後達到金唱片的銷量,王菲憑藉這張專輯獲得「叱吒樂壇流行榜」女歌手銅獎。

這一年,竇唯加入了黑豹樂隊,並擔任主唱。

1991年底,王靖雯滿懷希望打算到美國進修鋼琴和舞蹈,沒想到錯過了開學日期,進不了學校。

1992年,春節的時候,王菲不知以後該如何抉擇,於是她打電話給老師戴思聰拜年的時候問:「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戴思聰說,希望她回來,梅豔芳宣布不拿獎了,陳慧嫻又去了美國讀書,樂壇女歌手正缺乏新生力量。

她大大的眼睛,高高的身材,唱功也好,星相十足,怎麼可能不紅呢?

如果不回來半年就會被人淡忘了。

王菲聽完後,第二天就回了香港。

那年的年底,整個香港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歌迷們哼唱,一夜之間,王菲站到了香港樂壇的最頂峰,迅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此曲也成為她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珍珠即使一時蒙塵,也不能阻擋它終有一日釋放光華,天籟般的聲音總能穿越層層迷霧、打動俗世人心。

1990年,黑豹樂隊來了名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擔任樂隊鍵盤手,他叫欒樹,山東青島人,日後成為王菲男友。

因為欒樹,她認識了黑豹樂隊的其他成員,其中當然包括竇唯。

當時王菲的男朋友是欒樹,竇唯的女朋友是姜昕。

因為愛上竇唯的才華,王菲和欒樹提出了分手,瘋狂追逐竇唯。

據說竇唯突然和黑豹決裂的原因,是王菲。

王菲有一次跟黑豹樂隊的喝酒,在聚會中途,大家讓竇唯出去買酒,王菲主動提出一起去,結果兩人一夜未歸。

1993年,王菲和竇唯有了第一次合作。

他們的首張合作專輯《執迷不悔》再次大火,王菲也順勢跟媒體默認了自己跟竇唯的戀人關係。

王菲第一次親口承認她和竇唯的親密關係,她說:我可以說,我們現在的確很要好。

竇唯的高傲、張揚、自我,都讓王菲著迷並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她不顧一切改回自己的名字,對待媒體毫不掩飾自己的囂張。

她不顧陳家瑛的反對,任性跟竇唯結婚並生下孩子。

有了竇唯的黑豹樂隊成了史上專輯發行量最高的華語搖滾樂隊,也是 90 年代初國內人氣最高的搖滾樂隊。

除了那首《無地自容》,另一首《Don't Break My Heart》和《別來糾纏我》也成為了黑豹樂隊的代表作,傳唱至今。

對竇唯感到陌生的朋友,對這幾首歌總不陌生吧。

這就是竇唯時期的黑豹樂隊。

在這三首歌裡,你可以感知到 90 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年輕音樂的熱血和激情。

甚至比起現在許多年輕人都要充滿血性和感染力。

這種力量是跨時代的,20 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聽得人面紅耳赤。

可輝煌成了結束。

2015年,竇唯和他們的樂隊現身東海音樂節,他早已褪去了當年玩搖滾樂那會的反抗勁兒,只見身後的屏幕上列了四行大字。

天真君公 虛構抽象 言韻和樂 無實意解

16個字直截了當:「我的作品無實意解,不用強求什麼實際的意義。」

從小,張學友就熱愛音樂。

跟著唱片學唱歌,中學時組建樂隊,歌唱獲得全校比賽第二名,令他很受歡迎。

然而他也有缺點。

第一個缺點源自父親。父親是名海員,一生愛賭,愛喝酒。後來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張學智遺傳了愛賭,小兒子張學友遺傳了愛喝酒。

第二個缺點源自追星。

小時候崇拜李小龍,張學友跟堂哥「比武」,右臉被刀劃破,縫了五針,從此人稱「刀疤友」。

不過才華可以掩蓋缺點,張學友在音樂上的光芒,遮蔽了臉上的疤,因此,他的初戀提前到中學。

初戀姓名,已不可考。

1993年,張學友在事業上走下坡路。

當時學友的女朋友羅美薇對他不離不棄,細心安慰,使得張學友慢慢恢復信心,走上事業最巔峰。

為了感激羅美薇,獻給她《一路上有你》這首歌。

這首歌也是經典之作。

這時更好趕上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張國榮、梅豔芳等歌壇大佬紛紛退出歌壇,香港樂壇真正迎來屬於張學友的時代。

1993年,他發行了轟動樂壇的國語專輯《吻別》,年度銷量突破400萬張,臺灣地區136萬張,張學友一戰成名,很多內地人也是因為這首歌認識他。

截止2003年,《吻別》銷量已超過2500萬張,堪稱華語唱片第一神作。

這張專輯裡的同名主打歌《吻別》、《情網》、《一路上有你》、《每天愛你多一些》都是傳唱度極高的經典。

「我和你吻別,在無人的街,讓風痴笑我不能拒絕;我和你吻別,在狂亂的夜,我的心等著迎接傷悲…」

街頭巷尾,高樓大廈,這首旋律無處不在,少男少女,婦孺皆知,人人都能哼上幾句歌詞。

而在杜拜的音樂噴泉裡,反覆循環的30多首音樂中,有兩首中文曲子,一首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另一首就是學友大哥的《吻別》。

當時國際上對他這樣評價:「只要張學友前進一小步,整個華語樂壇就前進一大步。」

有人說:「張宇的好,只有十一郎知道。」

十幾歲的年紀,張宇還叫「張博翔」,十一郎還叫「蕭慧文」。

一個「壞小子」和「才女」,愛情悄悄萌芽。

▲張宇和十一郎

1990年,張宇大學畢業後跟隨李宗盛學習創作,並雄心勃勃地借錢購置音樂設備練習編曲,卻籍籍無名。

生活的壓力讓他回到現實,找到一家中規中矩的公司上班。

不久後失業,他又做起了餐廳駐唱。

當張宇在臺中餐廳駐唱之路上掙扎時,十一郎意識到臺北才是大舞臺。

兩人在愛情之外,找到了事業上共同的烏託邦。

到臺北發展不到兩年時間,張宇終於迎來了機會。

1993年,張宇推出專輯《用心良苦》,立刻引起轟動。

同名主打歌正是十一郎的得意之作。

十一郎準確察覺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樂壇「苦情男」地位的缺失,將張宇獨特的聲線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聽過《一言難盡》《雨一直下》《月亮惹的禍》這一類「很張宇」歌曲的人,或許想不到它們的作者是個柔情似水的女人。

多年後,小蟲回憶說:「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我就看上小齊,我就覺得小齊有作為。」大概是任賢齊的氣質和修養,讓他覺得任賢齊「人品非常好」。

任賢齊的人品確實不錯。在小蟲的辦公室閒置了兩年,他什麼打雜的事情都做過,買便當、買報紙、掃地,也很聽話地不再接綜藝主持的活,耐心等待機會。

1996年,任賢齊的合約快到期了,小蟲才想起來要給他出專輯。但任賢齊還有機會嗎?

當時四大天王的黃金時代雖然過去了,華語樂壇依然強敵林立。

那一年,王菲甩出了神作《浮躁》,轉身登上了《時代》周刊封面;

張國榮唱著《怪你過分美麗》,張學友寫出了他的《情書》,李宗盛為林憶蓮製作的《夜太黑》銷售破百萬。

1996年底,小蟲帶任賢齊去美國錄製專輯《心太軟》。

這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是小蟲寫的,歌詞幾乎就是任賢齊那一年的狀態:

「我當時面對著很多人的希望,家人、蟲哥,就覺得壓力排山倒海,那兩句歌詞『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都是親身經歷。」

《心太軟》在臺灣發行後,銷量不錯,但這在臺灣已經司空見慣了,也說不上多火爆。

直到1997年初,南京音像出版社將《心太軟》專輯引進大陸。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心太軟》的旋律灌滿了整個秦淮河。

時間來到2000年華語樂壇再無新意。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青黃不接,希望何在?
    這是網易雲音樂的一個歌曲評論,這也能很好的表達人們對華語樂壇衰落的無奈。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華語樂壇的悲哀並不只是音樂人的問題,更多的是整個市場環境的問題。1 華語樂壇鼎盛時期的市場環境如果說95後、00後是網際網路原住民,那麼80後、90後就是華語樂壇鼎盛時期的原住民。
  • 華語樂壇的奇才張雨生,本該是樂壇的璀璨,無奈卻英年早逝!
    張雨生,90年代臺灣著名音樂人,對於他的歌,90後的人都不陌生,《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等耳熟能詳的歌,如今依舊在人們耳邊迴蕩。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更是一個靈魂的歌者,一個優秀的金牌音樂製作人,不幸的是在1997年張雨生死於一場車禍,享年31歲。
  • 從無到有,從興盛到衰落,華語樂壇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隨著蔡徐坤,吳亦凡等流量歌手的崛起,網絡歌曲的流行;再加上老一輩歌手的引退,上一代歌手的逐漸失勢,讓整個華語樂壇開始走下坡路。到了如今更是輝煌不在,大多數人聽的歌曲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幾年前的歌曲。從無到有,從興盛到衰落,華語樂壇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 2017年的華語金曲獎來了 共享樂壇鼎盛之夜
    搜狐娛樂訊 2017第九屆華語金曲獎來了,作為華語樂壇每年一屆的音樂盛事,今年的明星陣容包括了香港殿堂歌手、內地現象藝人、獨立原創大咖、樂壇中流砥柱等,超過80組人氣歌手和音樂人齊聚香港,共享華語樂壇鼎盛之夜。
  • 華語樂壇新生代三巨頭,未來的華語音樂大旗就靠他們扛起來了!
    華語樂壇曾經有過10年的輝煌時期,在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之間誕生了太多的天王天后。但是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人也要逐漸登上舞臺,而且那些老人們他們有的時候也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了,但是華語音樂這10年間發展得其實並不好。
  • 華語樂壇不死傳奇(一):音樂教父羅文
    上世紀70-90年代應該是華語樂壇發展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無論是內地,還是港臺都呈現著一種百花齊放的景象。而這些人,有的已經逐漸淡出華語樂壇的胡德夫,林子祥,魔巖三傑等;還有像四大天王,羅大佑,劉歡,王菲這些如今依舊活躍在大眾視線中流砥柱;而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已經逝世,卻給華語樂壇留下不可磨滅貢獻的傳奇人物。
  • 華語樂壇超大演出陣容致敬音樂人陳志遠
    陳志遠音樂人陳志遠是當代華語流行音樂界作曲、編曲、演奏大師,也是華人地區、創作流行音樂奇蹟的幕後重要推手。陳志遠,一個自學出身的音樂人,就像這塊土地長出的強韌雜草一樣沒有包袱,面對音樂,他充滿力量。陳志遠的生命力豐富,自信堅強,永遠在最小的篇幅裡尋求最大張力,就像短短一首歌要迸發無窮力量。
  • 三代人聽同一個歌單,華語流行音樂還有救嗎?
    說到寶麗金唱片,除了在70年代協助飛利浦創造卡帶、80年代創造CD雷射唱片,幫助音樂內容完成了載體的兩次變革,其對於八、九十年代香港粵語歌壇的影響更是巨大的。如果說華語流行看滾石,那麼寶麗金則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整個香港樂壇。1999年,美國環球唱片集團收購寶麗金,雖然保留了寶麗金的主體,但「寶麗金」品牌已不再。
  • 2019華語樂壇如何?數位音樂井噴 網絡音樂人走紅
    中新網3月24日電 23日,由你音樂榜《2019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出爐,基於全網音樂收聽、銷量以及用戶畫像等權威大數據,解析整理2019年音樂行業的重要變化和發展趨勢,並基於歌曲在平臺的各項數據表現,以多緯度盤點了年度最熱歌曲以及成績最佳藝人。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音樂|誰是華語樂壇黃金十年「執牛耳者」?
    、複讀機聽卡帶的年代又到後來用CD機聽唱片的年代再到後來有了更輕便、更快捷的MP3、MP4的流行現如今我們邁進了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或電腦就能找歌、聽歌的網絡年代。華語樂壇,尚有來路,卻難見歸途。二十一世紀,我們經歷了戀愛降級、消費降級、社交降級,終於我們可能又不幸地將被「音樂降級」裹挾而去······差異,本身就是一種美。
  • 一代大神左宏元,撐起了1992年華語流行樂壇原創金曲一半江山
    所以真正稱得上華語流行樂壇最巔峰的時光,應該是1992-1993年,尤其是1992年,經典歌曲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稱得上華語流行樂壇最具代表性的一年。《飄雪》、《紅日》、《大海》、《水手》等膾炙人口的華語金曲,莫不出自這一年。今天咱們就來回顧一下1992年誕生的那些經典歌曲,分為翻唱金曲和原創金曲兩大類。
  • 9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六位歌手,最後一位最牛逼!
    說到90年代,就會想起90年代的電影,和音樂都帶給我了無比的震撼,也在我們心中很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痕跡,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90年代最具有影響力的6位歌手。第一位張國榮:我猜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一下子就想起了張國榮,張國榮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全能發展的藝人,在音樂方面,演戲方面,他都有涉及到,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音樂人。他的華語唱片曾在韓國是銷售記錄的保持者,還獲得了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 90年代最紅的5位歌手,第1位是樂壇神話,最後一位卻銷聲匿跡
    第5位:黃鶴翔說起黃鶴翔,可能有一部分人不認識他,但是說起黃鶴翔的經典作品,大家就知道了,比如《九妹》,這首歌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且是被人們廣為傳唱,《九妹》這首歌可以說是90年代華語樂壇的代表作,也正是因為《九妹》這首歌,黃鶴翔紅遍了大江南北
  • 僅有一年壽命的華語殿堂級樂隊——縱貫線
    羅大佑:臺灣著名的創作歌手、音樂人,有「華語流行樂教父」之稱。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他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開創宗師,他的音樂影響了幾代人,是當之無愧的華語流行樂壇教父。
  • 「華語樂壇三大音樂教父」是誰?捧紅了大半個娛樂圈明星
    華語樂壇有很多天王、天后級別的歌手,每個成名歌手的背後,都有一個幕後音樂製作人,這些幕後音樂人一直躲在幕後默默創作著音樂,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存在。自古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在。如果把那些在舞臺上閃閃發亮的明星比作千裡馬,那麼幕後的音樂製作人就是伯樂。
  • 請回答2009,華語樂壇最後的夜晚
    從2009年到2019年,這十年不僅是90後回不去的青春,也是華語樂壇潮起潮落的十年。2009年,還是彩鈴時代的最後狂熱。「請編輯簡訊CX+鈴音名稱到10658830,就有機會將喜歡的歌曲變成彩鈴」。這句洗腦的廣告語加上強勢的彩鈴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聽歌的模式。
  • 盤點港臺華語流行樂壇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中篇
    盤點港臺華語流行樂壇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中篇文 和運超四、寶麗金(含寶藝星、新藝寶與正東)寶麗金在八九十年代應該算知名度最高的唱片公司了,從華語樂壇各家公司多年經營演變而言,就流行文化的大趨勢說,分分合合、起起伏伏應該算正常現象。但客觀來看,寶麗金這一公司旗下歌手卻大體相對比較穩定,除非合約期滿(如之前提到劉文正)或者個人隱退(如風靡一時的周慧敏),一般那種短時間兩三年出一兩張專輯就跳槽的歌手非常少見,唯一在離開時鬧得不大愉快的重要歌手可能要算李克勤。
  • 華語樂壇中的清流,為數不多的純粹音樂人!你都知道幾個?
    現在華語樂壇發展的空前繁榮,通過現在看很多熱門的綜藝節目,我們就能看出來現在有一款非常火熱的綜藝類型,這就是音樂綜藝,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看音樂綜藝,這也能體現出人們對於音樂的需求,而且也有不少歌手就是通過這些音樂綜藝出道的。
  • 華語樂壇作曲實力最強的歌手,第一周杰倫,第二花落誰家?
    #華語樂壇作曲能力最強的幾位,是誰呢?本期我們直接上溯到70年代和80年代,一直到當今樂壇,而且,男歌手女歌手都參與進來。小編儘量客觀地談論音樂本身,以下這些,有若干是華語流行音樂作曲大師,但大部分是知名度極高的創作型歌手。根據對近幾十年的音樂分析,客觀評價,周杰倫確實能坐上冠軍寶座,但第二位是誰?我不能給出答案,留給各位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給出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