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8號風曝
01表演系狀元三十年,藝考軼事多
90年代
90年代的狀元,大多是耳熟能詳的名字,別看他們現在影視圈裡舉足輕重,然而當年考學時也曾不知所措,甚至被推著就拿到了第一。
92級袁立,當時還叫袁莉,她稱自己是「一個惴惴不安的小姑娘」,本是報考上戲,卻被三試老師說沒有表演的熱情而被淘汰。
這時她收到來自北電的一封信,是後來的班主任朱宗其親筆,大意是袁立藝考表現不錯,鼓勵她考好文化課,爭取進入表演系,言辭十分溫暖。
張彤和趙薇所在的96級可更是神仙打架。 96級中戲表演系有著八大金釵之稱的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靜、曾黎、李敏、張彤。
張彤不僅是當年狀元,更是全班公認的班花。 她透露,當年考中戲時,並沒有特意做很多準備。一試、二試都渾渾噩噩過去了,直到老師提醒她要抓緊文化課學習,她才意識到自己有戲。
這一年的北電錶演系狀元趙薇,也有很多故事,考試當天忘帶準考證無法進入考場,在樓道外哭泣,被監考老師發現,一雙淚汪汪的大眼睛讓老師心軟破例放了進來——真是顏值拯救一切啊。
其實當年趙薇也參加過中戲藝考,考號還和章子怡相連,緣分真是妙不可言。
還有人相當「任性」,比趙薇大一級的陸毅1995年同時報考上戲和北電,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後者錄取。 但父母希望他留在身邊,於是陸毅奔向上戲,認識了同班同學鮑蕾,談起戀愛,也算是命中注定的緣分了。
那個時代,「狀元」這個詞基本就和頂尖級人才相掛鈎。就像秦海璐說的,「全國的人精都在這。」
00年代
這個時候,中戲還實行著保送政策,只要符合相關保送規定,就可以免掉文化考試,比如96級章子怡、99級李光潔都是保送上了中戲。 可剛進入2000年,王雷就被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由於成績優秀,拿到了全國專業第一,考試前三個月他被告知可以保送中戲
可沒想到離高考只剩一個月時,本歸文化部直屬的中戲,又歸教育部了,保送名額取消了。 本來玩瘋了天天慶祝的王雷,也只能硬著頭皮在最後一個月突擊學習,最終還是文化課過關,有驚無險地考入中戲,也是非常硬核了。
08級藍盈瑩的經歷也幾經坎坷,父母經商,讓女兒學習才藝只是為了鍛鍊氣質,並不同意藍盈瑩學習表演。 中考她雖然偷偷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中學,但錄取通知書被撕碎了扔垃圾桶。 即使這樣,高考時藍盈瑩還是執意報考了中戲和北電," 高考的志願單是我自己填的,本人籤名才有效,如果你們不讓我去考的話,我永遠不籤這個名,永遠不上大學!",相當決絕。 相比之下,02級童瑤、06級陳小紜就順利得多。 陳小紜專業芭蕾舞訓練7年,16歲考進中央芭蕾舞團,後因過於勞累,哮喘病發,不得不放棄芭蕾夢,2006年轉行以第一名的專業成績考入中戲。
同樣轉行的還有北電09級張雲龍,他從小學就是學校足球隊的一員,踢了13年足球以後,發現自己更加喜歡表演,於是決定報考藝術院校。
但北電的這一批千禧年狀元中,知名度最高的還得數05級楊冪。 楊冪在藝考中唱了一首《南泥灣》,這個視頻至今在網上流傳。雖然有點走調,但是眼神靈動,落落大方,氣質上乾淨又舒服。
後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陳浥也回憶,楊冪考試時透明得像個水晶一樣,感情很真摯,老師們也評價楊冪不怯場。
10年代
翻看10年代狀元名單,如果說2014年以前還有素人身影,那麼2014年後幾乎讓童星、偶像佔領了。
中戲這邊,陳星旭3歲被星探發掘、4歲參演《激情燃燒的歲月》,劉昊然先通過影版《北京愛情故事》走紅後才考入中戲,張雪迎6歲時出演了第一部電視劇,易烊千璽13歲通過TFBOYS出道,連讓他拿下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少年的你》都是上中戲前拍的…… 而北電被「佔領」要再晚上2年,關曉彤4歲半和父親關少曾一起拍戲,郭子凡入學以舞蹈擔當身份加入「 X玖少年團 」並參演網劇,吳磊更是被大家看著長大的紅孩兒。
相較於素人而言,出道多年的他們擁有更多的拍戲、舞臺經驗,並且自帶巨大話題,讓藝考開始從普通的招生考試變身讓人津津樂道的明星新聞。 2016這一年,關曉彤的各種消息都能成為熱搜詞條:#關曉彤藝考# #關曉彤錄取# #關曉彤軍訓# #關曉彤室友# #偶遇關曉彤# ……
隨著越來越多明星報考,話題只高不低,17年是「王俊凱考了第幾名?」,18年是「易烊千璽考了多少分?」,今年則是「張子楓要去北電還是中戲?」。
直到19年兩所院校紛紛爆冷門,素人狀元韓其原、馮祥琨的出現,跌破了眾人眼鏡。
90、00年代的狀元們,大多走的是先讀書再出道的道路,除了少數人來自演藝世家外,大家基本都是素人,來中戲北電就是來學表演的;
如今,越來越遵循著「出名要趁早」的法則,出個素人狀元反而成了新聞。
02那些年的狀元們都去哪了有人出道即巔峰,有人厚積薄發
當年的《還珠格格》系列火遍大江南北,大二的趙薇一下成為了國民度最高的女演員,影響了一代人。
後來不管是佟麗婭還是姚笛都曾在採訪裡談到,演員之路是受其影響,年輕一點的闞清子也一樣,可見影響力。
這些年趙薇結婚生子後雖然作品減少了很多,但是隔幾年就會突然給我們來一個優質作品。
她已經不僅是個明星,更是演員、新人導演,北電在《超級校友》特輯中如此介紹她,「中國唯一影、視、歌、導四領域『最佳』的華語巨星」。
劉敏濤雖然早年也有一些作品,但到了2015年,才真正開始走紅。 2015年劉敏濤的兩部作品《偽裝者》《琅琊榜》先後上映,大姐明鏡和靜妃也成了劉敏濤的經典角色。
前段時間更是因為一曲《紅色高跟鞋》的魔性表演登上熱搜榜首,刷爆各大平臺,真·頂流。
有的時候,爆紅可能靠運氣,需要機遇,但是如果沒有實力,也只能和機會擦肩而過。 表情包出圈可能是意外之喜,但是明鏡和靜妃的角色成功塑造和劉敏濤的表演功力不無關係。有人淪為選手,被同班同學點評
演藝圈是殘酷的,有屹立至今的常青樹,也有人演戲多年,還得站上競技場PK。
比如《演員的誕生》就曾出現多位狀元身影——袁立、張彤、劉敏濤、藍盈瑩、陳小紜、張雲龍、芮偉航、張雪迎……
「浣碧」一角後,藍盈瑩在這個節目裡才再次達到一個話題度,她和凌瀟肅的舞臺讓章子怡盛嘆「看到了可能不熟悉演員的偉大」。藍盈瑩也說,希望大家看到演員藍盈瑩,而不是以往的浣碧。
然而近期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拿到初評第一名後,彈幕中依舊有如此評論,「浣碧,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張雲龍的起點還算高,畢業那年就籤了嘉行傳媒,但這些年一直在各種偶像劇裡演大小角色,水花不大。 直到去年《演員請就位》裡的表現才算有了點出圈之勢。雖然敗給了陳小紜,但得到了陳凱歌的誇獎:自信,往那一站就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陳小紜也是在《演員的誕生》以「女版鹿晗」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但相比作品,她和于小彤的戀情更為人所知。
走「戀情>作品」路線的還有最近唆使新歡手撕舊愛的張銘恩,成為新晉油膩渣男代表、朋友圈管理大師。
芮偉航則是以助演的身份出現在節目中,畢業後他更多轉向了幕後,做一些執行導演、演員副導演的工作。
雖然也在演戲,但相對來說比較知名的也就只有《錦繡未央》裡的男主小跟班。
然而最讓人唏噓的還是以選手身份上節目的袁立和張彤,兩人剛好是對手演員,一個是92級北電狀元,一個是96級中戲狀元。
然而擔當評委的是誰呢? 張彤的同班同學,章子怡和劉燁。
曾經的專業第一和班花,如今卻被臺下的同班同學點評著演技,這個畫面也是很戲劇性了。 袁立也是如此,按輩分她是兩位評委的學姐,按資歷也有大火的《永不瞑目》,後來又拿到了百花獎,她當時也說了,「我不願意站臺上,讓他們打分。」
有人至今無人識,有人隱退江湖當然,這些狀元也有不太為人所知的演員。
比如99年北電狀元白慶琳,大學期間就出演了《孝莊秘史》,隨後參演了多部由陳寶國、袁立、唐國強等知名演員為主演的古裝大戲,這些年基本以古裝戲、抗日劇等年代戲為主,今年還參演了《安家》,但都沒能成功塑造一個令人記住的角色。
01年北電狀元季晨,形象俊朗,早些年演了一些都市愛情劇、古裝劇,近年來也頻頻試水網劇,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認識他
90年代、00年代早期,由於網際網路不像今天那樣發達,所以演員大火後,觀眾們才會知道,「哦,原來他曾是狀元!」
其他沒能在娛樂圈留下名字的狀元們,也就隨著時間逐漸沒了記載。 往後,網際網路雖開始有了歷屆狀元的記憶,效果卻泯然眾人矣。 2009年以全國專業第一名考入中戲的曹馨予,號稱是「史上最年輕中戲狀元」,年僅15歲,據說不僅章子怡老師常莉親口告訴她「你可以大膽地走進來」,張藝謀看了試鏡後,也誇她是顆苗子。
但她也僅僅是活在了新聞中的一個符號,是否入學、後續如何都無從知道。
2008年以男生第一入學北電的程雨軒,現在微博的轉贊評不超過個位數;2014年北電狀元盧秋宏,共拍了2部電影、1部網劇、1部電視劇,就再也不見其人,微博偶爾曬曬出遊照;……
還有消失了一段時間又殺回來的2012年中戲狀元周陸啦,2016年畢業後銷聲匿跡,直到2018年才開始拍戲。
畢業4年作品2部,給觀眾留下一點印象的可能是《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太子。
「狀元」「第一名」的頭銜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不難看出,當年的第一名並不一定是班裡發展最好的那一個。
比如章子怡和劉燁,當年的「學渣」,吊車尾的存在,天天提心弔膽被學校開除,如今已然成為國際著名影星。
劉燁章子怡所在的1996年也是神奇的年份,不管是中戲北電都群星薈萃,可以說撐起了今日大半的影視圈。
人們還會去關心,究竟誰才是96級狀元嗎?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05級中戲表演班畢業時集體上了《天天向上》,當時最出風頭的是女生們,包括以專業第一名入學的程瑤瑤,
而她的最近一部劇是2013年,15年後,整個班級中最出名的反而是陳曉等人。
這其實更像是瞬間的光環,決定了入學的高度如何,卻不能決定以後的人生能走多遠。
03這30年,是娛樂圈變化的30年
招生標準一降再降
歷年藝考狀元的變化趨勢,也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從表演系的招生標準,再到演員這個職業的屬性變化,都能看出這一點。
80年代還是偏向長得好看的考生,一直延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
像姜文,並不符合當年的審美標準,也不符合表演系的招生標準。因此馬未都見到姜文的第一反應是:怎麼中戲還招這樣的人?
從當年的畢業照也可以看出,姜文是個非典型性男演員,同班同學裡大多濃眉大眼,劍眉星目,姜文身材偏瘦,顏值上還是遜色不少
陸毅也回憶過上戲招生對於演員外形的要求:「像任泉他們93屆的,以及我們下面的幾屆男生平均身高都在1米8以上,而且一個個外形也都不錯。」
而到了96年,表演系的招生標準發生了變化。
章子怡那屆之前,表演系一般不會去招練舞蹈的,「連舞蹈學院附中,戲曲學院附中的,他都不要,因為他覺得你被人家練過了,我要一張白紙來練。」
直到章子怡那一屆,老師改變思路,招的全是舞蹈學院附中的考生,直接導致明星井噴。
來到了2018年,馬伊琍擔任上戲考官,選拔的一個標準就是,不能整容。 一句「你鼻子整得痛嗎?」成為藝考考生噩夢。
本來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選拔原則,卻成了「苛刻」,讓馬伊利屢登新聞,成了2018年藝考最熱話題。
從這個脈絡看下來,表演系對於考生的外形的要求逐漸多元化,也逐漸更加看重成為一個演員的潛質。
從96年明星頻出也能看出,形體好、多才多藝的演員能夠在演藝之路上更加順風順水。
比如趙薇陳坤,年輕的時候是演員,同時也是歌手,為提升知名度提供推力;章子怡的舞蹈功底在《臥虎藏龍》、《十面埋伏》、《一代宗師》等電影中都有加成,可以想到,當年的白紙章子怡,如果沒有過硬的舞蹈功底,如何能夠在眾多演員裡脫穎而出,拿到名導李安的戲呢?
可這些年,別提基本功,連演員最基本的「純天然」都很難達到,招生標準從基本功上的白紙,再變成外貌上的白紙,底線一低再低……
藝考形勢越發嚴峻
而藝考形勢也一年比一年嚴峻,幾乎每年都是史上最難藝考年,競爭壓力大還燒錢。
比如2019年,北京電影學院報考總人次高達59059,同比增長31.02%,創歷史新高,報錄比是114:1;中央戲劇學院報考人次為67946,報錄比為119:1,其中表演系計劃招生50人,報名人數11441,報錄比為229:1。
藝考也與當年的意義大不相同,考前需要接受大量的專業訓練,「陪朋友考試被順便錄取」的段子也永遠成為段子,這年頭已經不太可能發生了。
門檻越來越高,但是擋不住越來越多的藝考生,因為一旦考上,紅利也是巨大的。
曾有博主一語道出真相,中戲北電就好比清北,縮短了不少人的成名路徑,相當於贏在起跑線。
不少大導選角時,也優先青睞出身學院的表演系學生們。
張藝謀在北電挑中了還在念書的竇驍,鄭爽大二時就被《一起來看流星雨》劇組看中,藍盈瑩同樣是大二時就出演了國民大劇《甄嬛傳》。
時至今日,不少經紀公司也是優先籤約表演系學生,從新人開始培養。
17年中戲狀元陳思敏後來就讀於上戲,現在已經是卓爾文化籤約演員;18年中戲表演系第9名周政傑被泰洋川禾籤下,和趙小棠等人同屬於新人演員廠牌泰洋恆星;19年北電狀元馮祥琨籤給了光線,已經有戲要上了,和剛剛小火的任敏、丁禹兮搭檔
演員職業屬性漸模糊化
而演員這個職業逐漸模糊化,逐漸從演藝人變成明星。
2000年代初,流行影視歌三棲明星,很多明星演戲之餘,也去發唱片,趙薇、陳坤、劉亦菲、黃曉明都曾經發過唱片;那個年代,也流行商演,各種演出層出不窮,在廣義上,演員的含義跟明星越來越近。 那個年代,鮮少有選秀類節目,也不同於香港發達的星探行業,基本演員就是明星的唯一來源,因此演員就慢慢約等於了明星。 而演員的概念模糊化在如今變得越發的明顯。 在這個新時代,演員不僅唱歌,還當評委、上綜藝、開直播,甚至還去選秀……
演員、歌手、主持人、網紅、愛豆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演戲」更不是演員的專利,只要有人請,就可以來演。
演的好不好也不再是衡量一個演員的唯一標準,只要電影票房賣得好,收視率高,也會有市場。
「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分量和往年比起來,不值一提。
跟其他行業一樣,這個行業也某種程度上進入了一個魚龍混雜的上升期,只要能乘上這股風,前途一片大好,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藝考一年比一年難,報的人數還是一年比一年多。
精細化到多元化,這不僅是演員這個行業的變遷,更是娛樂圈的變遷,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