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疫情停課的幾個月時間,全國學生和家長已經開始適應了網課。而家長沒有注意的是,網上的「免費」網課,給學生的未必是知識,而可能是渣滓。近日,直播平臺虎牙、鬥魚受央視新聞曝光,在免費網課平臺上,充斥著遊戲推廣連結、遊戲廣告等。自詡「免費」的網課頁面,實際對學生充滿誘惑,家長一不小心,不止是捂不住了「錢袋子」,更有可能讓孩子沾上「遊戲癮」。
央視曝光
央視新聞曝光虎牙直播平臺於今年2月在「停播不停學」的宣傳口號下,開通「免費」上網課渠道。然而,在其手機應用中,打開首先彈出各種網遊興趣選項, 學習欄目被放在最後。學生通過該手機應用學習,首先需要瀏覽大量遊戲類信息。而在其宣稱的「免費」網課頁面中,也有大量精心包裝的遊戲廣告。類似情況也出現在鬥魚平臺上。
「精準」營銷,「免費」外衣下,誘餌已經伸向孩子
不得不佩服,直播平臺的營銷真的是「精準」,投放廣告的客戶主子應該是賺得盆滿缽滿,笑得合不攏嘴了。可是,直播平臺營銷的成功,正是家長教育的疏漏和孩子成長的失敗。我們自然不敢說,瀏覽遊戲廣告,嘗試推廣的遊戲的行為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成癮、錢財損失等問題,但是青少年心智發育仍不成熟,學生暴露在如此誘惑之下,難免會增加沾染遊戲的可能性。這也讓原本最應純潔的「教育」遭受汙名。
家長本以為孩子上了一堂網課,自制力差的孩子卻可能只是不小心被「拐騙」著玩了一個小時的遊戲。家長當然氣憤!與這種行為相對的是,國外很多網站專門針對兒童的內容都是禁止投放廣告的。孰優孰劣,無需多言。
廣告推廣未償不可,領域能否謹慎選擇
很多直播平臺可能需要依靠廣告生存,這可以理解。面對自稱「免費」的「公益」助學頻道,適當投放一些商業廣告,也無可厚非。但是,能否投放一些至少對學生無害的廣告呢?比如文具、教輔、服飾類,均是精準定位的領域,這些廣告家長大多也可以接受。
社會責任,豈是單純下架了事?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央視曝光相關事件後,虎牙直播「一起學」版塊廣告已下線;鬥魚直播「教育」版塊的網遊廣告也已下架。但同時事件也應引起大眾思考,此類直播平臺是否還有一丁點兒公益心?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營造對青少年友好的社會氛圍,理應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直播平臺的行為是否觸犯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能否以法律手段予以懲治?如果此類行為不能納入國家法治化管理體系,捲土重來甚至變本加厲幾乎是必然。
如何防止此類事件捲土重來是整個社會應該思考的問題。
點擊「關注」不迷路,精彩內容持續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