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記|外媒:國外那家收藏了蘋果電腦的博物館,把微信納入藏品

2020-1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導外媒稱,這是第一次,一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成為一個著名博物館的永久收藏。9月15日,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宣布將微信納入該館展品,微信也成為首款被V&A納入藏品行列的社交通訊類應用產品,正式在V&A的76號展廳(Gallery 76)展出並開放參觀。

馬來郵報網站9月16日援引法新社的報導稱,該藏品是微信團隊特別為V&A製作的一個安卓系統安裝文件(Android Package Kit)的演示版,該軟體可以無需接入後臺伺服器便可獨立運作,可以為博物館的訪客與研究人員提供流暢的體驗機會。訪客可以在展館現場進行體驗,了解微信的使用原理。此外,V&A還收藏了微信完整版的「氣泡狗」表情系列(Bubble Pub GIF),以及微信設計團隊創作氣泡狗的設計草圖,為大家展示了這一可愛的動態表情的設計過程。

微信團隊特別為V&A製作的一個安卓系統安裝文件演示版,V&A還收藏了微信完整版的「氣泡狗」表情系列。

報導稱,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後,迅速成為最受中國用戶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根據2017年8月16日騰訊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目前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躍用戶數達9.63億。其消息通訊、微信支付、微信運動、微信公眾平臺及小程序等功能已經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於為何會選擇將微信納入博物館藏品,V&A副館長蒂姆·裡夫表示:「微信是全球社交應用平臺的一個縮影,是我們數字設計藏品中非常重要的新增展品,通過微信,我們可以看到人們交流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的不斷變化。」

此次V&A將微信納入藏品行列,旨在將這一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最大的產品保存下來,更好地探索數字互動方式的設計方法,進一步了解對我們這個網絡化世界新現狀的廣泛探討。

據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了解,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是一座世界級的藝術、設計與表演博物館,擁有豐富館藏。其創立旨在展示全球最佳的藝術與設計創作典範,並為英國的設計師與製造商提供靈感。V&A的館藏包含了五千年人類創造史,並持續不斷地啟迪它的觀眾。

V&A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微信的收藏將被納入在東亞地區以外最為全面的中國藝術與設計藏品系列之一,該系列擁有超過1.8萬件藏品,年代跨度自公元前3000年至今。

微信團隊對此也表示:「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為當代中國社會提供了更多連接方式和可能性,同時也不斷融入和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形態。我們有幸見證並記錄下了這一形態的產生和發展。」

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英國最牛收藏家!向大英博物館捐了七萬多藏品,但藏品備受爭議
    英國最牛收藏家!向大英博物館捐了七萬多藏品,但藏品備受爭議疫情影響之下,許多產業都受到相當大的衝擊,除了觀光、旅遊、航空業之外,有個產業可能一時間大家沒有想到,但的確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那就是博物館業。
  • 那些流失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實在讓人痛心!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
  • 「南海博物館號」「出海」記——記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航海知識...
    新華社海口10月8日電題:「南海博物館號」「出海」記——記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航海知識課堂新華社記者夏天「今天,我們『南海博物館號』遊輪即將出海,各位航海家們準備好了嗎?」10月6日,位於海南瓊海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柴源老師正帶領20個小朋友在這艘船裡模擬一段海上冒險。10月2日至6日,南海博物館每天都會開展一次「我是航海家」的國慶社教活動。「在節前就報名的瓊海當地小朋友很多,也有許多來瓊海旅遊,走進博物館現場報名的遊客。」柴源老師說。
  • 烏克蘭開發商MacPaw很有心 辦公室變成蘋果博物館
    據外媒報導,烏克蘭應用開發商MacPaw買下Tekserve蘋果博物館的館藏並將其全部布置在烏克蘭的辦公室中。
  • 遊覽百萬藏品的大英博物館有感,文物何時回家?
    這個博物館就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這個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比美國的獨立宣言還早了幾年,是四大博物館裡面最早的。博物館裡收藏了很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和一些珍貴的手稿,裡面的藏品非常豐富,種類也非常多,在全世界的博物館裡面都是罕見的。
  • 外媒:沒有微信的蘋果手機在中國毫無用處
    因為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就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就趕緊星標⭐我們外媒:沒有微信的蘋果手機在中國毫無用處美國終將自食其果——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一夜之間,在美華人紛紛在朋友圈留下其他聯繫方式,擔心自己「失聯」。
  • 記錄廣州十三行的博物館,1600件藏品一人捐贈
    更多的,藏在他的私人博物館。 2013年,王恆在報紙上看到了荔灣區籌建十三行博物館的消息。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心願,捐出自己的藏品。 博物館籌備了三年。 「荔灣區非常重視此事,領導親自來到我這裡看藏品,找專家鑑定。包括文物的保管、記錄等,工作量很大。當時博物館還沒建好,他們還特地找地方去存放這些東西。」
  • 學好藝術品要向博物館的藏品學習,你收藏的古董藝術品才有意義。
    搞收藏真是鍛鍊心智,而聞目染學習收藏,寫收藏的經歷不知不覺都成了一個愛收藏的專業人士。如果沒有這麼多藏家的收藏保存下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藝術品又怎麼證明我們偉大民族的偉大成就?偉大的收藏家們用事實證明著存在就是真實。能夠把藏品向社會分享一定是胸懷坦蕩的藏家!
  • 大英博物館|從小倉庫到800萬件藏品
    當她來找我的時候,(管理員)巴伯先生剛好在,她開始詢問關於圈地的問題,那是什麼東西,它在哪裡可以找到。他不僅給了她想要的報紙,還給了她很多關於如何做才能維護她的正當權益的指示。」 正是因為大英博物館對「多元與包容」這種理念的堅守,博物館的受眾慢慢由精英轉向大眾,博物館真正成為一個文化、教育空間。
  • 首都博物館藏品將電子監控
    「現在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博物館手機導覽系統,並有三四十家博物館加入了該系統,未來計劃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例如,當一個展品展覽時,該系統將對它的溼度、溫度、微量元素、氮氣等容易對文物造成損壞的要素進行實時監測,並將數據及時傳輸給管理者,促進對展出和收藏文物進行科學妥善保護。「目前,對文物保管環境的監測都是靠人工進行,每天都有專人多次監測並記錄相關情況,有了這個系統後,可以傳送實時的或一段時間內的情況,便於我們及時進行綜合分析,對文物保管的環境進行調整。」
  • 為何博物館可以賣藏品?
    隨後,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AAM)和美術館館長協會(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 AAMD)發表了制裁聲明,號召協會243家會員單位斷絕與該博物館的業務往來,既不出借任何藏品,也不與其合作任何巡迴展覽。
  • 美禁微信,iPhone躺槍?外媒:中國人不可能不用微信丨外媒說
    美國總統川普6日以「國家安全」為由籤署行政令,稱將在45天後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及其中國母公司進行任何交易。一夜之間,在美華人紛紛在朋友圈留下其他聯繫方式,擔心自己「失聯」。而此時此刻,眾多國外科技媒體都發文對另一個科技巨頭表示擔憂,那就是蘋果。
  • 國外著名私人博物館
    每到一個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去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那些神奇的歷史故事和精美的文物和藝術品讓我著迷。參觀博物館,有時並不是特意為了藏品而前往,而是對寧靜氣氛的嚮往,於是博物館陳列所營造的環境,也成為了它們的特色。那麼,國外著名的私人博物館都有哪些?
  • 衛星看中國四大博物館,北京故宮面積最大,陝西博物館藏品最多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及地區十分重要的財富我國有大大小小很多博物館截至2016年底,全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已達到4873家其中在中國及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有四個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它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重慶一座民間博物館的困境與呼喚:真正的藏品怎樣才能「活」起來?
    重慶大圓祥博物館館長劉健憂心忡忡地說。2013年成立的重慶大圓祥民間博物館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巴蜀古建築藏品博物館。該館收藏了10餘萬件木雕、石雕等古建築構件,被業內人士認為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社會價值。隨著物件越來越多,我把這個廠房都買了下來,專門存放這些藏品。」重慶大圓祥博物館館長劉健介紹說,這些建築物件雕功精美,寓意深刻,體現著巴蜀地區獨特的工藝和文化。「一些木門上精美的繪畫,是用原生態礦物原料一層又一層堆畫而成,這種工藝現在已經失傳,很值得研究。」「這個博物館的收藏展示出了片段的重量和基因的能量。」
  • 瘋狂藏家4年收藏500多部老電影機 欲在什邡深山建博物館
    一發不可收拾,用他的話說「瘋狂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老電影機。」    收藏老電影機也有個圈子,不少國內老電影機發燒友時不時有聚會,蘇承松也經常參加、研討老電影機的收藏。蘇承松收藏電影機有了名氣後,也結識了不少歐美的收藏者。收藏者之間會進行一些藏品的交換。蘇承松常拿國內產的一些電影機與國外愛好者交換,這極大的豐富的其藏品的多樣性、豐富性。
  • 全球博物館最詭異藏品大賞
    4月17日,英國約克郡博物館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一項名為「#curatorbattle」的館藏分享挑戰,第一個主題為「#Creepiest Object」(最詭異藏品)。不僅各大博物館踴躍參加,隔離在家的國外友人也紛紛加入了分享行列。  在博物館昏暗的燈光下,你會不會也被嚇一跳?
  • 世界博物館名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多達11萬件!
    【有觀點大歷史】的「觀世界」系列一直為大家所喜歡,今天,觀史君將開啟新系列——世界博物館名錄!旨在盤點世界各國知名博物館及館藏,首先咱們就從鄰居日本開啟這段歷史文化之旅。圖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這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
  • 這些詭異瘮人的博物館藏品,看完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話說,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也被迫暫時閉館,然而有些閒得蛋疼的英國約克郡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突發奇想,在網絡上發起了一場「館長之戰」,主題就是曬出各個博物館裡最詭異的藏品,PK一下誰家的藏品更恐怖……這一下不得了,吸引了無數不甘寂寞的博物館和圍觀網友,「戰況」可謂異常激烈!
  • 柏林新博物館:一座藏品和建築俱佳的博物館
    柏林新博物館是一座位於德國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博物館,始建於1841年,設計師為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施蒂勒(Friedrich August Stüler)。1855年,柏林新博物館建成開館,因為當時博物館島上已經有一座1830年開館的柏林老博物館,故取名柏林新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