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營商環境深調研|全省首創!海珠打造政務+金融融合模式
走進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這裡有別於傳統的窗口式服務,採用開放式的、一對一的服務櫃檯,像寫字樓的開放式辦公區,辦事人和服務人員親切交流。在大廳的自助服務區,一臺嶄新的「政務+金融」自助服務一體機引人注目。這臺「政銀一體機」集成541項事項辦理,不僅可辦政務事項,還可辦理銀行業務;同樣的,在建設銀行網點,通過「政銀一體機」能辦理政務事項。
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 南都記者李孟麟攝
日前,廣州市社科院、南方都市報聯合主辦「2020年度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評選活動,深入調研海珠區在全省首創的「政銀合作」雙向融合新模式。
52個服務網點「即日辦,就近辦」
今年6月9日,廣州市海珠區政務數據局與建設銀行廣州海珠支行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G端+銀行B端+群眾C端雙向嵌入政務服務新模式」。海珠區政務數據局企業審批服務中心主任黃澤亮介紹,「政務+金融」自助服務一體機(簡稱「政銀一體機」)已經進駐海珠區區街兩級20個政務服務中心和2個政務服務驛站,與建設銀行遍布海珠區30個網點的「智慧櫃員機」一起,實現了企業群眾可以「在政務大廳辦銀行事務,在銀行網點辦政務事項」,讓更多高頻政銀事項可以「即日辦,就近辦」。
據了解,「政銀一體機」集成了身份識別、人臉識別、交易、列印、文檔拍攝等功能,辦事人可通過該一體機辦理政務服務、便民繳費、省垂事項、跨市服務、一般事項、營商環境等六大類541項事項,不僅涵蓋社保、納稅、交通、民生、住房等便民利企事項,還納入公證服務、法律服務、發票查驗、涉稅查詢、證明列印等營商事項,是目前全省植入政務服務事項最多的政銀融合一體機。
開放式一對一服務窗口 南都記者李孟麟攝
將聯合銀行實現企業融資「掌上辦」
記者在現場看到,與其他自助政務服務機器相比,該一體機新增了「營商環境」專欄,可辦理出口退稅率查詢、公證服務、法律服務機構查詢等業務,同時也預留了個人證照列印等接口,能實現出生證明、身份證、戶口簿、納稅證明、社保證明等系列文件的生成、列印。黃澤亮介紹,目前「政銀一體機」集成541項政銀事項,銀行網點則可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為113項。「通過互相嵌入服務事項,銀行網點成為政務服務觸角的延伸,政務大廳成為金融惠民拓展的平臺。」
黃澤亮表示,依託「政銀融合」的政務服務模式,海珠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下一步將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繼續推出「珠事通+建行惠懂你」線上金融服務,向全區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掌上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這是政銀合作進一步深入的體現,在為企業提供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政銀雙方將形成合力。」
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企業開辦專區 南都記者李孟麟攝
相關:聯合大灣區多個城市,上線60項「灣區通辦」事項
據悉,以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陣地,今年海珠區還聯合灣區城市群中的深圳市南山區、珠海市橫琴新區、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等地,拓展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率先在廣東政務服務網海珠專區打造灣區線上通辦,首批推出住房與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7個高頻事項辦理主題共60項政務服務「灣區通辦」事項。辦事人只需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海珠專區,即可查看和辦理各地可辦的「灣區通辦」事項。
黃澤亮強調,此舉實現跨城市互聯互通,網上政務服務「一次認證、灣區通辦」。「灣區通辦」兼容「網上預審+雙向快遞」的辦事模式,實現100%事項異地申辦「零跑動」,全面實現不見面審批,通過郵政服務接收審批材料,減輕了綜合窗口及審批部門的負擔。
專家對案例主創部門提出建議 南都記者李孟麟攝
專家觀點
營商環境改革要創新,更要務實地創新
「營商環境的改革創新是無止境的,更要根據實際,務實地創新。」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柳立子感嘆,在今年案例調研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各個地區和部門正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採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營商環境改革創新。
「比如,同樣是為提升企業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便利度,海珠區銀行服務網點較為密集,選擇了『政銀融合』的方式;而黃埔區面積較大,它的網點就比較分散,所以選擇了與郵政合作。」柳立子認為,這些不一樣的路徑和經驗,反映了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舉措的務實性。
統籌:南都記者趙安然
採寫:南都記者李鑫 實習生羅紫陽
攝影:南都記者李孟麟
編輯:實習生羅紫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