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公安創新「一號響應」政務「總客服」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陣地

2020-12-20 廣州公安

12月1日,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在市新聞中心舉辦,廣州市公安局審批管理處張靜處長介紹了創新「一號響應」政務「總客服」,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陣地的做法與成效。

近年來,隨著深化「放管服」改革進入深水區,廣州公安堅持創新驅動,在全國各大城市中首創公安機關審批管理機構實體化運作模式,實行一個部門抓統籌,並持續擴展公安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整體工作體系,實現「一門率、一窗率、最多跑一次率、可網辦率、標準化率、過程數據覆蓋率、簡易事項就近辦率和當場辦結率」八個100%;形成了「四擴大、一優化,百分滿意」(即擴大「馬上辦」、擴大「網上辦」、擴大「就近辦」、擴大「智慧辦」,優化服務改革,群眾百分滿意)的服務新常態,審管工作跑出了全國最快「加速度」。

在鞏固提升前期改革成效的基礎上,廣州公安注重將政務熱線作為推進營商環境改革的新陣地,通過做強做大公安政務「一號響應」平臺,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廣州公安「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不斷取得新進步,大幅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目前,已累計解決群眾熱線訴求近660萬件,其中今年1至10月近126萬件;受理轉辦工單事項近56萬,其中今年1至10月近13萬件。群眾對市公安局承辦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滿意度評價提升近20個百分點,滿意度績效得分率自2019年8月以來已經連續15個月達到100%滿分,高於2016年的82%、2017年的85%、2018年的92%,贏得群眾的廣泛好評。

一、整合一號響應,統籌政務「總客服」

(一)全面整合,集成公安政務一號通。公安政務熱線業務多、門類廣,既與群眾生活辦事相關,又與企業經營創業相連,也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為打造營商環境改革新陣地,市公安局先後將24條非緊急公安服務專線,以及全市公安政務服務諮詢投訴電話,全部歸整由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一號受理,是全市熱線整合話務總量最大、線路最多的單位。整合後,12345熱線公安專線接通率提升至95%以上,解決了過去號難記、線難通、事難辦的問題。

(二)智能高效,當好民生政策導航員。市公安局堅持對涉及群眾和企業利益,以及群眾高度關注的民生新政和重大決策,提前論證分析、提前應對布局,注重發揮12345熱線公安專線答疑解惑導航作用。建設1300多條答覆口徑的公安業務智能知識庫,並專人跟進、動態實時更新,可在線解答90%的公安業務來電,同步發揮市公安局網站、微信公眾號、自助終端等網際網路宣傳推廣、智能諮詢、自助辦事的功能,讓群眾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自助查詢、自助辦事。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和群眾致電12345熱線公安專線,諮詢受疫情影響的交通管制、「開四停四」等政策調整,以及網上辦、自助辦、延期辦、容缺辦、非接觸式審批等問題,市公安局迅速上線辦理指引知識點,高效解決企業及群眾各類諮詢求助問題,降低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三)有呼必應,開啟民生服務直通車。12345熱線公安專線實現一號受理後,流程網上走、件件有回覆、事事有結果,逐步成為集「政務諮詢、民生訴求、政民互動、投訴舉報、效能監察」為一體的公安政務平臺,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諮詢、辦事,較好地發揮公安機關在服務營商環境、助推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今年1至10月,市公安局承接群眾12345熱線訴求近126萬件,來電量佔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來電13%,主要業務訴求有駕駛證業務、戶口業務、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等。

二、強化分流對接,推動非緊急服務聯動體系

(一)密切政務服務與緊急專線對接,協調雙向聯動工作。市公安局持續會同12345政府服務熱線研究雙向聯動工作,形成了警情來電雙向分流對接、分類高效處理群眾求助的良好機制,既實現為緊急警務資源分流減負,又方便群眾求助得到及時處理。110臺接到非警務、非緊急警務求助可通過系統一鍵流轉12345熱線處理,也可指引群眾直接撥打12345熱線求助。今年1至10月,12345政府服務熱線直接分流市公安局非警務、非緊急警務110求助19萬件,分流數量居全國同行前列。同時,12345熱線接報緊急警務事項可以通過110綠色通道優先處理,今年1至10月12345熱線共轉給110臺緊急警情約800件,共同維護平安和諧社會環境。

協調對接12345熱線公安專線工作

(二)密切與熱線體系對接,強化非緊急服務聯動。市公安局在全市範圍實行「四統一」(即「統一入口、統一受理轉辦,統一出口、統一審核辦結」)公安專線工作模式,建立公安機關多部門橫向聯動和上下聯動解決熱點難題的工作模式。藉助政府服務熱線平臺聯通各個市直部門、各區政府的優勢,積極會同多個部門聯合解決疑難民生事項。今年家電下鄉政策引發大量市民來電諮詢其戶口所在地是否鄉村區域,市公安局加強與12345熱線中心、市直部門對接,迅速出具相關指引,提升應急解答能力。1至10月,市公安局共受理轉辦熱線工單事項近13萬件,佔市直單位工單量的四分之一,超過第二名241.5%,承辦工單事項全部100%按時辦結,且自8月以來連續3個月熱線月度考核位居市直單位第一。

三、堅持民本理念,

高標準建設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平臺

(一)聚民意借力民智,強化數據治理。公安政務服務「一號響應」平臺,是集中民智和民意訴求的晴雨表,體現了企業和群眾最關心什麼、最不滿意什麼、最希望公安機關做什麼。市公安局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定期細化分析熱線數據,提取企業、群眾意見建議和需求數據,不斷優化公安「放管服」和營商環境工作。今年結合市公安局集中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堅持每周在12345熱線公安專線數據提取政務窗口投訴效能線索問題,共推送線索問題150多條,探索政務窗口閉環反饋體系,推動窗口服務不斷提升優化。針對企業和群眾對壓縮辦理時間的建議,廣州市公安局134項行政許可共計4502天法定時限,已壓縮至196個工作日,辦理時限壓縮率達95.65%,實現各項營商環境改革工作持續升級。如公安機關在收到新開辦企業刻章申請後2小時內即可完成備案手續,企業公章立等可取,大大節約企業開辦成本,縮短了開辦時間。

接聽群眾12345熱線公安專線來電

(二)聽民聲掌握民情,創新接電模式。2017年以來市公安局將領導接聽群眾來電作為密切聯繫群眾、傾聽群眾心聲、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重要工作,精心組織接電活動並持續創新。2017、2018年根據群眾最關注的業務事項,組織交警、出入境、戶政支隊領導專場接聽群眾來電;2019年首次組織各區公安分局領導參與接電;2020年根據群眾來電中交警業務佔比最大的情況,由市公安局分管交警業務的領導接電。4年來,先後有4位市公安局領導6次到12345熱線中心接聽群眾公安業務來電,累計牽頭解決群眾反覆投訴的機動車亂停放、戶口、出入境管理、生活噪聲、社會治安等1600多件疑難工單事項。針對企業和群眾對營商環境的新需求,廣州公安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目前已經在「依法打擊涉及市場主體的違法犯罪活動」「對市場主體堅持依法全面平等保護原則」「推進涉及企業的執法制度建設」「繼續深化公安放管服與便民利企改革」等4大方面推出43項措施,並已取得初步成果。

張靜處長表示,廣州公安將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放管服」營商環境改革的部署要求,強化審批管理機構的綜合統籌力度,對標新時代群眾對體驗感和滿意度的新需求、新期待,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推出更多便民利企舉措,推動政務熱線建設成為智能化政務服務平臺,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助推廣州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典型案例】

協同治理機動車亂停放有成效

近年來,隨著廣鋼新城小區建成並交付使用,居民陸續入住,對機動車停放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小區建設規劃不同步,小區內道路仍為未交付使用的市政道路,交通狀況較為混亂。今年以來,群眾通過12345熱線反映廣鋼新城小區亂停放的投訴明顯增加,市公安局受理此類熱線事項300多件。

經多方協調和實地調研,9月15日,由廣州市公安局荔灣區分局白鶴洞派出所牽頭,組織區公安分局交通管理大隊,區住建局、白鶴洞街道辦事處,廣鋼新城中海、保利、華發、金融街等開發商及各物業管理公司到派出所,共同召開「廣鋼新城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整治推進會」,就聯合整治小區機動車亂停放形成了7條決議,由參會單位各司其責,密切配合,協同治理。10月起,涉及該小區機動車亂停放投訴明顯減少,整治初見成效。

聯動整改交通設施落實快

9月28日,海珠區綠翠小學門口發生了一起涉及快遞員的交通事故,隨後陸續有市民向12345熱線反映整改交通設施的建議,工單量100多件。市公安局於當天下午派員到現場勘察,協調12345熱線中心召開現場協調會,明確區政府及交警部門分別按職責以最快速度開展工作。10月1日上午,綠翠小學周邊道路增設交通標識標線及過街斑馬線等措施已整改落實到位。市民對此表示滿意。

據統計,今年1至10月,群眾評價為非常滿意的市公安局熱線事項有27000多件。

政務諮詢求助百事通

11月9日,林女士致電12345熱線反映,表示其是廣州市學生集體戶人員,於7月份通過廣州公安微信號辦理應屆畢業生入戶廣州並獲通過,辦理材料已郵寄到辦證中心,後來由於個人原因,自己一直遲遲沒有辦理接下來的業務,現希望能夠諮詢清楚,之前申請的業務是否仍在有效期內。

廣州市公安局收到市民求助後,告知林女士,其申請網辦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入戶業務已審批完結,並指引其下一步可預約到辦證中心辦理入戶登記。林女士表示非常滿意。

密切警民溝通連心橋

9月24日,馬女士致電12345熱線,表揚廣州市公安局海珠區分局鳳陽派出所辦事效率高及工作認真。在此之前,她遇上網絡詐騙,雖然金額不多,只有2000元,但派出所接到報案後開車接她到派出所做筆錄。辦案民警中午沒有吃飯,餓著肚子給她做筆錄。她表示,其實自己當時沒有抱太大希望,但是鳳陽派出所民警僅僅用幾天時間就追回了款項,她對民警辦事效率和認真的態度大大點讚,表示非常感謝、非常滿意!

10月1日,梁先生致電12345熱線,表揚交警部門迅速為群眾疏導交通。當天上午7時30分,一輛計程車停在停車場出口,沒有留聯繫電話,10多臺車輛堵在停車場無法出去,市民電話聯繫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交警一中隊反映,交警迅速將違停計程車拖移,保持交通通暢。梁先生表示非常滿意。

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市公安局共收到群眾表揚電話297次。

編輯丨小嗡

相關焦點

  • 廣州公安創新驅動改革 打造一流政務服務體系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廣州市公安部門將政務熱線作為推進營商環境改革的新陣地,通過做強做大公安政務「一號響應」平臺,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廣州公安「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不斷取得新進步,大幅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 補齊短板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更新觀念創建一流機關作風
    、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市直機關工委自覺與省、市委要求對標對表,著眼大局,細處發力,部署在市直機關開展「我是公僕我為您服務」教育實踐活動,號召市直機關廣大黨員幹部增強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一流的機關作風,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加快我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城市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堅定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環。去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在全國推廣北京營商環境改革28項做法經驗;今年11月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又把「北京市做實做細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典型經驗做法給予公開通報表揚。北京市營商環境連續2年在全國評價中綜合排名位列第一。北京作為世行評價中國營商環境的樣板城市,近年來中國評價排名大幅躍升也印證了北京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顯著成效。
  • 廣州市番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率先響應廣州市營商環境2.0改革——力麒智能智慧政務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助力該區智慧政務平臺改革
    近日,廣州市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改革成效獲得國內外專業機構的高度認可,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
  • 北京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來源:經濟日報近年來,北京市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以增加企業和群眾更多獲得感為目標,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連續推出一批創新性強、影響力大的改革舉措,取得顯著成效。世行報告顯示,兩年來北京共有88項改革被採納,開辦企業、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等3個指標進入全球前20名,助力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一。
  • 廣州營商環境改革走出「加速度」
    廣州高新區(黃埔區)獲批成為廣東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一系列改革成效顯著,形成「黃埔樣本」;南沙自貿片區深化制度創新,率先實施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推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球進出口商品質量溯源體系,形成全國領先的「南沙模式」。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溫州爭當民營經濟標杆
    近日,中共溫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溫州市委關於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的決定》,吹響了當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的集結令。
  • 廣東營商環境深調研|全省首創!海珠打造政務+金融融合模式
    原標題:廣東營商環境深調研|全省首創!海珠打造政務+金融融合模式 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 南都記者李孟麟攝 日前,廣州市社科院、南方都市報聯合主辦「2020年度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評選活動,深入調研海珠區在全省首創的「政銀合作」雙向融合新模式。
  • 【關注】陳建榮:廣州市堅持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2018年10月視察廣東時強調,廣州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優化營商環境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作為首部國家權威報告,首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首次收錄了標杆城市的經驗做法,是一本沉甸甸的「白皮書」,也是一本熱乎乎的「政策庫」,更是優化營商環境工具書,為我們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提供指引和方向。
  • 堅定不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實幹實績增強企業獲得感
    他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增強驅動力,希望人大代表充分發揮在聯繫群眾服務企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凝心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市領導葛益平、王軍、厲秀珍等參加座談。
  • 廣州優化營商環境怎麼做?
    近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並將於近期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據了解,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廣州連續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輪改革,積極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的常態長效機制,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名列前茅。
  • 廣州營商環境|流程優化便民便企留住人才
    聚焦廣州優化營商環境2018年,廣東省首個省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花落黃埔區、廣州開發區,2年來,該區在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改革、開放、創新,加快爭創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自貿試驗區成立五年來,南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過連續3年評估提升,南沙營商環境全球模擬排名從2017年的第51名提升至2019年的第24名,計劃三年內衝刺全球前20強。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營商環境的不斷改革創新為黃埔和南沙的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為優化廣州營商環境按下「加速鍵」。
  • 一流營商環境正成為濱州「雙招雙引」的「磁石」
    營商環境既是重要的軟實力,更是核心競爭力。一個地方要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2018年,我市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思想再解放、行動再提速,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創新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機制,狠下功夫解決制約發展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在補齊短板、增強弱項中積蓄了新一輪發展力量。
  • 廣州開啟營商環境2.0改革 提出43條任務舉措
    記者唐珩、通訊員穗發宣報導:3月31日,記者從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廣州市近期出臺《廣州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深入實施營商環境2.0改革。去年,廣州市制定出臺了《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啟動實施營商環境1.0改革,深入推進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稅收環境。廣州市發展改革委介紹,廣州市將在鞏固提升1.0改革的基礎上,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深入實施營商環境2.0改革。
  • 方暉赴企業開展「三服務」走訪調研強調 凝心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溫州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作出的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的重要決策部署,堅持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保護市場主體、築牢產業根基和應對外部壓力的主抓手,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鞏固向上向好態勢,為溫州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增光添彩。
  • 濱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董希國:以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
    勇擔當善落實 以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訪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董希國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從高標準、
  • 武漢: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法治支撐
    武漢市檢察機關積極響應落實上級要求和地方政策,立足職能,護權益、解難題,努力為推動武漢疫後重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更好法治支撐。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要把檢察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始終『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
  • 一座城市的信義宣言·有金句④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如何做到守法...
    一座城市的信義宣言·有金句④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如何做到守法誠信? 由市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主辦,荊州日報社承辦的「一座城市的信義宣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荊州日報社全媒體訪談正在進行,24家單位陸續上線。
  • 廣州市近期將開啟營商環境2.0改革
    記者從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該市近期將出臺《廣州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深入實施營商環境2.0改革。作為營商環境2.0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若干措施》聚焦企業和群眾最關切的環節,共提出43條任務舉措,可概括為「打造1個全國領先的『智慧政務』平臺,爭創2個走在前列的國家級試點示範區域,推進10大重點領域營商環境攻堅工程」。
  • 衡水日報評論員: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環境就是競爭力,環境就是生產力。 市委書記趙革強調,要完善政策、做優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企業辦事快捷、群眾辦事滿意的營商環境。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市場主體、資源就會流向哪個地方;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差,不僅吸引不來新的企業和項目,現有的也可能遷走,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當下,全國各地都把優化營商環境擺上更加突出位置。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茁壯成長的深厚沃土,是放飛創業創新夢想的載體平臺,是社會主體自由馳騁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