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北京市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以增加企業和群眾更多獲得感為目標,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連續推出一批創新性強、影響力大的改革舉措,取得顯著成效。世行報告顯示,兩年來北京共有88項改革被採納,開辦企業、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等3個指標進入全球前20名,助力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一。

在今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顯示,中國提升至全球第31位,北京得分78.2分,相當於位列全球28名,超過日本東京。也超過部分歐盟國家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水平。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強調,兩年來,本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制度探索創新,強化上下聯動、市區共振,實現「全市一盤棋」促改革抓落實的良好局面,成為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實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據北京市副市長王紅介紹,僅今年1-9月,北京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251家,同比增長6.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5.3億美元,同比增長3.3%,有力推進北京高水平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

作為首都和特大城市的北京,如何讓行政管理和服務水平直接體現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北京市建立了一整套優化營商環境的體制機制。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市長工程」,市長親自研究部署、親自統籌協調、親自督查落實。6位主管副市長牽頭負責研究推進分管領域的改革和協調調度。建立了全市營商環境專班,全市56個部門、16個區、165名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政府端菜」到「百姓點菜」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系統的、深刻的自我革命。關鍵點是正確劃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係。」王紅分析認為。

採訪中,「簡政放權」、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減稅降費」等詞高頻次出現。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務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軍說:「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過轉變觀念、換位思考,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唯一標準。把優化營商環境與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結合,從『政府端菜』轉變為 『百姓點菜』,從『我要怎麼辦』轉變為『企業和群眾要我怎麼辦』,圍繞企業和群眾更方便的『辦成一件事』進行流程再造。」

在大力壓減企業經營成本方面,北京讓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在頂格實施各項稅費減徵,減稅規模在全國各省(區、市)最大。今年為企業減稅降費近1800億元。營商環境改革直接為企業節省經營成本達30億元。其中,開辦企業刻制公章免費,每年節省6000萬元;推行建設工程招標全過程電子化,降低交易成本6億元;對小微工程實行供水、供電、供氣『三零』服務,每年節省約8億元。」王軍說。

三級管家 精準服務

北京市營商環境3個版本的改革措施密集出臺。據北京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戴穎介紹,兩年來,在全力以赴推進1.0版、2.0版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後,今年6月份以來,結合北京實際,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北京市新一輪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這個被稱之為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圍繞企業創新創業、投資貿易、產權保護等12個重點領域推出204項改革任務。如以問題為導向,對2018年10月在北京市建立的「服務包」制度,提出了不僅要對企業進行「一對一」的服務,而且建立三級管家服務體系,問需於企、精準服務。由市發展改革委作為「總管家」,負責統籌全市「服務包」制度落地;各行業主管部門作為「行業管家」,根據企業訴求制定服務措施,協調推進具體服務事項落實;市投資促進中心是「服務管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並按照市委要求「一諾千金,一抓到底」。

從「續貸中心」到「1時代」

「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最近記者在北京各區採訪,聽到談論最多的就是優化營商環境,無論大小企業,都期盼和感謝好的營商環境,讓自己輕裝前行、加速奔跑。

對於2019年8月22日落戶北京的全國首家小微企業「續貸中心」,北京美科華儀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黃茜高興地說:「謝謝!續貸中心為小微企業現場提供續貸受理審批及其他投融資服務,讓我們免去了找過橋資金的融資成

本,而且節省了時間,真是解決了我們企業的燃眉之急!」

同時,北京一些優化營商環境好的創新成果也上升為法規制度在全國推廣。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妍分析說,北京率先在全國試點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將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由《物權法》賦予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的抵押登記職能,委託給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履行,首次在北京市實現兩個部門、兩個系統的實質統一。 今年4月28日,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按照世行標準建設,大幅降低了企業的登記成本和環節。這項改革創新成果被正式納入國務院於2019年10月23日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第四十七條。截至10月30日,北京地區共有148家金融機構完成四類動產抵押登記673筆,達成融資290億元,幫助436家民營和小微企業實現融資金額260億,佔比約九成。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方葆青表示,北京企業開辦已進入「1時代」。簡單說就是企業開辦時間由去年的5天時間縮短到目前的1天全辦好;環節全合併,企業開辦「一窗辦」;無縫銜接,企業開辦「一照通」。既統籌推進全市電子營業執照廣泛應用,實現與政務服務、稅務、人力社保、統計、公積金、商業銀行等部門的對接應用。大力推行「一網通辦」。自2019年2月新版「e窗通」平臺上線以來,北京市95%以上的企業新設通過「e窗通」平臺辦理,企業開辦效率大幅提升,12餘萬戶企業享受政策紅利,「一天全辦好」政策廣泛惠及北京企業。

而在努力提高智慧財產權政務服務水平方面。「北京除了開展智慧財產權的綜合立法研究,同樣確立了專利資助從申請到資金發放全程中只用『跑一次』等措施讓眾多企業受益。而且對專利申請文件的確認和各項專利申請優先審查推薦上升到全程網辦和『零跑腿』」,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潘新勝介紹說。

為高質量發展增新動力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進一步增強了北京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和創造力。

——兩年來,北京市累計新增科技型企業超過15萬家,日均新設科技型企業超過200家;全市企業平均壽命達到7.3年,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佔比12.5%,全球排名第二位,為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新能動。

近日在北京結束的2019首屆世界5G大會上,國家超高畫質電視應用創新實驗室落戶北京亦莊,其將成為國際一流的超高清技術及應用創新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介紹說,外資企業今年在開發區入駐、增資擴產也進一步提速。截至9月底,經開區今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達66家,外資企業總數達1068家,同比增長4.91%,投資總額達4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53%。

——營商環境優化催生科技創新動力。創新人才加速集聚,企業創新投入持續增強。全市每百萬常住人口中研發人員達1.1萬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關村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陣地,2019年前三季度投入研究開發費用1692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49.3%,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這讓世界多國名企扎堆投資京城。據介紹,累計超過165個國家和地區、4.3萬家外商投資企業、559家外資研發機構在京設立,戴姆勒、西門子都在京設立了具有地區功能的研發中心。

北京對標國際規則和最高標準,全球辦電環節最少;跨境貿易領域率先實行「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和「一站式陽光價格」、整體通關時間由111小時壓減為83小時等元素讓不少國內外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幅降低。記者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北京奔馳通過直通放行模式共計進口海運貨物約1.7萬餘批,標準貨櫃約34萬個。物流速度平均縮短3至5天,節省物流成本約1000萬元,提高了近十億元資金的周轉效率。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表示,接下來,北京將以更大力度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更大力度強化科技手段運用,以更大力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更大力度提高法治保障水平。為國內外企業在京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氛圍,也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貢獻北京智慧。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城市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堅定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環。今天下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優化營商環境專場上,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戴穎詳細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北京在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更好發展,同時回答了記者提問。
  • 這是自貿港|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什麼是營商環境,評價營商環境好壞的標準是什麼?《這是自貿港》本周節目,節目嘉賓將共同探討:海南自貿港——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 北京制定優化營商環境4.0版 全面對標國際一流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關桂峰)2021年底前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力爭達100項以上,企業5稅種合併申報……22日,記者從北京市召開的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制定優化營商環境4.0版政策,以清除隱性壁壘、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為重點,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 北京制定優化營商環境4.0版
    國際商報訊 2021年底前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力爭達100項以上,企業5稅種合併申報……近日,從北京市召開的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制定優化營商環境4.0版政策,以清除隱性壁壘、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為重點,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 衡水日報評論員: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環境就是競爭力,環境就是生產力。 市委書記趙革強調,要完善政策、做優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企業辦事快捷、群眾辦事滿意的營商環境。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市場主體、資源就會流向哪個地方;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差,不僅吸引不來新的企業和項目,現有的也可能遷走,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當下,全國各地都把優化營商環境擺上更加突出位置。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茁壯成長的深厚沃土,是放飛創業創新夢想的載體平臺,是社會主體自由馳騁的用武之地。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溫州爭當民營經濟標杆
    近日,中共溫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溫州市委關於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的決定》,吹響了當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的集結令。
  • 補齊短板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更新觀念創建一流機關作風
    我是本溪人 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9·28」重要講話精神,省委書記張國清在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要求和市委書記姜小林在全市開展「我是本溪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行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努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
  • 舉全市之力創一流營商環境
    舉全市之力創一流營商環境海口2554項政務服務零跑腿「截至目前,海口為70多家重點民營企業解決160多個具體發展問題。」近年來,海口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營商環境重大決策部署,對標找差距、比學趕超、創優爭先,舉全市之力創一流營商環境,取得積極成效。
  • 【關注】陳建榮:廣州市堅持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 | 人民網)廣州市堅持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作為首部國家權威報告,首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首次收錄了標杆城市的經驗做法,是一本沉甸甸的「白皮書」,也是一本熱乎乎的「政策庫」,更是優化營商環境工具書,為我們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提供指引和方向。
  • 趙晉平:僅有開放政策不夠 海南更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趙晉平:僅有開放政策不夠 海南更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自貿港方案」)。如何看待此時中央推出《自貿港方案》?海南未來是否會取代香港?在服務業開放上,如何才能吸引國際機構願意落戶海南?
  • 堅定不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實幹實績增強企業獲得感
    他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本質上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增強驅動力,希望人大代表充分發揮在聯繫群眾服務企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凝心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市領導葛益平、王軍、厲秀珍等參加座談。
  • 進一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實際上,自2019年以來,我國在各種法定法規上均有著「大動作」,不過這些動作都是為了營造我國更好的營商環境,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是一個地方和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法律、共同服務只是其中的一個範疇,也是重要的試金石,只有企業、機構、公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我們才能煥發出更多創新活力,為社會、國家創造出更多的效益。最後,希望我國能夠繼續釋放出更多的政策紅利,以打造出一個國際化、頂尖的一流營商環境。
  • 全方位打造與國際無差別的營商環境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方位打造與國際無差別的營商環境範銳平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把握好成都「十四五」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重點■立足「國內大循環的戰略腹地、國際大循環的門戶樞紐
  • 柏悅府孔雀城為美好而來固安全力打造環京地區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
    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模式;全面推行「零距離、零跑路、零上門、零延誤、零差錯」的「五個零」服務模式;市民服務中心日均接待人數4000餘人次,辦件量3600餘件,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9.8%……近年來,固安縣以加快推進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為重要抓手,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視角審視城市治理,以新思路謀劃城市發展,以新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廈門探索:「經濟特區必須在營商環境上走前頭」
    來源:新華網作者:康淼、顏之宏近兩年來,在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市始終名列前茅。近年來,廈門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上,已經形成獨樹一幟的探索。實施99項改進任務 「以評促改」「以營商環境為切入點,推進廈門經濟特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說,「十三五」以來,廈門對標新加坡等國際營商環境一流城市,以營商環境倒逼改革,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效率。
  • 按下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快捷鍵」,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英文門戶...
    半島記者 李曉哲青島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再添新推手。2020年1月15日,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英文網站上線試運行。網站旨在提升服務海外人士能力,打造對外交流合作新渠道,助力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建設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國際一流生態園區。市民可登錄(http:// www.iecz.cn)點擊訪問。
  • 武漢法院全力打造一流法治營商環境
    2020年7月27日,全市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召開。2020年8月26日,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同時發布信息——武漢法院營商環境網際網路公開平臺正式上線,通過平臺廣泛接受公眾監督,切實提升司法透明度,不斷完善、提升司法服務質量。由此,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武漢成為中部地區率先在網際網路上公開法治營商數據、每日實時更新數據的城市。
  • 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創一流營商環境在行動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25日電 菲律賓《聯合日報》《菲律賓華報》《世界日報》採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題目: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創一流營商環境在行動  中新社海口12月4日電 題: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創一流營商環境在行動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王曉斌  在一家公司擔任投資經理的高涵沒有想到,在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註冊一家外資企業如此順利
  • 武漢: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法治支撐
    武漢市檢察機關積極響應落實上級要求和地方政策,立足職能,護權益、解難題,努力為推動武漢疫後重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更好法治支撐。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要把檢察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始終『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
  • 經開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營商環境之於企業,就像空氣、水分、土壤、陽光之於樹木。企業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五年來,安慶經開區聚焦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出臺多項營商政策,多措並舉打出服務「組合拳」,努力營造「親商、愛商、護商、扶商」的濃厚氛圍,打造更具活力的投資高地,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成績單」:愛信、福田雷薩、江淮、楚航科技、振宜等一批具有新動能特點的骨幹龍頭型、科技支撐型項目紛紛落戶經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