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數學啟蒙經驗分享

2021-02-23 好玩的數學

大家好,我是《兒童怎樣學習數學》讀書筆記的作者,Daisy。

感謝林老師、子曰老師和宋老師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和平臺,跟大家分享我的家庭數學啟蒙心路歷程。

我小時候很喜歡數學,因此也希望孩子將來能喜歡數學,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進行"啟蒙"。

但對於什麼是"數學啟蒙",應該啟蒙些什麼內容,起初我也一無所知,都是憑著直覺,一路向前。

數學啟蒙,我覺得並不僅僅是數學的內容,還包括很多其他內容,比如兒童心理,比如習慣的養成,比如家長的陪伴等等。

我家孩子現在 5 歲半,今天就以自己家庭的經歷,先和大家聊一聊純數學的內容。

一、數數——"沒有蘋果解決不了的"第一階段——數來數去

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哄他睡覺,一開始是唱歌,唱煩了改背詩,背不出了就換數數,後來發現數數非常適合哄睡,我從 1 開始往後數,有時數到二三十,孩子就睡著了。

他會說話後,可以從 1 背到 100,通過這種哄睡方式,他記住了數字的順序,對於後續對數字的理解很有幫助。

數數的"素材"無處不在,爬樓梯的時候數樓梯,走路的時候數步數,在路上可以數車子,數路燈,在家裡可以數玩具,數豆子,總之,看到東西就數。

剛開始是大人數,後來讓孩子自己數,他越數越熟練,越熟練越想數。

現在他喜歡數路上的電瓶車,出去散步半個小時,可以數到一兩千輛。

一開始,孩子就是死記硬背的,但後來他慢慢就把數數跟數字,把數字跟物品對應上了。

前幾天突然發現他認識時鐘了,可以準確的說出時鐘上的時間。我們沒有特意教過,只是給了他一個時鐘和一個電子表,他每天看呀看,自己慢慢對應上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給他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摸索,去觀察,去對應,去自由玩耍,儘可能不打擾,而是適時提醒,只是這個度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變了味。

我家孩子喜歡玩小紙球,自己擺弄自己編故事。比如右上角這張圖片,就是他從幼兒園春遊回來後擺著玩的,擺好了還給我們講一遍。

幼兒園老師讓小朋友們排好隊,從教室走到巴士這裡上車,一起去春遊。

作為家長,我們儘可能多的提供素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第二階段——加減乘除

自從孩子數數越來越溜以後,我就不滿足於只讓他數數了,開始琢磨著教他加法。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方法他們無法理解,因此我喜歡通過具體的實物來展現。

比如,我家孩子喜歡吃蘋果,我就拿蘋果舉例子。

"爸爸上午買回來一個蘋果,下午又買回來一個蘋果,今天一共買回來幾個蘋果呀?"

因為很形象,小朋友容易接受。

後來我們把加法變成了遊戲。

出門散步,出題讓孩子心算,從個位到十位到百位,他越算越熟練,經常主動要求我們出題目。

外出吃飯結帳時,讓孩子核對收銀小票,也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

最近孩子和爸爸在玩買東西的遊戲,這個遊戲更容易控制難度。

我們讓孩子定價,有時他想簡單一些,就定價 10 元一個,有時他想複雜一點,就定價 12 元 3 角一個,爸爸總是為難他,要麼買半個,要麼沒零錢,讓孩子多算一會。

加法熟悉了,再來乘法,也是散步時心算,也是用蘋果。

比如  

這個時候可以用玩具小人和蘋果擺一擺,孩子就明白了。

個位數乘法心算沒問題了,再來兩位數。後來數字太大太多,孩子記不住,就用紙來幫忙。

在前期心算的基礎上,我又讓孩子試著做了 5×12,12×12,15×15和 125×125,前面兩個還需要提醒,把一筐筐蘋果畫出來,後面兩個孩子自己可以順利的做出來。

比如 125×125,他的做法如上。

雖然計算過程很複雜,但很正確,因為全部都是利用他已知的、熟悉的方法。

比如,加法已經很熟練了,簡單的乘法心算也可以了,對於數的拆分,他之前自己經常拆數玩,所以把大數拆成小數,把乘法轉換成加法,再加上最開始對於分蘋果的理解,這個題目就解決了。

但 15×15 這個題目,他的思路又換了。

他可能是因為對 5×5 比較熟悉,所以選擇先算這一步。

我沒有繼續往下試,我覺得目的已經達到,他理解了,暫時就不需要太多的練習了。

孩子的想法都比較個人化,像前面的 125×125 和 15×15 的算法就不同,再比如,7+8,我家小朋友有時候是 7+7+1,有時候是 8+8-1。

對此,我覺得家長不要過早幹涉,在開始階段,不一定非要湊十,也不一定非要追求速度,慢就是快,給孩子自己探索的機會。

給大家提個小建議,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多放一些草稿紙。

我下班回到家,經常發現寫的滿滿的草稿紙,有時是孩子畫的小畫,有時是他自己玩拆數,有時候是加加減減,有時候是記錄拍球數量和遊戲結果等等,我都鄭重其事的幫他拍照,或者保存在一個文件夾裡,因為我的重視,孩子自己也很重視,養成了每天寫寫畫畫的習慣。

上面乘法題目的計算過程是小朋友自己表述的,他只在紙上寫了那麼兩行。

我問他:你怎麼想的呀?

他巴拉巴拉說了上面這些步驟。

為什麼他能表述的如此清楚呢?

一是他真的理解了,二是這都是一點一點從小練就出來的,從 1+1=2 開始,我就讓孩子想辦法用語言表述,舉例子講給大家聽,慢慢的,孩子就可以表述更複雜的思考過程了。

再說回蘋果,在初級階段,加減乘除,沒有"蘋果"解決不了的。

"加"就是買回來蘋果,"減"就是吃掉蘋果,"乘"和"除"就是把蘋果分來分去,甚至負數和分數也可以用蘋果解決,"負數"就是我欠你一個蘋果,"分數"就是把 1 個蘋果分成幾份。

除了上面這些,"大小"、"多少"、"排序"、"分類"、"顏色"都可以用蘋果解決。

關於數數和蘋果,我寫過三篇小短文,大家有興趣可以搜出來看一下(公眾號:Daisy 自研自育)。

二、立體圖形——《立體王》與積木

有些人立體感很強,有些人卻很弱,不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

我主觀上覺得,積木對於培養孩子的立體感很有幫助,所以買了一些書給孩子看,也買了很多積木和教具讓孩子擺弄。

《立體王》這套書設計的很好,自製積木搭配相關題目。

書中包括各種積木的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等等,還有各種圖形的拼接,需要自己動手組裝道具,非常適合家長陪著小朋友一起玩。

說到這裡,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廣告。

一個產品,廣告上說,使用這個產品,可以讓孩子開心,家長省心。

它的潛臺詞就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家長也自己玩自己的,不用陪伴,多省事啊。

但我覺得,沒有什麼是家長陪著孩子玩,讓孩子更開心,更有收穫的了。

由於主客觀原因,很多家長不得不把小孩子送到各種機構,其實呢,最好的機構就是家裡,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每天一對一的進行玩耍、輔導,這種方式可能是最高效的。

再說一下我對積木的看法。

我覺得,3 歲以前,孩子玩最簡單的木質積木就可以,讓他們感受、觀察各種形狀,自己隨意拼搭。

3 歲以後可以玩樂高積木,根據小手的靈活性決定是先玩大顆粒,還是直接玩小顆粒。

如果孩子可以看懂圖紙,直接讓孩子自己看著圖紙拼搭就行了,不過小顆粒積木找起來累眼睛,家長可以幫幫忙。

樂高圖紙每一步都非常清楚,比較簡單。相對來說,其他可兼容的樂高類積木,圖紙簡略,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先玩樂高,再玩這種可兼容的積木。

三、練習冊——不是題海戰術

很多人不建議刷題,我覺得做一兩套練習冊不能叫刷題,也不是題海戰術,畢竟孩子也好,家長也好,對於數學應該掌握什麼內容並不清楚,而通過練習冊,可以知道孩子在這個階段大概需要了解些什麼。

比如,除了數數,其他關於排序、配對等等,我都是通過練習冊了解的。

我給大家推薦幾套我家用過感覺比較好的練習冊。

我只簡單介紹一下,大家如果想詳細了解,可以在網上搜一搜,後面 2 套練習冊網上的推薦理由很多。

1、香港的這套書,數學中文英文都有,是香港一些幼兒園使用的教材,並沒什麼名氣,我為什麼推薦呢。

一是內容安排的很合理,跟幼兒園的日程搭配,跟小朋友的生活息息相關;二是書中使用的是繁體字,孩子在做題的同時,可以認識繁體字;三是配圖很可愛,做題也是一種享受呀。

數學的那幾本已經做完丟掉了,大家將就看一下英文的內容,畫風就是這樣的。

2、新加坡數學,這套書編排的思路很好,重點是可以順便學習英文。幼兒園階段的三本數學題目很簡單,比國內的很多練習冊都簡單,但是通過做這套書,可以認識很多數學類英語詞彙。小學階段難度有所提升,但是難點還是在英語上。

點擊封面圖查看詳情

3、何秋光練習冊。這套書本來是為幼升小準備的,現在改成搖號了,也不用刻意準備了。這套書可以做著玩,大人不要提醒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規律、尋找思路。

有時候大人會心急:這道題明明很簡單,你怎麼就是發現不了呢?滿滿的都是套路,你怎麼就不明白呢?

我覺得做練習冊,不是為了要學會什麼知識,而是通過玩,通過跟著練習冊的步調,動手動腦,體驗這樣一個過程。

我選擇練習冊還是很功利的,第一個是為了繁體字,第二個是為了英語,第三個是為了幼升小。

時間有限,一箭雙鵰的事幹嘛不做呢。

練習冊怎麼使用呢?

不是買回來,丟給小朋友就行了。

我們使用練習冊的方法是,找到某一主題,讓小朋友先做,然後讓他說說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如果他講的很清楚,說明這個內容理解了,相同的內容就沒必要再做了;如果含含糊糊,則需要再找同類的內容練習,我也會幫他捋一捋思路;如果完全一臉懵,可能暫時不適合,就放一放,過段時間再試。

那什麼年齡開始做練習冊呢?

我覺得 3 歲左右就可以開始了。

3 歲之前,孩子還很懵懂,說話也奶聲奶氣的,理解能力也有限,這個階段可以多動手,玩積木;

3 歲之後理解能力大幅度提升,有理解能力了,就可以做題了;

5 歲以後呢,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又上升一個臺階,如果同時認識很多漢字的話,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讀題做題。

練習冊很好,但不能完全依賴練習冊,一是重複的內容太多,沒必要一直做。二是為了吸引小朋友,有些練習冊設計的太花哨,或太簡單,做了反倒是浪費時間。

四、教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買了華師大的奧數教材,想給孩子做。後來聽從一位師長的建議,奧數可以等一等,他向我推薦了張天孝老師的教材。

我覺得奧數,除非是以後準備打比賽,或者當敲門磚,不然沒必要去機構學,一是費錢,二是費時間,三是搞不好讓孩子害怕數學,痛恨數學。

對於小朋友或小學生來說,可能把它當成"甜點"更合適。不是超前學習,而是推後,比如課內學到了三年級,買本奧數教材看看一二年級的內容,讓孩子了解,哦,原來數學還可以這樣,有這麼多套路,這麼多新奇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或許孩子對數學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感受。

先說一下張天孝老師的配套練習冊。

在做練習冊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題目和其他練習冊的內容是類似的,一是說明這些內容本來應該一年級學,但大家都提前了,二是如果買了張天孝老師的練習冊,就可以不用額外買這麼多的練習冊了。

我幾乎把張老師的配套練習冊全買了,主要是為了對比,研究,看看哪本更適合我家孩子,也是為了寫讀書筆記收集素材,大家選擇一兩種就可以了。

再看一下這套教材。

選擇這套教材的第一個原因是教授推薦,第二個原因是有配套的教學參考書,第三個原因是,它的內容安排與上海小學的教材不同,不衝突,小朋友以後上小學了,看到校內的課本,不會覺得我都學過了,就不聽了。

而且這套教材設計的很合理,比如第一課是立體圖形,小孩子在生活中,接觸的最早、最多的不就是立體圖形嘛——桌子,椅子,冰箱,樓房等等。

我覺得這套教材可以提前給小朋友看一看,也可以作為小朋友的課外加餐。

另外家長可以看看教學參考書,了解這個內容為什麼要這樣教這樣做,還可以怎麼做,對以後輔導孩子也是很有幫助的。

五、繪本——少而精

我家差不多有 3000 多冊繪本,除了中文的,英文的,還有很多數學繪本,就手頭的繪本來看,故事類的數學繪本並不能直接讓孩子學到知識,當故事聽聽就可以了,故事類繪本作為數學啟蒙的調劑還是很好的,引發興趣,引入概念。內容比較專業的數學繪本,孩子不一定感興趣,而且家長不好講,但如果能夠好好利用的話,效果還是很好的。

有一套《蒲公英數學圖畫書》,很值得一看,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動手,一起思考。

右邊這幅圖《質量與平衡》是我在讀書筆記裡引用過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天平和秤,小朋友可以自己在家裡做一個天平,還可以去賣場去超市,現場看看天平和秤是什麼樣子的。

結合實際生活,書會更好理解,更好看。

結束語

數學啟蒙,並不是獨立的,還需要配合好的家庭氛圍,好的學習習慣,好的隊友,好的親子關係,這些內容,後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經驗,只能參考,不能照搬,我也看了很多有關經驗的書,比對自己家庭的情況,進行篩選。

對我影響最大,看的也是最早的一本書,要數《卡爾威特的教育》了,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裡面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內容。

上周末的早上,我給孩子講了一本關於幸福的繪本。

我舉例說:幸福就是,當你很餓很餓的時候,有一份大餐擺在面前。

晚上的時候,他跟我說:媽媽,我喜歡算數,那種感覺就像,我很餓很餓,然後有一份大餐可以吃,你能理解我的感覺嗎?

我覺得就目前來說,我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培養了孩子對數學的熱情,尤其是對算數的熱情。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只有朝夕相處的家長才能捕捉到。

讓我們一起努力,去發現,去保護,去增強孩子的這份熱情。

最後再推薦一本我正在看的書,《別鬧了,費曼先生》,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多彩,只要你保有一顆好奇的心。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 | 家庭數學啟蒙經驗分享
    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有一位上海的媽媽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她也是咱們「好玩的數學」公眾號上《兒童怎樣學習數學》系列讀書筆記的作者Daisy。Daisy,從小喜歡數學,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喜歡數學,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對其進行「啟蒙」,已成功將6歲男娃引上「正道」。
  • 家庭數學啟蒙經驗分享(學前和準爸媽必看)
    編按:8月7日晚20:00,《兒童怎樣學習數學》讀書筆記的作者Daisy在好玩的數學直播間給大家做了「家庭數學啟蒙」的經驗分享。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大家好,我是《兒童怎樣學習數學》讀書筆記的作者,Daisy。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庭數學啟蒙心路歷程。我小時候很喜歡數學,因此也希望孩子將來能喜歡數學,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進行「啟蒙」。
  • 數學啟蒙實戰分享
    按照慣例,先介紹小朋友情況~小名墨墨,英文名,Eric,2016年3月雙魚男一枚~數學啟蒙的概念貼很多,今天這個帖主要還是給乾貨,給大家分享一下墨墨的一些數學啟蒙中用到的一些繪本、桌遊、教具和思維課。
  • 今晚直播 | 如何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
    如何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有一位上海的媽媽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她也是咱們「好玩的數學」公眾號上《兒童怎樣學習數學》系列讀書筆記的作者Daisy。Daisy,從小喜歡數學,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喜歡數學,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對其進行「啟蒙」,已成功將6歲男娃引上「正道」。
  • 數學啟蒙乾貨分享,少走彎路之啟蒙神器如何選擇
    數學啟蒙,學霸媽媽來和大家乾貨分享,讓正在奔波在迷茫路上的媽媽們,少走彎路,成功啟蒙不是夢。無論你是一個新手媽媽,還是正在路上狂奔的媽媽,學霸媽媽帶著自己的乾貨和大家分享咯。之前給大家講了興趣培養、玩具選擇等乾貨,今天和大家分享3個紅遍全網的三類數學啟蒙神器,摩比愛數學、邏輯狗、七田真如何選擇?邏輯狗、七田真和摩比愛數學,各大博主們也都在推,媽媽們也都在比較的三套練習冊。我是一個比較貪心得媽媽,三套全入了,但我也覺得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側重點,給大家看看內頁的比較圖。
  • 「2+X」 訓練法,一個英語專業寶爸的家庭英語啟蒙經驗分享
    彈指一揮間,苗爸的英語啟蒙教育歷時已有10年,回首往事,幾多「悲歡離合」。在新的10年開始之際,寫下一些感悟,權作一個經驗總結,既為自己留作紀念,也為讀者點燃一盞小燈。為了打通苗苗的英語耳朵,在苗苗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買了一個MP3播放器,並且下載了一些英語兒歌和其它英文音頻資料。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前瞻性定製數學啟蒙計劃,已有9000家庭率先選擇
    近日,記者獲悉,在業務普遍收縮的經濟大形勢中,知名育兒公司和早教機構年糕媽媽研發的、專為2-6歲寶寶數學啟蒙定製打造的數學盒子,卻呈現出逆勢增長的態勢。目前,已經有9000+家庭成為了其用戶。數學一直是許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要著力點。
  • 【經驗分享】全國冠軍的英語啟蒙之路
    puppy》,如需欣賞視頻,可以回復「 經典092」。昨天分享中印象最深的是Ronnie媽媽對親子閱讀的堅持,從孩子2歲多就開始堅持進行親子閱讀,而且保證一定的量,每天3~5本,從而讓Ronnie從一開始只是聽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到現在6歲能夠閱讀羅爾德達爾的書,夏洛的網,哈利波特等。就如Ronnie媽媽最後分享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找到一條專屬ta的英語啟蒙路線圖。
  • 700篇原創文章超全分享,11年家庭英語啟蒙經驗
    700篇原創家庭英語啟蒙文章,每篇文章平均2000字左右,總計約1,400,000(140萬)字,不知不覺,苗爸已經跨入」百萬字創作者「行列。對於一名職業作家來說,百萬字寫作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一名兼職自媒體寫作者而言,700篇原創文章,卻具有裡程碑意義。
  • 苗爸英語啟蒙:原創文章第900篇經驗總結
    所以,我將繼續挑戰第1000篇原創英語啟蒙文章,為更多的父母們樹立一個堅持的榜樣。01寫作既然要記錄分享家庭英語啟蒙實戰經驗,自然離不開文字寫作。然而,經驗分享畢竟不比小說散文,既要注重結構,又要兼顧文筆,苗爸只是用儘可能通俗易懂的語言,如實記錄,用心分享。
  • 英語啟蒙分享會
    之前做過小問卷的分享會,我打算按照大家更多的意向,先開一期英語啟蒙的分享會,僅以我個人的一些小小經驗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其實大部分文章我也都寫過,糾結了很久,以什麼樣的形式展開,我知道直接給一個二維碼最好了。歡迎大家掃描海報裡面的二維碼!這個課程我打算在12月14日晚和12月19日晚分兩期開展,十點開始,你們也可以選擇之後回聽。
  • 英語啟蒙:一個寶爸的600篇原創文章經驗分享
    01創作緣由說起原創文章分享的起因,不得不說起我最初微博記錄,每天將自己的家庭英語啟蒙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至今已有1398天。在每天的記錄過程中,不斷有寶媽寶爸們鼓勵我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畢竟那時候苗苗還小,自己的經驗比較有限,擔心寫的東西不成熟,以致「誤人子弟」;其次,因為每天的工作比較忙碌,還要輔導苗苗,時間非常有限。隨著苗苗上了小學之後,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了家庭英語啟蒙的原創文章分享。
  • 上了兩年在線外教課,竟然不如三個月的家庭英語啟蒙,接地氣的經驗分享!
    ——————————————輕鬆英語啟蒙曉華寫在前面:Emily小朋友6歲,上了2年線上外教課後,Emily媽媽選擇加入到了家庭親子英語啟蒙的陣列。加入「啟蒙陪伴營」之後,Emily每天讀繪本、用英語玩角色扮演、與媽媽一起英文對話……如今,已經能獨立閱讀牛津閱讀樹Level4,還能與媽媽輕鬆溜英文。親自帶娃啟蒙的家長,最有發言權,分享的方法也適合大部分家長。下面的內容,接地氣,可操作,希望能幫到你。
  • 只有1 % 的家長明白,這樣啟蒙孩子數學成效高
    那麼什麼才是科學的數學啟蒙呢?數理思維,最重要的是從生活經驗出發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從三維立體的真實場景出發的,對孩子來說,最鮮活的場景當然就是「玩」啦!比如兒童數學教育工程師孫路弘就在《媽媽教的數學》中分享了很多其兒時媽媽在生活中教他學數學的故事。
  • 【分享】一個」海澱自推娃「喜歡的數學啟蒙APP
    數學思維啟蒙,我是萬萬寫不出來的,😭我眼睜睜看著妹妹的小夥伴們,開始各種嘗試,火花思維、摩比數學,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這篇文章來得正是時候,解我燃眉。也分享給所有對「數學思維」啟蒙,有選擇困難症的媽媽。來自小北媽媽,一個在陪娃路上精益求精的媽媽。
  • 開啟家庭英語啟蒙,這6個問題至關重要
    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866篇原創文章。苗爸每天堅持寫作,分享家庭英語啟蒙經驗,經常會遇到不知道該寫什麼的情況,這時候,我就開始不斷閱讀,時常與TPR交流群的寶爸寶媽們互動,正所謂「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碰撞出一些智慧的火花,激發了苗爸創作的靈感。
  • 乾貨分享|數學啟蒙及邏輯思維書統計
    我從孩子三歲就開始給他數學啟蒙了,到六歲已經做了不少數學邏輯思維書了。之前我也寫過很多關於數學啟蒙的文章,也推薦了不少數學啟蒙的羅輯思維書。但是後臺還有不少小夥伴在詢問看什麼書的問題,今天就簡短的歸納總結了一下我們看過的書和以後預備要看的書。
  • 少兒英語培訓中心教學主管英語啟蒙經驗分享1
    最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或者群友說,某些家長介紹孩子英語學習的成功經驗,長篇大論好像很有經驗的樣子,但用到自己的娃身上卻不管用。究其原因是某些人的孩子聽話又配合,換個調皮點的孩子,這類經驗的實用性就不強了。 想想這樣挺有道理。
  • 幼兒數學啟蒙建議:遊戲與數學的巧妙結合,輕鬆建立孩子數學思維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出過孩子敏感期的概念,並表示2-6歲是孩子數學啟蒙的敏感期,若是錯過這個時期,孩子的數學啟蒙將會難上加難,所以家長務必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數學啟蒙。如何將數學啟蒙與遊戲巧妙結合對於數學啟蒙和遊戲的結合,其實家長只需要掌握這2點即可:將幼兒數學的內容遊戲化,藉助遊戲達到學習數學的效果。
  • 數學和邏輯思維啟蒙,別再走彎路了!
    我身邊兩三歲的小孩,無一不在做各種各樣的啟蒙:英語、數學和邏輯思維、識字和詩詞等等,其中數學和邏輯思維又是我身邊男娃媽媽們最為看中的一項。 都說將來是AI的世界,科技改變生活,而科技的基礎又是數學運算和邏輯思維,於是,大家紛紛買書或報班,開始了雞娃狀態下的數學啟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