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希望率先在海南應用推廣

2020-12-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日前向媒體透露,由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兩年的研究,研製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中科院理化所於6月13日與海南省科技廳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海水可降解塑料應用越早越好

海水可降解塑料,是中科院理化所與海南省合作的核心。什麼是海水可降解塑料?為什麼要研發它?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季君暉。

「海水可降解塑料,就是能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季君暉說,研發它是為了解決日益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替代難以降解的通用塑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海南當前已開啟『禁塑』工作,加上海南是海洋大省,海水可降解塑料應用越早越好,範圍越廣越好。」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超乎想像

當前,塑料汙染已成為地球上直逼氣候變化的另一重大威脅,因為它正在急劇汙染每一種自然系統,並危及越來越多的生物。

紀錄片《塑料海洋》揭露塑料垃圾帶給海洋的災難 資料圖

「人們關注塑料汙染問題始於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對陸地上塑料汙染的感受越來越深刻,科學家們最先想辦法解決的是陸地塑料汙染問題。」季君暉說,這才有了我們現在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

但事實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以及它們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危害,早已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當前地球每年產生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相當一部分使用後被直接丟入海洋,還有部分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季君暉說,目前人類活動和洋流導致這些塑料垃圾集中分布於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部。

「近年來塑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據估算,如果現在的塑料消費方式沒有顯著變化,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季君暉說,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目前在美國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有座「塑料島」,160萬平方公裡全是塑料,很多人戲謔地稱之為「世界第八大洲」。

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無法被降解

為了遏制「白色汙染」蔓延,國際社會不約而同展開「限塑」甚至「禁塑」工作,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相關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PBAT)、聚己內酯(PCL)和聚羥基烷酸酯(PHAs)等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已經大規模替代了不可降解的通用塑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陸地上的「白色汙染」。

那麼,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可以降解嗎?答案是不能。

生物降解塑料大都是含酯鍵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鏈相對脆弱,可以被自然界許多微生物分解、消化,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與陸地土壤不同,海水中微生物量極少,而且海水溫度也比較低,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不能像在陸地上一樣降解,或者說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在海水中被降解。」季君暉說,因此科研人員需要開發能夠在海洋環境中降解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開發海水可降解塑料迫在眉睫

「我們必須知道,幾乎所有類型的塑料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季君暉說,它們在海水中受光、風化、渦流機械和生物群的不斷作用,最終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這些塑料微粒或漂浮在海水中、或沉入海底,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不會分解,對整個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在海洋中彌散性分布的塑料微粒使無數海鳥、魚和其他海洋生物受到滅頂之災,並逐漸通過食物鏈將毒素帶到人類的餐桌。「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平均每克食用鹽中含有一顆『微塑料』。這都是不可降解塑料進入海洋的後果,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人類必須直面的海洋汙染問題。」季君暉說。

與治理處理陸地上的「白色汙染」不同,人們幾乎無法對細小的塑料微粒進行廣泛收集和處理。「海洋塑料汙染的治理日益緊迫,同時也困難重重。」季君暉說,要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的有效辦法,就是讓塑料進入海水後自行降解消失,因此開發和使用能在海洋環境中自行降解的塑料製品,替代難降解的塑料製品,迫在眉睫。

中國團隊誕生海水可降解塑料

當前國際上海水可降解材料的相關研究才剛剛起步。「雖然海水降解塑料已經得到全球專家的高度重視,但是國際上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研究還是鳳毛麟角,只有中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極少數跨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始著手研究。」季君暉說,2017年,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理化所組織近10名博士研究海水可降解塑料,走在全國前列。

從分子結構設計出發,歷經艱難攻關、經過反覆實驗,2018年季君暉團隊研製出了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理解為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前身」。

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品,外觀與普通塑料無明顯差別。

在海水裡浸泡3個月的海水可降解塑料樣品(上)和良好保存的樣品(下)對比

「這種新型材料,既有在海洋水體中的降解性,也能在土壤中降解,可在被廢棄到土壤或海洋中數十天到數百天內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季君暉說,雖然海水可降解塑料誕生了,但它仍處在實驗室層面,距離投產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望減少人類塑料汙染增量

一般來說,進入海洋的塑料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塑料垃圾,一類是在海洋中使用的塑料製品。「根據塑料製品的用途不同,我們要選擇不同性能的海水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季君暉說。

舉個例子,漁網是常見的塑料製品,為了防治海洋塑料垃圾,未來的漁網需用海水可降解塑料製成,「漁網是用來打魚的,它不可以剛放進海裡沒多久就被降解了,否則打魚成本太高。」季君暉說,因此科研人員要考慮漁網在海水中的使用壽命,延長其被降解的時間,「需要較長時間降解」就是這一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之一。

以此反推,如果廢棄的包裝盒、保鮮膜、纖維等塑料製品進入海洋,那它們就是塑料垃圾,「我們需要縮短其被降解的時間。」季君暉說,這些生產生活上的不同需求,也是科研人員在研發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仍需要過程

從2018年開始,在中科院深海所、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的協助下,季君暉團隊在渤海、東海和南海等不同海洋環境對海水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進行了降解測試和篩選,定型了不同應用背景的高分子材料品種,未來他們可以根據不同應用,設計出不同性能的材料。

「進行海試,是為了研究不同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海洋環境中保持性能不顯著降低的時間(即以後產品可能的使用壽命),降解消失速度如何,以此判斷塑料性能,以便開發應用。」季君暉說,目前海水可降解塑料海試工作取得了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備的初步成果,接下來就要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為產業化示範做準備。

「海水可降解塑料不僅可以在海水中被降解,也可以在陸地土壤裡被降解。」季君暉說,治理海洋汙染問題,是為人類的生存而戰,他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在人類塑料用量持續增加的前提下,盡全力減少塑料汙染的增量。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理化所與省科技廳籤約 爭取將海水降解塑料產業化在瓊落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4日消息(記者 任桐)6月13日,海南自由貿易港舉辦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35個項目籤約,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後首批進入海南的項目。其中,海南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下稱「中科院理化所」)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海南降解塑料產業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研發及技術轉移等方面開展合作。中科院理化所長期從事降解塑料研究,開發了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PBS/PBAT合成和改性及加工製品全產業鏈技術,並已經布局新型海水降解塑料研究。
  • 海水可降解的塑料來了! - 國家海洋預報臺官方
    近日,海南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海水可降解塑料,是此項合作的核心。
  • 塑料降解之變
    而降解塑料在土壤或堆肥環境中一般會在6個月內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推廣降解塑料,是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的有效手段。「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在幾種大宗材料中,塑料是最年輕的。  說到降解,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澱粉或纖維等天然材料的腐爛。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的科學家也希望通過將澱粉塑化製造降解塑料。但澱粉在耐水和耐油等方面的性能無法滿足要求,科學家又想到了在澱粉中添加普通聚烯烴塑料。然而,經過兩次不成功的嘗試,科學家明確了只有能自身降解的全降解塑料,才能解決白色汙染問題。  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的相應產業化技術基本成熟。
  • 海南徹底告別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海南省開展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環保意義和示範價值。將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列為替代品之一,更體現了海南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和決心,以最新、最高、最嚴的標準來開展相關工作,非常值得肯定。」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評價說。
  • 日本研發出不用牙膏的牙刷和海水可降解塑料
    新華網東京1月8日電(記者 華義)從十分注意環保的角度出發,他日本最近研發出了不用牙膏的牙刷、可海水降解的塑料以及「非誠勿擾」的自動門。牙膏中的塑料微珠是一種微塑料汙染源,還有更多的塑料製品對地球環境尤其是海洋環境構成威脅,人們對可降解塑料期待已久。日本鍾化公司發明了百分之百由植物材料製成的可降解塑料,甚至在海水中也能被自然降解。鍾化公司是日本一家知名化學品公司,記者日前前往鍾化公司的大阪總部,參觀了該公司研發的可降解聚合物「PHBH」。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 塑膠袋可以用了 環保有希望了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 僅一年完成講解 對環保非常好環保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是大家共有的。但我們對於環境保護一直以來都是做得不到位的。但這些一次性的塑膠袋對於環境的傷害是很大的,因為這種一次性的塑膠袋是不可降解的,大家對於環保的觀念雖然強,但一次性塑膠袋卻從來沒有少用過,於是今年新的限塑令出臺了。2007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 海南12月起全面「禁塑」,塑料替代產品能否叫好又叫座?
    金塑(海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普東直言,目前「禁塑」尚處推進和過渡階段,他們接到的訂單量並不多。按照工作安排,今年8月至11月,海南省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大型商超、國企、旅遊景區等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試點開展「禁塑」工作,逐步減少膜袋、餐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使用。
  • 12月起海南全國率先全島禁塑,可降解材料取而代之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從2018年起就率先開展禁塑工作,現在禁塑準備工作進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記者在海南的調查。
  • 一文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那些事兒
    內蒙古蒙西集團公司採用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技術,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已建成年產3000噸二氧化碳/環氧化合物共聚物的裝置,產品主要應用在包裝和醫用材料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科院長化所合作,在海南東方化工城興建0.3萬噸/年二氧化碳共聚物可降解塑料項目。
  •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 「替代品」可降解塑料你會用嗎?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從2018年起就率先開展禁塑工作,現在禁塑準備工作進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記者在海南的調查。
  •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可降解塑料有多種原料,公司試生產的PGA為其中一種原料,下遊產品也處於研發階段,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目前的PGA項目處於研發和試驗階段,目前對外銷售的產品主要為下遊試驗應用,後續還需對產品質量、穩定性,以及工業化放大的技術問題進行論證,所需時間較長,能否最終實現量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替代品」可降解塑料你會採用嗎?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從2018年起就率先開展禁塑工作,現在禁塑準備工作進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記者在海南的調查。
  • 「限塑令」催生可降解塑料行業巨大紅利 專家詳解何為「可降解」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為導向,研發推廣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製品及替代產品。明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 塑料分解時間由20年以上縮短至1年內!日本三菱化學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
    據日媒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名古屋市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了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致力於解決「海洋垃圾汙染」問題。這種塑膠袋採用的是「Bio PBS」材料,主要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利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通過海水中的微生物來分解。
  • 海南橡膠晨星塑料公司可降解塑料生產線整裝待發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4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 通訊員 李小偉)近日,海南橡膠晨星塑料公司正積極進行可降解塑料生產線的試產及調試工作,有望儘早實現正式投產。據介紹,隨著海南「禁塑」腳步的加快,乘著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東風,晨星塑料公司搶抓機遇,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營銷及宣傳工作。目前,該司已成功開通阿里巴巴1688、微信公眾號、微商城等網際網路銷售平臺,正逐步完善平臺內容及推廣工作。同時,也準備好線下代理銷售協議及營銷方案,力爭儘早覆蓋海南省各市縣。
  • 北京華聯超市太原府東店率先推廣使用可降解購物袋
    華聯超市客服部經理張靜介紹,從11月下旬開始,華聯超市府東店率先更換為可降解購物袋。目前,北京華聯總公司設置了一個過渡期,最晚12月10日,在山西省內的所有華聯超市店面都將更換為可降解購物袋。據悉,購物袋的價格由小袋0.2元、中袋0.3元、大袋0.4元提高為目前的中袋1.2元、大袋1.9元。
  •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深度剖析,一文搞懂它的上、中、下遊!
    結合PBAT的性質、使用領域、生產成本,未來有望成為最大的可降解塑料品類。 2000年前海外已經開始PBAT工業化生產,而國內落後並不多,中科院理化技術所、中科院化學所、清華大學等等機構在2000年左右也都投入到PBAT工業化的研究之中。
  • 17省份發布「限塑令」 萬華化學等龍頭企業進軍可降解塑料行業
    但是,一些生產傳統塑料的中小企業卻因人員設備迭代、原材料緊缺和生產成本提高,而不得不面臨轉型艱難的局面。吉林、海南領跑全國「限塑」吉林省率先打響禁塑第一槍。2015年,全國率先實施的《吉林省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規定》明確規定,全省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對於違反規定的企業和個人,將分別處以最高3萬元和最高200元的罰款,嚴於國家「限塑令」標準。
  • 雙語:我國研發出可降解塑料 有望解決海洋汙染問題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科技IT>正文雙語:我國研發出可降解塑料 有望解決海洋汙染問題 2018-09-07 09:3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可降解塑料將推廣,分類時怎麼辦?
    202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降解包裝膜、塑膠袋、地膜等替代產品。可降解塑料製品似乎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一些質疑的聲音也隨之產生:同樣都是塑料,可降解塑料就不會產生汙染嗎?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可降解塑料廢棄物「大潮」,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體系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