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得了癌症之後,做過的檢查數不勝數,而且每次拿到報告之後,自己也看不懂,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其實掌握血常規的幾個指標後,就能夠基本掌握自己的病情。
白細胞
白細胞的正常值在(4-10)×10^9個/L,有的患者在檢查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白細胞數值高於或低於正常範疇。
白細胞低,通常是因為放化療後引起了毒副作用導致的。這時候更容易導致患者並發感染,甚至死亡,應該及時幹預。
白細胞高,通常是細胞感染、炎症引起的。在發現的時候,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血小板
血小板的正常值在(100~300)×10^9個/L。而血小板的數量並非越多越好,血小板太少會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如果功能正常大於100,就有足夠的止血功能。但是血小板過多會增加血液濃度,增強凝血功能,更容易引起血栓。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人體內負責運輸氧氣的一種蛋白質。它的正常值是:
正常成年男性 120~160g/L(12-16g/dL);
成年女性 110~150g/L(11-15g/dL);
新生兒 170~200g/L;
兒童 110~160g/L(12-14g/dL)。
一般患者在進行化療後,會導致貧血,血紅蛋白值降低。建議補充牛奶、大豆、動物肝臟、大棗、花生、動物血等。
中性粒細胞比率
成年人中中性粒細胞比率正常值在50%-70%,當患者接受過化療之後,造血幹細胞受到影響,中性粒細胞的比率會下降。另外,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則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
其實,癌症的根源在於細胞微環境受損,指標異常恰恰代表著身體沒有恢復到位。想要逆轉身體狀態,飲食只能起到20%的作用,其餘應從心理、運動、微生態菌群進行正向幹預。其中,微生態菌群的作用佔比60%,微生態菌群建設能夠減輕放化療後毒副作用,克服耐藥性,抑制腫瘤細胞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