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受一家媒體的採訪,一位記者是一個正在實習的小姑娘,他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您能用一句我們大家都能聽懂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心理諮詢嗎?」看著小姑娘拿著話筒,笑眯眯地看著我。忽然想起了數年前,我在想要學習心理諮詢時也像她一樣,問過很多人這個問題。
當年我和這位小姑娘一樣,是一個提問者,現在我變成了一個受訪者。我品味著這個問題,這裡面其實是有許多隱晦的信息的。
我先來「惡意」的揣測一下這句話的意思,能不能用一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你別囉嗦」,而且要用一句大家都能聽懂的話,是在告誡我「你別拽,別用那些我們聽不懂的心理學理論和我說話,要說人話」。
如果往好的地方想呢,這個小姑娘非常喜歡心理學,她覺得心理學很神秘,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她對我這個心理諮詢師是很尊重的,因為我擁有了一個令她感到神秘的身份。
你可能會問:「你們心理諮詢師都喜歡多想嗎?這得死多少腦細胞啊?」我之所以把這個問題適度的放大,其實是想傳遞一種心理學視角下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煉出很多信息。這至少充分說明了,有很多人對心理學和心理諮詢還存在著很多誤認。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反應了很多從業者的局限性,很多人只會用自己所學的理論去向別人描述這份工作的性質。甚至有很多人,在諮詢的整個過程中也無法離開自己所學的理論。一旦諮詢師有了這樣的互動方式,這就不是在做諮詢了,而是變成了說教。
心理諮詢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心理諮詢就是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諮詢師通過和來訪者不斷地構建關係,「不擇手段」地讓來訪者覺察到,他的所有心理問題都源於他和自己的過去走得太近。」
很多人做諮詢時和諮詢師一起制定的諮詢目標難度太大,有人會說「我要放下自己的過往經歷」,有人會說「我已經可以和自己的過去告別了」,甚至還會有人說「我終於可以接納自己的過去了」……
說法一個比一個好聽,可是這麼說的人往往都難以覺察到,其實這裡面充滿了自己欺騙自己的味道。
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馬雲在一次訪談中,對一個正在和他對話的人說:「你自己做的是最好的,只要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如果你真的做到最好,你永遠只會說你是第二。」一時間對面的人無話可說。
仔細品一品馬雲的這個反應,其實他說的就是一個心理學現象,什麼現象呢?當一個人真正領悟到什麼時,他是不需要如此發願的:「我終於能告別我的過去了。」但凡他這樣說,就說明了,至少在那一刻他其實是在催眠自己的。
有句話叫做「好漢不提當年勇」,意思是如果你是一條真正的漢子,你就不要總活在自己過去的榮譽和光環之下。我們從心理學視角來把這句話補充完整,好漢不提當年勇,好漢中的好漢會時刻提醒自己:「我不要和自己過去經歷過的傷痛走得太近」。
這是一句很平常的話,看起來不像是一句口號,更別說富有什麼哲理性了,可是希望你能好好品一品。你品,你仔細品,說不定能省下一筆學習心理學或者是做心理諮詢的費用呢。